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好詞?
網開一麵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製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麵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嚐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誌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曆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史記》原名《太史公》到了三國時期,這本書才被明確稱為“史記”。司馬遷的《史記》在漢魏期間屬於禁書,官民不得自由閱讀,即使是王公諸侯亦沒有此權利,而且刪去《史記》的《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10篇,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東漢明帝、魏明帝曹睿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馬遷誹謗漢武帝。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稱,永平十七年某日,魏明帝曾在雲龍門召見他、傅毅、賈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個宦官拿了篇司馬遷的《秦始皇本紀》,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司馬遷的史論有不對的地方,班固指司馬遷引述賈誼《過秦論》:“假設子嬰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還可以保住”,這番話相當有問題。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曆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史記》裏麵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好詞:
*
運籌帷幄,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
高屋建瓴,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
臥薪嚐膽,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
鳥盡弓藏,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
一狐之腋,出自《史記·趙世家》;
*
招搖過市,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
韋編三絕,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
鴻鵠之誌,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
積毀銷骨,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
毛遂自薦,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
脫穎而出,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
歃血為盟,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
因人成事,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
一言九鼎,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
完璧歸趙,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怒發衝冠,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刎頸之交,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膠柱鼓瑟,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一字千金,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
奇貨可居,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
圖窮匕見,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
背水一戰,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
肝腦塗地,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
多多益善,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好句:
*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史記·張儀列傳)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
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史記·太史公自序)
*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史記·陳涉世家)
*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史記·留侯世家)
*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 列傳)
*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功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史記》中有哪些好詞好句?
《史記》中的好詞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嚐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誌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
《史記》中的好句
1、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2、其誌不在小。
3、不充詘於富貴,不遑遑於所欲。
4、溪壑可盈,誌欲無滿。
5、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6、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
7、居後而望前,則為前;居前而望後,則為後。
8、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9、取草絕根,在於未蔓;撲火止燎,貴乎速滅。
10、尚儉者開富之源,好奢者起貧之兆。
11、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12、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13、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14、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15、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
16、迷而知返,得道不遠。
1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8、思政不察逆順之理,不識大小之形,不度強勢之勢,有此三蔽,宜其俘獲。
19、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0、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21、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遠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遠期,惟君子為能及矣。
2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23、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5、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26、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功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欲望,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采集傳說。通過對曆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曆》,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曆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史記中的好詞
