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有哪些貢獻
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並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了全麵開拓的大詞人.柳詞在當時曾廣泛流傳.
1.柳永在創製新詞調方麵為宋詞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詞至柳永,形式體製更為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形式、內容上進一步開拓奠定了前提條件.
2.柳永對詞體文學的開拓,還表現在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風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風格的改變,對宋詞的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3.柳詞的語言發揚了民間詞的傳統,麵向市民大眾,通俗、生動,自成一體.他還創造性地發展了詞中的鋪敘和白描的手法;並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
柳永掀開了詞史新的一頁,對詞的內容和形式都有開拓之功,這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發展了慢詞.柳永常縱遊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的交往,因而認識了慢詞的生命力,成為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視,促使慢詞創作繁榮,出現了蘇軾、辛棄疾等大批優秀作家.
二、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柳永認為委婉含蓄的小令寫作手法和風格,不適應慢詞的需要,因而改用鋪敘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寫內容先點示明白,再層層鋪展開來描寫,既淋漓盡致,又層次分明.感情的表達用白描手法,直來直去,不曲折隱晦,使柳詞具有感情強烈、一瀉無餘的特點.
三、使詞由雅轉俗.柳永擅長描寫青樓妓女和飄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層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詞裏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對他們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詞離開了達官貴人的歌筵閨房而走向社會的中下層,反映的生活麵更寬廣了.這是柳永對詞的傳統題材的突破.他又把從生活中汲取來的通俗化、口語化的俚語俗語運用到詞裏,表情達意生動真切,開了元代散曲的先聲,使柳詞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點.
評價:
我們可暫不評價俚俗直露與典雅含蓄之間的優劣,而單論寫 豔情:既然同樣是寫豔情,柳永敢於在文人雅詞方興未艾、民間 俗詞瀕於斷絕之時,大膽地背棄時尚而直承源頭,這有什麼可非 議的呢?有記載說,柳永在少年讀書時,偶然得到一首民間流行 的俗詞《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末足時, 忍便使,鴛鴦隻.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裏 人,分明葉上心頭滴."柳永非常喜歡它,便把它題在牆上反複 吟詠,終於悟出了作詞之法.從這條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柳永是 有意地以俗為美的,柳永的這種做法在當時不但無可厚非,而且 相當大膽;不但有膽,而且有識;不但不俗,而且反俗.因為在 當時含蓄典雅地寫豔情正是"時俗"風氣,柳永能反時俗而行之, 未嚐沒有一些反潮流的氣魄.如果再用"史"的宏觀角度加以反 思,柳永能跨越支派,直探本源,使豔詞的本色得以保留並發 揚,這種做法是應予以肯定的
為什麼說柳永是宋詞變革第一人?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麵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永的詩詞
雨霖鈴①
【宋】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②初歇。都門帳飲③無緒, 留戀處,④蘭舟摧發。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⑥ 念去去千裏煙波,⑦ 暮靄沈沈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晚風殘月。此去經年,⑨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 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⑩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2)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3)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4)對酒當歌,(5)強樂還無味。(6)衣帶漸寬終不悔,(7)為伊消得人憔悴。
玉蝴蝶
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汀!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望 海 潮
柳 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傾 杯
騖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
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
離愁萬緒,聞岸草、切切蛩吟如織。
為憶芳容別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
想繡閣深沈,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
楚峽雲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
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甘草子 秋暮》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淒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閑。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淒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鳴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蟬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裏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棱,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晚,抱影無眠。
