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有冬夏,開合有變化,心胸一伸乾坤大啥意思
大概意思就是:人生難免有些大起大落,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人要看得開一些,心胸寬廣,靜待時機。
動之而不過也是什麼意思
做好“起承開合”與“陽動陰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句話出自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太極拳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實際是一個陰陽的問題。按照《周易》的說法,天地萬物是由陰陽組成的,這種陰陽觀念,在太極圖中有著形象的表述。宋朝的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闡述了陰陽的問題。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不是從《易經》而來的,而是來源於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闡述了陰陽變化,衍生萬物的觀念:一動陰陽分開,一靜陰陽相合;一動一靜,剛柔、虛實等等就變化轉換:世界上萬物的運動轉化,都離不開陰陽的開合,離不開動靜的轉換;陰陽的開合,動靜的轉換,使世界上的萬物生發,所以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至於萬事萬物”的理論。宋朝的朱熹是這一理論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學說是儒家理論的高峰。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就是受這一套陰陽理論影響而產生出來的。在太極拳中,這種陰陽的變化就具體為虛實、開合的轉換。開合是指動作的外形,虛實是指內在的勁力。太極拳的練習,離不開陰陽的變化,也就是離不開虛實,開合的變化。在練拳中的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動作勁力的剛柔變化等,都是陰陽變化的具體體現,比如,剛,就是陽;柔,就是陰;開就是陽,合就是陰。這些就構成了太極拳陰陽變化。具體到如何在練拳的過程中體現出“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陰陽變化,我認為,作為一般的太極拳練習者,沒有必要這麼深入地研究陰陽理論,隻要大體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到身確、拳勢動作規範就可以了。現在,大多數人練習太極拳是為了鍛煉身體,沒有必要深入研究太極陰陽理論。少數研究太極拳的人,應該懂得太極陰陽理論,但是也不需要從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上去研究。這些是哲學範疇,是宏觀上的,而拳術是具體的科學。我們練拳應該研究拳術的原理和技術。這就像中醫也是源於陰陽學說,但是,你光研究《易經》,不研究醫學,也是不能治病救人的。練習太極拳也是這樣,你要具體研究太極拳的練法,研究太極拳的身法要求,明白了太極拳十三勢的具體要領,就能夠練好太極拳。如果想進一步研究太極拳,你可以學習《太極拳論》,就能提高理論水平。《太極拳論》是具體指導太極拳的練習與應用的,而《易經》、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並不是具體指導太極拳練習的理論,學了《易經》,不研究太極拳論,也是練不好太極拳的。練習太極拳時體會“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要求,最根本的是掌握好開合虛實的變化。虛實、開合,是陰陽學說在太極拳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動靜的表現。從理論上講,“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但是,在練習方法上,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要求。武式太極拳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把握,主要體現在“起承開合”上。“起”,一定要神聚,就是內在精神要完整,要外示安逸,內固精神;外部動作上,手眼身法步,一定要協調配合。比如做懶紮衣這個動作,身體微下蹲,手上舉,腳成丁八步——這時是“動之則分”,就是陰陽要分,虛實要分。練太極拳,不動時是無極,一動就是太極,包括了虛實、進退、顧盼等要素。所以,起勢一定要精神要集中。然後是“承”。邁步手向前推,要做到“三尖相照”——手和鼻子尖、腳尖成一條線。這就是“承”。做不到動作協調、三尖相照,姿勢就不飽滿,就不能承上啟下。這時要注意,不能突臀,頭頂百會穴不能超過腳尖。然後是“開”,向外發放勁力。最後是“合”——靜之則合。我的練習方法是向後微捋,然後跟步相合。相合時,兩手抱在胸前。從技擊上講,這是向前發一個按的動作。這樣,就完成了一個“陽動陰合”的動作。總之,武式太極拳要求:起,精神要集中,動作要協調;承,動作要承上啟下,不能有停頓;開,是向外發的動作,屬於陽;合,拳勢結束,屬於陰。這就是“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武式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是這樣“起承開合”,也就是“陽動陰合”,就是“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練習者細心體會,自會領悟到王宗嶽《太極拳論》中這句話的奧妙。曾乃粱:動靜即開合一、動和靜的概念動,是生命的需要,生命在於運動。動,屬於陽,是剛,是生長。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運動。運動可以促進人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有助於健康長壽。同樣,靜,也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命的根本。靜,為什麼是生命的根本呢?因為靜是一個修複的過程。人需要睡眠,需要休息,這些就是一個靜養的過程。事物的運動,都是動靜平衡的,不能隻動不靜,也不能隻靜不動。養生更是離不開動,也離不開靜,要動靜相間,動靜和諧。