負荊請罪、四麵楚歌、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怒發衝冠 胯下之辱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書,我們現在看到的好多曆史典故和成語都出自史記,上麵的隻是九牛一毛。
史記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故事,請寫出相關人物,並用一個詞語評價此人.
1.澠池之會 人物:藺相如 評價:機智威猛
2.背水一戰 人物:韓信 評價:置之死地而後生——韜略
3.圖窮匕見 人物:荊軻 評價:莽夫被人激怒幹的事
4.狡兔三窟 人物: 馮諼 評價:智謀
5.脫穎而出 人物:毛遂 評價:敢於肯定自己
史記中的好詞好句?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欲望,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采集傳說。通過對曆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曆》,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此[www.tsedu.net]
[w.hydncb.com](原載《讀書》1997年3期刊發時有刪節,現全文刊布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曆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繼父誌,任史官
司馬遷,宇子長,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於龍門山下(在今天的陝西省韓城縣)。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父親司馬談的遺誌,當上了太史令,開始從皇家藏書館中整理選錄曆史典籍。司馬遷的祖先並不十分顯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職。但是司馬遷和他的父親都以此為榮,在他們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他們為此奉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馬談一直準備寫一部貫通古今的史書。在父親的直接教導下,司馬遷十歲時便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他又跟著董仲舒學習《春秋》,跟孔安國學習《尚書》。司馬遷學習刻苦,進步非常快,極有鑽研精神。
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啊!"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看到了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司馬遷低著頭,流著淚,悲痛而堅定地應允道:"兒子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誌願。"
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以後,就有了閱讀外麵看不到的書籍和重要資料的機會。這為他以後著史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是,資料整理工作非常繁複。由於當時的那些藏書和國家檔案都雜亂無序,連一個可以查考的目錄也沒有,司馬遷必須從一大堆的木簡和絹書中找線索,去整理和考證史料。司馬遷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費盡心血,幾乎天天都埋著頭整理和考證史料。
司馬遷一直記得父親的遺誌,他決心效法孔子編纂《春秋》,寫出一部同樣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曆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手寫他的偉大著作史記
二、直言受宮刑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麵安慰武帝,一方麵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司馬遷痛恨那些隻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隻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貶低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麵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複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麼多錢贖罪。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麵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嚐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三、 發憤著 史記
司馬遷從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為太史令後開始閱讀、整理史料,準備寫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寫作計劃,共經過十六年。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 "書",共五個部分,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宇。
1、力求真實
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曆史人物或曆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複作了核對。司馬遷早在二十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曆史遺跡,了解到許多曆史人物的遺聞鐵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開擴了眼界,擴大了胸襟。漢朝的曆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
司馬遷要堅持"實錄"精神,就必須麵對現實、記錄現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忌諱"的問題。可是他在給人物作傳記時,並不為傳統曆史記載的成規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對曆史事實的思想感情記錄。從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貴族,到將相大臣,再到地方長官等等,司馬遷當然不會抹殺他們神奇、光彩的一麵,但突出的是揭露他們的腐朽、醜惡以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尤其揭露了漢代統治階級的罪惡。他雖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對於他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 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司馬遷想為封建統治者提供曆史的借鑒作用,反映的是真實的曆史,這是非常可貴的。本著實錄的精神,司馬遷在選取人物時,並不是根據其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以其實際行為表現為標準。比如,他寫了許多諸如遊俠、商人、醫生、倡優等下層人物的傳記。在司馬遷心目中,這些人都有可取之處。司馬遷首創了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寫法。著重寫其"為人",並注意其"為人"的複雜性,是司馬遷的筆法。他在作傳時,把自己的看法寓於客觀的事實敘述之中,來表示自己對人物的愛憎態度。比如項羽這個人物,司馬遷同情他,以非常飽滿的熱情來寫這位失敗英雄。他既稱讚項羽的驍勇,又對他的胸無大誌、殘暴自恃作出批評。可是,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並沒有發議論,但是他對項羽的愛憎態度卻於敘事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這便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即真實性和傾向性的統一。
2、愛憎分明
司馬遷愛憎分明的感情在史記當中表現得非常充分。他高度評價了秦末農民大起義。陳涉出身貧農,是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可司馬遷卻將他和諸侯並列,放在"世家"當中來敘述。對於一個封建史學家來說,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將陳涉和古代有名的帝王--商湯和周武王相提並論,同時明確地指出,隻要封建帝王暴虐無道,人民就有權利起來推翻他。陳涉領導的這支農民軍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卻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戰爭,最後終於推翻了秦朝的無道統治。對陳涉首先起義、推翻秦朝的曆史功績,司烏遷是完全持肯定態度的。
