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是什麼意思
您好,該句出自唐代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原文如下: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戰國時荊軻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眾人送至易水邊,荊軻慷慨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全詩譯文如下,便於完整理解,希望能夠幫到您。
黑雲壓城頭,城牆像要塌陷一樣;盔甲映著日光,金鱗似的閃亮。
號角的聲音在秋色裏響徹天空,塞邊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著紫氣。
寒風半卷著紅旗,輕騎馳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戰鼓聲低沉不起。
為了報答國君招用賢才的誠意,手揮舞著利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分析霜重鼓寒聲不起一句中“寒聲”“不起”怎麼解釋
分析:寒是與鼓在一起的,而不是與聲一起,不起是與聲在一起,也即應該是"鼓寒","聲不起"。寒是突出塞外天氣的寒冷惡劣,聲不響是突出冷到鼓都沒法敲響。以環境的惡劣,天氣的寒冷襯托出戰鬥的殘酷和戰士們的大無畏精神。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
這首詩出之葉嘉瑩先生詩集《秋蝶》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
這是葉嘉瑩15歲時寫的這首小詩,意思是當年她在北京的老家是一個大的四合院,方磚鋪地,她母親在西屋的房前開辟了一片小小的花池,夏天螢火蟲、蝴蝶都在花叢中翩躚起舞。看到秋天花池裏的蝴蝶幾乎要僵死,便有了這感悟——生命行將消失,一切終歸於空無。供參考。
“霜重鼓寒聲不起”中的“重”讀什麼音呀
讀音:zhòng
解釋:特顯霜結的多,給人一種“重”感,從而說明“鼓寒聲不起”的原因。
出自:
《雁門太守行》 唐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半木葉青黃 什麼意思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意思是說下起了小雨帶來寒意,卻還沒冷到結霜,房子前麵的樹,葉子已經一半綠一半黃了。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大家來猜猜這幾句詩是什麼意思)
將士的活動 說“半卷紅旗”,是為了點出奔襲敵軍的戰事;“半卷”,形象地刻畫出奔襲途中緊張的作戰氣氛。“易水”,交代作戰位置,有暗示將士們血戰前“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悲壯情懷的意思。“霜重鼓寒”,寫惡劣的作戰天氣,並從而突出將士們執戈前驅、不憚危難的英雄氣概.
庭前木葉半青黃,細雨生寒未有霜,繁花不知何處是,人麵秋光似滄桑,意思是
“庭前木葉半青黃,細雨生寒未有霜”出自宋 仇遠 《立冬即事二首(一)》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是對立冬景色的描寫,細雨至,使人頓生寒意,但清晨未見戶外結霜,庭院前的花草樹木的葉子已由青變黃。
“繁花不知何處是,人麵秋光似滄桑”不見出處。化用了“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句。有世事變遷之意。
霜曉寒姿什麼意思?
霜曉寒姿寓意紅樓夢裏的李紈形象,寒冷起霜的清晨,一朵老梅。對應的舊詩是“竹籬茅舍自甘心”表明李紈的命運。
有人可以告訴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是什麼意思嗎
孫中山先生也曾改“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為“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
詩人借古代俠客的意境表達自己願追隨明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這裏“一劍霜寒十四州”中的寒是使動用法。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什麼意思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徑濕滑青苔路,院後秋菊初綻香。
有意境,比之“粗槍盈鏽未經事 庭後雛菊雜草肆 ”更有韻味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