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的表達方式有幾種,是什麼?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
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區別
1、表達技巧:在詩歌鑒賞裏,表達技巧往往就是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包括: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對偶、襯托、借代、對比
2、 表達方式:描寫、議論、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和懷古傷今。
2、 表現手法(表現手法):象征、聯想、想象、白描、襯托、對比、托物言誌、借景抒情、寓情於景.
高中詩歌鑒賞表達方式有什麼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 (詩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後的相思之悄表現得淋漓盡致。)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十艮,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的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裏無雲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麼黯淡,氛圍是那麼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誌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誌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誌向和意願。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得很遠,並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誌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劃線的四句,表麵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裏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後兩句寫動態。)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動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裏麵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麵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淒楚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麵,“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從人四五百,鬱鬱登郡門。”其場麵寫得越熱鬧,其悲情越強烈。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杜牧《阿房宮賦))
(文章在這裏多角度地寫出阿房宮樓閣之多、構造之奇、布局之巧,體現出阿房宮的氣勢雄偉)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複等多方麵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隻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蕭))
(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12.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麵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可分三種: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沁園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範仲淹《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了蘇軾名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內容。③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曆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曆史故事的典故。借“懷古”讚揚了孫權、劉裕的抗敵業績;批評南宋當政者像劉義隆那樣的倉猝冒險行動;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勞的忠貞之情。
14.實虛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麵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麵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5。抑揚 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一事物的時候,為了使別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往往把要表揚的先從某一缺點加以批評,把要批評的先從某一優點加以表揚,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抑揚。抑揚可分兩種:1.欲揚先抑法;2.欲抑先揚法。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遊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麵遺憾,後麵高興。這裏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淒涼。)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見的有當句互見和對句互見兩種。翻譯時容易譯錯,應特別注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18.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麵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9個並列的名詞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麵裏,渲染出一派淒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中國水墨畫中純用墨線、不著顏色來粗筆勾勒物象輪廓的一種筆法。後借用於文學寫作,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後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
(這首詞采用了白描手法,寫一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
古詩鑒賞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描寫角度分別有什麼?
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誌、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詩歌鑒賞中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藝術技巧的區別
表現手法:對比,反襯,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烘托龔
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詩歌中用得最多的是抒情和描寫)
藝術手法: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直抒胸臆等
詩歌鑒賞中的表達方式和技巧,類型,解釋,通通告訴我…
加我,我來回答你!
詩歌鑒賞表達效果,表現手法,表達特色
藝術手法 ,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麵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抑揚結合、 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麵麵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誌,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複\"\"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誌、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衝淡、沉鬱、悲慨、婉約
表達方式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裏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其表現手法:
托物言誌 寫景抒情 敘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誌 象征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麵描寫 正麵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欲揚先抑等,數量不限
詳細解釋: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曆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表達文章的內容。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①表達方式;②表現手法;③選材剪材;④行文的結構;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
表達技巧也可以分為一般技巧和辨證技巧兩大類。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為:比興(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對比、映襯(分為正襯和反襯)、懸念(包括設懸和釋懸兩方麵)、巧合(巧合的關鍵是一個“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穎別致,方見其“巧”。)、象征(由象征體和象征義兩個要素構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意識流與拚貼畫。
辨證技巧又可以分為:虛與實(實就是實寫,虛就是虛寫。)、疏與密(疏就是略寫,密就是詳寫。)曲與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動與靜(有以動寫靜和以靜寫動兩種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證技巧還有“抑與揚、張與弛、隱與顯、少與多、莊與諧、斷與續”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藝術手法: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直抒胸臆等
一、荷(蓮):愛情(蓮、憐諧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麗,文采
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這就是“鄴水朱華”的典故了,荷的美色在沈約的筆下帶有一種向上的勁道。老實說,我本不喜歡“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把花弄得殺氣騰騰的詩。不過這氣質在蓮的身上竟帶出一種嫋娜來。所以,荷還有文采的意象。
錢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荷也應是豐滿的花,卻比牡丹清麗些。這是一種優雅且幽雅的花。再想想它的藥用價值。難怪屈原說“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了,它的確受得起眾人的喜愛。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這是讚美荷最正宗的語言,詞微而意遠,時品時新。
二、蘭:隱士、賢德、美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蘭的馥鬱香氣使詩人更加心向田園。蘭也因而有了灑脫之意。
明劉伯溫 《蘭花》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嫋嫋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明薛網 《蘭花》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蘭的真正價值在其幽,在其“無人而不改其香”。在古人眼中,這就是君子了。
三、雪:清寒、純真、高潔、哀傷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雪的寒冷總能讓人產生恰到好處的敬意,也因此有了隱士的意象。高潔而略帶點寂寞的雪,就猶如大師的胸懷,讓天地為之一亮,又一肅。
詠雪 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人在寒冷的時候,心中總會有點薄薄的淒涼,或者說,是惆悵。這時雪的輕舞飛揚,怎能不讓人想起與其相似的,那薄薄的、似乎讓人承受不住的情意呢?