對於曆史上許多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馬遷也大加讚賞。他當年遊曆時,曾到過湖南長沙北麵的汨羅江,並在江畔憑吊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次憑吊極大地影響了司馬遷,他的心靈中深深地印入了屈原的詩篇和一生的遭遇。在給屈原作傳時,他認為屈原可以同日月爭輝,並憤怒地譴責了楚國貴族統治者不辨忠奸的醜惡行徑。當年,司馬遷還曾到湖南零陵郡瞻仰舜的葬地,對舜的事跡作了實地考查。後來在寫史記時,他便把舜的事情寫在《五帝本紀》裏,讚揚他憂國憂民的高貴品質。司馬遷也非常推崇"完璧歸趙"和"將相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藺相如和廉頗,對他們的愛國行為大加讚賞。
在史記中,司馬遷還歌頌了那些為了反抗強暴,置自身性命於不顧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難、見義勇為的遊俠。比如"鳳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返"的荊軻,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隻身刺秦王,最終血濺秦廷。司馬遷對這些人物進行大膽的歌頌,實際上便是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賞人民反抗強暴的願望。司馬遷對名醫扁鵲、諄於意等有益於人民的人,用很長的篇幅記錄了他們的生動事跡和醫學理論。這些人在當時都沒有社會地位,可在司馬遷的心目中,他們遠比某些王侯將相高貴。
對封建統治者的醜惡麵貌,司馬遷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比如《酷吏列傳》一共為十個殘暴冷酷的官吏作傳,其中漢武帝的臣子就有九人。漢武帝當時重用張湯,而"湯為人多詐,舞智以禦人。始為小吏,乾沒,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王屬交私"。所謂"乾沒",即空手得到的意思。這裏描寫的是張湯為小吏時好用計謀以製服人的情況。張湯得勢後,與趙禹一起製定了各種殘的法令,其中有一條叫"腹誹之法",即不管有罪與否,隻要被指控為對朝廷心存不滿,就可以據此治罪。張湯不僅善於巧立法令名目,而且還會迎合漢武帝的心意去處置"犯人"。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個案件會使無數人家受到牽連,以致殺人如麻,視人命如草芥。這些人的罪惡活動都被司馬遷記錄了下來,他便是通過這些對漢武帝時期專製統治的殘酷和黑暗加以暴露和控訴的。
司馬遷的進步曆史觀和敢於揭露帝王過失的大膽作風值得肯定。對於曆史的演進過程,他的思想也比較完整。他在給予曆史正確的評價後,又充分肯定了曆史是不斷發展進化的這一結論。
3、史家絕唱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製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司馬遷的筆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非常生動地刻畫出一個曆史事件或一個曆史人物。例如,對《田單列傳》中田單防守即墨城的描寫。田單用了六條妙計大勝燕國,使齊國得以恢複。"火牛陣"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計策。晚上,田單將紫紅色的帶有龍紋的布帛披在一千多頭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劍,用油浸透它們的尾巴,再用火點著。於是,一千多頭牛帶著熊熊火焰,像怪獸一樣衝進了燕兵的陣地。而齊國士兵也拿著武器衝向了敵人,還有一些人敲鑼打鼓,高聲喊叫,以壯聲勢。摸不著頭腦的燕兵嚇得爭相而逃,結果被殺得丟盔棄甲,燕兵的屍體遍布於戰場上,齊國大獲全勝。司馬遷雖著墨不多,可"火牛陣"就如一幅圖畫一般出現於讀者的腦海中。
司馬遷還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曆史人物。他對西楚霸王項羽的描寫非常精彩。巨鹿戰役中,項羽率領大軍渡河,然後沉掉所有的船隻,並下令隻允許帶三天的糧食,這便形象而又具體地刻畫了項羽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決心和氣概。項羽的軍隊一個抵十個,消滅了數量上遠遠超過自己的秦軍,在推翻強秦統治的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項羽在戰鬥結束之後,召見各路將領,當他們進入項羽的轅門時,沒有一個人敢抬起頭走路。這是對項羽威風的描寫。對項羽被圍的場景,司馬遷描繪得更是感人。項羽慷慨而歌:"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司馬遷通過這歌聲,完全刻畫出了這位英雄在失敗以後時慷慨悲壯,而又無力挽回失敗命運的複雜心情。接下來,司馬遷又對項羽突圍後,在東城決戰時的勇猛作了描繪。當時項羽隻剩下二十八個騎兵,當幾千名追兵迫近時,項羽圓睜雙目,怒喝一聲,把漢軍嚇得後退了好幾裏。看到這樣的描寫,不禁使人覺得這位失敗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馬遷描寫漢高祖入關時與民眾約法三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風度。而漢高祖也具有好謾罵的流氓習氣和隨機應變的性格。有一回,韓信給漢高祖寫信,要求封自己為假齊王。漢高祖非常生氣,剛想發作,張良卻在一旁暗示他別發作,他立即轉過口風說:"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呢?"這裏用字也不多,卻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漢高祖善於隨機應變和玩弄權術的性格。
司馬遷在書中的敘述語言非常生動,人物形象鮮明。他廣泛采用口頭流傳的諺語、成語、歌謠,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語。他的語言是一種接近口語的"方言",通常敘述和人物對話和諧一致,雖明快但含蓄,話外有音,值得玩味;繁複而簡潔,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為人物特征的描寫服務。他刻畫人物說話口吻的描寫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態度。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還常常適當地強調、誇張。比如,《高祖本紀》:"(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這一段漢高祖讓帝位的話,是直接模擬當時的口語,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漢高祖惺惺作態的樣子,讀完不禁覺得漢高祖說話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馬遷使用古史資料時,一般以當時通用語翻譯古語。如《五帝本紀》寫堯舜的事跡,取材於今文《尚書·堯典》,把書中的"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績鹹熙"等語,翻譯為"百姓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信傷百官,眾功皆興"等,譯文與原文相比較,就會發現更容易讀懂。史記的人物傳記之所以這麼出色,是與司馬遷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分不開的。
一個人在遭到無辜的迫害以後,通常有兩種選擇: 要麼悲觀消沉,要麼發憤圖強。而司馬遷選擇了後一條路。他秉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將自己心中所有的"憤"全部傾注到史記的創作中去。司馬遷獨創了中國曆史著作的紀傳體裁,開創了史學方法上全新的體例。司馬遷以個人傳、紀為形式,以社會為中心記載曆史,為後人展示了一部規模宏大的社會變遷史。無論在曆史上還是文學上,司馬遷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
他那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崇高的人格將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史記故事的好詞佳句
網開一麵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製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麵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嚐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誌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
《史記》中的好詞:
《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8會說話,數下自然形成小徑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這句話說的雖然是桃李一類的小事,卻可以用它來比喻大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己本身正派,沒有政令也會照做,本身如果不正,雖然有嚴令也不會遵守
《項羽本紀》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沾板,而我們好比是魚是肉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是上天要使我滅忘,不是我用兵的錯誤.
