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出入的成語
出生入死
發音 chū shēng rù sǐ
釋義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含有“進入”的成語有哪些?
*
泥牛入海
成語發音:ní niú rù hǎi
成語解釋: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成語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表示沒有希望
成語例句:那兩個錢莊幹事的人,等了好久,隻等得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
*
入地無門
成語發音:rù dì wú mén
成語解釋:形容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法眼宗·西餘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後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與“上天無路”連用。
成語例句:他此時已到了入地無門的地步。
*
出入無間
成語發音:chū rù wú jiān
成語解釋:出入無間隔,猶言進出自由。
成語出處:《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謂左右曰:‘吾為神策將軍時,宿衛禁中,見天子夜召學士,出入無間,恩禮親厚如寮,非將相可比也。’”
成語用法:作謂語;用於人或事物等
*
一擁而入
成語發音:yī yōng ér rù
成語解釋:擁:擁擠。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擠了進去。
成語出處: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五:“眾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裏麵搜捉,不曾走了一個。”
成語用法:作謂語;指雜亂進入
成語例句:眾人一擁而入,快把小寺廟擠破了。
*
乘虛而入
成語發音:chéng xū ér rù
成語解釋:虛:空隙。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也指趁著空虛或虛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間而入”。
成語出處:宋 張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多用於軍事
成語例句:若各存意見,不能和睦,是自己先孤了,別人安得不乘虛而入。(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
含有"進"字的成語
倍道而進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進。
不進則退 不前進就要後退。
不知進退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後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
不櫛進士 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寸進尺退 前進一寸,後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得步進步 已進了一步,還要向前進一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得寸進尺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翻然改進 翻然:變動的樣子。形容很快轉變,有所進步。
含有進字的成語
不進則退 不前進就要後退。
不知進退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後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
不櫛進士 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寸進尺退 前進一寸,後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得步進步 已進了一步,還要向前進一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得寸進尺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帶有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的成語有很多,比如:有說有笑,一無所有,井井有序,別有天地,後會有期等。
一:有說有笑:[ yǒu shuō yǒu xiào ]
1.?【解釋】:連說帶笑。形容十分歡快。
2.?【出自】:清·吳趼人《情變》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還是有說有笑,相親相愛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變了這個情形。”
3.?【示例】:林邊場園裏,曬豆子的,打芝麻的,剝包米的,到處~,是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
二:一無所有[ yī wú suǒ yǒu ]
1.?【解釋】:什麼也沒有。指錢財,也指成績、知識。
2.?【出自】:《敦煌變文集·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3.?【示例】:如今鳳姐兒~,賈璉外頭債務滿身。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六回
三:井井有序[ jǐng jǐng yǒu xù ]
1.?【解釋】:有條理,有秩序。
2.?【出自】:駱賓基《鄉親——康天剛》:“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樣。”
3.?【語法】:偏正式;作狀語、補語;含褒義
四:別有天地[ bié yǒu tiān dì ]
1.?【解釋】: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2.?【出自】:唐·李白詩《山中問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3.?【示例】:出了山洞口,隻見小橋流水,竹籬茅舍,真是~。
五:後會有期[ hòu huì yǒu qī ]
1.?【解釋】:期:時間。以後有見麵的時候(用在分別時安慰對方)。
2.?【出自】:元·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後會也有期。”
3.?【示例】:女菩薩千萬保重!我們~,暫且失陪。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
含出的成語
愛如己出 拔叢出類 拔萃出類 拔萃出群 拔群出萃 白刀子進
紅刀子出 半路出家 抱甕出灌
悖入悖出 鼻端出火 鼻頭出火 閉門不出 變態百出 別出機杼 別出手眼 別出心裁
別出新裁 別出新意 兵出無名 不出所料 不知所出 倉皇出逃 層出不窮 層出迭見
層出疊見 層見錯出 層見迭出 層見疊出 超塵出俗 超凡出世 超群出眾 乘虛迭出
衝口而出 醜態百出 出塵不染 出陳易新 出醜放乖 出醜揚疾 出出律律 出處進退
出處殊塗 出處殊途 出處語默 出詞吐氣 出敵不意 出敵意外 出爾反爾 出凡入勝
出公忘私 出穀遷喬 出乖露醜 出乖弄醜 出鬼入神 出何典記 出何經典 出乎反乎
出乎意表 出乎意料 出乎意外 出乎預料 出將入相 出口成章 出口入耳 出口傷人
出類拔萃 出賣靈魂 出沒不常 出沒無常 出門合轍 出門如賓 出門應轍 出謀劃策
出謀畫策 出謀獻策 出內之吝 出納之吝 出奴入主 出其不備 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
出其不意
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
掩其不備 出其不虞 出奇不窮 出奇劃策 出奇取勝 出奇無窮 出奇製勝
出奇致勝 出淺入深 出群拔萃 出人頭地 出人望外 出人意表 出人意料 出人意外
出入將相 出入人罪 出入神鬼 出入生死 出入無間 出山泉水 出神入定 出神入化
出生入死 出聖入神 出師不利 出師無名 出師有名 出世超凡 出世離群 出手得盧
出水芙蓉 出死斷亡 出死入生 出頭露麵 出頭之日 出文入武 出汙泥而不染 出言不遜
出言成章 出言吐詞 出言吐氣 出言吐語 出言無狀 出言有章 出一頭地 出夷入險
出以公心 出幽遷喬 出幽升高 出有入無 出淤泥而不染 出於無奈 出於意表 出於意外
出輿入輦 出語成章 出雲入泥 出震繼離 出自意外 初出茅廬 舛訛百出 大打出手
當場出彩 當場出醜 當行出色 獨出機杼 獨出己見 獨出心裁 獨出新裁 杜門不出
奪眶而出 奪門而出 奪門而出 法出多門 法出一門 翻空出奇 蜂出泉流 鳳鳴麟出
芙蓉出水 高出一籌 狗口裏生不出象牙 狗口裏吐不出象牙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關東出相
關西出將 關東出相
關西出將 鬼出電入
鬼出神入 汗不敢出 汗出浹背 汗出洽背 好事不出門
惡事行千裏 合盤托出 和盤托出 河不出圖
河出伏流 橫見側出 橫翔捷出 紅杏出牆 呼之欲出 虎兕出柙 禍從口出 禍從口出
患從口入
計出萬全 計出萬全 計出萬死 計出無聊 計出無奈 計將安出 計無所出 計無由出
間見層出 賤斂貴出 賤入貴出 角立傑出 進退出處 酒入舌出 開柙出虎 科班出身
口出不遜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裏出外進 利出一孔 量入計出 量入為出 柳樹上著刀
桑樹上出血
六出紛飛 六出奇計 六出奇計 漏洞百出 猛虎出山 名師出高徒 旁見側出 旁見側出
旁逸橫出 噴薄欲出 駢興錯出 破門而出 破綻百出 岐出岐入 遷喬出穀 遷鶯出穀
青出於藍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傾巢出動 傾巢而出 情人眼裏出西施 求忠出孝 全盤托出 權變鋒出
人才輩出 人才出眾 人材出眾 人怕出名豬怕壯 日出不窮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日出三竿 日出三竿
如出一口 如出一轍 入不敷出 入死出生 入文出武 入孝出弟 入孝出悌 入主出奴
三魂出竅 掃地出門 深居簡出 深入淺出 深入顯出 神出鬼沒 神出鬼入 師出無名
師出無名 師出有名 十日並出 事出無奈 事出有因 守如處女
出如脫兔 水落石出 思不出位