柳永詞《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雲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采蓮令
北宋 柳永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時情苦。
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
千嬌麵、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淩波去。
貪行色、豈知離緒。
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定風波
北宋 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餘下全文>>
柳永對宋詞有什麼貢獻
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並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了全麵開拓的大詞人。柳詞在當時曾廣泛流傳。
1.柳永在創製新詞調方麵為宋詞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詞至柳永,形式體製更為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形式、內容上進一步開拓奠定了前提條件。
2.柳永對詞體文學的開拓,還表現在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風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風格的改變,對宋詞的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3.柳詞的語言發揚了民間詞的傳統,麵向市民大眾,通俗、生動,自成一體。他還創造性地發展了詞中的鋪敘和白描的手法;並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
柳永掀開了詞史新的一頁,對詞的內容和形式都有開拓之功,這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發展了慢詞。柳永常縱遊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的交往,因而認識了慢詞的生命力,成為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視,促使慢詞創作繁榮,出現了蘇軾、辛棄疾等大批優秀作家。
二、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柳永認為委婉含蓄的小令寫作手法和風格,不適應慢詞的需要,因而改用鋪敘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寫內容先點示明白,再層層鋪展開來描寫,既淋漓盡致,又層次分明。感情的表達用白描手法,直來直去,不曲折隱晦,使柳詞具有感情強烈、一瀉無餘的特點。
三、使詞由雅轉俗。柳永擅長描寫青樓妓女和飄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層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詞裏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對他們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詞離開了達官貴人的歌筵閨房而走向社會的中下層,反映的生活麵更寬廣了。這是柳永對詞的傳統題材的突破。他又把從生活中汲取來的通俗化、口語化的俚語俗語運用到詞裏,表情達意生動真切,開了元代散曲的先聲,使柳詞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點。
評價:
我們可暫不評價俚俗直露與典雅含蓄之間的優劣,而單論寫 豔情:既然同樣是寫豔情,柳永敢於在文人雅詞方興未艾、民間 俗詞瀕於斷絕之時,大膽地背棄時尚而直承源頭,這有什麼可非 議的呢?有記載說,柳永在少年讀書時,偶然得到一首民間流行 的俗詞《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末足時, 忍便使,鴛鴦隻。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裏 人,分明葉上心頭滴。"柳永非常喜歡它,便把它題在牆上反複 吟詠,終於悟出了作詞之法。從這條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柳永是 有意地以俗為美的,柳永的這種做法在當時不但無可厚非,而且 相當大膽;不但有膽,而且有識;不但不俗,而且反俗。因為在 當時含蓄典雅地寫豔情正是"時俗"風氣,柳永能反時俗而行之, 未嚐沒有一些反潮流的氣魄。如果再用"史"的宏觀角度加以反 思,柳永能跨越支派,直探本源,使豔詞的本色得以保留並發 揚,這種做法是應予以肯定的
柳永的宋詞名篇有那些?
(一)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3]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4]
苒苒物華休。[5]
惟水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6]
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妝樓顒望,[8]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9]
爭知我,[10]
倚闌幹處,
正恁凝愁。[11]
【注釋】: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後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2]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3]淒緊:一作“淒慘”。
[4]是處: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翠:一作“綠”。
[5]苒苒:茂盛的樣子。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遙遠。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9]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10]爭:怎。⑾恁:如此,這般。
[11]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遊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
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裏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