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儒家、道家文化,其精華在於把天之大與地之厚,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整體。這實際也是一個動靜的平衡——天為陽,地為陰,人在天地間達到動靜的平衡,在自然中達到和諧。所以,養生的關鍵在於動靜的平衡。二、動靜即開合“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其實是講動和靜是一種開合的關係。在太極拳的演練中,動和靜共同構成了太極拳的兩個方麵,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實際上也是陰和陽的關係。動,就是陽;靜,就是陰。開,就是陽;合,就是陰。在太極拳的陰陽運化當中,包含著虛實、剛柔、開合、含展、升降、進退、收放等等方麵。總之,世界上的萬物,都離不開陰陽,都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體。三、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首先,在外形動作上要把握好開合。太極拳的開合,包括四肢的開合與軀體的開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胸腹的含展。很多初學太極拳的人,往往是手腳有開合,而胸腹沒有含展。這樣,雖然在動作上有動有靜,但是卻沒有做到開合,也就達不到拳論要求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所以,我們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太極拳的動作不僅有動靜,還要有開合。《十三勢訣》中講:“動中觸靜靜猶動,因敵變化是神奇。……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這幾句話連貫起來理解,就是要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屈中有伸,伸中有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這就是太極拳奇妙的地方。太極拳在開的時候,不是無限大,而是開中寓合;合的時候,要合中寓開。另外,開合屈伸,不僅僅是四肢的開合屈伸,而是要用腰來帶領,要有胸腰的含展開合。比如摟膝拗步,兩手舉起側翻,這就是開,但是在開中還有有含;轉身出腿、屈臂,這是含,然後弓步、蹬腿、轉腰、伸臂、沉腕、落胯、舒指,這就是展。從這個動作,就能夠體會出“屈中有伸,開中有合”的太極拳練習要領。其次,要注重內在的開合。太極拳外表的靜,蘊含著內在的動;外在的動,又包含著內在的靜。太極拳的動作緩慢、柔和,所以能做到動中寓靜,靜中有動。這種內在的動靜、開合,主要是意念上的。拳論說“外示安逸,內固精神”就是講內在意念上動靜的關係,它是氣定神閑,神意安舒的一種運動狀態。內在意念上的開合,實際也是意念的收放,意念上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再次,要“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後有“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句子,這是講動作的開合要適度,動作既不要過,也不要不及。太極拳練習的就是一個“中”字。我主張太極拳生活化,生活要太極化。我們在生活中也要練習這個“中”字,包括飲食,工作與休息、待人處事等等,都要求得中和。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流派套路,要處理好動靜、開合的關係,總之就是要“無過不及”,就是要適中、適度。練習太極拳,適合於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實際是一個動靜的關係,處理好這個動和靜的關係,才能練好太極拳,才能更好地養生健身。歸納起來,就是要適合自己。趙幼斌:“動分靜合”的三層意思“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一提法,來自王宗嶽《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首先,從太極拳練拳架及技擊角度看,我理解“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體現了拳勢變化的自然態勢。比如太極拳的預備式是守我之靜,待彼之動,對方推來我即舉手掤禦,腳下亦同時動步上下配合,對方被擊出圈外,我即收斂或收勢。這種反應的動作,就叫“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盡管這種動作看似簡單。第二層意思是技術運用的內在的知覺及其變化。比如在推手中要做到動則能化發,靜則能粘守。對方推來我能分開來勢達到化解,或我推對方能分散對方整勢而取勝,叫“動之則分”;反之,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這種靜中觸動的勁感態勢,就叫“靜之則合”。這裏包含動靜相依、分合相存的妙感。第三意思,“動之則分,靜之則合”要求做到心意神、氣勢勁的內外最佳配合。練太極拳講究的是勢開心意俱開,勢合心意俱合,做到“一開無有不開,一合無處不合”。如前麵說到的預備式守我之靜,待彼之動的“守”和“待”,就是有意念在先,方能有“彼微動,我先動”的快速反應;及至掤舉雙臂,雙足意念巳入地三分發力,力遂及腿及腰及手臂上掤迎敵,隨著頂頭懸、墜尾聞周身骨節拔展,則周身上下內外皆開,氣血自然補進,勁力自然貫串,此時自身能量自然發揮最佳;兩臂下落時為合為靜,但不是懈,不是縮。“靜”有鬆淨、輕利、內靜而外盈之意。“合”有對應、整合、外合而內盈之意。如兩臂下落,兩掌要有下按的勁力,臂上又要有引落的勁感。如此做到動分時勢不散,靜合時勁不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內外三合得當,“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也就做得差不多了。另外,就我個人對“動”和“靜”、“分”與“合”的理解,立足點應該在《太極拳論》上,因為《太極拳論》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太極論”。就是說,太極學說是一種認識論,是先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詮釋;太極拳則是一種實體的運動方式,它的運動規律往往遵循太極學說的理論支撐。“太極”非“太極拳”,兩者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又有著緊密的。
