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禮尚賢,明德篤行,:
4月3日,“習禮尚賢·明德篤行”——辛卯年學童啟蒙開筆禮儀式在尼山夫子洞前舉行。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工會主席嶽素蘭教授,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國有教授,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設計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主要負責人楊昌鳴,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王興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濟南蘭亭書法院院長張仲亭,曲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長勝,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森,市政協主席馬書軒,市人大常委會第一副主任袁炳新出席儀式。
?
尼山夫子洞廣場上,古裝女子席地而坐,彈奏古琴,廣場周圍仿古笙旗迎風飄飄,琴聲陣陣。
在司儀高唱聲中,開筆儀式正式開始:第一項,正衣冠。在《弟子規》誦讀錄音播放聲中,領導和來賓正衣冠,學子們自正衣冠、互正衣冠。第二項,行拜師禮。全體學子在師長的帶領下,依照禮節,依次鞠躬,向先師孔子行禮,向啟蒙老師行禮。第三項,朱砂啟智。領導和嘉賓手持鉛筆以橡膠擦頭蘸朱砂,在學子們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為學童朱砂啟智,並送以祝福話語,謂之“朱砂啟智”。第四項,擊鼓明誌。嘉賓擊鼓三聲,然後學子們依次擊鼓,謂之“擊鼓明誌”。第五項,啟蒙描紅。啟蒙老師範寫大楷“人”字並講解書寫姿勢;學生毛筆描紅;現場領導、嘉賓、師長指導學生開筆。第六項,坤靈洞許願。師長們為學童遞上許願牌,請孩子們在許願牌上書寫自己的願望,寓意魚躍化龍。
?
學童啟智開筆儀式活動在全體學子齊聲誦讀《三字經》經典語句的琅琅誦讀聲中圓滿結束。
啟智行是一個怎樣的活動?
找到了,有點長,索性全部粘貼上,希望能幫到樓主。
他在中國唯一的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東莞最早獲批的AAAA級旅遊景區、東莞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觀音山舉行。
當代青少年 正處在一個思想變革和社會轉型的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的潮流洶湧澎湃,在其裹脅之下,一些亙古不變的基於人性本能的傳統價值觀念被迫動搖,發生了不應有的扭曲。外來文化的衝擊和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導致一些領域的道德失範、誠信或缺、中華傳統美德逐步被淡忘。加強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讓青少年了解學習和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家長及社會的共識。渴求回歸文化,尊重傳統,重塑價格觀,構建精神家園的呼聲越來越多。
當今社會道德價格觀缺失 召喚傳統文化回歸教育
網絡文化的全麵滲透,強化了青少年全球化意識,弱化了他們的民族意識,互聯網對現有道德觀念產生了影響和衝擊。在網上有用的與無用的、正確的與錯誤的、先進的與落後的信息充斥其中,對良好的道德教育產生強大衝擊,這使得當代青少年形成西化的傾向,民族觀念淡薄,傳統文化被邊緣化。
孝行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現在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處於幸福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他們以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自居,隻知索取,不知回報。社會已進入全球信息化、高度物質文明的時代,一個不孝不雅、不懂禮儀的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是沒有生活質量的,是不可能走向世界與人合作的,更談不上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
倡導開展孝行教育,就是要重新認識孝行的內涵,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出對德育教育有現實價值的東西,古為今用。
澆花要澆根,“孝”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文化的根。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 “孝”是一棵從人的心靈深處生長出來的道德之樹,根正樹才能茁壯,根深才能枝葉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飄香。教人要從教孝道開始,做人要從行孝道做起。《弟子規》講:“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人之根本在於孝。
新世紀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中華孝道的宣傳教育, 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弘揚孝道,共建和諧的專版,把孝道鄭重地擺在全國人民麵前。2008年,國務院決定將清明節作為國家法定假日,讓老百姓祭奠祖宗、追念先烈、感恩懷念亡親故人。這一舉措,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傳承孝道,有著重要的意義。
孝是人與生俱來、萬古長存的美德。當今時代需要孝,就有責任弘揚孝道,使之發揚光大。將 “孝行天下”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題,使孝文化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特色,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從中受益。孝行教育的目的是讓青少年擁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責任之心,通過持續的“孝行”教育讓小孝小雅成為大孝大雅,讓孝行成大德。通過“孝行”教育最終讓學生成為有正氣、有靈氣、有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通過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培養青少年“知孝理”,樹立慈孝意識,“講孝德”孝親敬長,“踐孝行”從學習生活做起,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
