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譯:孔子說:“隻有那些有仁德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431336232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孔子講“仁”,不僅是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隻有做到了“仁”,才會有正確的愛和恨。
2、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古文今譯:樊遲問孔子怎樣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事,做在人前麵。有收獲時,他得在人後,這可以說是仁了。”
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古文今譯: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仁德人喜愛山;聰明人靈活,仁德人專一。聰明人快樂,仁德者長壽。”
4、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古文今譯: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古文今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6、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古文今譯:孔子說:“有誌之士,仁義之人,不能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損害仁,而應舍生忘死來維護仁義。”
7、子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古文今譯:子夏說:“廣泛學習鑽研,堅定自己的誌向,懇切地提出問題並且聯係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2、古者言之不出,恥恭之不逮也。意思是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說出來做不到。
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認為,仁愛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僅是一個仁愛的宣傳者,同時也是一個仁愛的實踐者。孔子提出,人隻要能做到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就可以稱之為誌士仁人。那麼,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應該如何理解仁愛?於丹教授又會給我們哪些建議呢?
今天我們來聊聊《論語》的仁愛之道。其實兩萬多字的《論語》翻下來,“仁”這一個字被提到前後有109處,可以說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裏,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那究竟什麼是仁愛呢?說起來簡單,學生問什麼是仁?老師隻回答兩個字,愛人。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人好。但就這兩個字,體會起來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間有個說法,叫做二人成仁。什麼意思呢?就是仁愛,它從來不是一個單立人狀態下自我的狀態,孤獨的、自我的、封閉的這個環境下,是談不到仁愛的,仁愛一定是你旁邊還有一個別人,倆人在一起的關係中,能看出來是否仁愛。仁愛,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同時這一思想,也貫穿於他的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的諸多方麵,尤其是在做人的問題上,在孔子看來,仁愛是做人的根本。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誌士仁人?於丹教授認為,仁愛不僅是一種人格情懷,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具體的行為方式。這樣的一種大氣度、大智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修身、克己的結果。
回家健康可口可樂急急急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意思是:子貢問老師說:“如果廣泛的施惠給民眾接濟他們,怎麼樣,這是仁愛嗎”,老師回答說:“這叫仁的話,那也太難做到了吧,堯舜況且做不到。所謂仁愛,就是自己想要的先讓別人得到,自己想要達到的先使別人達到,這就是仁了”.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
(作者):XXXXXXXXXXXXXXX
(出處):XXXXX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