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並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幹”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於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二)采蓮令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時情苦。
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
千嬌麵、盈盈佇立,
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淩波去。
貪行色、豈知離緒。
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
更回首、重城不見,
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評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曉,執手相送,情何以堪!這首送別詞,既表現了送行者的無限
依戀,也抒寫了行人的感懷。把送別和別後相思的情景,層層鋪開。深刻細致地寫出了
人物的感受。最後以景結情,倍覺有情。全詞鋪敘展衍,層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轉。
不僅情景“妙合”,而且寫景、抒情、敘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體現了柳詞的特
色
(三)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餘下全文>>
柳永在宋詞史上的影響和地位?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柳永》
晏幾道是晏殊之子,在詞上的造詣大約能和乃父相提並論。不過葉先生認為小晏在詞史中的地位是不重要的,詞從溫韋馮李倒晏歐,其發展的走向是一個詩歌化的過程,是在詞的意境上逐漸加深,經他們之手,歌宴酒席間傳唱的無個性的豔詞已可以讓文人用以表達修養、情思和品性。但小晏的詞不是向詩歌化的意境去發展的。所以小晏的詞美則美矣,然而卻隻是詞史之中逆向回旋的一個小渦流。不過就我本人而言,我體味的沒有這麼深,小晏“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樣的絕妙好辭,偶覺得並不稍遜於乃父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也算得千古絕唱了。雖不曾扮演詞史演進中的關鍵性人物,但小晏作為一個詞人的名聲在當時是可以和任何大家名手等量齊觀的。
相反的典型是柳永。
柳永在文學史上的名聲並不好,被稱之為“膩柳”,就素“唧唧歪歪柳三變”的意思,這個雅號算的上狼藉,但柳永對詞的發展產生過很重大的作用。柳永最明顯的貢獻是發揚了慢詞長調這種詞的形式。柳永填了大量的慢詞長調,在市井歌坊間傳唱一時,但卻不被社會上流所看重,或者是被暗黜黜地賞玩,明裏又作鄙薄不屑狀。蓋因柳永詞“狎邪流俗”,雖自成一體,卻不上品。王灼評柳詞,說:“不知書者尤好之,予嚐以比都下富兒,雖脫村野,而聲態可憎”。這個批評是相當刻薄的,說你柳七充其量一個小資產階級也敢來混跡上流社會?光鮮雖然光鮮,但底子裏依舊不過一個市儈暴發戶。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多狀摹小兒女間的各種情狀。但文人寫詞多講意境深致,比興寄托,講的多是《關雎》《蒹葭》裏的情味,是“發乎衷情,止乎於禮儀”,但柳永詞格調是比較淺近的,柳永詞多是長調,形式上不可能象小令一樣凝聚,它是鋪敘的,其情感表達無法同小令這麼穠,這麼密地感發。而且因為長調鋪敘,它是比較寫實的,並無多少深藏的意蘊可供品砸、回味和聊作發揮。然而宋初文人為何多去填小令而不去將長調也“詩歌化”,也賦與其以深邃的意境呢?一個原因當然是文仕自顧身份,不願寫長調這種市井裏的流行俗曲,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也許宋初的大多數文士都沒有填好慢詞長調的才具。文人詞看是清雅,實質俗濫,通讀一本《花間集》,滿書“金鷓鴣”,都是“紅臘淚”,一律“玉爐香”,語彙因襲套用。實是自出機抒者少,因襲沿革者多。如此文士,隻怕未必有將慢詞長調敷衍成文,使其言之有物的能力。不管怎麼說,在宋初孜孜不倦填寫慢詞長調的,確乎也隻有“狎邪流俗”的柳三郎一人。
柳永詞相較於前人的詞有一個明顯的敘述角度的改變,這也是柳永對詞發展的開拓和改進。葉先生評柳詞的這種變遷為從“春婦善懷”變而為“秋士易感”。因為柳以前的詞人狀寫男女情意的詞曲時,多從思婦的口吻寫,情境不出閨閣園亭之中。而柳詞則多從遊子的角度入手。因為寫的多是羈旅行役的遊子,所以柳詞所呈現的意境,便結合了高遠的景物和個人追求功業的誌意,因此柳詞的興象是比較高遠壯闊的,這也是柳詞的一個顯著的特色,非香園小徑,非亭台西樓,而是關河冷落,殘陽西照,是斷鴻聲遠長天暮。例:
“《鳳歸雲》:
向深秋、雨餘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稍。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
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林泉,狎玩塵土,壯節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葉先生評這首《鳳歸雲》體現了柳詞的第二個特色,就是摹景狀物寫的非常真切,用語不因襲,不套用,以親身目之所見,身之所感入詞,因而柳詞的氣息是很清新滴。“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稍。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寫的非常生動,讀之如身臨其境。上片寫景,下片寫的則是柳永自己的心意。柳永心懷高誌,但命途奄蹇,每求而不成,一輩子在社會底層輾轉掙紮,在仕途上非常落魄,果然是驅驅行役苦,苒苒年華老,追蠅頭小利,逐蝸角功名,浪得虛名很大,實惠一點也沒撈著,失敗。
關於柳永的軼事是很多滴,傳說金主完顏亮讀《望海潮》,見詞中“三秋桂子,十裏荷花”一句,不禁拍案奮發,邪自心頭起,惡從膽邊生,遂有投鞭伐宋之意。又說宋神宗本喜讀柳永詞,柳永不第,填詞自遣,內有“忍把浮名,換了低酌淺唱”句,神宗怫然不悅。柳永再考中第,神宗禦筆輕勾,就把柳永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名又勾沒了,說“且去低酌淺唱,何來求取浮名?”,於是柳永又落榜,從此自號“奉旨填詞柳三變”。又說柳永去拜訪宰相晏殊,晏殊出言相譏:就憑你也填詞嗎?柳永鼓勇反嘲:相爺不是也填得不亦樂乎嗎?晏殊說俺填是填滴,不過不象你,盡填“針線閑拈伴伊坐”這樣跌貨色,柳永暈,於是狼狽辭去。又說蘇東坡明裏表示柳詞不上品,暗裏卻跟柳永較勁,每填詞,輒問客僚,“諸君以為我的詞比柳七如何?”幕僚就說“柳郎中的詞,隻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的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於是眾皆笑倒。
不過蘇學士雖然不喜柳詞,然而其人眼高心寬,卻也一眼看倒了柳詞的優點,說柳永詞雖則淺近,但氣象博大高遠,並不遜於唐人高處。尤其《八聲甘州》裏“關河冷落、殘陽當樓”這幾句,就差趕上李太白《憶秦娥》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了。例: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陽當樓。是處紅銷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憑凝眸!”
