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杜甫草堂的詩句
1.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韓愈
2.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
3.中原未得平安報,醉裏眉攢萬國愁.
----黃魯直 《題浣花醉歸圖》
4.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
----韓愈 《題杜工部墳》
5.縱為三十車,一字不可捐. ----皮日休 《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因成一千言》
6.文章垂世自一事,忠義凜凜令人思.
----《遊錦屏山謁少陵祠堂》)
7.後人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幾空嗟谘.
----《讀杜詩》
縱使字字尋得出處,去少陵之意蓋遠矣.----《老學庵筆記》
成都杜甫草堂詩詩句
杜甫寫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絕句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像是四幅圖片,顏色有“黃”“翠”“白”“青”,鏡頭有近中遠景,黃鸝在柳樹中啾鳴是特寫,白鷺飛上青天是中景,窗戶嵌套的西嶺雪景則是遠景,而門泊東吳萬裏船則帶些想象,有蒙蘢色彩了.
PS: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戰亂流離成都期間,在友人的幫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居住.他在這裏居住了的4年期間成為其詩歌創作的一個高峰,寫下240多首詩篇.膾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就是在這裏寫的.
描寫杜甫草堂的詩句
草堂
作者:杜甫 (唐代)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複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眼前列杻械,背後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籲。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弧矢暗江海,難為遊五湖。
不忍竟舍此,複來薙榛蕪。入門四鬆在,步屟萬竹疏。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杜甫草堂的詩文
州圖領同穀,驛道出流沙。 降虜兼千賬,居人有萬家。 馬驕朱漢落,胡舞白題斜。 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三)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防河赴淪海,奉詔發金微。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 隴右地處邊塞,秦州一帶胡漢雜居,處於中原文明的邊緣地帶,唐王朝在文化上采取的兼容開放政策,使這裏成了胡漢文化交流融彙的大舞台,獨特的地理環境所造就的民族渾融和文化多元的環境與不時出現的邊烽緊急情勢杜甫在詩中都有形象的描繪。居民之雜、物產之異、風俗之奇、地氣之殊,一一可覽;驛道關隘、烽燧軍檄、使節邊將、胡人胡物,曆曆在目。 杜甫在寓居隴右期間,還用大量的詩篇描繪了獨特的隴右自然風貌,記述了特定曆史時代的人文景觀,呈現出了顯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如寫自然風光: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穀間。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 (《雨晴》) 再如寫名勝古跡: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二)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 上方重閣晚,百裏見秋毫。 (《山寺》) 又如寫山川奇景: 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 徑摩穹蒼蟠,石與厚地裂。 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 (《鐵堂峽》)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石龕》) 乾元二年十月,杜甫離開秦州前往同穀(今甘肅成縣),同年十二月一日又由同穀南下成都,前後曆時三個月,這期間寫了兩組共二十四首紀行詩,其中隴右一段有十六首:《發秦州》、《赤穀》、《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台》、《發同穀縣》、《木皮嶺》、《白沙渡》、《水會渡》。這兩組紀行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它的實錄性。各組除第一首外,均以行程地名為題,突出了時空的連續性。所寫的是隻有在當地才能見到的山川、風土、人情,完全是實地、實景、實情的抒寫,而不是象謝靈運和盛唐山水詩那種理想之境和共有之景的表述。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寫出了山水的“個性”。所寫峽穀、山嶺、石台、古鎮、崖寺、渡口,各具神態。它們無一不顯示出各自特有的景致,獨具的風貌,它們隻屬於隴右。 杜甫的詩作描繪山區的自然景致,記寫邊城的人文景觀,或清新明麗、或簫瑟疏涼、或壯闊幽遠、或奇險峻峭,展現了不同於平原地區的邊塞風光。讓人驚心動魄,又賞心悅目,既感神奇莫測,又覺自然舒展。這類詩在隴右詩作中比比皆是。對一個地方進行如此全麵而集中的記述,這是前所未有的。杜甫的詩作使曆史上無人專門詠寫過的隴右山川風物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繪,把隴右神奇獨特的風貌展示在了世人麵前,具有開創性的意義。精辟地指出了杜甫的流寓及詩作對隴右揚名於世的獨特貢獻和重要作用。即如《山寺》一詩,是古代詩人中最早詠寫麥積山的詩作,秦州勝景南郭寺則借助杜甫的詩作名揚四方,不少人就是吟誦著“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等杜甫隴右詩句了解秦州,走進隴右的。 同時,我們看到,杜甫的隴右詩對隴右文化藝術的拓展、延伸提供了一個充盈豐富的“武庫”。書法、繪畫、音樂等諸多領域都從杜甫隴右詩中“獵寶”,創造出了許多新的藝術價值非凡的珍品,為隴右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杜甫詩意畫曆來為畫壇......餘下全文>>
描寫杜甫草堂的詩詞
草堂
作者:杜甫 (唐代)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複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眼前列杻械,背後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籲。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弧矢暗江海,難為遊五湖。
不忍竟舍此,複來薙榛蕪。入門四鬆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描寫杜甫草堂的詩詞有哪些?
