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這句出自哪首古詩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想當年, ,氣吞萬裏如虎”這一詩句中間部分是什麼?
這首詩是宋朝 辛棄疾 的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詩歌內容 就是樓上已經寫出來了,這裏就不補充了。。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是誰的詩句?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翻譯:
曆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複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複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裏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隻把他當作一位神祗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裏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創作背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 ,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從表麵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隻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麵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麵,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詞中佳作。
賞析: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麵對錦繡江山,緬懷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誌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裏著筆的。
上片懷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時代感,照應題目“懷古”;“江山”是現實感,照應題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腦子裏一一閃過千百年來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國時吳國的皇帝孫權,他有著統一中原的雄圖大略,在遷都建業以前,於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為新都的屏障,並且打垮了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國家。可是如今,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已無處尋覓的了。詩人起筆便抒發其江山依舊,英雄不再、後繼無人的感慨。而後的“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在上句的基礎上推進一層,非但再也找不到孫權這樣的英雄人物,連他當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輝功業的遺物,也都被“雨打風吹去”,杳無蹤跡了。下三句寫眼前景,詞人聯想起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曆史人物劉裕。寫孫權,先想到他的功業再尋覓他的遺跡;寫劉裕,則由他的遺跡再聯想起他的功業。然後在最後三句回憶劉裕的功業。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餘下全文>>
形容曾經風光現在落魄的詩句???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詩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如虎”是南宋詩人辛棄疾吟作嗎?
宋·辛棄疾《永遇樂》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尋找詩句,搞笑的,大約就是什麼當年頂風尿十丈,如今順風盡濕鞋…大家聽過嗎,應該是搞笑的
想當年生嚼蹄筋不用切,看今朝光吃豆腐和豬血;
想當年一夜三回不用歇,看今朝三月一回用弗掖;
想當年頂風尿一丈,看今朝順風溜一鞋。
關於南京的詩句有哪些?
南京是曆代文人墨客懷古之地,眾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經典佳句。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京作為當時的都城,許多文人已在此留下名句,以謝朓的《入朝曲》最為著名。 入朝曲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禦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唐代,是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人王昌齡能在名家如林的盛唐贏得“詩家天子”稱號,是何等不易!王昌齡別稱“王江寧”,史載他是江寧(即南京)人,至少在他四十歲左右曾經做過七八年江寧縣丞。在此期間,他創作了不少描繪江南綺麗風光的詩歌,諸如《芙蓉樓送辛漸》、《采蓮曲》等,是詩史上難得的佳製。
“詩仙”李白一生中曾多次來金陵遊曆或暫住。第一次是他出蜀後不久,詩人年方二十六歲。最後一次是他被流放夜郎之後,途中遇赦回來,往返於金陵、當塗一帶。不久,病逝於當塗。李白在金陵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登金陵鳳凰台》、《長幹行》膾炙人口。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長幹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嚐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
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詩聖”杜甫也曾來金陵。鳳凰台附近的一條小巷金粟庵,就得名於杜甫的詩作。杜甫二十幾歲時漫遊金陵,遍訪名勝古跡。他最難忘懷的是作為瓦官寺三絕之一的顧愷之大型壁畫“維摩詰居士像”。他的友人江寧許八見他如此鍾愛此畫,就送給他一份此畫的臨摹本。杜甫寫了一首五言長律《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嚐客遊此縣,於許生處乞鄲官寺維摩圖樣。誌諸篇末》。後來金陵人根據杜甫詩意,建金粟庵,並把附近的一條小巷叫作金粟庵。
唐代還有許多詩人詠過金陵。詩人崔顥遊覽了長幹裏、橫塘。寫下了兩首《長幹曲》。此曲接近民歌,淳樸生動,一如口語:“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九江:泛指長江水係)
詩人韋莊的《台城》也是曆來公認的佳作:“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餘下全文>>
形容少年時美好時光的詩句五字的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 。
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當筵意氣淩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楊邊。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上五十州。
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後橫捎意氣歸。
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鼓角連營。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提師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今日長櫻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閱讀下麵這首宋詞,完成小題。(6分)滿江紅·登黃鶴樓 ① 有感嶽飛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
小題1:)參考答案一: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作者以“荒嫻”中的城郭、布滿郊畿的“鐵騎”寫出了現實中的荒蕪殘破,以“花遮柳護”“珠翠繞”“笮歌作”等寫出了昔日歌舞不斷、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國土淪陷的痛惜之情。
參考答案二: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作者先通過“荒煙”和破敗的城郭,抒寫了作者麵對國家殘破的傷悲;然後通過“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繪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達了作者對國土淪陷的痛惜;最後寫敵人鐵騎踐踏國土,含蓄地表達了對金人入侵的憤怒。
參考答案三: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作者先寫登樓遙望所見到的荒蕪殘破的景象,然後筆鋒一轉,回憶昔日繁華升平的景象,最後想象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現狀。整個上片,先實後虛,虛實結合,極大地拓寬了詩歌的意境,表現了詩人對國土淪陷的痛惜之情,為下片作了鋪墊。(明確表現手法,給1分;結合詞句具體分析,給2分;解說表達效果或作用,給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題1:本詞既抒發了詞人麵對國土淪陷、山河殘破的傷痛之情,也表達了渴望以身報國,收複中原的豪情壯誌。(答對一點給1分;語意相近即可)
這是有關詩歌的鑒賞考點。詩詞理解與鑒賞,主要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往往從內容主題上、語言表達上、技巧手法上對詩歌進行鑒賞。要求學生能體會詩歌所描寫和表達的情、理、景;同時從語言上抓住傳神的字詞;更要學會從借景抒情、托物言誌、虛實結合等手法角度來對詩詞進行賞析。小題1:學生從對比、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等手法中選擇一種進行鑒賞,賞析合理即可。小題1:學生能從詩歌描寫的意象中理解所表達情感,即一方麵悲痛之情,一方麵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
最經典的抒情古詩有哪些?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7、《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古詩詞鑒賞抒情方式:
敘事抒情:
通過記敘人物的經曆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值得紀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家,表達抗金複國的決心。
直抒胸臆:
表達詩人麵對人、事、物所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裏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麵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是詩的後兩句,點出了喜愛菊花的原因,抒發了對菊花曆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謳歌和讚美之情。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登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誌的悲憤、失意和苦悶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麵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盡長江天際流。”全詩沒有一字說惜別,沒有一字說傷懷,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無盡,隨水長流,滾滾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意韻含蓄深遠。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前兩句詩人借對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唐朝李華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複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花自落”“鳥空啼”,強調了春山一路山花爛漫、鳥語婉轉的佳境卻“無人”來欣賞,以樂寫哀,以鬧寫寂,寫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
用典抒情: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曆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複中原的決心。如薑夔的《揚州慢》:“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春風十裏”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裏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如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台》中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來表達遠離故土、他鄉為官、前途渺茫的無數重的恨。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人把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
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曆史上的事件來諷諭當朝。如劉禹錫的《台城》:“台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隻緣一曲後庭花。”全詩以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淒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曆史教訓化作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