上半片寫秋士悲慨,年歲蹉跎,感時傷逝,下半片寫兩廂相思,這相思寫的真是感人,兩廂相思的寫法咱在詩詞裏見過許多回了,李商隱的巴山夜雨算一個,杜少陵的“清輝照臂寒”算一個,溫庭筠的“過盡千帆皆不是”算一個,但寫的都不如柳永這一闋纏綿悱惻。把秋士誌意難酬的悲慨跟遊子思婦的兩廂相思的感情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柳永對詞的拓展。
柳永的一生算是萬事皆休,盡付虛度。留的身後名還被責為淫靡俗濫,淺薄鄙下,得了一個“膩柳”的綽號,他這一身過的真是失敗,過得很不值得。但葉先生評柳永,說柳永對詞得發展得作用還不僅在於詞調、敘述角度,氣象上得拓展,而是,柳詞直接啟發了蘇詞,蘇軾和柳永在詞上也並稱,叫豪蘇膩柳,豪氣吞雲蘇東坡,唧唧歪歪柳三變。嗬嗬,若是老柳地下有知,真要把他活活再氣死一次
——————————————
才子柳永,如何沉淪?
滄海 @ 2005-03-03 00:41
評說柳永,不管你怎樣看待,也得承認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風流才子。李白有才氣,蘇軾也風流。若要也才子,也風流,且把才氣與風流玩得出神入化,遊刃有餘。恐怕李白與蘇軾是難以望及柳永的項背。
柳永不僅是個風流才子,還是個屢試不中的補習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沒秦樓楚館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詞”的專業詞人,浪跡江湖的遊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樓妓女的鐵哥,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市井街頭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修邊幅的小醜,敢恨敢愛的漢子,無室無妻的光棍,創新發展宋詞的巨匠。
想起柳永,自然會想起那流傳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仿佛看到江南秋色如染,煙柳畫橋下水天一色。風簾翠幕裏十萬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雲樹繞堤沙,有蘭舟催發。斜陽裏,寒蟬淒切。滿腔離愁的柳永正對著前來送行的兩三個姑娘惜惜話別。淚眼看著淚眼,柳永低吟長訴:“斷續殘陽裏。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脈脈人千裏。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地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詞寫得漂亮極致,情抒得極致漂亮。柳永的筆頭流淌著陽光、春雨、丹青。他描繪的江南有聲有色,有情有韻有味,讓身處江南的才子也心馳神往。柳永的心頭有天真稚氣,柔情似水,激情似火。平仄聲裏,如杜鵑啼血,如秋雨打萍,濺得宋詞好婉約。
也許是應了“文章憎命達”的條律,柳永的一生太倒黴。第一次赴京趕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說,補習補習,完全可以東山再起。可不服輸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氣,由著性子寫了首牢騷極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姿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落榜了,不好好反思自己,卻要說皇帝沒有發現自己,政府遺漏了賢才。明明是一介布衣,偏偏要說自己是才子詞人,是沒有穿官袍的高官。特別讓當局難以容忍的是結尾的一句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年輕人真有些狂。自己落了榜,不知丟人傷麵子,還故作清高,換什麼“淺斟低唱”。
發牢騷的柳永隻圖一時痛快,壓根沒有想到就是那首《鶴衝天》鑄就了他一生辛酸。落榜後的後生寫了幾句調皮的詩句本沒有什麼。問題是你不是一般的後生,你是柳永,你柳永的詞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就有人吟。柳永不知自己的名字和詞作已經覆蓋了遠近的市井巷陌,樓堂館所;不知道那帶有磁性的詞句和清新的韻律已經征服了天下的歌迷和追星族。更不知道,在某些陰暗的角落,有人在窺視他的行跡,有人在分拆他詞作中的不安定因素。
沒有幾天,柳永的《鶴衝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複看者,吟著,越讀越不是滋味,越讀越惱火。特別是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真是 刺到了宋仁宗的痛點上。三年後,柳永又一次參加考試,好不容易過了幾關,隻等皇帝朱筆圈點放榜。誰知,當仁宗皇帝在名冊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時,龍顏大怒,惡恨恨抹去對手太強大了。被除名的柳永咽淚裝歡,玩世不恭地扛著“奉旨填詞”的禦批招牌,浪跡江湖。深入歌樓舞場,堂而皇之地貫徹落實仁宗的聖旨,夜以繼日地“淺斟低唱”。這一招,也夠毒。他玩得皇帝羞辱難堪,喘不過氣。
“奉旨填詞”的柳永,玩著禦批的“淺斟低唱”,竟反打正著的玩成了走紅的大腕級巨星,玩出了響當當的名牌效應。最難得的是,歌舞場的辛酸和旅途的風雨成就了柳永的不朽和宋詞的輝煌,奠基了他獨樹一幟的悲壯人生。這是柳永的大幸,更是中國文學的大幸。
秦樓楚館,舞女歌伎,是個很資深又很敏感的話題。達官顯貴,正人君子們憑著權勢紙醉金迷在秦樓楚館,醉生夢死在舞女歌伎群中。因為權力,這一切都是合法的,應該的。可轉過身,回到殿堂、公館,穿上官袍,帶上烏紗,他們又以傳統道德守護者的身份,汙蔑,漫罵自己曾經作踐過、蹂躪過的舞女歌伎,以顯自己的文明儒雅,正人君子。柳永不同,也可能惟有柳永不同。他以善良、真摯的同情心體察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婦女,他放下傲視權貴的“白衣卿相”的架子,以心換心,和舞女歌伎做朋友,以滿腔的真情溫暖那些冷冰冰的心、滴血的靈魂。在世人潑滿汙水的地方,柳永看到了大宋王朝骨子裏的汙濁,看到崇高掩蓋下的卑鄙。最肮髒,最卑鄙的地方,不是秦樓楚館,而是富麗堂皇的宮殿。
