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山中問答的意思
有人問我為什麼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卻閑適自樂。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這裏就像別有天地地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 全詩雖隻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這段話對於我們讀這首詩倒是頗有啟發的。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更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山中問答》(李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譯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隻笑而不答,心裏卻一片輕鬆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原詩
山中問答?/ 山中答俗人問
唐代: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注釋
*
餘:我,詩人自指。
*
何意:一作“何事”。
*
棲: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說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蒼綠。
*
自閑:悠閑自得。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閑。”
*
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
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抑知厚地之下,別有天地也。”
*
非人間:不是人間,這裏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並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聯:“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麼“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隻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讚歎。因為上麵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繡頰”(李白《夜下征虜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隻要讀者了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並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閑適心情。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於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體現出矛盾的對立統一。
全詩雖然隻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山中問答》(李白的詩)及其意思
*
《山中問答》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原文: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譯文:
有人問我為什麼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閑。
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裏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
注釋:
⑴餘:我,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棲: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說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蒼綠。
⑵自閑:悠閑自得。閑:安然,泰然。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閑。”
⑶“桃花”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裏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⑷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抑知厚地之下,別有天地也。”非人間:不是人間,這裏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與山中問答類似的詩作有哪些
殘春曲
【唐】白居易
禁苑殘鶯三四聲,景遲風慢暮春情。
日西無事牆陰下,閑踏宮花獨自行。
《山中答問》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譯文:有人問我為什麼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卻閑適自樂。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這裏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
古詩《山中問答》的原文是什麼?
《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山中問答》譯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隻笑而不答,心裏卻一片輕鬆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山中問答》賞析: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並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詩隻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山中問答》創作背景:李白曾經多次隱居山林。他在少年時代,和逸人東嚴子隱居岷山。出川以後,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開始,李白在安陸(今屬湖北)居住十年,曾隱居碧山桃花岩。此詩當作於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隱居時期。
古詩《山中問答》裏麵的第三句:桃花流水什麼然去
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窅然:
窅然 [yǎo rán]
[釋義] 指幽深遙遠的樣子
山中問答古詩答案
《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唐代)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譯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隻笑而不答,心裏卻一片輕鬆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賞析
這是一首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並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詩雖然隻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這句詩句是什麼意思
唐代大詩人李白流連碧山(現安陸市白兆山)時寫下了不朽的詩篇。
譯文:你問我出於什麼目的要流連於碧山,我微笑著暫不回答,心裏悠閑自得.桃花隨著流水窅然遠逝,此外別有一番天地,並不是俗世人間可比.
傳說:唐玄宗開元十五年,27歲的詩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輾轉來到安陸。在這裏,他與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孫女結婚。隨後,居住於離許宅10華裏的碧山中。
李白為何落腳安陸,不僅是現代,即使在當時,都有許多人不理解。至今民間還流傳一個故事:有一天,安陸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閣老回到碧山腳下的老家,聽到鄉親們介紹李白生得英俊瀟灑,博覽群書,一目十行,吟詩作賦,揮筆成章,十分欣賞。於是,吩咐家人準備名肴佳釀,請李白來家作客。
李白來後,閣老一見果然氣象不凡。又談詩書,李白都能對答如流,閣老更為佩服。於是忍不住發問:“李學士,天下名山那麼多,緣何單單看中了我們的碧山呢?”李白聽了,不假思索,隨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閣老一聽,大聲稱讚,立即讓家人取出筆墨紙硯,請李白錄下。李白當即再補兩句,並取名《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
本詩的詩眼是“閑”表現作者對安閑環境,悠閑生活,閑情情誌的追求
詩篇首句“問君何意棲碧山”起筆突兀,破空而來,正是作者長期感情鬱積的宣泄,平靜的表麵下流淌著滿腔的激憤,骨子裏壓不住那股抑鬱不平之氣,這是黑暗現實在李白心中的投影。既然在現實中連連碰壁,詩人轉而把眼光投向了山水,於是有了下句“笑而不答心自閑”的情境,詩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於青山碧水,讓自己的靈魂得到片刻的安寧的心理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