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古詩加注釋
古詩太多了,列舉20首,以供參考:
1:早春 (唐朝)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詞語注釋)
天街――京城(長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製成的油。
最是――正是。
處――時候,隻在詩詞裏才這樣用。
絕勝――遠遠勝過。
譯文
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小草鑽出地麵,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遠勝過了滿城煙柳的京晚春景。
2:春日(宋朝)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詞語注釋)
勝日:天氣晴朗的日子。
尋芳:遊春,踏青。遊賞美景。
泗水:河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麵:以“東風”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麵貌。
濱:水邊。
譯文
我選擇了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隻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無論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風的麵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3:晚春 (唐朝)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詞語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4:山亭夏日 (唐)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詞語注釋】
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深。
水晶簾:形容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
薔薇:花名。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豔而香。一種觀賞性植物,它的莖長似蔓,須建架供其攀援生長。
譯文
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樓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裏。微風輕輕拂動色澤瑩澈的珠簾,而滿架的薔薇散發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5: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詞語注釋)
曉出:太陽剛升起。
淨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畢竟: 到底。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
別樣:不一樣
接天:與天空接在一起
無窮碧:無邊無際的碧綠色
譯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與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確實不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方,在陽光的照映下,荷花顯得格外豔麗鮮紅。
6:有約 (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詞語注釋)
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農曆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所以稱“黃梅時節”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處都有。
④處處蛙:到處是蛙跳蛙鳴。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
譯文
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 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裏,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麵,等著客人,隻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7: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朝)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詞語解釋】
江城:水邊的城,即指宣城。唐是江南地區口語,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繞宣城而流的句溪和宛溪兩條河流。
明鏡:指橋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圓形,猶如圓的鏡子。
雙橋:指宛溪上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下橋叫做濟川橋,隋文帝開皇年間所建。
彩虹:指水中橋影。
人煙:人家裏的炊煙。
譯文
宣城,這座被江水環護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畫裏。山色欲晚,登樓遠望,晴空高曠,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兩條河水分外澄清,明淨如鏡,夾城而流。兩座橋橫臥溪上,好似彩虹飛落。 晚炊嫋嫋,橘柚深碧,像籠上了深秋的寒意。秋色漸深,那泛黃的梧桐,老的蒼勁遒俊。 誰能想到就在這時候,我在北樓上,迎風懷念著當年謝朓的一杯幽情?
8:秋風引 (中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詞語注釋】
⑴至:到。
⑵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3)雁群:大雁的群體。
(4)孤客:孤獨的異鄉人。
(5)聞:聽到。
譯文
不知從哪裏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淩晨,秋風吹動著庭園的樹木,樹葉瑟瑟。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來到耳邊了,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9:漁家傲 秋思 (北宋)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詞語注釋)
①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
②邊聲:邊境特有的風聲,樂聲和馬嘶聲等。
③角:軍中的號角。
④千嶂:崇山峻嶺。
⑤長煙:荒漠上的煙。
⑥羌管:羌笛。羌族樂器的一種。
⑨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後漢山?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裏,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麵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裏,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裏,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朝)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詞語注釋)
1、武判官:名不詳。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官,是節度使、觀察使一類的僚屬。
2、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曬幹後變白。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4、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裏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5、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
6、羅幕:用絲織品做的幕帳。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珠簾”“羅幕”都屬於美化的說法。
7、狐裘(qiú):狐皮袍子。
8、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錦衾薄:絲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9、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
10、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11、都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
12、鐵衣:鎧甲。
13、難著:一作“猶著”。
14、瀚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裏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15、闌幹:縱橫交錯的樣子。
16、百丈:亦作“百尺”。
17、慘淡:昏暗無光。
18、中軍: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的營帳。
19、飲歸客:宴飲回去的人,指武判官。飲,動詞,宴飲。
20、胡琴琵琶與羌笛: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21、轅門:軍營的大門,古時行軍紮營,以車環衛,在出入處用兩車的車轅相向豎立,作為營門,故稱轅門。
