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慈的代表作品。
一、濟慈的代表作品是——《恩底彌翁》。
二、恩底彌翁:
恩底彌翁(古希臘語: ?νδυμ?ων, Endymiōn),又譯安狄明(此譯名出自《斐多篇》),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牧羊人。卡呂刻(Calyce)與厄利斯國王埃特利俄斯之子,一說為宙斯(Zeus)之子。恩底彌翁最著名的傳說是與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的戀情,最後恩底彌翁處於長眠,永葆青春,每夜在睡夢中與塞勒涅相會(恩底彌翁的美夢)。
三、關於恩底彌翁:
希臘神話中關於恩底彌翁身份的說法較多,為厄利斯國王,帶領埃俄利亞人從特剌刻來到厄利斯,並在此建國築成,與一個仙女結婚,生下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據偽阿波羅多洛斯(《書庫》)說,恩底彌翁是卡呂刻(Calyce)與厄利斯國王埃特利俄斯(Aethlius)之子,另一說為眾神之王宙斯(Zeus)之子,又有根據史料認為恩底彌翁是來自卡裏亞(Caria)的牧羊人。老普林尼則認為恩底彌翁是第一個觀察月亮運行軌跡的人,並用此說來解釋恩底彌翁與月亮女神每夜的相會。
四、傳說:
恩底彌翁是位風度翩翩的青年牧羊人,他在小亞細亞的拉特摩斯山(Mount Latmus)牧羊。他住在一幽靜明媚的山穀中,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有時,當羊群在四周茂盛的草地上逍遙自在地吃草時,他就在草地上沉睡,絲毫不受人世間悲傷與憂慮的侵擾。
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當塞勒涅駕著馬車穿越天空時,無意中看到一位漂亮青年正在下麵靜謐的山穀中睡覺。她芳心蕩漾,對他充滿愛慕之情。她從月亮馬車中滑翔而下,匆忙而深情地偷吻了一下他的臉,甚至當熟睡中的恩底彌翁睜開雙眼看到仙女時,也有點神魂顛倒。但眼前的一切很快消失,以致他誤認為這是一場夢幻。每天夜間,塞勒涅都從空中飄下偷吻熟睡中的牧羊人。然而女神偶爾一次的失職引起了主神宙斯的注意。眾神與人類之父決定永遠清除人間對女神的誘惑。他將恩底彌翁召到身邊令他作出選擇:任何形式的死亡;或者在永遠的夢幻中青春永在。牧羊人選擇了後者。(另一說為月神請求宙斯讓恩底彌翁長眠並永葆青春)他永眠在拉特摩斯山上。每晚月亮女神懷著悲哀的心情看望他,吻他。
五、約翰·濟慈簡介:
約翰·濟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傑出的英國詩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員。濟慈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去世時年僅25歲,可他遺下的詩篇譽滿人間,他的詩被認為完美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特色,濟慈被人們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
拜倫、雪萊、濟慈的代表作
拜倫代表作品:詩體小說《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唐璜》,長詩《異教徒》、《海盜》,詩劇《曼弗雷德》、《該隱》等
雪萊代表作品: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麥布女王》,以極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等。
濟慈代表作品:《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長詩,最膾炙人口的是《夜鶯頌》《希臘古翁頌》《秋頌》等名篇。
約翰·濟慈的代表作品
《仿斯賓塞》、《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許佩裏恩》、《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鬱頌》、《白天逝去了》、《生命之手》、《安迪密恩》、《海伯利安》、《蟈蟈和蛐蛐》《每當我害怕》《哦,孤獨》《明亮的星》《人生的四季》《給拜倫》《詠阿麗莎巉岩》《初讀賈浦曼譯荷馬有感》《無情的妖女》
外國愛情詩人有哪些
*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譯“葉慈”、“耶茨”,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複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葉芝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格。
*
約翰·濟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傑出的英國詩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員。[1]?濟慈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去世時年僅25歲,可他遺下的詩篇譽滿人間,他的詩被認為完美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特色,濟慈被人們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
*
珀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簡稱雪萊,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曆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
巴勃魯·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謝爾蓋·亞曆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讚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範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裏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25年12月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國/英國詩人、評論家、劇作家,其作品對二十世紀乃至今日的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1948年,60歲的艾略特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