直麵生活,柳永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口無遮攔地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在《晝夜樂》中寫到: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憑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係人心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禦街行》有句:“朦朧暗想如花麵,欲夢還驚斷。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回千轉。唯有畫梁,新來雙燕,徹曙聞長歎”。
《蝶戀花》寫到:“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無際。草色陽光殘照裏,無言隻得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
……
真情,真愛,真詞,真男人。
敢寫,敢唱,敢為,敢叛逆。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甜甜蜜蜜切切綿綿,難得的真情,傳奇般的故事。在那充滿著汙濁,虛偽,欺騙,殘暴的社會裏,莫要說柳永為舞女歌伎們寫詞寫曲,他們就是熱烈地擁抱,瘋狂地相愛,也是崇高的,清潔的,燦爛的。要說這就是柳永的沉淪,那麼,這種沉淪太美了,太精彩了。它足使天下那些在權勢和金錢的床單上進行的男歡女愛黯然失色。
“正人君子”們罵柳永沉淪,是因為柳永愛煙花巷。那麼“正人君子”們真的就沒有去過煙花巷嗎?他們又是何等的德行,何等的禽獸。確實也有沒去過煙花巷的正人君子。那麼,他們在煙花巷之外就沒有幹過煙花巷的事嗎?或者說,他們靈魂深處就沒有對煙花巷的向往嗎?有幾個“正人君子”敢說不。
是清是濁,是黑是白,問題不在事情的本身,關鍵是要看是誰所為。權勢,是權勢者的魔杖,它可指鹿為馬,可化腐朽為神奇。它對絕大多數的男人和女人都有著強大的誘惑力。憑柳永的智慧和才華,完全可以為自己爭得一些權勢和名利。可犯傻的柳永就是不開竅,偏偏背離權勢而親近下層的歌女舞伎。
藐視權貴的大詩人李白,靈魂深處太想當官了。在《與韓荊州書》中肉麻地寫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拍馬拍到如此精湛和富有藝術色彩,真是非李白莫屬了。後來跟著永王鄰起事,差點丟了詩人的命。詩聖杜甫,看起來老實巴交,心裏也非常想當官。冒著安史之亂的槍林彈雨,穿著麻鞋,跋涉幾百裏,追趕逃難的唐玄宗,其忠實,其理想可見一斑。就是高傲的王維先生,雖棲身終南山,心卻在長安城中,時刻窺視著吏部的動靜。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曲線的官場捷徑。也清高,也實惠,也不用行賄。牛耳級的詩人,文人,端著酒杯,揮起筆墨,慷慨激昂地蔑視權貴,驕傲清高得像雲中的白鶴,把世人玩的高山仰之,眼花繚亂,稱仙稱聖。壓根看不到仙們聖們六根未淨,抵不住權勢名利的誘惑,砸不爛世俗紅塵的枷鎖,割舍不了長在自己心頭角落裏的毒瘤贅疣。鏗鏘而清高的言詞下潛藏著比普通老百姓更大的官癮和對權勢的貪婪。
應該承認,屢試屢敗的柳永也無法結紮了自己對仕途的向往之情。然而,與李白、杜甫的執著賣力,完全徹底地願意搭著性命而獻身官場的狀態相比,柳永本能的“向往之情”也就微不足道了。在名利的試金石前、李白、杜甫、王維、韓愈等一流的,口碑很好的大師、大家們絕對輸給了沉淪者——柳永。
對官場自作多情,千方百計想擠進官場的文人,若不脫胎換骨地去無恥,去汙濁,是很難與官人為伍的,也很難登上自己的理想之舟。一廂情願地想當官的李白,官沒當上,反而被流放夜郎。人死後,身邊連一個處理後事的人都沒有,夠淒涼,夠慘。終生效忠於朝廷,任勞任怨的杜甫最後竟死在一葉小船上,夠可憐,夠悲。而遠離官場的柳永,雖無兒無女,卻死在市民百姓和歌女們斷腸的哭聲中。歌女們把柳永的喪事辦得很隆重,也很氣派。為了紀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歌女們還要集中在一起召開“吊柳會”。柳永的死,雖沒有人說他重如泰山,卻是難得的幸福和溫馨。風流才子,生生死死都風流。
千百年來,敢如此沉淪的惟有柳永,沉淪到如此精彩的也隻有柳永
為什麼說宋詞到了柳永手中才發生重大變化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具有開創性的詞人,對當時和後世詞壇產生了重大影響。詞興起於晚唐,在五代時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但是在北宋建國後的半個多世紀裏,詞的發展卻基本上是停滯的,其成就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麵革新的詞人,他首次大力創作慢詞,在詞中大量使用俚詞俗語,極大地拓寬了宋詞的題材內容。與同時期的範仲淹、張先、晏殊等詞人相比,柳永的開創性是最強的,個人特色也是最鮮明的,可以說宋詞是在柳永手上才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才真正進入發展軌道的。
柳永在哪些方麵對宋詞進行了革新
柳永在詞史上的貢獻有兩個方麵:
其一,他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
其二,他用俗語填入詞中。
宋初詞宗《花間》,多唱小令。由柳永大力開拓新局麵。試看北宋初年直到徽宗時代,幾個大名家的詞集幾乎全是小令;例如晏殊的〔珠玉洞〕,全部130多首中,除了卷末5首應酬的壽詞〔拂霓裳〕、〔連理枝〕是中調外,幾乎全部是小令。歐陽修的《六一詞》,也絕大部分是小令,而且有些調子用得特別多,如〔漁家傲〕30調,〔玉樓春〕29調,〔蝶戀花〕17調,〔采桑子〕13調。這些情況,都是符合《花間》和南唐的本色傳統的。在北宋大家的集子中,保存長調最多的要算柳永的作品,而且以《樂章》名集,又在許多慢詞的調名上還注明宮調名稱,以指導樂器的演奏員按調奏樂。如"正宮"、"仙呂宮"、"大石調"等。可見他不但提倡寫長調,而且著重證明長調也和小令一樣,可以入樂演唱;他的作品不僅是詩集而且是唱本,故名《樂章》。
柳永對宋詞有什麼貢獻
宋詞擔帶。個人研讀過一點,記得不多。柳永傳播宋詞很廣--號稱“凡市井飲水處,皆能歌柳詞”。宋詞另稱豔詞,在詩之後出現,多為士人所看輕,唯獨柳永的一首雨霖玲(是這麼寫麼?),曆代沒有任何人敢否定它,“其高妙之處,不減唐人高處”(大概這意思)。
柳永在宋詞史上的開創性意義淺析
柳永對宋詞創新的貢獻