1、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 ——唐代·杜甫《詣徐卿覓果栽》
2、為嗔王錄事,不寄草堂貲。——唐代·杜甫《王錄事許修草堂資不到聊小詰》
3、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唐代·杜甫《夜宴左氏莊》
4、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唐代·杜甫《崔氏東山草堂》
5、出郭眄細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屢渡。——唐代·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
6、草堂塹西無樹林,非子誰複見幽心。——唐代·杜甫《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7、萬裏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唐代·杜甫《狂夫》
8、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唐代·杜甫《西郊》
9、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唐代·杜甫《草堂即事》
10、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唐代·杜甫《草堂》
讚美杜甫草堂的詩句有哪些?
讚美杜甫草堂的詩句有
1.《賃宅》
年代:?宋?作者:?王禹偁
萍流匏係任行藏,惟指無何是我鄉。
左宦隻拋紅藥案,僦居猶住玉泉坊。
白公渭北眠村舍,杜甫瀼西賃草堂。
未有吾廬莫惆悵,古來賢達盡茫茫。
2.《杜甫同穀茅茨》
年代:?唐?作者:?趙鴻
工部棲遲後,鄰家大半無。青羌迷道路,白社寄杯盂。
大雅何人繼,全生此地孤。孤雲飛鳥什,空勒舊山隅。
3.《經杜甫舊宅》
年代:?唐?作者:?雍陶
浣花溪裏花多處,為憶先生在蜀時。
萬古隻應留舊宅,千金無複換新詩。
沙棚水檻鷗飛盡,樹壓村橋馬過時。
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4.《杜甫遊春》
年代:?宋?作者:?來梓
典盡春衣不肯歸,熊兒扶過瀼溪西。
傷時懷抱深於海,掠眼風光醉似泥。
5.《賢八詠·杜甫吟詩》
年代:?宋?作者:?姚勉
平生忠義心,一飯不少忘。
臣甫寧餓死,願君堯舜唐。
在杜甫草堂中杜甫留下多少古詩
1400首,及2000件文物0/=====3000首各種牌本的詩詞
求60首7字4行古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送賀賓客歸越
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送狄宗亨
王昌齡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送柴侍禦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重別李評事
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春宮曲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餘下全文>>
杜甫簡介和詩詞
[編輯本段]杜甫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後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詩仙”李白並稱“李杜”。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本人出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為“詩聖”。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製,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複,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曆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麵,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複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〇。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淒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麵,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麵,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麵貌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選自《杜少陵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所說的茅廬,即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後的住所。
[編輯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的經曆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時二十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麵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曆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麵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穀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最為著名的詩局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編輯本段]史傳論述
《新唐書·杜甫傳》
作者:歐陽修 宋祁 摘自《新唐書 藝文傳》
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製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數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沈鬱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甫謝,且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許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觀其深念主憂,義形於色,然性失於簡。酷嗜鼓琴,廷蘭托琯門下,貧疾昏老,依倚為非,琯愛惜人情,一至玷汙。臣歎其功名未就,誌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聖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賜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獨蒙。”然帝自是不甚省錄。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嚐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
