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軸兩翼的提出有什麼現實意義
一、“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的實質
“一軸兩翼”區域合作由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兩個板塊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一個中軸組成。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將環北部灣經濟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鄰的馬來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等海上東盟國家,促進北部灣沿岸國家和地區通過加強港口物流合作,加快產業對接,促進相互貿易與投資,聯合開發海上資源,充分發揮海洋的通道和平台功能。構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將通過打通聯結中國與中南半島的陸路主通道,加快建設沿線經濟走廊,促進中國泛珠地區與中南半島國家的互動和對接,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深化和拓展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湄公河流域國家與中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架起了新的橋梁,特別是要形成貫通中南半島,聯結孟加拉灣和中國的大陸橋。通過大陸橋的聯結,擴大中國更多省區同這一地區的聯係與合作,使中國與湄公河流域東盟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更加緊密和廣泛,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從太平洋走向印度洋。通過這些努力,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更加豐富、更加務實,合作的空間更加廣闊。
二、“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是國家區域合作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通行原則,國家推行新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機製,穩妥推進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貿安排,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政府間多邊、雙邊對話與交流,擴大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如積極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以CEPA為基礎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促進香港澳門與內地經貿關係更緊密;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基礎建立的中國-東盟多邊自由經濟區體係;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主要圍繞交通、能源、貿易便利化和貿易政策等四個重點領域開展區域合作等等。“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是建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中國-東盟多邊自由經濟區體係的關鍵支撐點和具體內容;是建立泛東亞自由貿易區體係的基礎和前提。“一軸兩翼”區域合作與國家區域合作戰略的關係是個體與總體的關係,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推行“一軸兩翼”區域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堅持協商一致的工作方式,以項目為導向,注重實效,完全符合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布局。
三、“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符合我國國家利益
1.體現競爭優勢與比較優勢的統一。有了生產要素方麵的比較優勢,並不等於就有了競爭優勢,因為比較優勢隻有通過競爭優勢才能夠得到體現和發揮,而競爭優勢則可以突破比較優勢的限製,更具有戰略性。比較優勢主要涉及各國不同產業之間的關係,而競爭優勢涉及的是各國同一產業之間的關係。從這一區域範圍來看,既需要繼續發揮目前的比較優勢,更要著力培育和發揮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泛北部灣海域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及海洋資源,沿岸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材料資源,尤其是天然材料和“環境友好”材料,在海洋經濟資源和能源進行合作開發前景廣闊,而通過這種區域合作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競爭優勢。
2.體現長期戰略與近期任務的統一。“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從長遠考慮需要盡快確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框架和合作機製,通過達成一致的合作發展戰略來突破合作的約束,尋求可持續發展,從而尋求區域的和諧與共贏。從近期考慮需要從區域合作規劃及項目啟動,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生態環境維護和區域文化旅遊圈合作等方麵率先啟動,積極推動區域城市間的發展聯動、市場聯動和相關規則聯動,建立區域合作磋商機製、經濟合作交流機製和共同發展機製。為此,合作規劃既要符合各方戰略規劃的要求,也要滿足區域發展實際的需要,要堅持長期合作與落實近期重點項目相結合,隻有處理好這些關係,才能使規劃更加可行。區域合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顯現效果的工作。重點領域的合作規劃以及合作協議,是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的基石。下一步的關鍵是在合作中務求注重實效,對各方都有共識和需求的合作項目,加快相關工作,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從而進一步增強各方合作的信心,保持區域合作的活力與生機。
3.體現經濟發展與周邊外交的統一。推進這一區域經濟合作對於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對促進中國一東盟經濟合作向縱深發展、推動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促進東亞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對培育中國-東盟新增長極都有重大意義。在國家總體外交的框架內,充分運用對外經濟手段維護和增進國家利益,做到以政帶經,以經促政,政經結合,為國家爭取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市場、資金、技術及人才。經濟外交的本質是一種“共享”的發展模式,參與及分享中國經濟成長,是別國麵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最佳選擇。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東盟來說更多的是機遇,有利於充實、深化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還可以回避中國的戰略風險等。
四、“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涵的深化
**總理在第三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麵向東盟國家,正式提出了“積極探索開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可行性”的倡議。東盟國家領導人作出了熱烈回應,認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和“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具有戰略意義。從區域概念上看,“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重要內容。
從實踐的觀點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盟l0國建立的旨在推行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經濟區,是一個貿易自由化的概念,而“一軸兩翼”區域合作,則涉及貿易、投資、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的合作及便利措施等,超越自貿區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看,“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涵的進一步深化和中國與東盟開展貿易合作質量的提升。
