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能失信與人的詩句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隻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隻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一切. 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複賀耦庚中丞》 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 19.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20.神莫神於至誠.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 21.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 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22.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24.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餘下全文>>
幫我翻譯一些《論語》十則中的句子 謝謝
1.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誌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2.君與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項內容教授學生。
4.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憲問》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隻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6.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涼,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
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文言文的句子,別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
你好●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隻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隻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一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複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於至誠。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係,唯一靠的真誠。●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荀子·不苟》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為事:幹事情。●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汙。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隻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 聖賢:聖人賢人,古代指道德、學問都極為傑出的人。心地:佛教語。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萬物的大地,能隨緣生一切諸法,故稱之。為人以心地高潔為最重要。●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左氏辨》 容:儀表容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和:和順。 同:隨聲附和。君子和順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順。●一事真,百事真。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屬實,其餘的事也不會虛假。●一言不實,百事皆虛。清·邱心如《筆生花》第28回 隻要一句話說得不真實,那麼,說許多事情別人都認為是虛假的。●智者不愁,多為少憂。漢·樂府古辭《滿歌行》聰明、有才智的人,謀劃周到,不用發愁,多做實事就少一點憂慮。●百種奸偽,不如一實。清·李光地《性理精義》再狡詐、虛偽,也不如誠實。●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外表光鮮好看,也不如有實際內容的好。●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明·王守仁《傳習錄》上 比喻修養品德必須培養好心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宋·包拯《明刻本附錄》 清心:摒除私心雜念。直道:率直地為人。無私和正直這是修養處世的根本。●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明·王文祿《海沂子·真才》 直:剛直,坦直。立地參天:腳踏實地而高入雲霄。心地剛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於世。●聰明正直者為神。唐·柳宗元《罵屍蟲文》 謂聰明正直的人為最好。●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道義上的結合。比:勾結。君子在道義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能在道義上結合。●正身直行,眾邪自息。《淮南子·繆稱訓》為人純正,行動坦直,所有的邪惡的行為就自然會止息。●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明·謝榛《四溟詩話》 剛正耿直的品質不為邪惡威武所屈折。●日間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行為正直,心無愧懼。●立身製行,本諸一心,心正則為忠,為直,不正則為奸,為慝。清·趙爾巽《清史稿》 立身:指為人。製行:指處事。慝(tè):奸邪。為人處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訓有忠誠正直和奸狡邪惡的區別。●心正不怕影兒斜。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正:純正,端正。思想純正行為也就正派。●正不容邪,邪複妒正。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回 容:讓,允許。複: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為人正直,就將立於不敗之地。●心正何愁著鬼迷。明·周螺冠《錦箋記》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直:正直,合理。寧可正當地去爭取,也不可委曲地謀求。●好諛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鄖《西岩贅語》喜歡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居心平,然後可曆世路之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公正無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艱險。●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晉·傅玄《履銘》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惡終歸招致凶險。●但立直標,終無曲影。《舊唐書·崔彥昭傳》 標:標杆。心正必無惡行。