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名裏帶保字的詩詞有哪些
《保叔塔》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鹹平曾有募緣僧,遍走街坊負叔稱。定力一堅無外想,窣波七極可中興。愚夫春日燒冥{上竹下奄},道者昏時炙梵燈。隻怪青龍行雨過,煙雲偏護最高層。
=====================
《飯保褔》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簁雨雲低未放晴,閉門作病憶閑行。攝衣丈室參耆宿,曳杖長廊喚弟兄。飽飯即知吾事了,免官初覺此身輕。歸來更欲誇妻子,學煮雲堂芋糝羹。
=======================
《保州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昨日渡滹沱,今日望太行。白雲何渺渺,天地何茫茫。落葉混西風,黃塵昏夕陽。牛車過不住,氈屋行相望。小兒騎蹇驢,壯士駕乘黃。高低葉萬頃,黑白草千行。村落有古風,人間無時妝。宋遼舊分界,燕趙古戰場。蚩尤亂涿野,共工謫幽邦。郭隗致樂毅,荊軻攜舞陽。臧盧互反覆,安史迭披猖。山川一今古,人物幾興亡。江南占畢生,往來習羊腸。天馬戴青蠅,電秣馳康莊。適從何有來,如此醉夢鄉。感時意踟躕,惜往淚淋浪。厲階起玉環,左計由石郎。天地行日月,萬代乘景光。晝夜果可廢,春秋誠荒唐。吾生直須臾,俯仰際八荒。
有哪些形容“保護”的詩詞?
1、《如夢令·日用靈光內鎖》
年代: 元 作者: 譚處端
日用靈光內鎖。保護真心不破。金玉得凝澄,生死無由近我。功果。功果。歸去獨攜雲朵。
2、《句》
年代: 唐 作者: 楊牢
蝦蟆欲吃月,保護常教圓。
心明外不察,月向懷中圓。
羅幃若不卷,誰道中無人。
魁形下方天頂亞,二十四寸窗中月。
3、《風入鬆·乾坤羅列道綱維》
年代: 元 作者: 王吉昌
乾坤羅列道綱維。斡鬥轉星移。守遷飛伏隨方變,應周天、衰旺相推。保護坎離丹藥,啟玄牝,契希夷。冥冥杳杳入無為。會三姓相期。應時烹煉循火數,結圓明、二八芳姿。徹地通天聖變,表身外,顯容儀。
4、《挽何南坡》
年代: 宋 作者: 王柏
刻苦工夫真實心,一言體用已全陳。
聖賢斷續三千載,伯仲漸摩八十春。
保護斯文勤且讓,作成吾黨敬而親。
我來不複瞻耆德,流水蒼煙跡已塵。
5、《和陶淵明九日間居韻》
年代: 宋 作者: 方鳳
小軒開傍小籬東,不但淵明有晉風,
惟見幽芳為友發,誰知清興與心同。
猶鄰推檻秋難老,更喜升樽酒不空。
根本既能深保護,何愁霜雪傲寒冬。
形容自保的古詩詞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李白的詩詞名句-1、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形容自保的成語:
小心謹慎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雄雞斷尾 斷尾:斷去尾巴。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
小心翼翼 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三緘其口 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如臨深淵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如履薄冰 履:踐、踩在上麵。象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全身遠害 遠:離。保全生命,遠離災害、危害之地。亦作“遠害全身”、“全身遠禍”、“潛身遠禍”。
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
樂道安貧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於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謹言慎行 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達人知命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指心胸豁達的人,安於命運。
安常處順 安:習慣於;處:居住,居於;順:適合,如意。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
安貧樂道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安身立命 安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保家衛國,英雄豪氣的古詩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形容保護 詩詞
1、《活水亭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2、《寄舊山僧》
唐 王建
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
雪後每常同席臥,花時未省兩山居.
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竿頭乞活魚.
一向風塵取煩惱,不知衰病日難除.