從聯係的觀點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是海上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區的構建;大湄公河次區域是中國-東盟水河流域經濟合作區的構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則是陸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關鍵和橋頭堡,這三個區域的合作實質上構成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總體框架,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推進尋找切實、具體的路徑。
從發展的觀點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會成為中國-東盟多邊自由經濟區體係,在中國與東盟間實行全麵的貿易、投資合作及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有利於從不同層麵不同領域推動該區域經濟一體化。
從辯證的觀點看,“一軸兩翼”區域合作不是為了排斥競爭,而是為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競爭。我們主張區域之間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互補性競爭關係。值得強調的是一方麵要重視合作,既要有合作促發展的思想,要處理好區域利益與地方利益關係,通過合作創造共贏;另外一方麵各方要注重創造競爭能力的培養,強調優勢互補,促使各方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中提升競爭能力。
五、“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促進廣西發揮重要作用
1.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廣西是中國與東盟之間唯一陸地接壤又海上相連的地區,同時毗鄰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和港澳地區,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峰會、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成功舉辦搭起了深化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及對話交流的平台,不僅提高了廣西的知名度,為廣西向外部開放、合作,融入全國、全球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為廣西在國際國內經貿合作中提升了地位,擴大了影響;為廣西擴大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創造了機會;為廣西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發展帶來重要機遇,對廣西相關產業拓展市場空間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有利於廣西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廣西應該抓住這些機遇乘勢而上。
2.找準一個突破口。最重要的是要以引進項目和多元化投資主體為突破口,積極承接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信息、技術、資本和產業轉移,提高企業開發市場的能力,依托優勢條件實現產業量的集聚和質的提高,應對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需要提供優質的服務,實現貿易便利化。簡單地說就是八個字“產業聚集,貿易便利”。
3.選擇加快產業發展的途徑。一是加快海陸經濟的聯動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海上東盟國家的海洋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港口開發、能源開發、現代物流業等,充分利用海上東盟國家在電子信息、機電等先進製造業及金融、貿易、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方麵的優勢,積極開展相關合作;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方麵,利用該區域煤炭等豐富資源彌補廣西所缺,發揮廣西的產業優勢,鼓勵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優勢資源的開發,開展與次區域國家在礦產資源開發、木材加工、製糖、造紙、機電加工、生物製藥等行業,及種養業、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提升合作的層次和水平。二是加大引資力度,促進產業融合。要解決廣西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不足的矛盾,促使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在資金融合的基礎上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三是重視園區建設,集聚一批產業,促進集約經營,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充分利用同一產業上下遊企業之間的聯係,延伸產業鏈。四是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的檔次或技術含量,促進產業升級。
4.積極推進“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戰略實施。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業、現代物流業等合作應該是廣西推進實施“一軸兩翼”戰略最首要和最便捷的切人途徑。要在廣西聯接東盟國家的海、陸、空通道方麵策劃一些合作項目,加快實施,為開展各領域合作奠定交通基礎。旅遊業是收益最快、啟動最早的產業合作項目,要不斷提升水平和層次。要加快推進南寧區域性物流商貿基地建設規劃建設,布局一批重大物流項目,促進廣西現代物流業發展。
跪求“一軸兩翼”的含義?
2006年7月,在第一屆“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首次提出了泛北部灣概念,倡議促進泛北部灣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戰略構想。
一軸是指從南寧到新加坡經濟走廊,它以鐵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級的公路為載體,把6個國家、9個城市串聯在了一起。
兩翼中的一翼,是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區,以瀾滄江、湄公河為載體,涵蓋中國、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和緬甸六個國家。
兩翼的另外一翼,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以海洋為載體,包括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文萊和菲律賓。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提出之前開始的,已經進行了15個年頭,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自由化、人力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了一百多個合作項目,對次區域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個合作項目的發起人是亞洲開發銀行。
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無疑是構建“一軸兩翼”新格局的關鍵。中國國家主席**說,泛北部灣合作,這篇文章可以做得很大。**總理在第三屆中國—東盟投資商務峰會和第十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兩次代表中國政府正式提出建議探討泛北部灣合作的可行性。
廣西提出的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在更大的範圍整合了合作資源,為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合作增加了新亮點。這個構想提出的短短半年時間裏,就得到了東盟各國的積極響應,並引起了學者和企業家的廣泛關注。
一軸兩翼意思接近的成語
這是2006年7月,在第一屆“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首次提出了泛北部灣概念,倡議促進泛北部灣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戰略構想提出的一個詞,不是成語。
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前推行的如何?