大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嚐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嚐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嚐寇亂,挺節無所汙,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雲。
讚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彙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於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雲。
《舊唐書·杜甫傳》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注:應為開元末)應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注:應為右衛率府參軍)。十五載,祿山餡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注:時未嚐到河西),謁肅宗於彭原(注:應為鳳翔),拜右拾遺(注:應為左拾遺)。房〔王官〕為布衣時,與甫善。時〔王官〕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是年十月,〔王官〕兵敗於陳濤斜。明年春,〔王官〕罷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王官〕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輔亂離,穀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穀縣(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負薪采〔木呂〕,兒女餓殍者數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係代宗廣德元年居梓、閬間事)。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成都(注:武凡兩鎮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則以綿州刺史遷東川節度,兼除西川。至以黃門侍郎再帥劍南,乃代宗廣德二年事),奏為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注:此在嚴再鎮後,非上元也)。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嚐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於成都浣花裏,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公之去蜀東行,以公詩證之,當在嚴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乂代武鎮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耐遊東蜀,依高適(注:時適已官京朝,不在東蜀,公亦未依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注:去蜀後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注:其時江陵無警),乃溯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陽耳,未嚐寓居也)。甫嚐遊嶽廟,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嶽廟),旬日不得食。耒陽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注:當作大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注:此說出於唐小說家,不可信,當以公詩正之),時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業自耒陽遷甫之柩(注:元氏撰墓係,無自耒陽之文),歸葬於偃師西北首陽山之前。
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有飯顆山頭之嘲誚(注:唐《本事詩》雲:太白戲杜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蓋譏其拘束也。此詩太白集不載,不可信)。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之優劣,自後屬文者,以稹論為是。
國學寶典——杜甫
[又名:杜工部,詩聖]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陽人,曾祖依藝為鞏令,因居鞏。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後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安祿山陷京師,肅宗即位靈武,甫自賊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遺。以論救房琯,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亂,寓居同州同穀縣,身自負薪采梠,哺糒不給。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嚴武鎮成都,奏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厚。乃於成都浣花裏種竹植樹,枕江結廬,縱酒嘯歌其中。武卒,甫無所依,乃之東蜀就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蜀帥相攻殺,蜀大擾。甫攜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亦亂。乃溯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卒年五十九。元和中,歸葬偃師首陽山,元稹誌其墓。天寶間,甫與李白齊名,時稱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誠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曆其藩翰,況堂奧乎。”白居易亦雲:“杜詩貫穿古今,盡工盡善,殆過於李。”元、白之論如此。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於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史”。舊集詩文共六十卷,今編詩十九卷。
[編輯本段]杜甫年譜
712壬子睿宗太極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於河南鞏縣。
717丁巳玄宗開元五,杜甫六歲。嚐至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718戊午玄宗開元六,杜甫七歲。始作詩文。
