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比興手法的古詩
例如: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春蠶”、“蠟炬”象征對愛情、事業的執著追求。
(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那人”,是詞中的幽獨佳人,象征詞人追求的不同流合汙的政治理想,也象征一種人生、治學的最高境界。
(3)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詠雁》)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詞中的“孤鴻”“幽人”互喻,象征義有多中說法,有愛情失落說、自我失意說、政治挫折說和放棄仕進說,可謂“寓意高遠”。特別是後者,“孤鴻”“幽人”的意象分別來自《易經》中的《漸卦》和《履卦》,運用這兩個文化意象,透射出蘇軾在遭遇政治極大打擊後渴望歸隱、得以避禍的心態。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大量運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這也是最早出現的比興手法,正是這種手法的運用,才使得那些詩歌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並構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韻味。如《衛風·氓》第三章即以傳統的比興開頭,由“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寫眼前鮮嫩的桑葉,對斑鳩提出不要貪食的勸告,從而由此引出對女子“無與士耽”的勸告, 並以桑葉的嫩綠潤澤暗喻女子早年甜蜜幸福的戀愛時光。而第四章的前兩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比興手法的運用。詩人通過這兩句引發對主人公遭棄始末的追述,並以桑葚的枯萎凋零暗喻似水流年帶走了曾經的青春,曾經亮麗可人的容顏;以不再新鮮潤澤的桑葉的結局暗喻飽受婚後貧困生活煎熬的女子麵臨著被無情遺棄的命運。這樣既強烈地激發出了讀者的聯想與情感共鳴,又增強了詩的意蘊與韻味,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詩經》之後的詩歌創作中,采用比興手法的作品也是很多的,如漢樂府《長歌行》這首詩從 “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複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 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孔雀東南飛》中,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激發讀者想象,不由得人不從美禽戀偶聯想到夫妻分離,這樣就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悲劇氣氛,起了統攝全詩、引起下麵故事的作用。
又如《迢迢牽牛星》,整首詩借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團聚的民間故事來比喻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的相思之情,含蓄蘊藉而又哀婉動人。
開頭運用比興(起興)手法的古詩 詞 曲都行
1、《詩經》中大部分都運用了比興手法。
《詩經》是我國詩歌的源頭之一,賦比興是其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比較著名的有《關雎》《蒹葭》等。
2、《陋室銘》劉禹錫。
這是一篇銘的文體,開篇即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起興,引出後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論點。
3、《錦瑟》李商隱
詩經運用比興手法 以水中鳥比喻情侶的詩句
水中鳥的是《關關睢鳩》
天上飛的有《詩經.燕燕》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之子於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於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請以《氓》為例,闡述《詩經》中比興手法的運用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氓》中的詩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就是運用了比興手法,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形容女子未嫁時,如同桑葉掛在樹上茂盛且美麗。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是形容女子嫁做人婦卻不被丈夫珍惜。
《詩經,衛風,氓》中運用了比興的藝術手法是哪些
《氓》第三章以傳統的比興的開頭,寫“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第四章緊承上節,開頭就是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後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自然降臨到了她的頭上。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借此抒發女主人公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怨憤。最後一章中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無邊無涯。“隰”是隨處可見的低濕之地,“淇”則是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幽會和結婚時及被棄後所必經的河流,用來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見深意。這樣既激發讀者的聯想,又增強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