力拔山兮氣蓋世
力大可以拔山 豪氣蓋世無雙
《屈原賈生列傳》
蓋自怨生也
是因為怨憤引起的啊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嚐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嚐不呼父母也
人在困難的時候就會追念本源,所以人在操勞,辛苦,困倦,疲憊時,沒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疼痛,淒慘,驚懼時,沒有不呼喊爹娘的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這世道上所有有人都是在混濁中隻有我是幹淨的,大家都醉(糊塗)了隻有我是清醒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國家的危急放在前麵,然後才是個人恩怨
《史記》十大名篇:
梁啟超指定的史記十大名篇
大江東去 楚王流芳——《項羽本紀》
禮賢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傳》
文武雙雄 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功成不居 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曠世奇才 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
官場顯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
戎......餘下全文>>
史記好詞好句摘抄大全
史記中的好詞:
網開一麵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製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麵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嚐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誌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
好句:
1、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史記》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3、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
4、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5、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
6、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史記·太史公自序》)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8.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9.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史記》)
10.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
1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12.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1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14、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史記·秦始皇本紀》
15、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16、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17、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19、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史記·太史公自序)
20、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21、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2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
23、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2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餘下全文>>
史記中的好詞好句,越多越好,還有讀後感,。
網開一麵 出自《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 出自《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出自《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出自《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山扛鼎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製人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霸王別姬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麵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無顏見江東父老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一敗塗地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約法三章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高屋建瓴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臥薪嚐膽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鳥盡弓藏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記·趙世家》
招搖過市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韋編三絕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鴻鵠之誌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積毀銷骨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毛遂自薦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脫穎而出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歃血為盟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因人成事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一言九鼎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完璧歸趙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衝冠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膠柱鼓瑟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奇貨可居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窮匕見 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背水一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肝腦塗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雞鳴狗盜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傳》
狡兔三窟 出自《史記·孟嚐君列
《史記》中的好詞:
《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8會說話,數下自然形成小徑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這句話說的雖然是桃李一類的小事,卻可以用它來比喻大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己本身正派,沒有政令也會照做,本身如果不正,雖然有嚴令也不會遵守
《項羽本紀》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沾板,而我們好比是魚是肉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是上天要使我滅忘,不是我用兵的錯誤。
力拔山兮氣蓋世
力大可以拔山 豪氣蓋世無雙
《屈原賈生列傳》
蓋自怨生也
是因為怨憤引起的啊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嚐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嚐不呼父母也
人在困難的時候就會追念本源,所以人在操勞,辛苦,困倦,疲憊時,沒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疼痛,淒慘,驚懼時,沒有不呼喊爹娘的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這世道上所有有人都是在混濁中隻有我是幹淨的,大家都醉(糊塗)了隻有我是清醒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國家的危急放在前麵,然後才是個人恩怨
《史記》十大名篇:
梁啟超指定的史記十大名篇
大江東去 楚王流芳——《項羽本紀》
禮賢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傳》
文武雙雄 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功成不居 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曠世奇才 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
官場顯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
戎馬一生 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
漢匈和親 文化交融——《匈奴列傳》
商道貨殖 安邦定國——《貨殖列傳》
史公記史 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裏’。
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高祖本紀 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
這個寒假我讀了《史記》。
這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曆朝曆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曆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曆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曆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看《史記》就仿佛在和一個曆史學家麵對麵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曆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宮廷”一詞的具體出處?,《荀子》、《史記》裏最早提及,想問具體到章節、頁碼?,寫論文需要。謝謝
1. 帝王的住所。
《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以為 鹹陽 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 渭 南 上林苑 中。”《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八·漢安世房中歌》:“高張四縣,樂充宮廷。” 唐 溫庭筠《再生檜賦》:“殘陽未落,宮廷之林藪忽生;明月初懸,玉砌之桂華複盛。”《宋史·畢士安傳》:“ 太宗 召謂曰:‘諸子生長宮廷,未閑外事,年漸成人,必資良士讚導,使日聞忠孝之道,卿等勉之。’”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她在宮裏有二十多年了,出入宮廷,是一個不很得意的女官。”
2. 猶朝廷。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南北議和的清方檔案》:“未亂之區,或以宮廷不和,而妄相窺測。”《文彙報》1980.11.17:“宮廷是封建權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