22、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23、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24、輪台:唐輪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台不是同一地方。
25、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譯文
北風呼嘯著卷過大地,刮斷了早已枯幹的荒草;盡管是八月份,這裏的天空已飄起了雪花。
一夜之間,所有樹枝上掛滿了雪,就像春天裏千萬朵綻放的梨花。
雪花透過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覺得暖和,絲綢錦緞做的被子都讓人覺得有些單薄了。
將士們都凍得拉不開弓弩,盔甲也很難穿在身上。
沙漠裏都結了厚厚的冰層,將士們的臉上布滿愁雲,想著這寒冷的天氣快點過去。
中軍大廳裏擺好了酒宴,歡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美妙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
在輪台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隻留下馬蹄印。
11:雪梅(其一)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①,騷人閣筆費評章②。
梅須遜雪三分白③,雪卻輸梅一段香。
【詞語注釋】
①未肯降:不肯投降,誰也不肯服輸。
②騷人:詩人。閣:同“擱”。評章:評議文章,這裏指評定梅與雪的高下。
③須:雖,雖然。遜:謙讓,這裏是不如的意思。
【譯文】
在初春時分,紅梅與白雪爭妍鬥豔,互不相讓,叫我這詩人也難分高下,隻得擱筆思量。其實,梅花雖然比雪少了三分潔白,可雪又比梅花少了一陣清香。
12:雪梅(其二)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譯文) 隻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豔麗多姿,生氣蓬勃。
13:卜算子·詠梅 (南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注釋
①《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驛外:指荒僻之地 驛:驛站,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斷橋:殘破的橋。
④無主:無人過問
⑤著(zhuo):值,遇。
⑥一任:完全聽憑
⑦零落:凋零
⑧碾:軋碎。
譯文
驛亭之外的斷橋邊,梅花自開自落,無人理睬。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豔鬥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14: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注釋
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何:多麼
澹 澹(dàn dàn):水波粼粼的樣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聳”,高。峙:挺立。
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漢:銀河。
幸:慶幸。
甚:極點。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慶幸。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誌向。
詠:歌吟
詠誌:即表達心誌。
誌:理想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一叢一叢到處都是,各種草兒長得十分繁茂。
樹木被風吹動發出颯颯的聲響,海上翻湧起巨大的波濤。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十分慶幸,可以用這首詩歌來歌吟自己此刻的心誌。
15:黃鶴樓 (唐朝)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曆曆:清楚可數。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很茂盛。
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逐漸被水衝沒。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裏隻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隻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碧綠的芳草覆蓋著鸚鵡洲。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隻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麵,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16:過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詞語解釋
零丁洋:即“伶仃洋”,現在廣東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
幹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
“山河”句:以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聯係在一起,形象地展現了風雨飄搖的政治形勢,說明國家局勢和個人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
“身世”就是說人生經曆
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水流湍急,極為險惡,為贛江十八灘之一。
“零丁”句:孤苦無依的樣子,慨歎當前處境以及自己的孤軍勇戰、孤立無援。詩人被俘後,被囚禁於零丁洋的戰船中。
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故稱書簡為汗青,也做殺青。這裏特指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膽忠心,永遠在史冊中放光。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特指史冊。
譯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種經書,終於取得功名,開始了動蕩艱辛的政治生涯;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
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
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隻能悲歎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17: 水調歌頭(北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gé),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隻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裏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宮殿。
(6) 不勝:經受不住。
(7)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8)何似:哪裏比得上。
(9)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10)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1)照無眠: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12)何事:為什麼。
(13)長向別時圓:長幾位總是,向是在的意思
(14)嬋娟:美麗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
(15)大曲《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16)丙辰: 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17)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18)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19)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2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把,握著
(21)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搖曳.
(2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照進雕花的窗戶,照到不眠的人.綺戶,裝飾著花紋或圖案的窗戶.
(23)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不應對人間有什麼遺憾,為什麼總是在人離別之時圓呢?
(24)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希望人們都能身體康健,即使相隔千裏,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樣的月光中.嬋娟,指月亮.
【譯文】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裏,現在是什麼年代了。
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
隻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雲禦風,置身天上,哪裏比得上在人間!
