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想一想,你現在跟這個猶太人講道理,就像站在海灘上,叫那大海的怒濤減低它的奔騰的威力,責問豺狼為什麼害母羊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發出謖謖的聲音。”賞析:用最通俗易懂具體的例子,貼切而新穎,不失準確地說明了問題的所在和要完成這個任務的困難性。
“有的人不愛看張開嘴得豬,有的人瞧見一頭貓就要發脾氣,還有的人聽見人家吹風笛的聲音,就忍不住要小便”賞析:運用排比,通俗,順暢具有親和力的說明一個問題,感到輕鬆易懂。
“你們拿掉了支撐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們奪去了我的養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賞析:運用排比的手法和逐步的推理,形象地說明了錢對夏洛克的重要性,刻畫出了一個要錢不要命的守財奴的典型性格。
夏洛克——一個民族的縮影
我從不知道在這之前對《威尼斯商人》的評論,我覺得在夏洛克身上清晰地反映出整個猶太民族的性格特點:孤傲,排他,機警,理性又充滿智慧。
夏洛克,或者說猶太人長於商業,他們聚集某些社會一半以上的財富。夏洛克也是如此。對基督徒的侮辱,他可以針鋒相對,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基督徒們的生活弊端,可以把他們對他的指責原封不動地奉回,他在法庭上的邊界當真可以用“機警”來形容。那些基督徒反倒顯得無能起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夏洛克被作為一個反麵人物,一直是貪婪、奸詐的象征,然而安東尼奧等人無休止的種族歧視難道就是正麵做派嗎?《威尼斯商人》其實反映的是歐洲許多國家中,不同宗教、不同身份的兩累人的矛盾象征,無論莎士比亞本意是否如此。而在這衝突矛盾中,我們卻更加看清了這個沒有國家的民族的縮影。夏洛克就是這個被迫害的民族的化身。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衝突是一場綿延至今的戰爭。宗教與信仰之間的互相敵對又造就了多少個夏洛克!民族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下之別,區分人類的等次,就像區分猩猩和猴子誰更出色。動物沒有歧視的能力,但人類有,不知這是悲哀還是幸運。
《威尼斯商人》第一幕“法庭”一場是全劇的高潮。劇中情節線索到這裏會合,主要人物全部登場;矛盾衝突雙方正麵交鋒,決定了勝負;全劇的兩個主要人物——夏洛克和鮑西婭的形象以及全劇的主題思想在這一場都得到充分的表現。這場戲以鮑西婭上場為轉機,分前後兩半,前半場主要是夏洛克的戲,後半場主要是鮑西婭的戲。
莎士比亞精心設計的這場戲,以其扣人心弦的情節,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及矛盾衝突。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讚揚過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從“法庭”一場來看,它寫法庭審判,並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但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卻把這場戲寫的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作者運用層層鋪墊的手法,推波助瀾,將矛盾的雙方推向白熱化,然後奇峰突起,使劇情急轉直下。這種大開打合、曲折有致的情節安排,顯示了莎士比亞傑出的戲劇才能。
熱門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