柳永生卒年不詳,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世稱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稱柳七。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許。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淒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1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嚐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小令的體製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製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製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製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隻能在小令世界裏左衝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 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製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誌》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麵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於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於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裏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隻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願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水長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隻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願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柳永另一首《錦堂春》(墜髻慵梳)所寫的市民女子,更是對負約不歸的郎君既埋怨,又數落,並且設想等他回來時該如何軟硬兼施地懲治他,以使他今後,不敢再造次。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係。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始終。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
空隻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以女主人公自敘的口吻,訴說失戀的痛苦和難以割舍的思念。另一首《慢卷?》(閑窗燭暗)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後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也同樣傳神生動。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著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卻掃編》)。
再次是表現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願望。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等她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遊》);欣賞她們“豐肌清骨,容態盡天真”(《少年遊》)的天然風韻;讚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豔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淒涼。追前事、暗心傷。”(《少年遊》)也常常替她們表白獨立自尊的人格和脫離娼籍的願望:“萬裏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仙引》)柳永這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也一格觀念的變化。而作為當時一個特殊社會群體的歌妓,與市民的生活內容、消費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詞真切地表現她們的命運,也非常貼近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和欣賞趣味。不過其中也有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描寫,這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詞還多方麵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裏,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裏然絳樹。鼇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讚歎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方麵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華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州的美景和民眾的樂事。這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而為文人士大夫所激賞。據說,金主就是因為看了這首詞,向往“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動了南下入侵的貪念。