觀音山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 促進公益文化事業發展
作為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觀音山一直以來不僅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注重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外,還一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熱衷於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推廣,注意文化的積澱。對於公益文化活動,觀音山之所以十分熱衷,是緣於觀音山公園及其創始人黃淦波先生對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視及熱愛,對文化旅遊的獨特理解。
觀音山景區14年發展,始終將文化建設作為戰略發展之一,每年自籌資金,投入了大量的人財力從事景區的文化建設及沉澱,先後依托景區旅遊資源舉辦了一係列有自主品牌、有社會影響力,有群眾廣泛參與,有良好品碑美譽度的公益文化活動。其中包括:自2004年起連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觀音山健康文化節”、自2008年連續舉辦五屆“全國書法藝術大展”、自2009年連續舉辦五屆“中國觀音山詩歌節”、自2010年連續舉辦了七屆萬人相親文化節(會)等等。
觀音山類似於東莞啟智行的公益文化活動成功舉辦,不僅深入人心,還為廣東打造文化大省,建設文化強省和東莞市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反響。
觀音山啟智行傳統文化活動是有益的實踐
近年來,東莞報業傳媒集團與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共同發起,東莞時報與觀音山公園承辦的東莞啟智行青少年傳統文化體驗行動在推動青少年關於傳統文化和“家國”觀念教育方麵,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收到較好的社會成效。
青少年是國之棟梁,民族之未來,家之希望。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興,則民族興。啟智於青少年,能使其明大義,學禮儀,知榮辱,尊師承,孝雙親,提醒其人格修養與責任承擔;能使其立遠誌樹理想,以樂觀進取之心,麵對自己人生的未來,並弘揚孝道,以感恩、謙虛之心,服務社會,做有為有守的國家中堅。
在當今孝道缺失,傳統文化邊緣化的背景下,自2011年開始,東莞觀音山與東莞報業傳媒集團等共同發起,連續舉辦三屆啟智行青少年傳統文化體驗行動。
啟智行活動意義重大,給青少年傳遞正能量
啟智行傳統文化體驗行動作為傳承及弘揚傳統文化的一次教育實踐,它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與社會公德建設、職業道德建設和家庭美德建設息息相關,在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公民道德、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有力地激發青少年的家國觀念和自我擔當意識,成為青少年素質教育的良好平台。這也正體現了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緊密結合,對東莞創建曆史文化名城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啟智行是一項純粹的公益文化活動,它關注是當下青少年的成長,著眼的是未來民族發展。但每次啟智行的成功舉辦,卻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支配和支撐,不僅需要整合東莞及珠三角地區的主流公眾媒體資源,通過宣傳引導,將活動的正能量傳遞到廣大的學校及家庭中去,同時還需要投入近百萬元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活動的籌備,大到活動的主場地及分會場的布置,各個傳統文化表演示範環節的編排,小到千餘名家庭的組織引導,活動安全保障,餐飲保障、文化宣傳冊編印等。每屆啟智行活動,都需要兩個多月的精心籌備和緊張有序的編排,動用了公園各方麵的資源和人力。觀音山公園管理者們總是竭盡智慧,用心做好,因為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傳統文化體驗不僅是對青少年的教育,更是對家長的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與孩子相處最多的,是家長;為孩子付出最多的,是家長;與孩子的榮辱成敗關係最密切的,還是家長。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長期以來,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都十分重視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責任,“養不教,父之過” ,也由此,“孟母三遷”、 “嶽母刺字”的故事才會至今傳為美談。
連續三屆的東莞啟智行傳統孝行活動,吸引了來自珠三角地區近5000個家庭參與其中。青少年在家長的陪同下,全身心地,參與聲勢浩大的青少年成長宣誓儀式、中華傳統成人禮、中華經典誦讀、孝行啟蒙演講等一係列活動。《弟子規》言:“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會場上,青少年在家長們的見證下,集體肅立整衣冠,宣讀成人誓詞,向孔子像行輯禮,跪拜父母,擊鼓明誌,並由文化專家帶領,和聲齊誦《弟子規》、《孝經》等中華經典。
孝行文化的建設,不僅讓觀音山的旅遊文化更加厚重,而且更有社會教育示範意義。越來越多的市民帶著孩子來到觀音山,通過了解觀音山“孝行文化”,教育孩子行孝道,自己也踐行孝道。
觀音山現在正延續著“啟智行”活動,自2013年起將舉辦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高峰論壇和“孝行”作文比賽、啟智行夏令營等一係列青少年教育活動,推動孝行文化進校園,也吸引學校及青少年,走進觀音山感受孝行文化,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家庭倫理觀念,傳遞正能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家庭和諧。
家長及學者認可啟智行的示範引領作用
