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實事求是的格言、古詩、諺語、名人名言
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既然哭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微笑吧.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 南懷瑾
誰給我一滴水, 我便回報他整個大海。 —— 華 梅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 華盛頓
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 柳宗元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 歌德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 荀況
時間會刺破青春表麵的彩飾,會在美人的額上掘深溝淺槽;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他那橫掃的鐮刀。 —— 莎士比亞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 卡耐基
原諒敵人要比原諒朋友容易。 —— 狄爾治夫人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後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 —— 朱熹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 **
任何一個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種形象。 —— 布萊克
因為真理是燦爛的,隻要有一個罅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 —— 赫爾岑
真理不存在於醜化了的現實裏。 —— 喬治·桑
真理的小小鑽石是多麽罕見難得,但一經開采琢磨,便能經久、堅硬而晶亮。 —— 貝弗裏奇
一切出色的東西都是樸素的,它們之令人傾倒,正是由於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樸素。 —— 高爾基
在真理和認識方麵,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台! —— 愛因斯坦
真理是時間的孩子,不是權威的孩子。 —— 布萊希特
尋求真理的隻能是獨自探索的人,和那些並不真心熱愛真理的人毫不相幹。 —— 帕斯捷爾納克
尊重人不應該勝於尊重真理。 —— 柏拉圖
隻有忠實於事實,才能忠實於真理。 —— **
真理,哪怕隻見到一線,我們也不能讓它的光輝變得暗淡。 —— 李四光
關鍵在於要有一顆愛真理的心靈,隨時隨地碰見真理,就把它吸收進來。 —— 歌德
必須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 —— 列寧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 愛因斯坦
真理的發見,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引起我們的歡欣,使我們整個生命震顫…… —— 克羅齊
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為可貴。 —— 萊辛
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 魯迅
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 郭沫若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 —— 哥白尼
真理不是一種鑄幣,現成的擺在那裏,可以拿來藏在衣袋裏。 —— 萊辛
堅持真理的人是偉大的。 —— 雨果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發現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如果你想獨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 羅曼·羅蘭
在我所講的一切中,我隻是探求真理,這並不是僅僅為了博得說出真理的榮譽,而是因為真理於人有益。 —— 愛爾維修
一個人隻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麵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許看得不對,卻為旁人掃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錯誤也終於為真理的事業服務。 ——......餘下全文>>
表達學習的詩詞
關於學習的名言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裏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書讀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暗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發展的障礙。——李大釗
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的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高士其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泰戈爾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培根
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左拉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爾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不怕讀得少,隻怕記不牢。——徐特立
科學的自負比起無知的自負來還隻能算是謙虛。——斯賓塞
我們不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們同樣需要有自然科學和其他方麵上的巨人。——郭沫若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論語》
研卷知古今;藏書教子孫。 ——《對聯集錦》
學習專看文學書,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都無足輕重,後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 ——魯迅
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羅丹
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 ——《清詩鐸·趁早歌》
智力決不會在已經認識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終會不斷前進,走向尚未被認識的真理。——布魯諾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列夫·托爾斯泰
科學研究好象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愛因斯坦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你應該小心一切假知識,它比無知更危險。——蕭伯納
我們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有用的知識。——加裏寧
非靜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
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隻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 ——別林斯基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趙樹理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學習有如母親一般慈愛,它用純潔和溫柔的歡樂來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額外的報酬,也許就是罪過。 ——巴爾紮克
讀書誌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 ——(清)朱用純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 ——**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華羅庚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 ——郭沫若
夫學須誌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巴爾紮克
虛假的學問比無知更糟糕。無知好比一塊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種;虛假的學問就象一塊長滿雜草的荒地,幾乎無法把草拔盡。——康因
學問不都是在書本上得來的,在事實上得的經驗,也就是學問。——陳毅安:《給未婚妻的信》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現在,我怕的並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對我來說,不學習,毋寧死。 ——羅蒙諾索夫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 ——法布爾
惜時專心苦讀是做學問的一個好方法。——蔡尚思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隻是成為一座死書庫。——謝覺哉:《青年人要努力學習》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沫若:《遊太湖蠡園為遊人題詞》
書本上的知識而外,尚須從生活的人生中獲得知識。——茅盾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格言聯璧》
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蓋亞斯(AriedeGens)殼牌石油策劃經理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
求學將以致用;讀書先在虛心。 ——《對聯集錦》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曆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張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書山尋寶;學海泛舟。 ——《對聯集錦》
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華羅庚
治學有三大原則:廣見聞,多閱讀,勤實驗。——戴布勞格利
沒有一個大學,是比擁有我們從未使用過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類意誌與理智所創造的現實,更能包羅萬象的了。——《高爾基論青年》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關於學習的名言
1、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