*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國倫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臘逝世),英國詩人;作家,世襲爵位,人稱拜倫勳爵Lord Byron,引領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鬥,又譯擺倫。其代表作有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
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也譯做貝托爾德·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國戲劇家與詩人。
*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最偉大詩人之一,象征派詩歌先驅,現代派的奠基人,以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
但丁·亞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複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詩人。詩風凝煉,意象紛遝,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語法於不顧。生前隻出版過10首詩,默默無聞,死後近70年開始得到文學界的認真關注,被現代派詩人追認為先驅。與同時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為美國最偉大詩人;其駕馭英語的能力,被認為可跟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
克裏斯蒂安·約翰·海因裏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時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紀最重要的德國詩人和新聞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語言詩意化,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遊記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賦予了德語一種罕為人知的風格上的輕鬆與優雅。作為批評家、熱心於政治的新聞工作者、隨筆作家、諷刺性雜文作家、論戰者,他既受喜愛,又遭懼怕。他是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的德國詩人中的一員。海涅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詩可能是由門德爾鬆為之作曲的通過音樂傳播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
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國著名詩人、人文主義者,其代表作品是詩集《草葉集》。
*
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國詩人、文評家,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詩名家,其文評集《文學傳記》(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見稱,書中對想像(imagination)與幻想(fancy)的區別尤其著名。一生作詩不綴,但中年時自稱棄詩從哲,精研以康德、謝林(Friedrich Schelling)為首的德國唯心論。他的「鴉片癮」、他的個人魅力、他與華茲華斯的微妙關係,使他成為西方文學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古羅馬三大詩人分別是誰
普布留斯·維吉留斯·馬羅,
通稱維吉爾,在歐洲文學發展中占據一個關鍵地位。他生活在歐洲古代文明的結尾、基督教即將對歐洲開始其統治的時期,他的曆史地位頗像生活在中世紀和近代之交的但丁的曆史地位。他開創了一種新型的史詩,在他手裏,史詩脫離了在宮廷或民間集會上說唱的口頭文學傳統和集體性。他給詩歌注入了新的內容,賦予它新的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具有曆史感和思想的成熟性。他是一個自覺的藝術家。他可以說是第一個近代意義上的作家。這些特點已為一般所公認了。
奧維德,
古羅馬詩人。
生於羅馬附近的蘇爾莫,卒於黑海邊的托彌。年輕時在羅馬學習修辭,對詩歌充滿興趣。曾三次婚配,第三個妻子出身名門,使他有機會進入上層社會,結交皇家詩人。
公元1年發表《愛的藝術》,描寫愛的技巧,傳授引誘及私通之術,與奧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發生衝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彌,10年後詩人憂鬱而死。他是古羅馬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前65—前8)古羅馬詩人、批評家。
其美學思想見於寫給皮索父子的詩體長信《詩藝》。
徐誌摩寫詩,一開始是為了林徽因嗎?
徐誌摩與詩本來是一無家族淵源,二無個人癖好,可是,在英國康橋大學留學期間,卻一反往常,不寫則已,一寫不止,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暴發期。這時期他雖然寫了那麼多詩,但現今散見於一些報刊雜誌的也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從尚能見到的有限的詩篇中,還可以約略窺見徐誌摩初期詩作的狀況和他的思想印痕。
這時的徐誌摩為什麼寫詩象著了魔似的,他是怎麼暴發詩情的?
