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誌勤奮求真創新”的含義是什麼?
含義為:集中心思致力於辛勤努力的追求事物發展真理所在及客觀規律並革新。
讀音:[lì zhì qín fèn?qiú zhēn?chuàng xīn]
1、勵誌
出自:漢 班固 《白虎通·諫諍》:“勵誌忘生,為君不避喪生。”
例句:
1.義務工作者及照顧者提供的勵誌故事
2.導航計劃加油站勵誌啟航研討會
3.當代青年的勵誌書
2、勤奮
出自: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奮出力之員,豈可拘其家世,不加獎勵。”
例句:
*
他靠辛勤勞動而致富。
2.這些人很窮但是他們非常辛勤的勞動。
3.我父母經過多年的辛勤工作創立了這番事業。
3、求真
例句:
*
一身正氣,求真求實求真理;兩袖清風,為黨為國為人民。
2.一身正氣,求真求實求真理;兩袖清風,為黨為國為人民。
3.求知、求真、求實、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4、創新
出自:《南史·後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 仲子 非 魯惠公 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
例句:
1. 愛迪生很有創新精神。
2. 做事情應該既要創新、創造;又要有闖勁、衝勁。
3. 現在的一切美好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
勵誌勤奮求真創新的含義是什麼
1.勤奮,指勤於學習,勤於鑽研,勤於思考,勤於實踐,勤勤懇懇,刻苦努力,奮發有為。“業精於勤”勤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2.嚴謹,指科學規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的科學態度,也指嚴於律己,從嚴治學,從嚴執教等職業道德。
3.物實,指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求真務實、踏實紮實的作風。同時,也指一個人必須具備誠實、樸實的良好品質。
4.創新,指敢為人先的創新氣魄,勇於超越的創新理念,崇尚科學的創新態度。創新是民族的精神,也是時代的精神。
我校的校訓語言平實、辭約義豐,既反映了全校師生為人做事、從教求學的態度、作風,也是我們持之以恒的品行追求。“勤奮嚴謹 求實 創新”時刻激勵我們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以昂揚飽滿的精神風貌與時俱進。
求真尚美 勵誌篤行是什麼意思
追求真實和追求完美,勵誌勤奮學習,謹慎地行動。
愛國勵誌求真力行寫一篇作文
我們中華民族曆史悠久,有著5千年的燦爛曆史和輝煌的文明,在這片越發繁榮的土地上,有著勤勞的人民和我們這些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們現在已經越來越大了,我們也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我想,我們不一定要等到長大之後為祖國貢獻什麼,而是現在就為祖國貢獻一些我們的力量。
有的同學此時可能會說:“我們也隻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報答祖國是他們大人的事,我隻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在不敢苟同。我們應該時刻想著我為祖國做些什麼,也許我們現在的力量還很小,不可能像大人們那樣,但是我們能為祖國做的也很多呀。比如:綠化祖國、美化生活環境、好好學習,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隻要我們能努力做到,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做,我們就已經是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了。這樣不僅僅是為祖國貢獻力量,也是對我們自己的生活貢獻力量。因為隻有祖國繁榮了,人民的生活條件才會提高,隻有祖國的環境汙染得到治理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得到改善,隻有祖國強大了,人民的力量才會強大。
《範仲淹廉儉勵誌而求真》讀後感。快點!有急用!最好8點之前能告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範仲淹名篇《嶽陽樓記》中最有名的一句話,而範文公用其一生將這句話持之甚篤,終身實踐.範仲淹出身於貧寒之家,關於他發奮讀書的勵誌故事廣為流傳.宋史中,這段經曆卻隻用短短兩句話一筆帶過,“少有誌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麵;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在這一段中,作者沒有直接描寫範仲淹讀的書有多麼多,而是通過側麵描寫,選取了兩個場景,一個是冬天讀書時,用冷水洗臉,使自己清醒;第二個是沒有食物,就“以糜粥繼之”.經過長期如此刻苦的學習,可以說範仲淹在儒家所強調的“修、齊、治、平”等方麵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在進士及第後,範仲淹走的是傳統中國文人的老路,就是“學而優則仕”,待學業有成便迫不及待的進入仕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本用來形容三國名相諸葛亮的名句用在範仲淹身上一點也不遜色.首先,範仲淹是以一個文官的身份進入朝堂做官,在政務處理上,勤勤懇懇,憂國憂民.像對江、淮京東蝗災、旱災以及對蘇州水災的處理等等,不一而足,但都有相當的成效.