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養生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樸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樸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誌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禦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欲養精,女貴平心養血。―――《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看一個醫生不如交一個朋友。―――諺語
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棟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備急千金要方》 唐孫思邈
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清梁章钜
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退庵隨筆》清 梁章钜
心樂為良藥,神傷致骨枯。―――諺語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諺語
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鬱鬱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
聖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誌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
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樸子》 晉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尊生八箋》明 高濂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醫先》明 王文祿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
說說笑笑,通通七竅。―――諺語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諺語
笑口......餘下全文>>
讓人保持冷靜的詩句
讓人冷靜是詩句有以下幾句,並附上出處和釋義。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隻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麵,去留無意對什麼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轉雲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裏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裏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寫於少保的詩詞
【九月十日偶書】
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豔,紅葉颼飀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關於保健的詩詞
魏武帝曹操熱心於研究煉氣養性之理,以求健康長壽。在他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詩中寫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誌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善於養神,是重要的修身養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壽的良方。東晉名士陶淵明《飲酒》詩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家和萬事順,家和萬事興,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的年月裏,顛沛流離,備受艱辛,體衰神傷。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體貼,小兒親昵。這在他的《江村》詩中得到印證: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複何求?
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溫馨的家庭生活給了詩人至純至厚的情,至深至廣的愛,才使他晚年一度過得安閑而自在一些。
描寫環保的詩詞
我國的古詩是文化瑰寶,其中不乏環保教育的資源。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熔鑄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詩篇。過去我們教學古詩,隻重視常規的誦讀、欣賞與應用,但當今,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重大課題之一,古詩教學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感。在古詩教學中,怎樣滲透環保教育呢?
一、感受古詩中“天人合一”的觀念,培養環保意識。
我國古典哲學中有一個根本觀念叫“天人合一”。所謂“天”,並非指神靈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強調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的,人與自然有生命的共感,所以在人類的情感中既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自然的熱愛,又有一種對人文藝術的親和感。這充分反映在古代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中。古代田園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賦予自然風物,享受自然的美好,訴說自己追求的理想,感悟自然深刻的哲理。
可看看陶淵明。他寧願貧困潦倒,也要辭官歸隱。在《歸園田居》的第三首中,他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勞動歸來,雖孑然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裏。這幅美好的月夜歸耕圖,洋溢著詩人愉快的心情和歸隱的自豪!
又可看看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首《過故人莊》,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風景: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菊花和諧地打成一片,將淳樸的生活美深深地融入詩作中。這是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還是“淡到看不見詩”的詩?(聞一多《孟浩然》)
還可看看王維。他在《鳥鳴澗》中,用“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描寫了大自然中一刹那間的紛紜動象,靜美澄明;他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清新靜謐的畫麵蕩滌讀者的胸襟,給人以恬淡寧靜和無盡的遐思。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美景使人倍感舒適,使人在大自然創造的美景中領悟到生命的美好。
再看看歐陽修。他在《畫眉鳥》中寫道:“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詩人對於仕宦之途深感厭惡,因而向往隱居山林的生活,故作此詩,借著畫眉鳥的啼聲抒發自己胸中的鬱悶。鳥原來是自然界的產物,隻有回歸自然,才能展現出它的天賦。鳥類如此,何況是人呢?惟有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才能一展抱負。詩中的“鎖”,代表詩人內心解不開的結,而金籠就好比榮華富貴,如果能拋開這一切,隱歸山林,或許還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美好的自然讓人忘卻了名利得失,平複了世事滄桑帶來的孤獨抑鬱,舒展了思緒。人已經融入了自然,他們的情與萬物產生了共鳴。幽靜美好的自然環境,已不僅是生存居住的簡單條件,更是保持節操、錘煉品格、提升品位的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自然在這裏顯示了偉大的征服力。
大自然不僅給人類提供了美好的享受,更開啟了人類智慧的閘門,豐潤了人類的情感。“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的頓然醒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的自我激勵,“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豁達進取,“海內存自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博大友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的厚重親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的故土鄉情……無不是環境孕育了詩人的理性情感,啟示著人們認識生命的價值,引導人們向善向美。
古典詩詞,特別是山水田園詩“天人合一”的豐富內容告訴我們:沒有了大自然,就沒有了美;沒有了大自然,就沒有了啟動人類靈動智慧的鑰匙;沒有了大自然,人類的感情就會缺失。這些詩的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可讓學生明白:保護自然界一草一木,一花一鳥,是在保護人類自己。這就從學生的思想意識上獲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啟示,把環境保護當成一種理念植根於大腦深處,從而時刻要求自己。
二、感悟古詩中“環保信息”的啟示,強化環保責任。
環境造就了詩人。土地、水以及相應的森林、草原,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正是古代充足的生存資源,給古代山水田園詩以豐富的養料,瑰麗多彩的詩篇、清新奇崛的詩句才層出不窮。但現在許多地方,土地沙化了,水被汙染了,森林被砍伐了,草原不長草了。資源在耗竭,環境在惡化,我們的生存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我們能否從古詩中獲得生存的啟示呢?