“一軸兩翼”
提出時間:2006年7月20-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會同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辦、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社及亞洲開發銀行共同舉辦了首屆“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會上,自治區黨委劉奇葆書記提出了推動泛北部灣開發合作、構建中國-東盟“一軸兩翼”M型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構想,這一構想不僅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同,而且在國內外輿論和東盟國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提出背景:為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實現產業和貿易的合理分工,發揮相對優勢,進一步拓展、充實和深化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深入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實現我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發展,有必要站在麵向東亞合作的高度,構建次區域合作新格局。
主要內容:一是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將環北部灣經濟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鄰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文萊等國家,充分發揮海上通道的作用,加強港口物流合作,大力發展臨海工業,聯合開發海上資源,加快臨海城市發展,形成一批互補互利、相互促進、各具特色的港口群、產業群和城市群。
二是構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促進中國泛珠地區與中南半島國家陸路通道建設和通道經濟發展。通過加快和完善南寧—河內—金邊—曼穀—吉隆坡—新加坡的鐵路和高等級公路建設,以沿線重點城市和跨境合作為依托,吸引產業、物流、專業市場的集聚,以點帶麵,發展通道經濟,逐步形成貫通中南半島的南寧至新加坡的經濟走廊。
三是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努力為這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利用現有機製,深化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合作,形成橫貫中南半島,聯結孟加拉灣和中國的大陸橋,進一步擴大中國更多省份同該地區的聯係與合作,使中國與湄公河流域東盟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更加緊密和廣泛。
戰略意義:“一軸兩翼”M型區域合作戰略的提出,將有利於區域內資源共享,促進產業轉移與合理分工;有利於擴大區域市場和經濟發展的空間,創造新的、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區域內各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互補互利,合力提升本地區的整體競爭力;有利於共同吸納與更合理地運用國際資本和外部資源,促進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的國際經貿合作。通過海上通道與陸路走廊的結合,發達國家和地區與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結合,貿易與投資促進的結合,地方發展與國家戰略的結合,對於積極推進國家外交和能源戰略,促進西部大開發,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中國與東盟合作內涵,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促進東亞整體合作的深入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戰略推行:在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合作載體上,整合廣西區域經濟的產業。要著力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與產業布局,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廣西區域現代工業、農業、服務業、製造業和資源型產業的協調、互動發展,使廣西區域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效益提高。建立一批能夠產生集聚效應的產業基地,重點發展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先導產業,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大力發展大型清潔能源裝置、新型交通裝備,致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在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合作戰略更高的起點上,謀劃廣西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著重抓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建設規劃,重點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繼續完善廣西區域投資環境,以環保政策、區域政策引導客商投資,鼓勵廣西企業到東盟各國投資,提高開拓市場與利用國際資源的能力,實施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區域合作與雙邊、多邊合作,使廣西在更大的範圍、更高的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
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加大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實行環保和經濟雙贏戰略,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根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資源優化配置與有效利用的原則,重點對工業生產力進行優化配置,推廣使用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推行清潔生產,強化對經濟區內大氣汙染、水汙染、垃圾汙染與噪音汙染的綜合治理。
下南洋是哪一年?說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
清末設“南洋大臣”管理諸項事務。(南洋水師的“南洋”是相對於北洋水師的“北洋”而言。北洋水師主要活動於長江口以北的渤海、黃海、東海一帶,南洋水師活動於長江口以南的東海、南海。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南洋”還指東南亞地區,那時華僑去東南亞謀生稱為“下南洋”。事實上南洋水師的也可以到東南亞去巡遊的。“西洋”在明朝時指印度洋一帶,到清朝時指歐洲。後來把日本稱為“東洋”是相對於西洋而言。) 南洋概念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 南洋一詞目前大陸罕用。但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名稱仍然沿用南洋一詞,中國的名稱如廈門南洋學院、南洋模範中學。東南亞的名稱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還有一些企業也使用南洋一詞。 南洋群島,指印度尼西亞群島。
中國古代漢族開始移民南洋,明朝時期及明亡後,大量漢族移民湧入該區域謀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漢族曾建立過一係列的政權。
玉林最出名的是什麼?
別看那上麵一大堆的!!
最出名的是番薯哦~~~~
沒聽過咩??~~陸川豬 北流魚 玉林阿捏大番薯...仲有博白空心菜起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一軸兩翼的提出有什麼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