2、不渴望能夠一躍千裏,隻希望每天能夠前進一步。
3、成功包含著黃連與蜂蜜,黃連在成功前吞咽,蜂蜜在成功後品嚐。
4、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5、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幺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6、好問的人,隻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7、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8、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9、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隻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10、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11、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12、學習的成功與失敗原因是多方麵的,要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
13、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14、遊手好閑的學習並不比學習遊手好閑好。
15、重複是學習之母。
16、不大可能的事也許今天實現,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許明天會實現。
17、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18、成功呈概率分布,關鍵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呈現的那一刻。
19、成功的人是跟別人學習經驗,失敗的人隻跟自己學習經驗。
20、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有時距離很短隻要後者再向前幾步。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21、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決定怎麼麵對,那是“運”。
22、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
23、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24、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25、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26、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隻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隻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7、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帶給別人信心。
28、有誌者自有千計萬計,無誌者隻感千難萬難。
29、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30、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最穩靠的踏腳石,肯研究利用它們,便能從失敗中培養出成功。
31、一個高傲的人永遠成不了大事,一個卑微的人亦是永遠成不了大事。
32、東方初陽綻希望,裏外熱情禁不住。中國振興需奮勇,學海無涯終報國。
33、隻有受過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34、不渴望能夠一躍千裏,隻希望每天能夠前進一步。
35、莫為失敗找借口,隻為成功找機會。
36、時間是一筆貸款,即使是一個誠實的還貸者也無法還清。
37、打盹會做夢,學習會圓夢。
38、縱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希望還可以重新點燃。
39、將規範修煉成一個習慣,把認真內化成一種性格,用恒心轉化為一種動力。
40、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來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關於學習的名言
學知不足,業精於勤。 作者:(唐)韓愈
古詩詠鵝意思和詩句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遊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詩人:駱賓王 朝代:唐
鵝,鵝,唬,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注釋
1. 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2. 項:頸的後部。 3.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譯文
大白鵝啊白鵝, 你也就隻能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 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麵上, 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
蘇軾詩詞藝術特點
詩歌:
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
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如《百步洪》。
敏銳細致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一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好議論、善於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各體兼備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基本風格有二,一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閑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詞:
“以詩為詞”,提高了詞的表現力,不僅“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寫下了豪放與曠達的千古絕唱,開創了豪放詞派,而且“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把宋詞濃麗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前人多將蘇詞歸於豪放一派,其實蘇詞風格是多樣化的:既超邁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達深曠,又雋秀清逸。
豪放風格詞有氣勢豪邁飛動、場景宏闊雄壯的特點。抒情言誌,直抒胸臆。內容廣泛。蘇軾的詞題材眾多,凡詩文所能寫的內容均可入詞。
婉約風格詞在內容上去浮豔多雅致,形式蘊藉雅正,語言秀麗清新,情思曲折真切。詠物是蘇軾婉約詞的主體之一,主張神似而不滿“形似”,達到了物我相融的極高境界,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歌詠,表達詞人的具體感受。言情詞具有淒美、委婉的美感。
他的詞還體現了他超塵拔俗、瀟灑閑逸的清曠風格。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的意思是什麼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背 景】
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於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寫於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裏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guàn)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遊覽勝地。
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麵影。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向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裏,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評】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現屬山西)人
。唐代大詩人。注有《白氏長慶集》。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麵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麵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麵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麵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麵,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遊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詩 意】