其實古代很多詩人都是環境保護的先知先覺者,他們早就給我們提出了預警。我試著讓學生尋找這些預警——古詩中的優美風景,有哪些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學生收集的詩句之多連他們自己都感到震驚。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樓蘭古城早已消失在茫茫沙海中;昔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的美麗草原現在是風吹沙土塵飛揚;“綠江深見底,高浪直翻空”(儲光羲《江南曲》)、“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昔日清澈的江水,如今被汙染得濁浪翻天;昔日“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王維《鹿柴》)的茂密森林,今天被亂砍濫伐,連棲身的樹木都被砍光了,鳥兒還唱得出歌聲,還能“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嗎?
是什麼使曾經美麗的風景圖片成了遠古的神話?我引導學生從古詩探究中尋找答案。有學生說,正是人們丟失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的淡然心境,拋棄了“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陸遊《遊山西村》)的簡樸民風,過度追求經濟利益,過度追求奢華的物質享受,蓋豪宅,坐名車,飲豪宴,才使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極度惡化。是我們自己用雙手“撕扯”了這些美麗的“圖片”。如果我們不從現在做起,不久的將來,古代山水田園詩隻會變成用文字保存的化石。如果美麗的風景成為遙遠的絕響,我們怎能創造詩意的生活?也許這正是古代詩人留給後人的啟示。
愚以為,挖掘古詩中的環保信息,引導學生把古詩當預言來讀,當警告來約束,在吟誦時加一份環保的激情,強化自身的環保責任,實在是現實賦予語文教學的一項新任務。
三、感懷古詩“今非昔比”的情境,落實環保行動。
在古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隻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環保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落實到環保行動上。
讀古詩可以改變消費觀念。我在教學生學北朝民歌《敕勒歌》時,首先引導學生感受美好的畫麵:高山藍天下,茫茫的草原晴川,星星點點的牛羊甩著尾巴在吃草,那是充滿詩意和愜意的童話世界。接著,我介紹我國草原的現狀:過去內蒙隨處可見的遼闊草原,現在是斑駁陸離,想目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隻能到內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才能見到。哪裏被稱為“內蒙古最後的天然草原”。話鋒一轉,我引到學生討論某些人的消費觀念:因生長在草原上維護生態平衡的發菜和“發財”諧音,廣東及其相鄰的港澳地區的各種喜筵中,不少人為圖好兆頭必選這道菜;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人便對草原上的發菜進行瘋狂挖采,致使草原沙漠化,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學生從來沒想到自己的消費觀念竟然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之一,都決心改掉陳舊的消費觀念,向家長宣傳拒絕吃發菜,從而讓古詩學習中學到的環保理念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上。
讀古詩可以改變生活習慣。我在教學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時,告訴學生:想傾聽小鳥的歌聲,就要改掉吃鳥的陋習;我在教學“綠江深見底”(儲光羲《江南曲》)、“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等詩句時,提醒學生:想暢遊清澈的江水,就要改掉隨意汙染江河的陋習,還要節約用水;在教學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時,我啟發學生:想呼吸清新澄澈的空氣,就要改掉吃燒烤的壞習慣……
落實環保行動,做個文明而又富有詩意的環保誌願者,我的學生充滿了自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詩名裏帶保字的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