鬼穀子的捭闔之道是什麼意思
捭闔,具體地講是一種談判術,是指通過挑動別人打開心扉,說出實情或是使對方沉默,顯露真情;反過來也是一樣,遊說者自己或捭或闔以達到目的。通過試探來看對方的表現。鬼穀子深知語言在人類社會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說的那樣“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所以,鬼穀子提出,作為遊說者一定要有時可以開口說話,有時則應當閉口沉默,有時不妨鬆弛、寬厚,有時不妨緊張、嚴厲。要根據各人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以開閉之術控製自己的嘴巴,使得心聲的出入有規律,那麼就是掌握了說話的技巧,掌握了人間的大謀略!通過遊說中的應對、較量最後達到“乃可以縱,乃可以橫”,而無敵於天下!這些靠遊說、靠言辭平天下的人被稱為“縱橫家”。
不過縱橫家主張不輕易用兵、不公開用兵,或在動武之前就以縱橫捭闔之術達成軍事目的,這一點倒近似兵家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則。所以鬼穀子主張管兵的人必須是大智大勇,“材質不惠,不能用兵”。主張謀之於陰,成之於陽,也就是說在暗中、不知不覺已經以實力戰勝了對手。似是指一種軍事威懾力量的運用,如蘇秦的六國白馬之盟,就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穀,故自稱鬼穀先生。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穀子·捭闔第一》是春秋時期,鬼穀子編寫的一部兵書。鬼穀子有學生---蘇秦、張儀等。
《鬼穀子·捭闔第一》原文如下: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1)之先。觀陰陽之開闔(2)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3)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4)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5)。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6)。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7),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8)。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實虛(9),隨其嗜欲以見其誌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10)。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誌(11)。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12)。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13)。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14)。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15)。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複,必有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16)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17)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18),故關之以捭闔,製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19)。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20)”。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21),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22)。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23)。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24),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作品注釋
1,眾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眾。
,2,闔:閉的意思。
,3,籌策:原為古代計算用具。這裏指謀劃。
,4,見:發現。
,5,門戶:即上文所說“存亡之門戶”。
,6,陰、陽、柔、剛、開、閉、弛、張:分別指事物所處的不同狀態及表現,因此,應采用相應行動。,
7,度權量能:推測權變、能力之大小優劣。
8,差:差別。,
9,實虛:實情與表麵現象。
10,闔而閉之:閉合並表示不同意見,以觀察其誠意。,
11,先從其誌:先順從對方的意思。
12,密:隱密。,
13,與道相追:與道相近的道理。
14,聖人因而為之慮:聖人因此而進行權衡謀劃。,
15,此句意謂:合適的閉藏之後獲取,不合適的閉藏之後放棄。
16,豫審:預先考察。,
17,神:指精神。
18,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誌意、喜欲、思慮、智謀都要由口這個門戶表達出來。,
19,終始其義:是指開閉有節,陰陽處理適當。
20,終:死亡、憂患、貧賤。,
21,與陽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陽者交涉時,就談論崇高並對此加以試行。
2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辯論時掌握與情陽者言崇高,與情陰者言卑下,就是下與小相應、高與大相應的原則。,