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麵轉到另一麵,低低的灑在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之時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離人能平安健康,遠隔千裏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18:滿江紅
南宋·嶽飛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衝冠:形容憤怒至極。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之舉。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譯文]
我怒發衝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口。我滿懷壯誌,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複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登高憑欄望中原,憤怒得、頭發豎起上衝冠,急雨驟停天色晚。抬起頭,仰望長空深深歎,壯懷洶湧如浪翻。已到而立年,光複的夙願未實現,南征北戰八千裏,雲遮塵卷月色暗。切不可、貪圖逸樂求安閑,若等到、滿頭的黑發全變白,一事無成空悲歎。 靖康那一年,中原全淪陷;奇恥大辱未洗雪,仁人誌士、咬牙切齒緊扼腕。誓師駕戰車,踏平賀蘭山。壯士們,餓時把敵人的肉割來吃,渴時將敵人的血倒來喝,高奏著凱歌談笑還。到那時。再從頭、安排中原的好河山,讓它舊貌換新顏,向皇宮、頻頻去把捷報傳。
19:破陣子
(南宋)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注釋)
醉裏:醉酒之中。
挑燈:點燈。
看劍:是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夢回:夢醒。
角:古代軍隊中用來發號令的號角。
分:分配。
麾下:軍旗下麵,指部下。麾:軍旗
炙:烤肉
八百裏:牛名,亦兼指連營之廣,語意雙關。
五十弦:本指瑟,古時最早的瑟為五十弦。這裏泛指軍中樂器。
翻:演奏。
塞外聲:以邊塞作為題材的雄壯悲涼的軍歌。
沙場:戰場。
秋:秋季,秋天。
點兵:點檢軍隊。即接受檢閱和派遣。
作:像,如。
的盧:一種烈性的快馬。
了卻:完結,完成。
天下事:此特指恢複中原之事。
贏得:博得。
生前:活著的時候。
身後:死後。
可憐:可惜。
譯文
醉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
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複國家失地大業,搏得天下生前死後的美名。
隻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20: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① (唐朝)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②。
蓬萊③文章建安骨④,中間小謝⑤又清發⑥。
俱懷逸興⑦壯思飛,欲上青天覽⑧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⑨,明朝(zhāo)散發⑩弄扁舟?。
注釋
①.此詩選自《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卷一八。
②.酣(hān)高樓:暢飲於高樓。
③.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
④.建安骨:建安風骨,指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詩文創作風格為代表的文學風格。建安,為漢獻帝(196-220)的年號。
⑤.小謝:指謝朓。後人將他和謝靈運並舉,稱為大謝、小謝。這裏用以自喻。
⑥.清發:指清新秀發的詩風。發,秀發,詩文俊逸。
⑦.逸興(xīng):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遊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⑧.覽:通"攬",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爭議。
⑨.稱(chèn)意:稱心如意。
⑩.朝(zhāo)。散發:不束冠,意謂不做官。這裏是形容狂放不羈。古人束發戴冠,散發表示閑適自在弄扁舟:乘小舟歸隱江湖。參考《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注25。
⑾.弄扁(piān)舟:指隱逸於江湖之中。扁舟,小船。
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
萬裏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麵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你的文章就像漢代文學作品一般剛健清新。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消去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乘一隻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隱江湖)罷了。
古詩詞加注釋最少要三首
1、
送崔九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注解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譯文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
山巒溝壑清淨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
隻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賞析
這是一首勸勉,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複出,不甘久隱。語言雖淺白,含意卻頗為深遠。
2、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嗬,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於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遊的《 入蜀記》雲:“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雲:‘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隻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隻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係,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裏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鬱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裏進行的。李白心裏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餘下全文>>
初二古詩詞桃花源記的課下注釋
點這個鏈接自己看吧 要學會自己查 [baike.baidu.com]
作品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qiān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u,三聲)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1]
2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1.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
2.武陵:郡名,現在湖南常德一帶。
3.為業:把……作為職業,以……為生。為:作為。
4.緣:沿,沿著。
5.行:劃船。
6.遠近:偏義複詞,僅指遠。
53
心中的桃花源重慶酉陽桃花源景區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見。
8.夾岸:溪流兩岸。
9.雜:別的,其他的。
10.芳草鮮美:花草鮮嫩而美麗;鮮美:鮮嫩美麗。
11.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12.繽紛:繁多的樣子。
13.異之:即“以之為異”,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詫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
14.複:又,再。
15.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詞類活用)
16.欲:想要。
17.窮:盡,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走到······的盡頭。盡:走完
18.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盡:消失(詞類活用)
19.便:於是,就。
20.得:發現。
21.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22.若:好像……似的。
23.舍:舍棄,丟棄,文中指離開。
24.初:起初,剛開始。
25.才通人:僅僅能容得下一個人通過。才:副詞,僅。
26.複:又,再。