從孤山寺的北麵到賈亭的西麵,湖麵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麵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欣賞的不夠 ,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賞 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讚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麵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麵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雲和湖麵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隻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隻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隻見綠楊蔭裏,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曆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合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麵,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隻見春水蕩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裏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麵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麵與視線持平的感覺隻有人麵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麵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簷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裏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隻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遊山逛景,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鬆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裏。”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麵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隻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隻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豔?西湖的鳥兒,隻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麵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隻有“幾處”、隻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歎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於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裏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於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麵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並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欲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並不會因為隻有幾隻黃鶯在樹上啼唱,隻有幾家房簷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議論文寫作技巧
怎樣寫好規範的議論文
【議論文文體特征】
一、議論文特征
(一)議論文要素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它的主要特點,一是論說三要素完備,突出;二是論證結構嚴密,合乎規範模式;三是語言合乎議論語體,準確、概括、邏輯性強。其中論證結構規範是寫好這一類型議論文的關鍵。
議論文的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論點最好在文章的開頭,用具體的一句話,用判斷句式,將中心論點擺出來。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選用論據要注意典型性、新穎性、表述要精練、簡要。議論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須分析說理,把問題展開、論透,也就是要充分論證。論證要合乎邏輯,嚴密有力。為此就要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
例如,“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和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首句即入題,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係——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著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還有常見的論證結構: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3.常用的論證方法: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並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讚成什麼,反對什麼。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同學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麵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麵,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論證方法還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就不一一詳說。
4.學會選用事實論據。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寫失敗與成功的關係,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隻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
5.論述文主要結構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是什麼”:就是確立觀點。作為議論文,寫起來是這樣的,首先破題——明確是什麼觀點,有什麼意義。必須挑一個明確的論點。
“為什麼”:就是論證的過程。根據論點找例子,組合例子,開始排結構。然後就是分析例子,以及這個例子的社會價值,中間可以用多種論證方法,比如反正、引申、演繹與歸納等。
“怎麼辦”:就是結合現實、社會、人生以及自己怎麼做。
(二)議論文如何論證
議論文的寫法主要是論證。論證,從形式邏輯角度說,是運用論據證實論點的全部邏輯推理過程,這個過程表示論據和論點之間是用何種邏輯的方法聯係起來或統一起來的。
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論證方法。
1、事例論證
事例論證就是用典型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通常所說的“擺事實”就是這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例論證,最重要的是注意論據和論點方向的一致性和緊密的統一,不可有距離。
例如有一篇文章談到寫作要勤於觀察,勤於思考問題時,舉例道:
著名大作家、詩人莎士比亞就善於觀察生活,提煉素材,寫了大量的悲喜劇以及詩歌,終於成了不朽的藝術大師。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傍晚乘涼時發現蘋果往地上掉,為什麼不往......餘下全文>>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是什麼意思?
*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描述的是:鵝一身雪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遊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
出自唐代詩人駱賓王的《詠鵝》,原文:
詠 ? ? ? ?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譯文:
鵝呀,彎曲著脖子對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
*
注釋:
①詠:用、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讚美鵝。
②項:頸的後部。這裏指鵝的脖子。
③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④撥:劃動,撥開。
*
鑒賞: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麵。“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遊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遊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無論從什麼角度和方麵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麵對苦難的反麵事例,議論文
怎樣寫好規範的議論文
【議論文文體特征】
一、議論文特征
(一)議論文要素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它的主要特點,一是論說三要素完備,突出;二是論證結構嚴密,合乎規範模式;三是語言合乎議論語體,準確、概括、邏輯性強.其中論證結構規範是寫好這一類型議論文的關鍵.
議論文的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論點最好在文章的開頭,用具體的一句話,用判斷句式,將中心論點擺出來.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選用論據要注意典型性、新穎性、表述要精練、簡要.議論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須分析說理,把問題展開、論透,也就是要充分論證.論證要合乎邏輯,嚴密有力.為此就要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
例如,“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和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首句即入題,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係——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著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還有常見的論證結構: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3.常用的論證方法: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並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讚成什麼,反對什麼.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同學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麵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麵,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論證方法還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就不一一詳說.