●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蘇軾《私試策問》 身:自己。人:別人。●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五代·後周·馮道《偶作》 隻要自己內心沒有邪惡之念,就是在極險惡的環境中也能立身。●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為人寧願正直地安貞守拙,也不可靠邪門歪道謀取贏餘。●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傳留給後代繼承。方寸:指心。●寧為直伐,不為曲全。明·王廷陳《矯誌篇》 願剛正不阿而遭殺戮,不卑躬曲節以求全。●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 有修養有名望的人務求實際,而不圖外表好看;致務於自身的修養鍛煉,而不計較自身以外之物。●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邀名。漢·崔寔《政論》 不能違背人生準則以迎合時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詐的行為以取得虛名。●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為人純正,可以安定天下。●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唐·孟郊《遊終南山》山中的隱士,自身純正,雖然艱險,心中也感到坦然。●鬆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古風三十二首》 難為桃李顏:很難具有桃紅李白的鮮豔色彩。比喻為人孤傲正直,不願以謅容媚色取悅權貴。●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不願俯首低眉侍奉權貴而使自己曲心抑誌,鬱鬱寡歡。●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唐·白居易《折劍頭》 不要輕視那折斷了的直劍,它比彎曲的全鉤還要強硬!●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載言書》 為人應正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唐·寒山《聯句》 清:清澈。皎潔:明亮潔白。比喻內心至為澄明潔白。●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結《自箴》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誠、耿直的人。全行:品行無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丈夫誌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漢的誌氣要堅定正直,心懷坦蕩無私,這樣就懂得人生的真諦了。●登山須正路,飲水須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飲,喻為人應正直。●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問《題張老鬆樹》 無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為人有如老鬆,孤高正直。●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麵目長如故。宋·蘇軾《老人行》 始終如一地保全自己的節操。●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馬總《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則言行不至偏頗。●守正直而佩仁義。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義之德。●《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隻是正心、誠意而已。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序說》 大學:書名。修身:修養自身品性。齊家:管理好家庭。治國:治理好所在的地區。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誠意:使意念真誠。●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宋·王安石《洪範傳》 宜:應該,應當。●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複良。宋·梅堯臣《古意》光:光亮。剛:剛強。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堅貞剛直的氣節。●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遜誌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樣,形容淡泊而純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樣淡泊純真,感情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小人說得好聽,卻口是心非,言行相悖。●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用源頭和流水的關係,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心地純正,邪惡的人自然不能侵擾;行為端莊,凶惡之人怎能欺侮?●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明·洪自誠《菜根譚》 心地:心裏。隨在:處處。喻處處以正直平和之心對待別人,將會處處得到別人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不愧於人,不畏於天。《詩經·小邪·何人欺》 對人問心無愧,對天不存畏懼。即立身處世正大光明。●人不可以無恥。《孟子·盡心上》人不可沒有羞辱之心。●欲人不聞,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說,自己不做。●磊磊落落向曙星。古樂府《兩頭纖纖》 胸懷坦蕩可同閃亮的晨星相媲美。●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好事往往不為人所知道,而壞事卻傳播得非常迅速廣遠。●心不負人,麵無慚色。宋·普濟《五燈會元》第4卷 負:違背。慚:慚愧。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就不會有慚愧之感。●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持身如玉潔冰清,襟袍如光風霽月。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懷廣闊。玉潔冰清:寶玉般純潔,冰雪般清白。光風霽月:旯燁縭泵骶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景象。霽(jì),雨雪停止。●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時刻注意光明正大。●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測之人情。明·洪自誠《菜根譚》眼光要長遠,心胸要寬闊。●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懷坦蕩,正大光明。●打破天窗說亮話。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 比喻坦率地說真話。●明人不做暗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明·洪自誠《菜根譚》 暗昧:不光明。厲鬼:凶惡的魔鬼。情操不同,對客觀環境事物的體驗迥異。●心安茅屋穩。清·杜文瀾《古謠諺》 心地安詳,雖窮猶樂。●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啟超《新民說·附錄》謂光明磊落的人,應該是心裏所想的和口頭所說的完全一致。●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誌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啟超《成敗》 磊磊落落:謂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壘貌。