27.行:行走。
28.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然:形容開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29.平:平坦。
30.曠:開闊;寬闊。
31.屋舍:房屋。
32.儼(yǎn)然:(古今異義)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形容齊整;形容莊嚴。
33.之:這。
34.屬:類。
35.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互相通達。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36.雞犬相聞:(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彼此都可以聽見。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37.種作:指世代耕種勞作的人。
38.衣著:穿著打扮。
39.悉:全,都。
40.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因為桃花源人從秦到晉一直與世隔絕)
41.黃發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黃發,古時認為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是長壽的象征,這指老人。垂髫,古時小孩不紮結頭發,頭發下垂,這裏指小孩子。(借代修辭)髫,小孩垂下的短發。
42.並:一起。
43.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
44.乃大驚:竟然很驚訝。乃:竟然。大:很,非常。
45從來:從……地方來。
46.具:通‘俱’,全,詳細。
47.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48.要(yāo):通“邀”,邀請。(通假字)
49.鹹:副詞,都,全。
50.問訊:打聽消息。
51.雲:說。
52.先世:祖先。
53.率:率領。
54.妻子:(古今異義)古義:指妻室子女。“妻”“子”是兩個詞,不是現代漢語的“妻子”今義:男子的配偶。
55.邑人:同縣的人。邑,古代區域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56.絕境:(古今異義)古義:與外界隔絕之地。 今義: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進退維穀的境地。 絕:絕處。
57.複:再,又。
58.焉:兼詞,相當於“於之”,“於此”,從這裏。
59.遂:就。
60.間隔:隔斷,隔絕。
61.世(“問今是何世”的世) :朝代。
62.乃(“乃不知有漢”的乃):竟,竟然。
63.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於現代漢語裏的“無論”(古今異義)。
64.為:對,向。
65.具言:詳細地說出。
66.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
67.歎惋:感歎,惋惜。
68.餘:其餘,剩餘。
69.延至:邀請到。延,邀請。
70.至:到。
71.去:離開。
72.語:告訴。
73.不足:不值得。(古今異義)
74.為:介詞,向、對。
75.既:已經。
76.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77.處處誌之:處處都做了標記。誌:動詞,作標記。(詞類活用)
78.及:到達。
79.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80.詣(yì):詣,到,拜見。特指到尊長那裏去。
81.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
82.尋向所誌: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尋,尋找。 向,先前。 誌(名詞),標記。(所+動詞譯為名詞)
83.遂:竟然,終於。
84.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5.高尚:品德高尚。
86.士:隱士。
87.也:表判斷。
88.欣然:高興的樣子。
89.規: 計劃,打算。(詞類活用)
90.未:沒有。
91.果:實現。
92.未果:沒有實現。
93.尋:隨即,不久。
94.終:死亡。
95.問津:詢問渡口。指尋訪桃花源。津:本義渡口。
96.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環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現用來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境界。[2]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一天他)沿著小溪行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岸上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繁多紛紛落下。漁人對看見的景象感到十分詫異,又向前劃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發源的地方,就看見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光。(漁人)便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入。初進時,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眼前一下子開闊明亮起來了。土地平坦開闊,一排排整齊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閑,各得其樂。
(村中人)看到漁人,竟然十分驚訝,問(漁人)從哪兒來。(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裏去。準備酒、殺了雞做飯菜(招待他)。村裏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詢問消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村中人)問(漁人)是什麼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具體的講述給村中人聽。(村中人)都感歎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款待他。(漁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幾天後,就(向村裏人)告辭離開。這裏的人告訴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起。”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處做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說了桃花源這樣的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原先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陽郡的劉子驥,是個高尚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桃花源。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以後就再也沒有去探尋桃花源的人了。
3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出:
(1)不複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尋:
(1)尋向所誌: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丟下。
(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中:
(1)中無雜樹:“中間”。
(2)晉太元中:“年間”。
(3)其中往來種作:“裏麵”。
誌:
(1)處處誌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誌”。
(2)尋向所誌:誌,獨字譯為標記或者是標記的符號。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
(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誌之: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
(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另有說法為代之誤入的漁人。
為:
(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動詞,把······當作。
(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讀wèi,介詞,對、向。
遂:
(1)遂與外人間隔:“於是”。
(2)遂迷:“終於”。
(3)後遂無問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
(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聞:
(1)雞犬相聞:聽見。
(2)聞有此人:聽說。
作:
(1)其中往來種作:勞作
(2)設酒殺雞作食:製作(食物)[3]
其:
(1)複前行,欲窮其林:那,那片
(2)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他,指代漁人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他的,指漁人的[4]