720庚申玄宗開元八,杜甫九歲。始習大字。
725乙醜玄宗開元一三,杜甫十四歲。壯遊詩曰:「習年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從,以我似班揚。」原注:崔鄭州尚,魏豫州啟心。
726丙寅玄宗開元一四,杜甫十五歲。百憂集行曰:「憶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開元一八,杜甫十九歲。遊晉,至郇瑕(今山西猗氏縣),從韋之晉、寇錫遊。
731辛未玄宗開元一九,杜甫二十歲。遊吳越。
732壬申玄宗開元二0,杜甫二十一歲。遊吳越。
733癸酉玄宗開元二一閏三月,杜甫二十二歲。遊吳越。
734甲戌玄宗開元二二,杜甫二十三歲。遊吳越。
735乙亥玄宗開元二三閏十一月,杜甫二十四歲。自吳越歸東都,舉進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開元二四,杜甫二十五歲。遊齊趙。交蘇源明。
737丁醜玄宗開元二五,杜甫二十六歲。遊齊趙。
738戊寅玄宗開元二六,杜甫二十七歲。遊齊趙。
739己卯玄宗開元二七,杜甫二十八歲。遊齊趙。
740庚辰玄宗開元二八,杜甫二十九歲。遊齊趙。
741辛巳玄宗開元二九,杜甫三十歲。歸東都。築陸渾莊,於寒食日祭遠祖當陽君。
742壬午玄宗天寶一,杜甫三十一歲。在東都。姑萬年縣君卒於東京仁風裏。六月,還殯於河南縣,公作墓誌。
743癸未玄宗天寶二,杜甫三十二歲。在東都。
744甲申玄宗天寶三,杜甫三十三歲。在東都。五日,祖母範陽太君卒於陳留之私第。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誌。是年夏,初遇李白於東都。秋,遊梁、宋,與李白、高適登吹台、琴台。嚐渡河遊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寶四,杜甫三十四歲。再遊齊、魯。是時李之芳為齊州司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來齊州,公嚐從遊,陪宴曆下亭及鶴山湖亭。旋暫如臨邑(屬齊州)。秋後至兗州,時李白避歸東魯。公與同遊,情好益密。公贈白詩所雲「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將西去,白亦有江東之遊,城東石門一別遂無複相見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寶五閏十月,杜甫三十五歲。自齊、魯歸長安。從汝陽王璡、駙馬鄭潛耀遊。
747丁亥玄宗天寶六,杜甫三十六歲。在長安。
748戊子玄宗天寶七,杜甫三十七歲。在長安。屢上詩韋濟,求汲引。與書家顧誡奢訂交,約當此時。
749己醜玄宗天寶八,杜甫三十八歲。在長安。冬日,歸東都,因謁玄元皇帝廟,觀吳道子所畫壁。
750庚寅玄宗天寶九,杜甫三十九歲。來長安。初遇鄭虔。
751辛卯玄宗天寶一0,杜甫四十歲。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製集賢院。秋,病瘧。友人魏君冒雨見訪,因作秋述貽之。病後過王倚,王餉以酒饌,感激作歌贈之。是年,在杜位宅守歲。
752壬辰玄宗天寶一一,杜甫四十一歲。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暮春,暫歸東都。冬,高適隨歌舒翰入朝,與公暫集,俄複別去,公有詩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寶一二,杜甫四十二歲。在長安。首夏,同鄭虔遊何將軍山林。次子宗武約生於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寶一三閏十一月,杜甫四十三歲。在長安。進封西嶽賦。自東都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詩河西節度使歌舒翰。歲中,張?自盧溪召還,再遷為太常卿,公複上詩求助。又進雕賦,表中詞益哀激。秋後,淫雨害稼,物價暴貴,公生計益艱,遂攜家往奉先,館於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寶一四,安祿山反。杜甫四十四歲。在長安。歲中往白水縣,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歸長安,授河西尉(河西縣故城在今雲南河西縣境),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歲暮,喪幼子。
756丙申肅宗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七月改元,安祿山稱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殺楊國忠、楊貴妃。杜甫四十五歲。歲初,在長安。五月,至奉先壁難,攜眷來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華原,赴鄜州(今陜西鄜縣)。至三川縣同家窪,寓故人孫宰家。聞肅宗及位靈武,即留妻子於三川,孓身從蘆子關奔行在所。途中為賊所得,遂至長安。九月,於長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為奴,感慟作哀王孫。
757丁酉肅宗至德二閏八月,安慶緒殺祿山。張巡、許遠戰死。郭子儀複東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歲。春,陷賊中。在長安時從讚公蘇端遊。四月,自金光門出,間道竄歸鳳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遺。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肅宗怒,詔三司推問,張鎬、韋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薦等四人薦岑參。閏八月,墨製放還鄜州省家。於是徒步出鳳翔,至邠州,始從李嗣業借得乘馬。歸家臥病數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師。
758戊戌肅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複以載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歲。任左拾遺。春,賈至、王維、岑參皆在諫省,時共酬唱。時畢曜亦在京師,居公之鄰舍。四月,玄宗親享九廟,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賀蘭進明譖,貶為邠州刺史。公坐管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是秋,嚐至藍田縣訪崔興宗、王維。冬末,以事歸東都陸渾莊,嚐遇孟雲卿於湖城縣城東。
759己亥肅宗乾元二,史思明稱燕王。杜甫四十八歲。春,自東都歸華州(陜西華縣),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時屬關輔饑饉。遂以七月棄官西去。度隴,赴秦州(甘肅天水)。是時有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白二十韻。又有寄高適、岑參、賈至、嚴武、鄭虔、畢曜、薛據及張彪詩。時讚公亦謫居秦州,嚐為公盛言西枝村之勝,因作計卜居。置草堂,未成,會同穀宰來書言同穀可居,遂以十月,赴同穀。途經赤穀、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台,皆有詩。至同穀,居栗亭。貧益甚,拾橡栗,掘黃獨以自給。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經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石櫃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歲終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適即寄詩問訊。
