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角度的古代格言
個人理解,“反省”就是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那麼從這個角度選擇,我找了幾個古代名言、俗語和相關的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反省”的中國古代名言及故事
一、名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長歌行》
【同義的名言】: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 何遜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孟郊
故事:【明·張岱《課兒讀》典故】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格言采自古詩漢樂府《長歌行》,原詩是這樣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日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可以看得出來,最後這兩句乃是全詩的結語,是詩人作詩詠歎的主旨所在。詩中借園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敗的形象,來比喻人生少壯時的美好和老大時的淒慘;以及用河水東流不返來比喻時間的流逝,不會為一個人而留住,都隻是為了最後這兩句警言。
二、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故事:【《世說新語》“周處知錯就改”的故事】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拚殺後隻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裏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遊了幾十裏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裏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隻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於沒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誌向,隻要能立誌,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
三、俗語:“一山還比一山高”“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故事一【“年少輕狂”的蘇東坡 】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讚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後一白發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借此婉轉批評了蘇軾,於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佳談。
故事二【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名桂,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清代名醫,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葉天士曾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故事三【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麵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四、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
故事:【胡適“日省”的故事】
20世紀初中國新文化運動中的重量級人物胡適,後來還擔任過北大校長,這位位博學多才、學貫中西、文史哲兼通、著作豐富的大學者從小就接受了母親讓他“日省”的教育。
胡適出生在安徽績溪一個世代經商的家庭裏。在年僅兩三歲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學寫方塊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三歲後入家塾。但是很不幸的是,父親在胡適不滿五歲時便因病去世了。此後便由母親馮順弟擔負起教育胡適的重任。
胡適的父親胡傳是一位仕官學者,兩人夫妻感情一直很好,馮氏受丈夫影響很深,她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和學問,丈夫在世時教給她不少古文知識,如《論語》以及其它一些幾世流傳下來的經典書籍。馮氏常常用丈夫教給她的道理和知識學以致用,用來教育兒子,特別是用《論語》等教育孩子要學會日省自律。
南方的冬天其實並不比北方暖和,相反由於屋裏沒有北方那樣的炕要比北方冷很多。胡適的家鄉績溪上莊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當冬天來臨時,就非常的冷。這時候,早上起早去上學,小胡適就不太願意了,因為被窩裏實在是太暖和了。
有一天早上,窗外刮著呼呼的大風,院子裏和路上可以說是滴水成凍,7點半已過,小胡適還躲在被窩裏,整個腦袋像一隻小烏龜樣縮在被子裏。母親在外屋做好了早飯,就喊:“適兒,該起床了,吃早飯了,吃完了上學去?”母親喊了半天,見胡適沒反應,就進屋掀開胡適的被子,對他說:“兒子,該起來了,再不起來,上學就來不及了”。被子被母親一掀開,胡適立即感到有一股冷意,不高興地說:“娘,沒聽到外麵這麼大的風嗎?我不去了,太冷了。”“乖啊,怎麼能不去呢?不去可就落下了,和其他同學不同步了。”但是,母親的話小胡適一點也聽不進,對母親的堅持也表示不理解,丟下一句“不去就不去”,幹脆就把整個腦袋都縮進被窩裏了。母親這下也很來氣了,不過她還是壓住了心頭的活氣,盡量溫和地對孩子說:“你父親在世時,就經常說過,一個人如果任由著自己的性子去,不能對自己有點自我約束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現在就因為刮一點點風就不想去上學了,你還對得起你父親嗎?”在被窩裏,胡適聽到母親提及父親,頓時知道自己的行為讓母親傷心了,也想起了父親平時對自己的嚴厲的教導。於是,一骨碌翻身起床,說:“娘,你別傷心,我去我去。”
就這樣,母親馮氏遵循丈夫的遺誌,時常教導兒子要學會自律。同時,她還讓兒子通過經常性地反省來約束自己。她以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來鞭策和鼓勵兒子。
每天臨睡前,胡母就坐在床沿上,叫兒子站在窗前擱腳板上“省吾身”:今日說錯了什麼話,做錯了什麼事,該背的書是否背熟,該寫的貼是否寫完。胡母在督促兒子自省之後,又對兒子講他父親生前的種種好處,是如何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的,說:“我一生隻曉得你父親是一個完全的好人,對自己非常的嚴格要求,每天都會靜思反省。你要學他,不要丟他的臉。”
經過母親這樣的諄諄教導後,當又一個寒冷的早晨來臨時,小胡適也想再多睡會,但他就用母親的話來提醒自己,以父親為榜樣,立刻就起床了。所以後來,每日晨光微露時,胡母叫一下兒子,胡適就很快起床了,因為學塾的鑰匙放在老師家裏,所以胡適總是天蒙蒙亮時就得趕到老師家門口。聽到敲門聲,裏麵就有人把鑰匙從門縫裏遞出來。胡適接到鑰匙後,就立即趕往學塾把門打開,一人靜坐讀書,等待老師和同學到來,天天如此。
胡適長大後,想起自己的母親小時候對自己的教育,說是“慈母兼嚴父”,母親給予胡適的愛讓胡適終身感念,同時,母親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特別是讓自己學會了約束自己更是對他以後的為人處世乃至治學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還有2句也能體現是“反省”後的結果,但沒找到合適的實例說明,隻能供您參考一下啦。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魏征傳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
古代名言警句 勵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誌,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麵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麵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