多詞一義
(1)緣溪行、便扶向路:沿著,順著
(2)便要(yāo)還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請。
(3)悉如外人、鹹來問訊、皆歎惋、並怡然自樂:都
(4)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說
(5)便扶向路、遂與外人間隔:於是,就[3]
古今異義
緣溪行(古義:沿著 ;今義:緣故,緣分)
芳草鮮美(古義:花;今義:氣味芬芳)
芳草鮮美(古義:鮮豔美麗;今義:指食物新鮮美味)
欲窮其林(古義:窮盡;今義:貧窮)
林盡水源(古義:溪水發源的地方;今義:指人們飲用的水的來源)
仿佛若有光(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豁然開朗(古義:開闊明朗;今義:樂觀,暢快 多形容性格)
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悉如外人(古義:全,都;今義:熟悉)
問所從來(古義:從哪裏來;今義:向來)
便要還家(古義:邀請;今義:表示意願)
鹹來問訊(古義:全,都;今義:一種味道)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遂與外人間隔(古義:間離隔絕; 今義:空間或時間上的隔絕)
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不管)
餘人各複延至其家(古義:邀請;今義:延伸,延長)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夠)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指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說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便扶向路(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既出(古義:已經;今義:關係連詞,既然)
處處誌之(古義:標記;今義:誌氣,誌向)
便扶向路(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對…)
未果(古義:實現;今義:果實,結果)
尋病終(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後遂無問津者(古義:渡口,路,探訪。文中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唾液)
詞類活用
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複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焉(不複出焉):兼詞,從這裏。相當於“於之”,“於此”。
誌(處處誌之):名詞作動詞,(做;進行)標記。
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
語(此中人語雲):名詞作動詞,告訴
黃發(黃發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黃發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3]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如:“便要還家”
具:通“俱”,完全、詳盡 如:“問所從來,具答之”[3]
重要實詞
緣、異、窮、具、鹹、妻子、邑人、絕境、間隔、無論、語、足、及、詣、津、鮮美、屬、阡陌、黃發垂髫、歎惋、語雲[3]
成語釋義
世外桃源
發音:shi wai tao yuan
成語釋義: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戰亂的美好地方。
成語例句: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開朗
發音:huo ran kai lang
成語典故: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成語例句:寶玉豁然開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解釋:一下子出現開闊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
3.怡然自樂
發音:yi ran zi le
成語釋義: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晉·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死後友人私諡“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成語示例:這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態度,但他卻怡然自樂,認為是義薄雲天,忠貫日月,大有關雲長“降漢不降曹”的氣概。--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複辟謬說
》
劉厚守聽了,怡然自樂,坐在椅子上,盡興地把身子亂擺,一聲也不響。(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4.無人問津
發音:wú rén wèn jīn
成語釋義:沒人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成語出處:“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示例:這部傳記小說,雖然擺在書架上,卻根本無人問津.
結構:兼語結構
用法:常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置之不理
反義詞:門庭若市
古意為渡口,今意為唾液
5.雞犬相聞
成語釋義:每家雞和狗的叫聲互相聽得到,表示很近的距離,也表現一種和睦的景象。
成語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語例句:鄉下景色很美,雞犬相聞,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
6.阡陌交通
發音:qian mo jiao tong
成語釋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成語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語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著農家的自在。
7.黃發垂髫
發音:huang fa chui tiao
成語釋義: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象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
成語出處:“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8.落英繽紛
發音:luo yin bing fen
成語釋義:落花紛紛。繽紛,紛紛。
成語出處:“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9.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成語釋義:形容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10.與世隔絕
成語釋義: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成語出處: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1.不足為外人道
成語釋義:不值得跟外麵的人說。現多用於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原句:“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12.屋舍儼然
發音:wū shè yǎn rán
成語釋義:房舍整整齊齊。屋舍:房屋圈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成語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
4古語句式
(1)判斷句
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句意: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是“(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去,擺了酒,殺了雞準備食物款待他。)
省主語: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口裏麵〉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從口入。(是“〈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的省略。句意:〈漁人〉就丟下船,從洞口進去。)
本文省略主語有多處,如:“(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武陵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招待漁人)。”“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村中人)皆歎惋。”翻譯時一並補出。
省賓語:
例一:問所從來(是“問之所從來”的省略。“之”代“漁人”。句意:問〈漁人〉從哪裏來。)
省介詞:
