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背景的古詩
到唐末又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關於戰爭的古詩詞有曹鬆的《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其全文為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其講述的背景為
安史之亂後,戰爭先在河北,後來蔓延入中原,表達委婉曲折,讓讀者通過一幅“戰圖”,想象到兵荒馬亂、鐵和血的現實,唐王朝進行窮凶極惡的鎮壓,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戰場。這就是所謂“澤國江山入戰圖”。詩句不直說戰亂殃及江漢流域(澤國),而隻說這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
搜集三首古詩詞的寫作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複,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虞美人】李煜
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後主李煜在被俘兩年後寫成的。相傳他作此詞後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複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後立即就賜酒將他毒死。作者能詩能畫,隻可惜政治上無所成就。本是一國之君,隻因一個黃袍加身的後周叛臣便落得個“肉袒以降”成為一介階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車水馬龍,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歎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是作者慨歎時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宮裏浮華生活使他不思進取。
【七步詩】曹植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曹植很有才華,精通治國理家,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漸也明其中理。
著名現代詩人寫的詩+寫作背景+詩人簡介
海子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中國新詩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係,時年15歲。1983年畢業後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關臥軌自殺。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數量驚人的詩歌作品,包括短詩、長詩、詩劇和一些劄記。其中影響最大,在青年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他的短詩。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出版作品有長詩《土地》、短詩選集《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等,另外近年出版了《海子詩全編》(上海三聯1997年初版)在2009年又出版了《海子詩全集》(作家出版社)
他的作品後來影響甚至感召一代青年學子並越來越引起各界重視,但生前幾乎沒有公開結集出版。海子是個極有天賦的詩人,他獨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風格、對生命的崇高的激情關懷、對美好事物的眷戀,使他的作品有一種童真夢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純粹的歌詠和遙想式的傾訴是其三種基本的表現方式,但散漫的抒寫並沒有影響他語言的特殊的節奏和字句的鍛煉。對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詩作帶著一層神秘抑鬱悲觀的色彩,這種消極因素也影響了他的生命態度。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曆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誌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他曾於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於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海子與詩人郭路生(即食指)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海子展開雙臂
喂馬, 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麵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而我隻願麵朝大海, 春暖花開
賞析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詩歌賞析。
作為一個新時期的詩人,海子無疑是頗引人關注的。讀他的詩歌,可以於現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裏尋覓到一處供我們疲憊的心靈暫時休憩的靜謐港灣。
勿庸置疑,現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滋生出一代又一代被強自上緊了發條的“機器”人:人們隻是為了自己活著,為了今天活著,為了一些仿佛與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有關的理由而虛偽的活著。甚至人們為了“堅強”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還要不得不戴上一張張形態各異的麵具。在這樣的方式下,很多正常的現象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人與人之間的本該純潔無暇的坦誠,被金錢和權利腐蝕後變得堅如磐石無“孔”可入;人們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惜破壞自然為代價;人與動物之間也早已摒棄了“一脈相承”的情結。人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無出其左的高等動物恣意的踐踏著人性的原有的那分本真。
或許詩人真的多是多愁善感的,於是海子也概莫能外。當長期的壓抑情緒積累到一定濃度的時候,詩人於是爆發了: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這些話裏,我們可以直接感觸到詩人內心裏所迸發出的那份對現有生活方式的厭倦與無奈,以及對那種形似“原始”生活的美好向往與渴求。平平淡淡才是真,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重新勾發了詩人無限的遐思。關注身邊的每一處場景,從大自然中擷取一點一滴的快樂之源。而詩人所期望居住的“房子”麵朝大海,隻有淡雅的花香環顧在房子周圍,自然是想超凡脫俗遠離塵囂。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隻願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當人們追求幸福而最終導致人與人的關係趨於冷漠,詩人對所謂的“幸福”重新賦予了嶄新的內涵:親情的滋潤,快樂的分享,才應該是世間最為真切的幸福。當陌生的人成為相知的朋友,當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都被我們呼喊出帶有情感的名字,那麼這個世界還會有什麼能阻隔人們之間的那分原始的本真?
可以說海子給了我們太多的美麗遐思。遺憾的是,他的這個心願很難達到,起碼在短時期內隻能作為一種奢望存在。因為作為生存在某種社會形態裏的個體,人們的意識形態便絕定了某種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那種單純如水的交往方式,似乎也隻能恍然於夢中了。
逝者已去,唯有魂靈依舊在期待。作為依舊苦苦於塵囂奔波中的世人,究竟又能有幾人會感悟到詩人的用心良苦呢?
古詩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意思?