帶孩子來參加東莞觀音山傳統文化體驗行動的李先生說,因為自己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借這個機會和兒子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讓兒子學習傳統文化禮儀,感覺很有意義,參加這次活動,也讓自己反思了很多,以後要多抽空陪陪孩子。
一位連續兩屆帶領孩長參加觀音山啟智行的何姓家長說:學習傳統文化能讓孩子養成好的做事習慣,對孩子將來幫助會很大,通過來觀音山參加體驗傳統文化後,孩子似乎明白了一些事理,對爸媽說話都“客氣了”。有些事情他明白了就會主動去做,這是變化最大的。學習傳統文化能了解曆史,懂得現在,更為將來做好準備,多讀經典,能把根扶正。
家住寮步的11歲學生蔣靜:學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明白,爸媽養育我很辛苦,老師教育我,應得到我的尊重。同學們是我的好夥伴,我們應該友好相處。一切都是要我主動去禮讓和尊重,才能獲得別人的禮讓和尊重。
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副社長、東莞時報總編輯譚軍波:尊重生我養我的父母,永遠都沒錯,誰也否定不了。所以,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講孝!講孝道,要從娃娃抓起,特別在獨生子女時代,許多孩子道德淪喪,缺乏修養,沒有教養,更無孝心。今天舉辦的這個活動,就是在孩子們中間強化與弘揚孝道文化。
每屆啟智行活動,千餘名孩子集體跪拜父母的場麵,讓許多家長熱淚盈眶,頗為感動。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擴大了其影響。讓我們共同祝願優秀的孝道文化能普照中國大地的每一個家庭。
卑鄙的聖人曹操 這本書上的 《漁陽鼓詞》是誰寫的,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寫的?
古代人寫的
什麼是夢想與責任?(八年級學生演講稿)
有人說,沒有理想就好像折斷了翅膀的飛鳥;有人說,沒有理想就好像沒有指南針的航船!
“你將來要做什麼?”爸爸從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這樣問我,從舞蹈演員、歌唱家……今天改,明天換,不知道自己共有多少理想?
今天站在這裏,我再一次地問自己:“我的理想到底是什麼呢?”在座的各位同學,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理想是什麼呢?其實,我有些茫然!
還是爸爸的問題:“你讀書為了什麼?”
“你讓我讀,我就讀唄!……你不是說為了將來的幸福生活嗎?”其實,我對讀書的終極是為了什麼,也不是十分的明朗!
我們無法否認,每個人對未來都是有憧憬的!雖然我們的這份憧憬不見得成熟,甚至有時還會顯得幼稚!
在讀書求學生涯的點點滴滴之中,或許我們總是習慣於被父母嬌慣和寵幸,或許我們總是習慣於被老師教誨和幫助,漸漸地失去了自我,漸漸地停止了思想!
我們缺少的往往是前行的動機,我們缺少的是明確的人生航向!
但是,一個人對於生存和未來的價值和意義,總有一天是要搞明白的,或早或晚,我們無法回避!
一個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的人,能否算的上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麼的人,能否算得上是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再次誦讀詩人流沙河的句子,我們應該懂得:樹立理想,實現理想是青春的責任,是我們每一個中學生的責任。或許,我們缺少的就是那麼一點點地思考,我們缺少的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擔當!
仔細地想一想,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是要做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而這個責任的前提,就是要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試想,一個對自己都不負責任的人,怎麼可能談得上對父母、老師、家人、朋友,乃至社會和國家負責呢?
學習態度不端正,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同學,在我們中間有沒有?課上不專心聽講,課後經常抄襲他人作業的同學,在我們中間有沒有?與老師同學或者他人交往言而無信,丟棄鄭重承諾的同學,在我們中間有沒有?和父母之間經常大吵大鬧,缺乏最基本的感恩的情懷同學,在我們中間有沒有?製定了學習的計劃和目標,但缺乏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去落實的同學在我們中間有沒有?……
理順著我們的思想,檢查著我們的行為,怎能不令人恐慌?彷徨浮躁的是我們!誇誇其談的是我們!我們敢不敢大聲地說,自己是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
理想很豐滿,可是——現實很骨感!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有的同學說:“我要成為一名作家,我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個政治家……”慷慨激昂的確很酷,豪氣幹雲也確實很爽!而作為一個中學生來說,是不是應該首先把自己身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才有意義。否則,理想就隻能成為空想!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裏!”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讀書求學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你要相信你所讀過的每一本書,你所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會對你的未來產生影響!”
每天拿出一點點地時間閱讀或寫字,每周拿出一點點時間練筆等等,類似這樣的小事在學習中有太多,這應該是我們讀書求學道路上的責任所在。在我們日積月累地小的目標完成的過程中,相信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美好遠景才會漸漸的清晰和明亮!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一種信念,“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這是百折不回的精神!
誌存高遠,腳踏實地,把握當下,勇於擔當,才會成就美好未來!讓我們擊鼓明誌,揚帆起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習禮尚賢,明德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