23,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可以遊說任何事、任何人,萬事萬物均把握於胸中。
24,倍反:倍是背叛,反是複歸。
作品譯文
考察過去的曆史,生存在天地之間的聖人是芸芸眾生的先導。通過觀察陰和陽兩類事物的開合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且進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徑,籌劃萬事萬物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過程,揭示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預測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上的作用,從古至今,他們的行為準則是一致的。雖然事物的變化沒有止境,然而他們最終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是陰氣,或者是陽氣;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剛強;或者是開啟,或者是閉合;或者是鬆弛,或者是緊張。
因此,聖人要一以貫之把握住事物變化的關鍵,審視體察事物變化的先後順序,推測對方的能力,預估對方的技巧。至於人們之間的
賢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膽怯、仁義,都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就可以開啟使用,就可以閉藏不用;就可以舉薦,就可以摒棄;就可以輕視,就可以敬重,還要依靠無為來控製和掌握這些。考察確定對方的有無虛實,通過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和欲望來加以判斷對方的誌向,適當排斥對方所說的話,等對方敞開之後再加以反駁,以便更好地探查實際情況。可貴之處在於得到對方的真實意圖,然後沉默繼而挑動對方發言,從而抓住對方的要害。或者敞開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閉心扉予以沉默。開啟心扉,是因為與對方的情意相同;閉藏心扉而使之封鎖,是因為誠意不一致。判斷可行與不可行就是要清楚知道對方的計謀,以便探索其中相同與不同的地方。計謀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都要確立自己的意向並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順從對方的意誌。
如果要運用開啟之術,貴在周詳的完備,假如要運用閉合之術,貴在隱藏和保密。由此可見,周詳和保密的重要,幾乎與“道”相通。所以要讓對方開啟,是為了判斷對方的實情,要讓對方閉藏,是為了堅定對方的誠意。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能使對方顯露實情,以權衡比較謀略的得失程度,聖人也是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考慮。假如不能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為此會自我憂慮。因此,所謂開啟,就是或者開啟而展示使用,或者開啟而收納閉藏;所謂閉藏,或者是閉藏之後而獲取,或者閉藏之後而放棄。開啟和閉合,是天地之間運行的規律。開啟和閉合,也是陰氣和陽氣的變化運動,四時節令的開始和終止變化也如同開啟和閉合一樣,是為了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不論縱橫與反複都必須經過開啟和閉藏來實現。
開啟和閉藏是世界運行規律的變化,也是遊說變化的依據,必須事先詳細觀察它們的變化。口是心靈的門戶,心是靈魂的主宰。意誌、情欲、思慮和謀略,都要通過這個門戶來表露,所以要通過開啟與閉合之術來把握和控製。
開啟之術,就是公開的,可言及的,屬於陽的方麵;閉合之術,就是關閉的,沉默的,屬於陰的方麵。陰氣和陽氣中和,開閉就會有節度,而陰陽處理也會適當。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榮譽、名聲、愛好、財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屬於陽的方麵,叫做“始”。所以說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毀損、失利、失意、災害、刑戮、誅罰等,都是屬於陰的方麵,叫做“終”。凡是那些說遵循陽氣的人,都稱作“始”,以談論“善”開始行事;凡是那些遵循陰道進行遊說的,都稱作“終”,以談論“惡”為結果。
運用開啟和閉藏的法則,都需要從陰陽兩個方麵來檢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麵談論問題的人以崇高的待遇,給從陰的方麵談論問題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來求取卑小的,以崇高來取索龐大的。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言談,沒有什麼事情不能了解,沒有什麼事情不能探索,沒有什麼事情不可能實現。可以用這種道理去遊說一人、遊說一家、遊說一國、遊說天下。要想做小事,沒有“內”的限製,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的邊界。所有損益、去就、背叛與複歸,都可以依據陰陽來駕馭。陽的方向活動、前進,陰的方麵就停止、閉藏;麵對陽氣,就活動出去,麵對陰氣,就隱藏進入。陽氣運行最終複歸於陰,陰氣運行最後返歸於陽。以陽氣而活動的人,道德就會增長,以陰氣而安靜的人,形勢就會生成。以陽氣求於陰氣,就要用道德來包容;以陰氣求於陽氣,就要用力量來施行。陰陽互相追隨,是由於遵循開啟和閉藏的規律變化。這就是天地之間陰陽運行的總規律,也就是遊說的基本方法,是萬事萬物的先導,這就叫作“天地之門戶”。
操縱的意思是什麼?
【操縱】cāo zòng
詞語基本義:操縱,指控製、開動機器或儀器等。
例:他熟練地操縱著機器進行作業。
引申義:
1、收與放。引申為控製、掌握。
例:這個事件明顯被人暗中操縱了。
2、指取舍、開合等變化多樣的寫作方法。
《石林詩話》雲:‘詩篇當有操縱,不可拘用一律。’
3、處理,裁決。
現一般僅用於基本義和引申義1。
在文章內容轉換,開合,部分等內容變化的時候,使文章銜接緊密,聯係貫通的方法叫?
A,過渡。
眼睛看物隨眼睛開合變化 請專業人士指點 謝謝!