4.學會選用事實論據.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寫失敗與成功的關係,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隻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
5.論述文主要結構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是什麼”:就是確立觀點.作為議論文,寫起來是這樣的,首先破題——明確是什麼觀點,有什麼意義.必須挑一個明確的論點.
“為什麼”:就是論證的過程.根據論點找例子,組合例子,開始排結構.然後就是分析例子,以及這個例子的社會價值,中間可以用多種論證方法,比如反正、引申、演繹與歸納等.
“怎麼辦”:就是結合現實、社會、人生以及自己怎麼做.
(二)議論文如何論證
議論文的寫法主要是論證.論證,從形式邏輯角度說,是運用論據證實論點的全部邏輯推理過程,這個過程表示論據和論點之間是用何種邏輯的方法聯係起來或統一起來的.
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論證方法.
1、事例論證
事例論證就是用典型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通常所說的“擺事實”就是這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例論證,最重要的是注意論據和論點方向的一致性和緊密的統一,不可有距離.
例如有一篇文章談到寫作要勤於觀察,勤於思考問題時,舉例道:
著名大作家、詩人莎士比亞就善於觀察生活,提煉素材,寫了大量的悲喜劇以及詩歌,終於成了不朽的藝術大師.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傍晚乘涼時發現蘋果往地上掉,為什麼不往天上掉?經過反複實踐,終於得出了地球表麵上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這一科學論斷.
這裏,舉莎士比亞一例還可以,雖然說得不夠透徹,但與論點總還有一定的直接關係;舉牛頓的事例則不恰當,因為他雖然也觀察、思考,但非寫作中的事.
下麵這段文字舉例,證明觀點“舉手投足之間”就十分充分:
舉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內在含金量的標準.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說必然,是一個偉大的人.屠格涅夫為了施舍路邊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錢包,卻找不到一分錢,隻得握住乞丐的雙手說“我很抱歉,朋友”;雷鋒在戰友們不在時,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幹淨曬了;**總理衣容整潔,談吐大方,豈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在班裏的戰友整天隻知喝茶打牌的時候,一個人默默地搬運石頭,愣是日積月累地修成了一條路……
2、事理引申
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已知的事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這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繹法”的.例如下麵一段文字,證明“不輕易放棄”的觀點,這個事理引申就很好:
我總是想學著去堅強,可是堅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堅強總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子堅強,它並不是兩個字,它並不是一種心情,它不是一時的衝動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覺得它好難.我曾經嚐試著去做,可是最終我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放棄了.雖然事情總是以失敗而告終,雖然事情總是以放棄而結束,但是我並沒有很輕易的說出不.雖然不是個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輕易放棄的孩子.我的放棄總是在掙紮了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使用事理論證,特別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論,應注意:
A 引用的事理與論點真正構成一種緊密的內存聯係.
B 對於引語一般要作一些闡明、說明,不要引完就單下結論,以免給人淺薄的感覺.
C 除了由於論辯的需要,必須引用大量的論述外,引語要力求簡潔.作者要善於抓住引語的精華.
例如:
年青的軍官把失去親人的痛苦,化作與死神賽跑搶救幸存者的動力;泥濘的山路上,他背著白發蒼蒼的老人,向安全的港灣停靠.年輕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給在家人,在瓦礫中抱起戰勝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綻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麗的警察”,這是人們給她的最好的評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愛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閃爍著絢麗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著最偉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後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分析就簡潔而恰當.下麵這段文字,也用了名言,並進行了分析: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是供我們觀察的無限舞台,那麼,“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則是激發與約束我們將觀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於思考——即使你隻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麼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無論人類是多麼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習,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造與進步.
3、反證法
顧名思義,反證不是從正麵直接來證明論點,而是從反麵間接地證明論點.這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先看下麵一例:
假如當初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將領去攔守華容道,那麼,可能曹操會被擒拿;又假如從那次吸取教訓,這一次秉公辦事,不管馬謖怎樣拍胸脯,下保證,不合適就不用,那麼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劇.而事實恰恰相反,諸葛亮並未從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經驗教訓,而是在重蹈覆轍後,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斬了馬謖.
