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譯文:子遊說:“我的朋友子張,他所做的事情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了,然而還沒達到仁。”
?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3、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4、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誌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年輕的學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家裏便敬愛兄長;為人謹慎、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賢德的人。這樣親身實踐後,有剩餘的時間精力,再去學習文獻。”
《論語學而》
1、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論語八佾》
4、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5、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於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論語裏仁》
6、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9、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
10、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11、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12、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論語公冶長》
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4、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雍也》
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仁義之路)也?”
18、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19、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0、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1、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述而》
22、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3、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24、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5、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論語泰伯》
26、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8、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論語子罕》
29、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3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顏淵》
3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3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33、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34、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35、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36、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子路》
37、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38、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3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論語憲問》
40、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4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3、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44、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4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論語衛靈公》
46、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7、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48、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49、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50、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陽貨》
5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52、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53、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55、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論語子張》
56、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7、子遊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論語堯曰》
58、堯曰:“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後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59、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基本全部在這裏啦~
求采納-3-
《論語學而》
1、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論語八佾》
4、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5、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於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為仁者?論語中孔子給出了非常簡潔直接的答案:
剛、毅、木、訥。
仁這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克己複禮為仁
熱門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