詠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孩提時的歡樂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幸福。雪的輕盈明亮,就如童年。因此,雪在田園詩的天地裏也有一份貢獻,它會讓人想起,曾經嚐過的最甜美的味道。
四、竹:君子、俊挺、節氣、壯誌淩雲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麵花。——鄭板橋
“低首虛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狀態,又指人的內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虛心”二者異質而結構相對應。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詠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潔綠。
湘江邊,渭水曲。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虛心異草木,勁節逾凡木。
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穀。
月娥巾披淨冉冉,風女聲笙竽肅肅。
林間飲酒碎影搖金,石上圍棋清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悅椒蘭,陶先生歸但尋鬆菊。
若檀欒之操則無敵於君,圖瀟灑之姿亦莫賢於仆。
中國的托物言誌詩發展到極端時,隻有兩種情況:退隱、入世。竹兼具這兩種氣質。我們用時隻需選擇一下材料即可。其實我很讚成東坡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認為竹“腹內空空”,所以我們要根據寫作需要對其褒貶 。當然,私下裏要有自己的意見。
五、雨:喜慶、傷心、哀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遊重千裏。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南北朝·何遜《相送》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白居易《長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過是景物罷了,將其分類的,是人的心。樂景可以寫哀,哀景也可以寫樂,甚至會“倍增其哀樂”。人心才是分類的依據。
一、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釋: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注釋: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懷,思緒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背景闊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渾,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它沒有一個華麗的字眼,卻自然天成。當我們望見一輪明月從海麵上冉冉升起之時,這樣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帶我們進入一個靜美的境界。也許,這就是名詩名作那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之所在吧。詩人將思念遠人的相思之情寓托於月光,月光脈脈無語卻善解人意,牽人相思又給人撫慰。它把自己的光輝溫柔而均勻地灑向天涯海角的每一處,讓人在心中祈禱:“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注釋:曆來備受人們推崇,經久不衰,成為寫月的千古絕唱。據《唐詩選注》解釋:露無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適逢白露節,故曰,露從今夜白。月無處不明,但心在故鄉,故曰,月是故鄉明。兩句詩情景交融,讀來曆曆在目。從結構上,這兩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頓挫抑揚極富音韻美。即使到了現在,還常常可以聽到人們發“月是故鄉明”之感慨。
二、(七)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係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3. 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4.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5. 宋代範仲淹詩雲:“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三、高樓——登高懷遠,思念遠方之人
1.李白《菩薩蠻》“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2.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3.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4.範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歐陽修《踏莎行》“樓高莫近危欄倚,憑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歐陽修《蝶戀花》“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1.梧桐:梧桐是淒涼、淒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裏,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3.(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 鴻雁: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複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4.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西陸:秋天〕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淒淒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5.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麵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語文詩歌鑒賞中問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常見的藝術手法
表達方式
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表達方式: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征、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方式。應該說表現方法有時包括了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複、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裏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麵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誌,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與表達方式的區別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裏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表現手法:
托物言誌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誌 象征 襯托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誌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麵描寫 正麵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量不限
關於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複等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誌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誌、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麵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麵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餘下全文>>
高一語文:詩歌鑒賞中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有什麼區別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抒情。我還從來沒在詩歌裏做到過表達方式,不過詩歌裏常用的是記敘、議論和抒情。
表現手法:包括所有你想得到的。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還有一些亂七八糟(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麵結合、視聽結合、白描、渲染)
高中詩歌鑒賞所有的藝術手法,寫作角度,表達方式,抒情方式,表達技巧。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誌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誌、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鑒賞及答題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麵。答題時三方麵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麵。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麵。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誌,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4)誇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 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隻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詩歌鑒賞的表達方式有幾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