這段文字中“如果”之後用的便是反證法:不是從正麵講,而是從反而講.“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
袁隆平的事跡也許經常會寫入你的作文中.一般的同學都隻是正麵來寫,往往寫他是個科學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獲得了什麼獎.這樣寫不形象,不深入,不細致.學一學“如果”吧:
如果袁隆平僅僅是為了個人的生活美好,他不會穿著水鞋,戴著草帽,農民著,科學著;如果他僅僅是為了錢而生存,他就不會拿著500萬的科技大獎還生活得那麼樸素而又純淨;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樣不善於思考,雜交水稻也不會靠近他.
反證法,論證更有力量.例如:
如果梭羅沒有掙脫嘈雜城市的束縛,瓦爾登湖的漣漪也不會在他的心中蕩漾;如果梭羅沒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陽光裏,那麼恬靜的清明也不會屬於他;如果梭羅傾向於那些為金錢而束縛的人們,他也不會擁有屬於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羅沒有走進大自然他就不會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羅沉醉於紙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會感受到置身田園的欣慰;如果梭羅沒有在烈日當空曬下辛勤地勞作,猛烈的暴風雨將不會是最好的伴侶,使他充實,他的耳朵就聽不到美好的音樂.
如果貝利沒有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保持著清醒,他不會成為備受世人注目的球王;如果沒有在球場上時刻保持著清醒,他也不會多次捧起“大力神”杯;如果在人們的讚美聲中貝利不是每分鍾都時刻保持著清醒,那麼他的後代就會真的忘記了如何在困難中奮起,在貧困中勝利.
4、類比法
這種方法是將一類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麵進行比較,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例如,下麵這段文字,就是類比論證,用了“農夫與蛇的故事”類比,證明“不要說你是好心”的觀點:
不要說你是好心,當你暴虎馮河、黔驢技窮之時.農夫與蛇的故事眾人皆知:好心的農夫看到被冰凍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溫暖的胸懷融化冰雪,蛇蘇醒了,卻反咬農夫一口,農夫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去拯救那些難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來,這也是農夫自不量力的表現,總以為自己可以拯救別人並不讓自己受傷.現實生活中此類事情屢屢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樓之人,卻因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別人,甚至自己也賠上一條命.這種“好心”,難道會被接受嗎?
再如:
最後談談練基本功的問題.基本功對拿筆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練是不行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繪畫的人常畫,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麼可以幾個月不寫東西呢?……
這裏,寫作、繪畫、歌唱可以類比,因為這些都屬於文藝創作的範圍,有相同的本質屬性.
5、對比法
對比,是將論據中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因為比較的雙方形成鮮明的對照,互為襯托,所以,這種方法特別能突出一方麵的性質,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例如《變味的善良》的正反論證:
2008年奧運會是我們中國人的奧運,舉國歡慶,氣氛火熱,聖火傳遞,同一世界,同一夢想.但是,不和諧的色彩也玷汙了奧運火紅的火炬、綠色的橄欖枝.據報道,8歲孩童用55天時間完成抵京“馬拉鬆式”賽跑;10歲孩子捆綁雙臂在激流中前行;8歲女孩在父親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達首都北京……這些行為引起中國甚至世界媒體的關注,其中不乏外國媒體以此對中國奧運的詆毀.不實評論需全力抵製,但也不可否認,這是“畸形奧運熱”.我們舉辦一個理性的奧運,就需要理性的行為作支撐.熱情由火熱的激情變為瘋狂.
再如《讚犧牲精神》的正反對比:
太原工學院副教授欒弗,歸國定居的年輕女科學家趙芬,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縣無機輕體板材廠女青年郭秀蓮與王竹平等人,為社會建設甘願犧牲一時一已的利益直至個人生命.
