特殊句式
①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者……也”式判斷句式)
滅:使……滅亡,使動動詞。
這個句子翻譯為“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兩個分句中,第一分句是肯定判斷;第二分句是否定判斷,並承第一分句省略了主語“滅六國者。”類似的結構形式還有“族(使……滅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也”式判斷句)
明星:像明生一樣,名詞作狀語。
熒熒:明亮的樣子,閃爍。
妝鏡:梳妝用的鏡子。
這一句可譯成“有時光亮如明星閃爍的,那是宮人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了”。類似的結構句式還有“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水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夢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以及“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其中“明顯”句至“雷霆”句的比喻和排比兼用,描述了宮中美女之多、命運之慘,提示了秦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生活。
③輦來於秦。(被動句、省略句)
輦:乘輦車,名詞用作動詞。
於:相當於“到”,“於秦”放在連動動詞“來”後作補語。
這句直譯為“乘輦車來到秦國”。此句主語“妃嬪媵嬙,王子皇孫”承前省略了;她們來到秦國是因為國破家亡、迫於秦威不得已而為之的,因此“輦來”帶有明顯意義上的被動。
④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屬倒裝句式)
負:承擔。
棟:脊檁,正梁
於:相當於“比”,介詞,與後麵的偏正短語一起構成介賓結構,作狀語。
這句譯為“那些承受屋梁的大柱頭,真是比田裏做事的農夫還多”。這一句連同它後麵相同的五個句子一起,構成六組排比、比喻,形象地展示出秦“樂”與“民苦”的曆史畫卷,寫盡了秦王朝的奢靡帶給人民的沉重災難。
⑤奈何取之盡錙銖。(固定格式句)
奈何:表示詢問,意思是“怎麼”、“為什麼”。
之:指代財物。
錙銖(zīzhū):古代重量單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這句翻譯為“怎麼搶掠搜括別人財產時到了不留一絲一毫的地步呢。”以此提出質疑,鞭撻秦的統治者的殘酷剝削。
原文: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翻譯:六國覆滅(了)。天下統一(了)。蜀地的山林伐光(了)。阿房宮建成(了)。
講解:“畢”“一”“兀”“出”都是動詞。人教版原文標點為“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這裏將前三個逗號全部換為句號,意在通過延長句間停頓以加強語勢。翻譯時,每個句子末尾加上一個“了”字,其意義與此相同。
原文: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翻譯:覆蓋重壓著三百多裏的土地,完全遮蔽了天空和太陽。從驪山向北構築,(再)向西彎折,一直延伸到鹹陽。(渭水和樊川)兩條河流,緩緩地流進宮牆。
講解:“驪山”“北”“西”都是名詞作了狀語。“而”為承接關係的連詞。
鑒賞:緊承“出”字,總寫阿房宮的規模。“覆壓”極言其占地廣,“隔離”極言其樓宇高。“驪山”“二川”再襯其占地廣,樓宇高。從此句開始,作者開始用繁筆展開描寫阿房宮。
原文: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講解:“縵”本是一種絲織品,活用為動詞,“像腰帶一樣曲折”。“高”這裏用作狀語,“向高空”。“焉”助詞“……的樣子”,與“盤盤”“囷囷”組成短語,與“蜂房水渦”同樣在句子中作狀語。“其”為代詞“它們”。
原文: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講解:“長橋臥波”“複道行空”兩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原文在“長橋臥波”“複道行空”兩句後都用了逗號,這裏改作“破折號”,其意為延展語音,加長停頓,以符合語義的跌宕。
原文: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講解:第一組句子有意譯的成分。如果完全直譯的話,應該翻譯作:歌台上(有)溫柔的樂音,(到處是)春光和樂(的景象);舞殿裏(有)彩袖飄拂,(引動出)風雨淒冷。原文中“氣候不齊”後的標點為句號,這裏改作歎號,更能體現杜牧對阿房宮規模之大、對秦王生活之侈的驚歎。
原文: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講解:“辭樓下殿”用了互文修辭,翻譯時要調整語序。“輦”為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方式“乘坐輦車”。“於”為介詞,引介出動作的目標。“朝”“夜”亦為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時間,“在白天”“在夜裏”。“歌”“弦”為名詞作動詞,“唱歌”“彈琴”。
原文: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講解:是一組判斷句式,主語為主謂短語。“綠雲”就是“黑雲”,“青絲”就是“黑頭發”,“青眼”就是“黑眼珠”……“漲”讀音為“zhǎng”,有上漲之意。“煙斜霧橫”是互文修辭,翻譯時要調整語序。
原文: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講解:“驚”為大的呼聲,譯為“震響”。“也”表示肯定陳述的結束,與前一組句子中一樣,形成了判斷。“遠聽”為“聽遠”,譯為“越聽越遠”或“漸聽漸遠”。“杳”為“遠”。“所之”為“所+動詞”的固定短語,“之”為動詞“去”或“到”。“盡”“極”都是動詞,“修飾到盡頭”“修飾到極點”。“望”為動詞“期望”。“幸”為動詞活用為名詞“寵幸”。“焉”有二解:兼詞“到她那裏”;語助詞,不譯。“者”用於動賓短語之後,表示“……的情況”。
原文: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講解:“收藏”“經營”“精英”三詞都是名詞,指六國所收藏聚斂的珍寶器物。“剽掠其人”在“其人”前省略了介詞“於”,“於其人”作狀語,後置了,“其人”的意思是“他們的人民”。“輸來其間”一句的主語和“剽掠其人”“倚疊如山”的主語一樣,都是“收藏”“經營”“精英”這些“珍寶器物”,所以,為被動句。“鼎鐺玉石”以下三句中的“鼎”“玉”“金”“珠”四個詞語是“棄擲”的主語,所以,“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應該都是被動句,此被動與“棄擲”這個被形成了連動之勢;有人將其解釋為“特殊的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名詞動用”都不順暢。因為緊接著下文是“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是對上麵現象的概括。也因為基於這樣的理解。
原文: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講解:“其”人稱代詞“自己的”。“盡”為動詞“達到頂點”。
原文: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講解:“於”介詞“比”,與其賓語形成的介賓短語作了狀語,後置了。“瓦縫參差”“釘頭磷磷”“管弦嘔啞”都是定語後置的特殊句式。“直欄橫檻”為互文修辭,翻譯時要調整為“縱橫交錯的欄杆門檻”。
原文: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講解:“而”為轉折連詞“卻”。句首“使”字與前一組排比相對應,進一步寫秦始皇的暴政。
原文: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講解:“函穀舉”為被動句式,“函穀關被攻占”。“一炬”為句詞動用,“放一把火”。
原文: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翻譯:唉!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講解:“者……也”“非”都表示判斷,一肯定一否定。
原文: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講解:“使”“則”為假設關係的連詞,翻譯為“如果……那麼”。“足以”為固定的短語,與現代漢語中的相同。“而”轉折連詞,在這裏可以不翻譯。
原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講解:“哀”為特殊的詞類活用,為動用法;翻譯為:“為……哀歎”。“鑒”為另一種特殊的詞類活用,意為用法;翻譯為:“以……為鑒”。第一個“而”為順承關係的連詞,翻譯為“那麼”。第二個“而”為轉折關係的連詞,翻譯為:“卻”。第三個“而”為主謂之間的連詞,這裏不翻譯。
結束= =
熱門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