“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導太湖注之海,募人興作,未就,尋徙明州,轉運使奏留仲淹以畢其役”.範仲淹治理水災,以疏導為主要手段,將太湖之水引向大海,工程還沒有建完,卻又有調令,然而轉運使卻上奏請留,足見範仲淹在治水這一方麵的才幹.“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這件事上不僅體現了範仲淹卓越的能力,還有做事有始有終的一種精神.在進言進諫上,他敢於直言勸諫,用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他敢於與朝廷權貴抗衡,如呂夷簡執政時期,範仲淹曾上《百官圖》,對當時近臣任用之權多由宰相掌控的現象提出意見.他道:“如此為序遷,如此為不次,如此則公,如此則私.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這樣的話當然引起了宰相呂夷簡的不悅.而之後在仁宗與大臣論遷都之事的時候,呂夷簡也毫不客氣地指責範仲淹“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當漸廣儲蓄,繕宮室”的說法為“迂闊之論”.不過呂夷簡的舉措並沒有另範仲淹就此罷休不語,相反他卻上疏四篇文章以“譏切時政”,這更是引起了宰相的“怒訴”.範文希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是鋒芒畢露,沒有采取任何婉言,直接與宰相叫板.雖然效果不一定好,但範文正公的勇氣必定可嘉.同時範仲淹還敢於對皇帝直言進諫.在又立太後這件事上,範仲淹曰:“太後,母號也,自古無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後崩,又立一太後,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無母後之助矣.”這個其實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已經涉及了皇室內部問題,範仲淹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采用的委婉進言的方式的,巧妙的運用“天下人”的評論,讓皇帝心中自己衡量,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認為這也是有特殊性的,因為這件事其實已經觸及皇權問題,在中國古代封建集權製度下,任何一個皇帝都是不可能將皇權委於他人的,範仲淹很可能已經摸清楚皇帝的心思,才大膽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當然範仲淹的進言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曆尚風節”,這些都“自仲淹倡之”.
範仲淹除了在朝堂上有傑出的才能上,在戰場上也別有其獨特風姿.他既注重用兵策略,又重視戰爭區域百姓(不分種族)日常生產、生活.這是讓我最為佩服範文正公的地方,因為在我們的認知裏,範仲淹一直是一個舞文弄墨的文官形象,他在軍事上的才能鮮有人知.範仲淹不畏艱險,敢於上陣殺敵,保衛國家.“延州諸砦多失守,仲淹自請行,遷戶部郎中兼知延州.”到了戰地,“先是,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鈐轄領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寇至禦之,則官卑者先出.”範仲淹提出“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後,取敗之道也.”他有考量、有卓見,頗有大將之風.“時塞門、承平諸砦既廢,用種世衡策,城青澗以據賊衝,大興營田,且聽民得互市,以通有無.又以民遠輸勞苦,請建鄜城為軍,以河中、同、華中下戶稅租就輸之.”軍隊與人民之間,互濟互促,互通有無.“春夏徙兵就賊覺,以騎三萬來戰,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他抓住戰機,膽大心細,勇中有謀.“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始,定川事聞,帝按圖謂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進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仲淹以軍出無功,辭不敢受命,詔不聽.”不敢邀功,謙虛謹慎.從上麵的文字,我可以說是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範仲淹,文人的優雅與武將的武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完美而毫無瑕疵.在《宋氏範仲淹》中,詳細敘述了範仲淹“上十事”,他的“十事”在政治、軍事、經濟、教育以及人才選拔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受中國傳統儒學思想的影響,敢於用一種革命家的氣質用一種創造性的思維,不僅是針砭時弊,而且將理論上升到一個實踐的層次,是多麼的難能可貴.範文正公真正實踐了他在《嶽陽樓記》中的另一句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尋徙杭州,再遷戶部侍郎,徙青州.會病甚,請潁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贈兵部尚書,諡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賜藥存問,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問其家,既葬,帝親書其碑曰‘褒賢之碑’.”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勵誌勤奮求真創新”的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