驗光配鏡去。
什麼是捭闔之道鬼穀子的捭闔之道是什麼意
捭闔,具體地講是一種談判術,是指通過挑動別人打開心扉,說出實情或是使對方沉默,顯露真情;反過來也是一樣,遊說者自己或捭或闔以達到目的。通過試探來看對方的表現。鬼穀子深知語言在人類社會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說的那樣“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所以,鬼穀子提出,作為遊說者一定要有時可以開口說話,有時則應當閉口沉默,有時不妨鬆弛、寬厚,有時不妨緊張、嚴厲。要根據各人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以開閉之術控製自己的嘴巴,使得心聲的出入有規律,那麼就是掌握了說話的技巧,掌握了人間的大謀略!通過遊說中的應對、較量最後達到“乃可以縱,乃可以橫”,而無敵於天下!這些靠遊說、靠言辭平天下的人被稱為“縱橫家”。
不過縱橫家主張不輕易用兵、不公開用兵,或在動武之前就以縱橫捭闔之術達成軍事目的,這一點倒近似兵家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則。所以鬼穀子主張管兵的人必須是大智大勇,“材質不惠,不能用兵”。主張謀之於陰,成之於陽,也就是說在暗中、不知不覺已經以實力戰勝了對手。似是指一種軍事威懾力量的運用,如蘇秦的六國白馬之盟,就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穀,故自稱鬼穀先生。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穀子·捭闔第一》是春秋時期,鬼穀子編寫的一部兵書。鬼穀子有學生---蘇秦、張儀等。
《鬼穀子·捭闔第一》原文如下: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1)之先。觀陰陽之開闔(2)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3)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4)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5)。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6)。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7),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8)。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實虛(9),隨其嗜欲以見其誌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10)。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誌(11)。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12)。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13)。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14)。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15)。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複,必有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16)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17)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18),故關之以捭闔,製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19)。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20)”。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21),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22)。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23)。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24),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作品注釋
1,眾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眾。
,2,闔:閉的意思。
,3,籌策:原為古代計算用具。這裏指謀劃。
,4,見:發現。
,5,門戶:即上文所說“存亡之門戶”。
,6,陰、陽、柔、剛、開、閉、弛、張:分別指事物所處的不同狀態及表現,因此,應采用相應行動。,
7,度權量能:推測權變、能力之大小優劣。
8,差:差別。,
9,實虛:實情與表麵現象。
10,闔而閉之:閉合並表示不同意見,以觀察其誠意。,
11,先從其誌:先順從對方的意思。
12,密:隱密。,
13,與道相追:與道相近的道理。
14,聖人因而為之慮:聖人因此而進行權衡謀劃。,
15,此句意謂:合適的閉藏之後獲取,不合適的閉藏之後放棄。
16,豫審:預先考察。,
17,神:指精神。
18,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誌意、喜欲、思慮、智謀都要由口這個門戶表達出來。,
19,終始其義:是指開閉有節,陰陽處理適當。
20,終:死亡、憂患、貧賤。,
21,與陽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陽者交涉時,就談論崇高並對此加以試行。
2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辯論時掌握與情陽者言崇高,與情陰者言卑下,就是下與小相應、高與大相應的原則。,
23,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可以遊說任何事、任何人,萬事萬物均把握於胸中。
24,倍反:倍是背叛,反是複歸。
作品譯文
考察過去的曆史,生存在天地之間的聖人是芸芸眾生的先導。通過觀察陰和陽兩類事物的開合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且進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徑,籌劃萬事萬物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過程,揭示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預測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上的作用,從古至今,他們的行為準則是一致的。雖然事物的變化沒有止境,然而他們最終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是陰氣,或者是陽氣;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剛強;或者是開啟,或者是閉合;或者是鬆弛,或者是緊張。
