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諸葛亮)
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劉備立軍令狀,三天備十萬支箭)
千裏走單騎(關羽主要講述關羽、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裏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過關斬將(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裏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樂不思蜀(劉禪被封為安樂侯後,司馬昭問曰,思蜀國呼,禪曰,不思)
望梅止渴(曹操大軍缺水時,曹操騙大家,前邊有片梅林,士兵們流出口水來就解渴了)
舌戰群儒(諸葛亮赴東吳,聯盟對抗曹操時,與東吳群臣辯論)
大意失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 )
七擒七縱(諸葛亮妙計七擒七縱蠻王孟獲)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篡魏之心)
六出祁山(諸葛亮北伐魏國,皆無功而返)
初出茅廬 諸葛亮答應劉備出山,就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麵欠缺經驗。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麵。魏、蜀、五三方激烈鬥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麵。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麵。
出自三國故事的成語(至少5個)
下列成語和歇後語均出自於“三國”時期,
成語:
1、髀肉複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谘):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諺語、歇後語:
1、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2、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過五關,斬六將;
4、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5、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6、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8、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9、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裏糊塗;
10、關公麵前舞大刀——獻醜;
11、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12、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
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不少能剪出幾個題選擇一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故事的前因後果
望梅止渴
三國時期,曹操帶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張繡時,經過方城縣一個叫梅林鋪的地方。時值中午,烈日當空,天氣十分炎熱。曹操派人四處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終見不到一滴水。
士兵們全軍都很口渴。為了不耽誤行軍,曹操靈機一動,站在高處,指著前麵一個小山包說:“ 前麵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裏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個個來了精神,加快行進速度,最後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空城計
其情節為 街亭 失守, 司馬懿 大軍直逼 西城 ,諸葛亮無兵禦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七:“大堂上麵那裏有甚麼機關槍呢?比 諸葛亮 的‘空城計’還要空得厲害的,是老卒殘兵的影子都不見一個。”茅盾《子夜》十六:“ 周仲偉 像‘空城計’裏的諸葛亮似的笑退了那八個代表。
舌戰群儒
故事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
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出自三國曆史故事的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臥薪嚐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 四麵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麵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鬥(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嶽飛) 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
桃園結義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梁啟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談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清代一些會黨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為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們是在桃園結義。
[baike.baidu.com]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隻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複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並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隻望你借給我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隻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隻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淩晨,浩浩江麵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裏,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餘裏,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係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歎不如。
[baike.baidu.com]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baike.baidu.com]
樂不思蜀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薑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複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選自《三國誌》)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薑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麵。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隻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baike.baidu.com]
路人皆知
《三國誌·魏誌·高貴鄉公髦傳》“高貴鄉公卒”裴鬆之注引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後以“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用心、隱私等為人所共知。
[baike.baidu.com]
鞠躬盡瘁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曆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麵。(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麵和東吳結好,一麵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baike.baidu.com]
請再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舌戰群儒:諸葛亮
諸葛亮為聯吳抗曹而出使江東,在謁見孫權之前,與江東文武二十餘人會於外堂,其中張昭等多數文臣主張降曹,知諸葛亮來意,故意撓起論爭,欲使諾葛亮知難而退。誰知諾葛亮從容不迫,對答如流。使得孫劉聯盟,公抗曹兵。
刮骨療毒:關羽
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治療。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關羽問華佗怎樣治法?華佗說:"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環,把你的胳膊套入環中,用繩子捆緊,再蓋住你的眼睛,給你開刀治療。"關羽笑著說:"不用捆。"然後吩咐宴招待華佗。關羽喝了幾杯酒就與人下棋,同時把右臂伸給華佗,並說:"隨你治吧,我不害怕。"華佗切開肉皮,用刀刮骨。在場的人嚇得用手捂著眼。再看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過了一會,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關羽笑著站起來對眾將說:"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華佗先生,你真是神醫呀!"華佗說:"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乃神人也。"
有哪些成語出自《三國演義》
妄自菲薄
智取陳倉
七擒七縱
六出祁山
舌戰群儒
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
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
兵貴神速
吳下阿蒙
斷頭將軍
車載鬥量
勢如破竹
老牛舐犢
如嚼雞肋
堅壁清野
巢毀卵破
顧曲周郎
一身是膽
超群絕倫
七步之才
才占八鬥
空城計
如魚得水
髀肉複生
如飲醇醪
步步為營
偃旗息鼓
七步成詩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萬事具備,隻欠東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營心在漢
欲擒故縱
樂不思蜀
刮骨療毒
計收薑維
計取陳倉
苦肉計
江東赴會
呂布戲貂禪
擊鼓罵曹
蔣幹盜書
走馬薦諸葛
張飛賠罪
設連環計
義放曹操
桃園結義
水淹七軍
諸葛亮吊孝
轅門射戢
黃忠請戰
回荊州
橫槊賦詩
三英戰呂布
曹操獻刀
單騎救主
馬躍檀溪
初出茅廬
過五關斬六將
捉放曹操
桃園三結義
大意失荊州
三國歸晉
火燒連營
赤壁大戰
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
畫餅充饑
望梅止渴
請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10個)
如魚得水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諸葛亮的輔助,就好像魚得了水一樣。”
髀肉複生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行。孔融提出反對意見,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裏去逮捕他,孔融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九歲的兒子也一同被捕,當時他們正在下棋就是不起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起來,他說“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虎踞龍盤 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去遊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出自三國故事的成語故事
出自三國演義的故事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隻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複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並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隻望你借給我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隻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隻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淩晨,浩浩江麵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裏,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餘裏,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係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歎不如。
出自三國演義的故事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出自三國演義的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不少,你能寫出幾個? 請選擇一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故事的前因後果,學習《三顧茅
割須棄袍:割須棄袍是一則成語故事,來源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58回,曹操率軍與馬超在潼關交兵,曹軍被打敗後馬超追擊曹操時,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把胡須割掉,把長袍丟棄,最終逃過一劫之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