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與蘇軾的不解之緣???
蘇軾與惠州西湖
幾乎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惠州人,都能對“東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說上幾句。要說蘇軾對惠州西湖的影響,最有研究的當屬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惠州市委員會主委的梁大和先生。梁先生這樣總結了蘇軾對惠州西湖五大影響:
蘇軾喜愛遊覽西湖。東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麗的西湖所傾倒,不僅常在白天遊覽,而且連夜裏也在遊覽,甚至通宵達旦。他說:“予嚐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遊豐湖(此處即惠州西湖),入棲禪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甚至再貶海南後,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說:“去歲,與子野遊逍遙堂。日欲沒,因並西山叩羅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於西堂。”
蘇軾最早品題惠州西湖。東坡在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寫的《江月五首》了。該詩不但描寫了涼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還有“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名句。因此說:“此為題品惠湖風景之始。”
蘇軾曾為惠州助築堤橋。為了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往來,東坡倡議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他帶頭“助施犀帶”,還動員弟婦史氏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工程由棲禪院僧希固主持,先“築進兩岸”為堤,再用“堅若鐵石”的石鹽木在堤上建橋,取名西新橋。紹聖三年(1096年)六月,堤橋落成,東坡寫詩描述了營造過程,還與百姓共同慶祝:“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後人為了紀念東坡的功績,命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於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蘇堤玩月”。可以說蘇軾助築堤橋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蘇軾最早稱豐湖為西湖。到了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東坡《贈曇秀》一詩,頭一回將豐湖稱作西湖。南宋後,人們逐漸普遍將豐湖稱作西湖。因此,明代較早編輯《東坡寓惠集》的大學者張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寫道:“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
西湖因蘇軾而更出名。據《惠州西湖誌》記載,曆代文化名人與惠州有較密切關係的多達400餘人,其中做過丞相的政治家有陳堯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藝家有李商隱、楊萬裏、劉克莊、黃遵憲、丘逢甲等。但他們對惠州西湖的影響,實無一人能與蘇東坡相比。清乾隆歸善學者黃安瀾在其所著的《西湖蘇跡》一書中說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東坡)品題而愈盛。”
珍貴書畫回歸東坡紀念館
東坡紀念館內陳列著最新製作的有關惠州蘇跡的立體模型,並用大量資料表現東坡在惠州期間的活動及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兩館中共收藏了一百多件與蘇東坡有關的展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惠州市文博人員的努力,蘇軾於1095年在惠州所作的水墨畫《墨竹長卷》流落海外近一個世紀後,終於在美國浮出水麵。幾經周折之後,用電腦按原作大小複製的《墨竹長卷》終於回到了畫作的誕生地,並擺進展櫃與觀眾見麵。
蘇東坡有著多方麵的藝術成就。他的畫在北宋畫壇引領時尚,被視為“文人畫”的理論奠基人和傑出實踐者。據蘇軾在惠州時期的史料記載,他在惠州期間還畫了不少水墨畫,而為羅浮山鄧守安道士所畫的水墨畫《墨竹長卷》便是其中一幅。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畫作散失殆盡,在惠州竟沒有留下一幅。據惠州市博物館館長袁學君介紹,不久前,惠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國外英文資料裏找到了一幅《墨竹長卷》,很像蘇東坡的作品,他們如獲至寶。幾經考證,終於得到證實:這幅《墨竹長卷》就是當年蘇軾在惠州時期的作品。他們用電腦複製成長2米、高0.6米的與原畫大小相同的尺寸,在國內首次完整地再現了《墨竹長卷》。
蘇東坡在惠州創作的部分流落外地的作品也被尋到10多幅,經複製後在館內首次展出。除《墨竹長卷》外,原作流落於德國的書法詞作《歸去來兮辭》等也擺進了東坡紀念館。
“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正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所言,蘇東坡在......餘下全文>>
蘇軾惠州西湖詩詞
蘇軾與惠州西湖
幾乎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惠州人,
都能對“東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說上幾句。要說蘇軾對
惠州西湖的影響,
最有研究的當屬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惠州市委員會主委的梁大和先生。
梁
先生這樣總結了蘇軾對惠州西湖五大影響:
”
惠州西湖蘇軾詩詞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在惠州西湖寫的詩詞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蘇軾 年代:宋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和惠州西湖的關係?