因此,聖人要一以貫之把握住事物變化的關鍵,審視體察事物變化的先後順序,推測對方的能力,預估對方的技巧。至於人們之間的
賢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膽怯、仁義,都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就可以開啟使用,就可以閉藏不用;就可以舉薦,就可以摒棄;就可以輕視,就可以敬重,還要依靠無為來控製和掌握這些。考察確定對方的有無虛實,通過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和欲望來加以判斷對方的誌向,適當排斥對方所說的話,等對方敞開之後再加以反駁,以便更好地探查實際情況。可貴之處在於得到對方的真實意圖,然後沉默繼而挑動對方發言,從而抓住對方的要害。或者敞開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閉心扉予以沉默。開啟心扉,是因為與對方的情意相同;閉藏心扉而使之封鎖,是因為誠意不一致。判斷可行與不可行就是要清楚知道對方的計謀,以便探索其中相同與不同的地方。計謀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都要確立自己的意向並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順從對方的意誌。
如果要運用開啟之術,貴在周詳的完備,假如要運用閉合之術,貴在隱藏和保密。由此可見,周詳和保密的重要,幾乎與“道”相通。所以要讓對方開啟,是為了判斷對方的實情,要讓對方閉藏,是為了堅定對方的誠意。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能使對方顯露實情,以權衡比較謀略的得失程度,聖人也是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考慮。假如不能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為此會自我憂慮。因此,所謂開啟,就是或者開啟而展示使用,或者開啟而收納閉藏;所謂閉藏,或者是閉藏之後而獲取,或者閉藏之後而放棄。開啟和閉合,是天地之間運行的規律。開啟和閉合,也是陰氣和陽氣的變化運動,四時節令的開始和終止變化也如同開啟和閉合一樣,是為了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不論縱橫與反複都必須經過開啟和閉藏來實現。
開啟和閉藏是世界運行規律的變化,也是遊說變化的依據,必須事先詳細觀察它們的變化。口是心靈的門戶,心是靈魂的主宰。意誌、情欲、思慮和謀略,都要通過這個門戶來表露,所以要通過開啟與閉合之術來把握和控製。
開啟之術,就是公開的,可言及的,屬於陽的方麵;閉合之術,就是關閉的,沉默的,屬於陰的方麵。陰氣和陽氣中和,開閉就會有節度,而陰陽處理也會適當。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榮譽、名聲、愛好、財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屬於陽的方麵,叫做“始”。所以說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毀損、失利、失意、災害、刑戮、誅罰等,都是屬於陰的方麵,叫做“終”。凡是那些說遵循陽氣的人,都稱作“始”,以談論“善”開始行事;凡是那些遵循陰道進行遊說的,都稱作“終”,以談論“惡”為結果。
運用開啟和閉藏的法則,都需要從陰陽兩個方麵來檢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麵談論問題的人以崇高的待遇,給從陰的方麵談論問題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來求取卑小的,以崇高來取索龐大的。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言談,沒有什麼事情不能了解,沒有什麼事情不能探索,沒有什麼事情不可能實現。可以用這種道理去遊說一人、遊說一家、遊說一國、遊說天下。要想做小事,沒有“內”的限製,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的邊界。所有損益、去就、背叛與複歸,都可以依據陰陽來駕馭。陽的方向活動、前進,陰的方麵就停止、閉藏;麵對陽氣,就活動出去,麵對陰氣,就隱藏進入。陽氣運行最終複歸於陰,陰氣運行最後返歸於陽。以陽氣而活動的人,道德就會增長,以陰氣而安靜的人,形勢就會生成。以陽氣求於陰氣,就要用道德來包容;以陰氣求於陽氣,就要用力量來施行。陰陽互相追隨,是由於遵循開啟和閉藏的規律變化。這就是天地之間陰陽運行的總規律,也就是遊說的基本方法,是萬事萬物的先導,這就叫作“天地之門戶”。
起承轉合是什麼意思?
起承轉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解 釋
①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麵的術語。“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
②比喻說話時的過渡。
③比喻固定呆板、矯揉造作。
出 處 元·範德璣《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泛指文章的做法
示 例 老舍《駱駝祥子》:“把大家都說在裏邊,而沒有~的痕跡。”
近義詞 承上啟下
●補充“起承轉合”在音樂學科領域裏的概念
【起承轉合】民族曲式結構原則之一。⑴起部(即呈示),主題最初陳述;⑵承部(即鞏固),通過重複或變化重複來鞏固主題;⑶轉部(即發展),發展主題,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⑷合部(即結束),結束全段音樂。
古代文學史中離合變化是什麼意思
*
這主要是指清代學人之詞和詞人之詞的離合關係。
*
它們的離合關係分為三個階段:分離、重合和融合
*
“學人之詞”與“詞人之詞”的關係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作者的性格以及當時的學術思潮、詞學觀念都會對兩者的離合關係產生一定影響。但從整體上看,整個清代,按時間順序,大致呈現出一種由“分離”到“重合”再到“融合”的發展趨勢。
成語信口開合中有錯別字嗎?
有!正確的應該是“信口開河”。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冷熱有冬夏,開合有變化,心胸一伸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