首先,與他當時所處的生活環境有關,是他生活的康橋的環境觸發了他的詩興,點燃起他的創作欲念的。他說:“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甜蜜的洗禮”(《吸煙與文化》)。因此,這時期,他創作了象《夏》、《夏日田》,此時,他的個人生活“照著了一種奇異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認識了“人豔如花”的“才女”林徽因,徐誌摩與她交往甚密,隨後談起戀愛,並有談論婚嫁之意。於是,徐誌摩在1922年3月向張幼儀提出離婚,認為他們不應該繼續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結婚生活了。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這是徐誌摩的單純的理想主義,他在追求著一種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偉大力量的震撼”,他要發抒,他要歌吟,因此,像《情死》、《月夜聽琴》、《青年雜詠》、《清風吹斷春朝夢》等表現愛情和人生理想的詩歌,也就構成了他這期詩歌的重要內容。再有,他所以傾向分行的抒寫,是他接觸了大量的英國文學藝術,拜倫、雪萊、濟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著了這股“奇異的風”——歐風,他踏著他們的路,於是借助詩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異”的表現出來。
英國文學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
18世紀初的英國,新古典主義成為時尚。新古典主義推崇理性,強調明晰、對稱、節製、優雅,追求藝術形式的完美與和諧。亞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模仿羅馬詩人,詩風精巧雋俏,內容以說教與諷刺為主,形式多用英雄雙韻體,但缺乏深厚感情。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家:
約翰.班揚 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亞曆山大.蒲伯 Alexander Pope 新古典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模仿羅馬詩人,詩風精巧雋俏,內容以說教與諷刺為主,形式多用英雄雙韻體,但缺乏深厚感情。
他出版了散文《論批評》(An Essay on Criticism),從此奠定了他在詩壇的地位。次年,他又出版了《奪發記》(The Rape of the Lock),一部極妙的諷刺史詩。
丹尼爾.笛福 Daniel Defoe 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
喬納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代表作《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亨利.菲爾丁 Henry Fielding 代表作 《棄兒湯姆·瓊斯的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
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編撰英文詞典的第一個英國人,作品為《英文大詞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這部巨著是塞繆爾.約翰遜花了七年時間獨自完成的。
理查德.比.謝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代表作《情敵》(The Rivals )和《造謠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被認為是上承莎士比亞,下接蕭伯納的紐帶,是真正的英國古典派喜劇。
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 代表作《墓園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 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為繁榮時期。漫主義文學的先驅是18世紀中後期的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和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彭斯從蘇格蘭民歌中吸取養料,其《蘇格蘭方言詩集》(《Poems,chiefly in Scottish dialcet》)擅長抒情和諷刺,語言通俗;布萊克的《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經驗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則憧憬理想的社會秩序,清新奔放,富有獨創性。
然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Active Romanticism)和消極浪漫主義(Passive Romanticism)。積極浪漫主義是進步的潮流,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它引導人們向前看,消極浪漫主義屬反動的逆流,采取消極逃避的態度,反對現狀,留戀過去,它引導人們往後看。英國浪漫主義第一批真正的大師則是被稱為“湖畔派”(Lake Poet)的三位詩人,他們也是消極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sworth)(1770-1850)與薩繆爾??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羅伯特??騷塞(1774-1843)。華茲華斯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餘下全文>>
哪些作家、詩人是自殺死的
下列作家、詩人是自殺死的。
1.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思想家和偉大的政治家。《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