通俗的講就是詩歌所處年代的曆史背景。比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歌的時代背景就是反映了北宋滅亡。南宋統治者不思收複河山。沉溺與燈紅酒綠,鶯歌燕舞的糜爛生活,不能自拔的苟且偷安心態。
《風》這篇古詩的背景
創作背景:此詩作年未得確證。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遊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鬱。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關於山川名勝的唐宋詩與詩人作詩的背景
以下皆為山水抒情詩的優秀作品。
菩薩蠻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今屬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時供奉翰林。後賜金放還,漫遊各地。安史亂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敗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與杜甫並為唐一代之冠,享譽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載其詞。《尊前集》收錄“李白詞”十二首,然頗多偽托。
【注釋】①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唐玄宗時傳入中國,列於教坊曲。變調,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
【品評】宋初《尊前集》及稍後的文學《湘山野錄》、楊繪《時賢本事曲子集》,都載有傳為李白所作的這首《菩薩蠻》。黃^誑《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且將此詞推為“百代詞典之祖”。然自明胡應麟以來,不斷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這場爭議至今仍繼續。這是一首懷人詞,寫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心情。開頭兩句為遠景。高樓極目,平林秋山,橫亙天末,凝望之際,不覺日暮。“煙如織”是說暮煙濃密,“傷心碧”是說山色轉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詩:“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薛濤《題竹郎廟》詩:“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參看。這兩句全從登樓望遠的思婦眼中寫出,主觀色彩很重,而行人之遠與佇望之深,盡在其中。“暝色”兩句為近景,用一“入”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下片玉階佇立仰見飛鳥,與上片登樓遠望俯眺平楚,所見不同,思念之情則一。“宿鳥歸飛急”還意在反襯行人滯留他鄉,未免戀戀不返。末句計歸程以卜歸期。庚信《哀江南賦》有“十裏五裏,長亭短亭”之語。詞中著一“更”字加強了連續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印象。征途上無數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雲,“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可見南宋初這首《菩薩蠻》猶傳唱不絕。
漁歌子① 【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時待詔翰林。後因事被貶,絕意仕進,隱居江湖間。自號玄真子,又號煙波釣徒。著書亦名《玄真子》。
【注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漁父》。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 ③鱖(音貴)魚:俗稱“ 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編成的鬥笠。
【品評】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製而成。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台、鬆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遊《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遊其地,有雲:“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憶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②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作者】772-846 ,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德宗朝進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又為蘇州(今屬江蘇)、同州(今屬陝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政治傾向鮮明,重諷喻,尚坦易,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後世影響甚大。
【注釋】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係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製青綠染料。
【品評】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菩薩蠻① 敦煌曲子詞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②水麵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③北鬥回南麵,④休即未能休,⑤且待三更見日頭。
【作者】本世紀初,大量五代寫本被發現於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隨之而重新問世的唐五代民間詞曲,或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為敦煌歌辭。它們是千年詞史的椎輪大輅,內容廣泛,形式活潑,風格繁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反映了詞興起於民間時的原始形態。敦煌詞的輯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詞集》,饒宗頤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辭總集》等。
【注釋】①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唐玄宗時傳入中國,列於教坊曲。變調,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 ②休:罷休,雙方斷絕關係。 ③參(音申)辰:星宿名。參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東方,晚間此出彼滅,不能並見;白天一同隱沒,更難覓得。 ④北鬥: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狀如鬥而得名。 ⑤即:同“則”。
【品評】此詞寫愛情的盟誓,充滿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熱情。它以不可實現之事,示不可變異之心,新穎潑辣,奇特生動,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漢樂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其命意與構思或為此詞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此詞中的誓言發自男方抑或女方,卻任人想象,因而更見靈動活潑。不言而喻,此詞的抒情主人公是在兩情最為濃烈與熾熱的歡娛之際向對方陳詞的。發願於“枕前”,表明他們是已結連理的伉俚。而所發誓願多達“千般”,則見出主人公發願時為激情所驅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現於筆端的隻不過是其中的片言 語罷了:他時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三更見日頭”),時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爛、黃河枯),時而又從生活中信手拈來實例(“水麵上秤錘浮”),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絕無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借以比況拳拳愛心的堅貞不渝,是極為確切而又富於聯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詞,而直接托出喻體,一氣排開,直貫到底,不稍停頓,使人於目不暇接之際留下鮮明而又深刻的印象。這正是此詞在藝術上顯著特點。同時,此詞無意象文人詞那樣追求含蓄蘊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熱烈、大膽、潑辣見長,遣詞造句亦不假雕飾,形同白話,充分表現出民間歌辭的拙樸、自然的本色。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③隻是朱顏改。④問君能有幾多
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者】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注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②了:了結,完結。 ③砌:台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④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品評】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禦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歎,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浪淘沙①【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春意闌珊。③羅衾不耐五更寒。④夢裏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貪歡。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③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賞):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品評】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李煜用在這裏,似指自已的最後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於從生活實感出發,抒寫自已人生經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淨,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於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亦複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曆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古詩詞的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一些經典的民樂適合樓主之要求,比如:
高山流水
漁舟唱晚
漢宮秋月
春江花月夜
姑蘇行
陽關三疊 等等
應該選一些比較安靜,節奏起伏不是很大的,這樣在你朗讀的時候不會喧賓奪主,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配樂上去了
有哪些適合古詩詞朗誦的背景音樂
像《平湖秋月》《彩雲追月》《平沙落雁》《十麵埋伏》《高山流水》等等古箏古琴琵琶等民族樂器的純音樂,聽聽,配合詩朗誦,挑選合適的音樂。
適合朗誦古詩的背景純音樂有哪些?
一般來講,古箏或者民樂演奏的曲目可作古詩朗誦的背景音樂,如:春江花月夜、十麵埋伏等民樂單曲,你可以上“中國古曲網”看看,那裏有很多的可選曲目,還可以欣賞並學習借鑒大師的作品。
思鄉的古詩以及它們的寫作背景,賞析和意思
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隻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