例二:林盡水源(是"林盡於水源"的省略.)9.四個“然”①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②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③怡然自樂(怡然):愉快的樣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興的樣子[3]
古詩詞和注釋,很少的
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二十首古詩帶大意和注釋。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解
1、次:停留。
2、殘夜:天快亮時。
3、江春句:還沒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訊。
4、歸雁句:古時傳說雁能帶信,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歸的大雁能將家信帶到故鄉洛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
注解
1、破山寺:即興福寺,今江蘇省常熟市北。
2、萬籟:一切聲響。
3、磬:和尚念經時敲的一種樂器。
送友人
作者:李白
【原文賞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解
1、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2、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裏喻友人。
3、茲:現在。
4、班:分別。
春望
作者:杜甫
【原文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
2、感時句:因感歎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原文賞析】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注解
1、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2。海樓:海市蜃樓。
3、故鄉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終南別業
作者:王維
【原文賞析】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注解
1、勝事:快意的事。
2、值:遇見;
3、林叟:鄉村的老人。
4、無還期:無一定時間。
登嶽陽樓
作者:杜甫
【原文賞析】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解
1、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馬:指戰爭。
4、關山北:北方邊境。
5、憑軒:靠著窗戶。
臨洞庭上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
【原文賞析】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早寒江上有懷
作者:孟浩然
【原文賞析】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陽,襄陽則當襄水之曲,故雲。襄水:也叫襄河,漢水在
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雲襄水曲。
2、遙隔句:指鄉思遙隔雲端。楚:襄陽古屬楚國。
3、迷津句:《論語·微子》有記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
這裏是慨歎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麵平闊。古時間亦稱江為海。
過故人莊
作者:孟浩然
【......餘下全文>>
賦在古詩文裏有什麼注釋
賦,文體。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最早有戰國荀況的《賦篇》,漢代形成特定體製。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誌”(《文心雕龍·詮賦》)。一般都用韻。可分古賦、俳賦、律賦、文賦等。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那麼,何為賦呢?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隻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采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漢賦的體式上大致有三種,即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或稱大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麵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範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征,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征。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
詩詞注釋
直譯:想要使(端木賜)子貢木訥(啞口無言),孔夫子便說:天何曾開口說過話啊?
1、 《贈魯至道》此詩是宋代 方回 寫的,很有哲理。
2、 參考下麵的原詩,從“不見昔諸子,摳衣孔聖門”開始,作者便以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舉例。
比如:仲由氣暴虎,不使行三軍。
——即仲由脾氣大,魯莽,雖然勇敢,但孔子不建議他去參與戰爭(後來仲由在政治鬥爭的內訌中壯烈犧牲)
3、 欲俾賜也訥,故曰天何言。
由第2條的分析,自然可以推斷出此句意思。
論語《陽貨》第十七,第十九則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你如果不說話,那麼我們這些學生還傳述什麼呢?”
孔子說:“天何嚐說話呢?四季照常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麼話呢?”
備注:
俾:使得;
賜:端木賜,字子貢,孔子的得意門生,擅長言辭,經商等。
仲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門生。
贈魯至道
種薰不生蕕,種蕕不生薰。
人力異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說,宜以變化論。
蛟魚無頭角,作龍行寸雨雲。
曲蘖釀成酒,醒者皆醺醺。
不見昔諸子,摳衣孔聖門。
仲由氣暴虎,不使行三軍。
欲俾賜也訥,故曰天何言。
不見孺悲子,取瑟使之聞。
。。。
參考:
百度百科
子貢(端木賜)詞條:baike.baidu.com/view/80927.htm?fr=ala0_1_1
仲由詞條:baike.baidu.com/view/53343.htm?fr=ala0_1_1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最全的古詩詞注釋在哪裏能找到
www.zhsc.com/poemslite.htm 在這裏找找吧
古詩唐朝王績寫的《野望》詩詞和注釋
野望 王績 285 唐 五律 王績]]>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 這首詩在藝術上以質樸自然見長。全詩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閑適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詩人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
[注釋](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3)落暉:落日的餘光。(4)犢:小牛。采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餘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鬱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麵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貳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麵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隻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豔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裏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裏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嚐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複,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古詩詞,文言文注釋5遍應該怎麼寫?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ā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讚曰:黔婁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yū)?葛天氏之民歟(yū)?
把酒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