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2.傅雷: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隻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傅雷(1908.4.7—1966.9.3),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字怒安,號怒庵。長子傅聰,次子傅敏。傅雷翻譯的作品,主要為法國文學,巴爾紮克15種,羅曼羅蘭4種,莫羅阿3種,梅裏美2種等。
1966年9月2日的夜晚,58歲的翻譯大師因不堪忍受**的毆打、淩辱,從被單上撕下兩條長結,打圈,係在鐵窗橫框上自盡。兩小時後,他的夫人朱梅馥從一塊浦東土布做成的被單上撕下兩條長結,打圈,係在鐵窗橫框上,尾隨夫君而去。
3.老舍: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老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
**中,老舍遭到惡毒攻擊和破壞。1966年,他被逼無奈,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終年67歲。死前,他對自己的孫女說,來,和爺爺說再見。
4.王國維:看花終古少年多,隻恐少年非屬我。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國學大師。與徐誌摩、穆旦、金庸等人是同鄉。
他真正的學貫中西,精通文史哲地,他取得的學術成就令後人仰望。他的研究領域涉獵詞曲、古文字、古器物、殷商製度及西北曆史地理考古,每一項都成績斐然。
1927年的初夏,陰曆五月初三,王國維轉了兩圈,看看周遭無人,一頭栽進頤和園昆明湖。
5.海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其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紮撒》(未完成),話劇《弑》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甕》。
他的好友,詩人西川這樣說他,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幹淨,喜歡嘉寶那樣的女人,有時有點傷感,痛苦起來幾乎沉浸其中之不能自拔。他迷信短命天才,景仰狂飆突進時期的歌德。
1989年3月25日,他在山海關蹓躂了一下午,3月26日又在那閑逛了一上午,中午開始延著鐵道朝龍家營方向走去。隨後,傳來消息,年僅25歲的詩人海子臥軌自殺。
6.朱湘:與落花一同漂去, 無人知道的地方……
朱湘(1904-1933),現代詩人,與饒孟侃(字子離)、孫大雨(字子潛)和楊世恩(字子惠)並稱為“清華四子”,詩重格律形式,詩句精煉有力,莊肅嚴峻,富有人生哲學的觀念,字少意遠。他是新文學時代同徐誌摩,郭沫若比肩的詩人,魯迅讚美他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中國的濟慈。
1933年12月4日,他由上海乘“吉和輪”赴南京。次日清晨,他拿出香檳,狂歡般的一邊喝著一邊誦讀著海涅的詩,當船過李白撈月的采石磯時,他縱身一躍,跳入滾滾波濤……
7.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
顧城(1956-1993),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
1993年10月8日,新西蘭北部一個小島上,詩人顧城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妻子謝燁,則倒在島上的一條路上,頭部被丈夫用斧頭砍傷,後不致身亡。
8.陳天華: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鍾鳴?
陳天華(1875-1905)。1905年11月,由日本文部省頒布了一項《取締清韓留學生規則》。引起旅日中國學生的不滿。學生們組織罷課以示抗議。但是在罷課過程中,學生領袖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宋教仁主張大家全部回國,而汪精衛主張繼續留日忍辱負重,以圖東山再起。由於學生會的內訌,導致罷課運動草草收場,日本報紙發表評論,嘲笑“支那人放縱卑劣,團結薄弱”。陳天華悲憤交加,寫下了《絕命書》,用生命來抗議侮辱,以示尊嚴。
次日,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身亡。
9.張純如:忘記曆史的人將重蹈曆史覆轍。(喬治·桑塔亞納)
張純如(1968.3.28—2004.11.9),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出生,在伊利諾州長大。作家張鐵軍的孫女。1989年從伊利諾大學畢業後,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記者,後來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學位,並開始全職寫作和演說。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影響力深刻,引起了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對這段曆史的關注,也喚醒了華人世界對這段曆史的記憶。
2004年11月9日,她用手槍在加州洛斯蓋多自殺於汽車內,年僅36歲。
10.三毛: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
三毛(1943.3.26-1991.1.4),英文名echo,曾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加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主要作品有文集《哭泣的駱駝》《萬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來》《夢裏花落知多少》《溫柔的夜》等,漫畫《娃娃看世界》,劇本《滾滾紅塵》。
1991一月二日,三毛因子宮內膜肥厚入院檢查治療。一月三日,進行手術。一月四日淩晨,在醫院以絲襪自縊身亡。享年四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