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賦比興手法
1、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2、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係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3、比就是類比(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類比,不同於網絡上流傳的比喻,其中類比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裏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體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作類比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詩經》中比的運用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衛風·碩人》,描繪莊薑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
“賦比興”三個字在這裏各是什麼意思
賦比興是我國三種傳統的手法。
【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係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
互文是古漢語中特有的修辭格之一,它是在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幾個並列詞組或語句中,相應位置上的詞語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隱含的修辭手法。運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使文章表達得更加深刻。中學語文教材中運用互文的例句有很多,要準確地理解這些句子先要了解有關互文的基本知識。
互文的常見形式有以下幾種,現結合教材中的例句分別加以說明:
1、本句互文:指同一個句子中有些詞語相互映襯呼應,合而見義。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與“客”互補,意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馬一起上船。
2、對句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隱含詞語,兩相映襯,文義呼應。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中“將軍”與“壯士”互補,意為將軍和壯士征戰十年身經百戰後歸來;“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孔雀東南飛》)”中“左手”與“右手”互補,意為兩手中一手拿刀尺一手拿綾 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孔雀東南飛》)”中“朝”與“晚”成互文,意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繡夾裙和單羅衫;“東西植鬆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中“東西”與“左右”互相補充,意為四麵八方都種植了鬆柏梧桐;“朝避猛虎,夕避長蛇。(《蜀道難》)”中“朝”與“夕”互補,意為一天到晚時時刻刻都要躲避猛虎和長蛇;“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出塞》)”的前句中“秦”與“漢”互補,意為秦漢時期的明月照耀著秦漢時期的關隘。
3、排比互文:指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中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中“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四個詞語互相補充,意為到東南西北等市場上去買了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
4、重章互文:指把完整的意思拆開,分別放到各章中去。理解時要把各章內容互相參照,相互補充。這種用法在《詩經》中較為多見,如:“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輻兮——;坎坎伐輪兮——。(《詩經·魏風·伐檀》)”中“伐檀”“伐輻”“伐輪”互補,意為砍伐用來造車的木料。
賦比興, 賦跟興有和區別。詩經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
賦的運用:在詩經中賦是很常見的。賦可以敘事描寫,也可以議論抒情,比興都是為表達本事和抒發情感服務的,在賦、比、興三者中, 賦是基礎。比如:
《國風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比的運用:《魏風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興的運用情況比較複雜,有的隻是在開關起調節韻律、喚起 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係並不明顯。。《詩經》常有比、興聯用之例,興而比,比而興,往往是二者互補共振,相得益彰。
《秦風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中的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尛佐佐001A8 :你好。
《詩經》修辭的藝術手法: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比喻。相當於現在的比喻修辭方法。如《衛風·碩人》,描繪莊薑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征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如《衛風 氓》第三、四章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起興,用桑葉由嫩綠變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痛苦。《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使人從桃花盛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形象性和生動性都大大加強,富有韻味和節奏。比興手法很有可能成為以後高考新的考查點。
賦比興的含義
賦:平鋪直敘,開門見山。
比:比喻。
興:起興,先言他物。借它物來引出所要描繪的事物的描寫。
關於賦、比、興的解釋,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解釋是將賦、比、興與政治教化,美刺諷諫緊密相聯。最早作出這種解釋的是漢代的鄭玄。這種解釋的積極意義是它對唐代陳子昂、白居易等所標舉的美刺比興說有著直接的啟迪作用;消極影響是它導致了後來許多詩論者遊離藝術形象去片麵地尋求詩歌的所謂微言大義。另一種解釋則是將賦、比 、興釋為單純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最早作出這種解釋的是漢代的鄭眾,將“比”視為修辭中的比喻手法,將“興”視為托“草木鳥獸以見意”的手法,這種解釋為後代不少學者所繼承,如晉代摯虞、宋代李仲蒙、朱熹等。他們的說法都比較準確地概括了賦、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征。
賦、比、興的歸納和研究在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和詩歌創作的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使詩歌藝術思維和表現方法在理論上的認識日趨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動了詩歌在創作中的日趨豐富和完美,對促進古代詩歌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風雅頌賦比興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就是各地區的樂調,包括周南\召男\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等十五國風;
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初期,小部分作於西周末期,小雅74篇.除少數篇目可能是東周的作品外,其餘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
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多都是舞曲,音樂可能比較舒緩.周頌31篇,是西周初期的詩.魯頌4篇,產生於春秋中葉魯僖公時,都是頌美魯僖公之作.商頌5篇,大約是殷商中後期的作品.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做比喻.
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
什麼是賦比興?(需舉例)
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比:類比,比喻。(這裏有兩種說法,分別是類比和比喻。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
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如今的象征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拓展資料
舉例:
1、賦是鋪陳,類似於今天的排比。
《詩經》例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現代漢語例子,《黃河大合唱》歌詞:保衛家鄉,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2、比是比喻。
《詩經》例子: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現代漢語例子,《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興是有感,就是從A聯想到B。AB之間很可能一點關係都沒有。現代的歌詞中這種情況最多了。
《詩經》例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賦比興的具體含義
賦比興。是詩經中的三種表現手法。
賦:相當於平鋪直敘,也可以是排比,但不一定非得排比
比:相當於比喻
興:相當於興起,也就是預言此物,先言他物。比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一句就是比興的手法。(比興通常是連用的)
一般以朱嘉的說法最為簡明通用:“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集傳》卷一)
------jingrui教育
賦比興的理解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比就是類比。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體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作類比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衛風·碩人》,描繪莊薑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征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有《秦風·黃鳥》,《邙風·柏舟》
賦比興中的賦有什麼藝術效果
上闋“看萬山紅遍”以下各句,下闋“恰同學少年”以下各句,是鋪敘,也就是古人所說“賦、比、興”手法中的“賦”——直接抒情、敘事,使用鋪陳排比的手法。使用“賦”,有什麼藝術效果?
上闋“看萬山紅遍”以下詩句,下闋“恰同學少年”以下詩句,詩人直接抒情敘事,使用鋪陳排比的手法。這樣寫,使詩句連貫直下,非常有氣勢,為抒情、議論準備了充足的背景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