760庚子肅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閏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歲。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裏。表弟王十五司馬遺貲營造,徐卿(疑即知道)、蕭實、何雍、韋班(應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開歲始事,季春落成。時韋偃寓居蜀中,嚐為公畫壁。初秋,暫遊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適。冬,複在成都。
761辛醜肅宗上元二,史朝義殺史思明。杜甫五十歲。居草堂。開歲,又往新津。二月,歸成都。秋,至青城。旋又歸成都。是時多病,生計艱窘。始有遷地吳楚之念。冬,高適至成都,嚐同王掄過草堂會飲。
762壬寅肅宗寶應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詩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歲。自春至夏,居草堂。與嚴武唱和甚密。武時有饋贈。七月,送嚴武還朝,以舟至綿州,抵奉濟驛,登陸,遂分手而還。會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頗有東遊之意。十一月,往射洪縣,到金華山玉京觀,尋陳子昂讀書堂遺跡。又訪縣北東武山子昂故宅。旋複南之通泉縣,訪郭元振故居,於慶善寺觀薛稷書畫壁。又於縣署壁後觀稷所畫鶴。
763癸卯代宗廣德一(寶應二)七月改元閏正月,李懷仙殺史朝義。杜甫五十二歲。正月,在梓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便欲還都,俄而複思東下吳楚。間嚐至閬州(四川閬中),因遊牛頭、兜率、惠義諸寺。既歸梓,又因送辛員外,至綿州。自綿歸梓。又往漢州。夏,返梓州。初秋,複別梓赴閬。九月,祭房管。秋盡,得家書,知女病,因急歸梓。十一月,將出峽為吳楚之遊,於是命弟占歸成都檢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廣德二,杜甫五十三歲。春首,自梓州絜家東荍出峽,先至閬州。會朝廷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離閬東去,聞嚴武將再鎮蜀,大喜,遂改計卻赴成都。三月,歸成都。六月,嚴武表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秋,居幕中,頗不樂,因上詩嚴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暫歸草堂。是時,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贈之。弟穎往齊州。歲晚,因事寄詩賈至。是年與嚴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閏十月,杜甫五十四歲。正月三日,辭幕府,歸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攜家離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樂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賓)。自戎州至渝州(重慶)。候嚴六侍禦,不到,先下峽。入秋,至忠州(四川忠縣),居龍興寺院。九月,至雲安縣(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雲安,館於嚴明府之水閣。
766丙午代宗大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歲。春,在雲安。時岑參方為嘉州刺史,寄詩贈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閣。秋後,柏茂琳為夔州都督,公頗蒙資助。是年多追憶舊遊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曆二,杜甫五十六歲。在夔州。春,自西閣移居赤甲。三月,遷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園四十畝,蔬圃數畝,又有稻田若幹頃,在江北之東屯。弟觀自京師來。秋,因獲稻暫住東屯。適吳司法自忠州來,音以瀼西草堂借吳居之。是時,始複動東遊荊湘之意。十月十九日,於夔州別駕元持宅觀李十二娘舞「劍器」。本年冬,仍複多病。秋,左耳始聾。
768戊申代宗大曆三閏六月,杜甫五十七歲。正月中旬,去夔出峽。臨去,以瀼西果園贈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暫如外邑。留江陵數月,頗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縣。遇顧誡奢、李晉肅(賀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數月。歲晏,至嶽州。
769己酉代宗大曆四,杜甫五十八歲。正月,自嶽州至南嶽,遊道林二寺,觀宋之問題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驛。過湘陰,謁’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鑿石浦,宿之。又過津口,次空靈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長沙)。發潭州,次白馬潭,入喬口。至銅官渚,阻風。發銅官,宿新康江口。次雙楓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陽)。夏,畏熱,複回潭州。時蘇渙居江側,忽一日,訪公於舟中,公請渙誦詩,大賞異之,遂訂交焉。終歲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歲。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時屬江漲,泊方田繹,半旬不得食。聶令馳書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別親友,溯湘而下,將出沔鄂,由襄陽轉洛陽迻邐歸長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於潭嶽間的一條小船上,旅殯嶽陽。
[編輯本段]杜甫著作
卜居
堂成
蜀相
為農
有客
狂夫
田舍
江村
野老
遣興
南鄰
恨別
客至
江亭
可惜
獨酌
寒食
石鏡
琴台
病柏
枯棕
不見
大雨
四鬆
歸雁
去蜀
除草
成都府
丈人山
石筍行
贈花卿
少年行
大麥行
題桃樹
漫城二詩
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
絕句二首
絕句六首
絕句四首
春水生二絕
戲作花卿歌
春日江村五首
酬高使君相贈
望嶽
春望
石壕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江南逢李龜年
天末懷李白
月夜憶舍弟
兵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