蘇軾喜愛遊覽西湖。東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麗的西湖所傾倒,不僅常在白天遊覽,而且連夜裏也在遊覽,甚至通宵達旦。他說:“予嚐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遊豐湖(此處即惠州西湖),入棲禪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甚至再貶海南後,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說:“去歲,與子野遊逍遙堂。日欲沒,因並西山叩羅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於西堂。”
蘇軾最早品題惠州西湖。東坡在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寫的《江月五首》了。該詩不但描寫了涼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還有“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名句。因此說:“此為題品惠湖風景之始。”
蘇軾曾為惠州助築堤橋。為了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往來,東坡倡議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他帶頭“助施犀帶”,還動員弟婦史氏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工程由棲禪院僧希固主持,先“築進兩岸”為堤,再用“堅若鐵石”的石鹽木在堤上建橋,取名西新橋。紹聖三年(1096年)六月,堤橋落成,東坡寫詩描述了營造過程,還與百姓共同慶祝:“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後人為了紀念東坡的功績,命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於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蘇堤玩月”。可以說蘇軾助築堤橋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蘇軾最早稱豐湖為西湖。到了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東坡《贈曇秀》一詩,頭一回將豐湖稱作西湖。南宋後,人們逐漸普遍將豐湖稱作西湖。因此,明代較早編輯《東坡寓惠集》的大學者張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寫道:“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
西湖因蘇軾而更出名。據《惠州西湖誌》記載,曆代文化名人與惠州有較密切關係的多達400餘人,其中做過丞相的政治家有陳堯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藝家有李商隱、楊萬裏、劉克莊、黃遵憲、丘逢甲等。但他們對惠州西湖的影響,實無一人能與蘇東坡相比。清乾隆歸善學者黃安瀾在其所著的《西湖蘇跡》一書中說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東坡)品題而愈盛。”
蘇軾在惠州的詩
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耿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他到達惠州後,更覺得惠州風物,確實名不虛傳
蘇軾於元皊8年(1093)9月出知定州。在蘇軾知定州期間,朝廷政局進一步發生變化。禦史趙挺之等又搬出蘇軾所撰的貶斥呂惠卿的敕文,彈劾他“誹謗先帝”。
蘇東坡寫的關於惠州西湖的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亥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不好意思啊,題目忘記了……
關於惠州西湖的傳說?
1.東坡與朝雲
惠州西湖傳說嶺南惠州有一方清麗秀美的湖泊,風景極似杭州西湖,當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一座小山依傍湖邊,也叫孤山。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可見一片蒼翠的鬆樹林,林中寂立著一座小亭——六如亭。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之手,聯是這樣的: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這不是副普通的亭聯,它包含了蘇東坡對一生坎坷際遇的感歎,而這種感歎最終又是維係在一位紅顏知己的身上,她就是長眠在六如亭下令蘇東坡“暮雨倍思”的愛妾王朝雲。要了解王朝雲的為人、長相,可先回味蘇東坡一首膾灸人口的詩——“飲湖上初睛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這首詩明為描寫西湖旖旎風光,而實際上寄寓了蘇東坡初遇王朝雲時為之心動的感受。王朝雲,字子霞,錢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日,他與幾位文友同遊西湖,宴飲時招來王朝雲所在的歌舞班助興,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舞女濃妝豔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雲又以其豔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別引人注目。舞罷,眾舞女入座侍酒,王朝雲恰轉到蘇東坡身邊,這時的王朝雲已換了另一種裝束:洗淨濃裝,黛眉輕掃,朱唇微點,一身素淨衣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別有一番韻致,仿佛一股空穀幽蘭的清香,沁入蘇東坡因世事變遷而黯淡的心。此時,本是麗陽普照,波光瀲灩的西湖,由於天氣突變,陰雲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種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蘇東坡靈感頓至,揮毫寫下了傳頌千古的描寫西湖佳句。此後蘇東坡對王朝雲備極寵愛,娶她為妾。蘇東坡似乎與王姓頗為有緣,原配夫人王弗,嫁到蘇家時才十六歲,紅袖添香,是蘇東坡的伴讀良友,可惜二十七歲便去世了。化為蘇東坡感情極深處的悲思。不久,續娶了王閏,是前妻的二堂妹,是一位莊重能幹的大家閨秀。現在在杭州又納王朝雲為妾,此時蘇東坡已經四十歲了。蘇東坡是一位性情耿直豪放的人,喜歡在人前口無遮攔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更無所顧忌地在詩詞中暢論自己的政見,抒發自己的不滿,“如蠅在食,吐之為快。”正是這種性格屢屢為他惹禍招災,得罪了當朝權貴,幾度遭貶,甚至幾乎賠上性命,然而他終不悔悟。在蘇東坡的妻妾中,王朝雲最為溫婉賢淑,善解蘇東坡的心意。