柳記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並在詞的審美趣味方麵朝著通俗化的方向變化,在題材取向上朝著自我化的方向發展。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早年進士考試落榜後寫的《鶴衝天》,就預示了這一創作方向: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盡情地抒發了他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柳永在幾度進士考試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幹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南宋陳振孫所說柳永“尤工於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由於“未名未祿”,必須去 “奔名競利”,於是“遊宦成羈旅”,“諳盡宦遊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遊,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麼令》)。但“利名牽役”,又不得不與佳人離別:“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麵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稍後的蘇軾即是沿著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
3 詞的表現方法的改變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隻是從書麵的語彙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誰”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 “消得”等,柳永詞都反複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像是直接與人對話、訴說,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當時“凡有井水飲處,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與柳詞語言的通俗化不無關係。嚴有翼《藝苑雌黃》即說柳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
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
詞的體式和內容的變化,要求表現方法也要作相應的變革。柳永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眾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於篇幅短小,隻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征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如上舉《定風波》、《滿江紅》詞);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麵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試比較兩篇名作: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沙行》)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兩首詞都是寫別情。歐陽修詞用的是意象烘托傳情法;則柳永詞則是用鋪敘衍情法,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後的環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心緒,都有細致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歐詞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詞則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敘事情和隱約的情節性。這也是柳永大部分詞作的共同特點。
同時,他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詞的一般結構方式,是由過去和現在或加上將來的二重或三重時空構成的單線結構;柳永則擴展為從現在回想過去而念及現在,又設想將來再回到現在,即體現為回環往複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駐馬聽》(鳳枕鸞帷)、《浪淘沙漫》(夢覺)和《慢卷?》(閑窗燭暗)等。後來周邦彥和吳文英都借鑒了這種結構方式而加以發展變化。在空間結構方式上,柳永也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裏”(《慢卷?》)。
與鋪敘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憶帝京》: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隻恁寂寞厭厭地。係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不加任何藻飾,卻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過程。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麵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誌》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麵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麵,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隻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複,一唱三歎,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有哪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