可惜,現在有些人還缺少這種犧牲精神.他們腦子裏裝的不是黨和人民的利益,而是個人眼前的“實惠”.不是嗎?……這種極端利已者的人生觀,和前麵那種人相比,顯得何等渺小,和我們今天的曆史重任何等不相稱?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作比較.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發展形勢,群眾生活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
6、因果互證法
這是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它可以用原因來證明作為論點的“結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證實結果的必然性.例如《我於咖啡中看見》中的一段,是先果後因的關係:
我想,因了這生命的慷慨,我們必須尊嚴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們的存在.我凝視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這位終生在愛與死之間作繭自縛的天才——— 維吉妮亞?伍爾芙.她的靈魂有著深刻的思想與錯亂.我恍若看見在春光明媚的蘇格蘭鄉下,矢車菊香氣的陽光鋪滿整個房屋,鵝毛筆與厚質紙張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輕嫋地散發熱氣,她正寫著《奧蘭多》.我的嘴角輕輕揚起,這個天才一生傳奇,終在疾病中死去,她說,生命的內核一片空蕩蕩,像一間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與甜之後,剩下的也不過是一隻空杯子,這一生,死後也帶不走任何東西.
再如《繽紛成就和諧》的因果論證,是先因後果:
千年之前,春秋戰國的戰亂年代裏卻上演了空前而驚世的文化盛宴,諸子百家的爭鳴之聲穿透史冊、書卷,穿越時空仍然在耳畔擲地有聲;千年之後,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來束縛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來束縛自己”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國人,而 “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思想又延續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請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選擇,請用心去領會並嗬護真正的和諧,各個民族的不同風俗習慣,請給予保護;各個地區的不同生活習性,請給予寬容;尊重商店裏買不同飲料的人;尊重音像店裏買古典音樂或是流行搖滾音樂的顧客……正是每個人的不同特性構成這變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沒有不同就沒有真正的和諧.
由原因引出結果:“所以,請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選擇”.這就是因果論證.
7、比喻法
用比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證法”.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
例如:
雲朵則是天空的粉妝.清晨的雲被染成鮮嫩的粉紅,如初生的嬰兒的臉頰,血色柔和.黃昏的雲被鍍上金橙色,如斑斑鏽跡,閃耀著孤獨歲月逝去的光輝.有一個成語叫做“白雲蒼狗”,天空每日便上演著一部《白雲蒼狗》的電影,觀眾有稚嫩的孩童,有遲暮的老人,他們從變幻莫測的雲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時品嚐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話故事裏雲的國度.
孟浩然詩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妝融化了,晶瑩的雨水便落了下來.我們無法親吻遼遠的天空,卻能親吻到天空的眼淚——雨.點點滴滴的雨,愁煞過詞人李清照,愁煞過賀鑄:梅子黃時雨.我們堅硬卻裂縫百出的心,被雨潤澤,然後從心靈的旱地上長出一株新綠,從心靈的塵埃上開出一朵潔白.這柔弱的植物吸飽了天空的淚,在風中搖曳生長,離天空近了一點,又近了一點……(江蘇卷滿分作文《懷想天空》)
這兩段文字文彩飛揚,聯想豐富,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和審美的雅趣.“親吻天空的眼淚——雨”,顯得何等多情,何等美妙!“離天空近了一點,又近了一點”,引發了多少遐思!
水.站在山頂,遠遠的小城環抱在水的懷裏.“一條古時水,在我手心流”.我們都攤開手掌,讓雨水在上麵彙集.那些細小的溝渠刹那間就填滿了,彙成小流,彙成溪,彙成江河,彙成大海,終成一片汪洋.我們都感動了,淚水也就勢彙進手中的海裏.你知道嗎,站在這山上,我們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們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濤洶湧,肆意汪洋.
風吹起來了.“風啊,你吹起來吧,搖動我呆滯的目光,成兩條波光漣瀲的溪流,我將以你的慈愛,重以手指,蘸著時間.”我已經忘卻了這詩人的名字,卻永遠記得這詩.風吹起來了,帶來遠方的寒意,遠方的歌,遠方的希望. (湖南卷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
這兩段文字從遊曆中對 “水”“風”的感受入手,巧妙地點出人應“永遠詩意地歌唱,詩意地生活”的題意.寫景非常細膩、形象,語言流暢、優美,讀來給人美的享受.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有關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