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飯後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身邊的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裏麵有些什麼?”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蘇東坡不以為然。另一侍女說:“滿腹都是見識。”蘇東坡也搖搖頭,到了王朝雲,她微笑道:“大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捧腹大笑,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從此對王朝雲更加愛憐。蘇東坡在杭州四年,之後又官遷密州、徐州、湖州,顛沛不已,甚至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副使,這期間,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無怨無悔。在黃州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苦。蘇東坡詩中記述:“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麵如墨。”王朝雲甘願與蘇東坡共度患難,布衣荊釵,悉心為蘇東坡調理生活起居,她用黃州廉價的肥豬肉,微火慢嫩,烘出香糯滑軟,肥而不膩的肉塊,作為蘇東坡常食的佐餐妙品,這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東坡肉。”元豐六年,王朝雲為蘇東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禮,想起昔日的名躁京華,而今卻“自漸不為人識。”都是膽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因而感慨係之,而自嘲一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餘下全文>>
蘇東坡與惠州
shang.cnfamily.com/198201/ca27852.htm <>
蘇功坡與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原名豐湖。由於它富有“葦藕蒲魚之利,歲數萬”,湖水又可灌田數百頃,給當地居民帶來豐裕的收獲,故稱豐湖。至於西湖,它是由蘇東坡南來而得名的。
北宋紹聖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對新法的蘇軾便以“譏訕先朝”的罪名被貶到惠州。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寧遠軍節度副使的身份南來,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癘之地,誰知下車伊始,一看山川風物,美不勝收,不禁高聲讚美“海山蔥蘢氣佳哉”!於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辭長作嶺南人”。一住就住了三年,寫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詩詞和數十篇散文序跋。後來因為他寫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鍾”的詩句,傳到章恬耳裏,章認為他的貶謫生活太閑適了,這才再貶到海南儋縣。
蘇東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間,所謂“東坡居惠,勇於為義”,他見惠州駐軍無固定營房,雜居市內,對考百姓有幹擾,建議建兵營三百座。他對西湖的建設頗為熱心:為了修築“蘇堤”和“六如亭”,連身上的犀帶也捐獻了;還捐出大內賞賜的錢和黃金,資助道士鄧守安建築東新橋,資助和尚希固建築西新橋和大堤。更難得的是,他親自與建築民工為伍,巡視施工進度,監督施工開支。因此到西橋竣工之日,他與全城父老共同慶祝,盡情歡宴了三日。他常常月夜遊豐湖,登合江樓、入逍遙堂,過豐樂橋,踏遍西湖山水,以至“達曉乃歸”,遊興是極酣的。他月流連於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賞塔影平湖,寫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名句,這“玉塔微瀾”成為西湖十景乏一。
蘇東坡左惠州,也有一段傷心事,就是他的愛妾王朝雲在這裏病死。朝雲是浙江錢塘人,字子霞,為人聰敏,有見地,是東坡在杭州做官時裏的歌姬,不識字,後已粗通文墨,學書,“粗有楷法”。東坡被貶時,姬妾相繼離去,隻有她隨東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死時隻三十四歲。她死後,東坡與樓霞寺僧葬她於寺旁的鬆林間。傳說朝雲死後,東坡每晚仍夢見朝雲回家給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總是濕漉漉的,問她何故,朝雲說因要涉水過湖所致。東坡夢醒後,於是在平湖與豐湖之間構築起一道新堤,讓朝雲晚上不用涉水回家,這成了蘇堤的來曆。
東坡在西湖三年,廣泛地接觸了各個階層的群眾。由於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許多建築物留有紀念他的名字,如蘇公橋(西新橋)、遲蘇寺、東坡亭、東坡祠、蘇堤、……甚至東坡肉,東坡扣肉、東坡酒家等。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橋之勝。湖區麵積約八十平方公裏。五湖即菱湖、鱷湖、平湖、豐湖和南湖;六橋是煙霞橋、迎仙橋、拱北橋、西新橋、明勝橋和團通橋。菱湖在西湖西北麵,大抵從前種有菱;鱷湖在豐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鱷魚,也許是附會;平湖在鱷湖之東,南為豐湖,再過去便是南湖了。西新橋西接泗州塔,被列為西湖第一橋,它與蘇堤都是遊人喜愛的“遊屐所趨之處”;煙霞橋在菱湖之上,如今隻留殘跡;迎仙橋在平湖的玄妙觀與芳華洲之間,也廢圯已久;拱北橋在平湖北端,疊石壘成,俗稱五眼橋;明勝橋橫貫豐湖;園通橋在豐湖與南湖之間。圓通橋北望,堤橋如帶,亭榭掩映,洲渚縱橫,雜花生樹,曾大為嶺南畫家高奇峰所賞識。評為西湖第一。
西湖的風景區主要在豐湖與平湖之間,《惠州府誌》的西湖八景,便有“豐湖漁唱”一景,想見當......餘下全文>>
蘇軾被貶惠州的詩歌風格
元佑八(1093)哲宗親政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
蘇軾至既能容於新黨能見諒於舊黨再度自求外調龍圖閣士身份再闊別十六杭州太守蘇軾杭州修項重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泥西湖旁邊築道堤壩著名蘇堤
蘇軾杭州愜意自比唐代白居易元佑六(1091)召朝久政見合外放潁州 元佑八(1093)新黨再度執政再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蘇軾再貶至更遠儋州(今海南)據說宋朝放逐海南僅比滿門抄斬罪輕等處罰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1101)赦複任朝奉郎北歸途卒於州諡號文忠享六十六歲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惠州西湖與蘇軾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