落落:豁達開朗貌。獨往獨來:比喻不仰仗別人,無怕牽礙。謂男子漢應當光明正大。●心安理得,海闊天空。清·梁啟超《新民說》心安理得:自己認為所做的事是順理成章的,心裏很坦然。海闊天空:象大海般遼闊,象天宇般無邊無際。坦蕩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樣遼闊。●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晉書·石勒載記》 大丈夫處世行事,應當坦坦蕩蕩,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樣潔白明亮。●生平所為,未嚐有不可對人言者。《小學·外篇》 生平:畢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光明磊落的。●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語類·易九》 底:同“的”。●無事不可對人言。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自認為心胸坦蕩,沒什麼可隱瞞的。●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 灑落:灑脫,不拘謹。霽:雨雪初停。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淨的景象。●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崔待詔生冤家》 皺眉事:指壞事。切齒人:指痛恨到極點的人。自己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不會有憎恨你的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禮記·中庸》 雖屬極幽隱、細微之處,實際上沒比這更明顯、具體的了。見(xiàn):同“現”。隱:不顯露。微:顯現。●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小學·外篇》 天、神:迷信的說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無事人不知。●夜覺昨非,今悔昨失。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覺:醒悟。悔:後悔,悔過。應當經常自我反省。●君子獨處,守正不撓。《漢書·劉向傳》有德行的人單居獨處,也堅守正道,不肯屈從。●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阮子》 君子在悠閑逸樂的時間裏考慮的是道義,小人在悠閑逸樂的時間裏想的卻是不正派的事。●蘭生幽穀,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說山訓》 蘭:香草名。幽穀:僻靜的山穀。莫服、莫乘:沒有人佩帶、乘坐。行義:施行仁義。不為莫知而止休:不因沒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義之事不求名不避寵。●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駱賓王《螢火賦》類:類似,好象。道:正當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沒有看到之處,也不做欺心的事。●一生肝膽向人盡。唐·顧況《行路難》 為人處世,應當肝膽相照。●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明·洪自誠《菜根譚》 君子之心坦蕩可解。●無言暗室何人見,咫尺斯須已四知。唐·周曇《楊震》 無言:不要說。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離極近。斯須:一會兒。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無法掩人耳目。●憐此皎然質,無人自芳馨。唐·白居易《詠牡丹》 憐:憐愛。皎然:潔白。●蘭在幽林亦自芳。唐·劉禹錫《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紵兼竹書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貝兄》蘭:香草名。幽林:僻靜的山林。比喻人在獨處時也要保持高潔的品質。●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禮記·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一生之內,當無愧於人。《梁書·高祖三王傳附蕭人理》 畢生都要無愧於人。●朗如日月,清如水鏡。唐·楊炯《郪縣令扶風竇兢字思謹讚》 比喻人生應當光明清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唐·韓愈《與孟尚書書》仰:抬頭。俯:低頭。對天、對人、對己都無愧。●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宋史·蔡元定傳》衾(qīn):被子。雖獨行獨寢,也不做虧心之事。●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嶺表經年:在嶺南過了一年。嶺表,五嶺以南,今廣東、廣西地區。孤光自照:謂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膽比冰雪:謂自己玉潔冰清。●看風駛帆,正是隨波逐流。宋·普濟《五燈會元》 看風駛帆:比喻看勢頭隨時改變對事物的態度和言行。隨波逐流:比喻沒有主見,隨大流。為人要正直,不可看風駛舵。●自道神鬼莫測,豈知天理難容。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 神鬼莫測:形容事情極為詭秘。天理難容:天道不容許。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謂天所主持的公道。●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事莫做。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明·馮夢龍《醒世通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如果想別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形容做了壞事不可能瞞過別人。●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馬致遠《嶽陽樓》第二折 人能克製自己就沒有災禍,做事不昧著良心就自然能安睡。●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宋·佚名《名賢集》 虧心:違背良心。虧心之事不要作,僥幸心理不應有。●自古明人不做暗事。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從來光磊落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事。●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深:指樹的根紮得深。比喻為人正直、行為端正,就什麼也不懼怕。●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 謂為人不要做虧心事,因為天威神錄在鑒察著一切。●無愧於事,不如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如無愧於心。清·石成金《傳家寶》為人處世最要緊的是問心無愧。●鏡子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惡行為的萌發。●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謂為人要光明正大、忠誠老實。●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很難事事盡如人意,但求處世無愧於心。●欲為天下第一等人,當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業錄》要成為傑出的人物,就應當幹出傑出的事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形容不能失信與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