思不出位 四麵出擊 探口而出 挺身而出 同出一轍 頭出頭沒 頭破血出 推陳出新
脫口而出 脫穎而出 文行出處 握粟出卜 無出其右 喜出望外 喜出望外 閑見層出
小德出入 行行出狀元 行行出狀元 秀才不出門
全知天下事 秀出班行 需沙出穴 煙不出火不進 言出法隨
言出禍從 言出禍隨 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鼻孔出氣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
二佛涅盤 一佛出世
二佛涅盤 一佛出世
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
二佛生天 一麾出守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一子出家
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
七祖昻天 一子出家
七祖升天 意出望外 英雄輩出
穎脫而出 魚貫而出 語出月脅 運籌出奇 在家出家 早出暮歸 早出晚歸 政出多門
政由己出 自出機軸 自出機杼 自出心裁 自出新裁 自出一家 縱虎出匣 縱虎出柙
足不出戶 足不出門 鑽皮出羽
帶有進和退的成語
進退維穀、
以退為進、
進退兩難、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進本退末、
進銳退速、
進退狐疑、
進退觸籓、
出處進退、
進退存亡、
進退裕如、
不進則退、
進榮退辱、
不知進退、
進退跋疐、
進退狼狽、
進退迍邅、
進道若退、
旅進旅退
含進義詞的成語
高瞻遠矚 調兵遣將
粉身碎骨 狂風暴雨
千辛萬苦 生龍活虎
驚天動地 胡言亂語
改朝換代 道聽途說
胡言亂語 千變萬化
搖頭擺尾 胡言亂語
高瞻遠矚 翻山越嶺
興國安邦 聚精會神
撕心裂肺 金枝玉葉
枝折花落 爭名奪利
吆五喝六 日新月異
誌同道合 豪言壯語
日積月累 調兵遣將
丟盔棄甲 興國安邦、
呼風喚雨 改朝換代
改頭換麵 爭分奪秒
崇山峻嶺 想方設法
歡天喜地 漫山遍野
豐衣足食 調兵遣將
丟盔棄甲 豐衣足食
興國安邦 呼風喚雨
歡天喜地 改頭換麵
漫山遍野 改朝換代
粉身碎骨
含有故事的成語
水落石出
【成語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 書畫家。他生性豪放,學識淵博,極富文采。在被貶嫡黃州時,曾兩次 遊曆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 賦》。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 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 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 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 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 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 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 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隻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 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 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 出來。
成語出處 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成語釋義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比喻事情經過調查 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門庭若市
【成語故事】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一番,然後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你英俊、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說。 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徐公哪有你這樣俊美呢?”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 於是,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而我們齊國地方這麼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國地方千裏,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征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麵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齊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子市朝,闖寡人之開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豫,門庭若市。
成語釋義: 門口和庭院裏熱鬧得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多。
後起之秀
【成語故事】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 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誌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 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 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麼不 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 談談嘛。” 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 是後來的優秀人才。” ” 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成語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範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後來之秀。”
成語釋義:“秀”,優秀的意思,表示後輩中的優秀者。這則成語也稱 “後起之秀”。
後生可畏
【成語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製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製度。中國科舉製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 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禦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製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製度倒是讚成的。因此不僅 不支持那位禦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科舉製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 除科舉製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會怨恨的。” 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 法的人還要多。” 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嗎?”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隻有你參政一 個人可以任用!” 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 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製席 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 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裏非常不願意,但又 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隻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 有個名叫普化的禦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 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 廢除科舉製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麵,似乎是廢除科舉製度的領頭人, 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離開。之後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含有進退的成語有哪些
不知進退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後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
進退存亡 前進、後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種好的與壞的處境。
進退兩難 前進和後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進退失據 前進和後退都失去了依據。形容無處容身。也指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