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為什麼與和合文化聯係在一起
其實,與寒山寺相關聯的人也好,物也好;古也好,今也好;經典也好,流行也好;國內也好,國外也好……它們能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影響力,歸根到底,是文化在起著交流、影響、凝聚、熏陶、傳承、服務的功能和作用。由此可見,寒山寺在人們心目中的魅力,是文化的魅力。而今,蘇州寒山寺更多地成為一個文化象征,它跳出了唯僧的佛教,外化為文人墨客的心靈驛站;跳出了地區的佛寺,外化為海外友人的尋訪勝地;跳出了經懺的佛法,外化為“文化蘇州”的一張靚麗名片。和合文化是寒山寺基石和合文化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承認不同,比如陰陽、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如陰陽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中國古代先哲們通過對自然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和合現象的觀察和探索,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寒山寺大雄寶殿後壁嵌有寒山、和合寫意畫像的石刻,寒拾殿裏還供奉寒山、拾得雕像,一直以來,寒山寺被人們認為是中華和合文化象征之地,寒山、拾得“和合二聖”、“和合二仙”的形象成為了中華和合文化的一對典型人物。
寒山寺的故事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 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隻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複建,足見寒山寺在曆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采納。
寒山寺起名的由來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裏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
請問蘇州寒山寺的曆史?及其廟門為什麼朝西?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隻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複建,足見寒山寺在曆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寺和合安養院怎麼樣
真是姑蘇城外寒山寺 真不是一般的近 倒了三次公交才到 但是進去 沒什麼特別 寺院 不是很感冒 就是衝著名氣去的
寒山寺是哪兩個人題
寒山寺名稱的由來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長大以後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隻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也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毒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據說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愛的模樣,也稱“和合二仙”。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複建,足見寒山寺在曆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來“和合二仙”早就告誡過:中日兩佃人民應該既“和”又“合”,而不應兵刃相見。正因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誼、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強音!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現在餐飲等公共場所、民眾家裏經常有此句做裱懸掛。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覺得好就請點采納答案把,給個好評,祝願你生活更美好——————————
誰能告訴我寒山寺的由來?寒山是人名嗎?
不是人名哈!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寒山寺(圖3)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隻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寒山與拾得(4張)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寒山寺(圖4)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複建,足見寒山寺在曆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和合二仙的人物經曆
和合二仙是我國漢族民間的愛神。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大吉大利。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詩寫得很美,而脾性又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傻笑而去。他在國清寺曾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們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幹和尚化緣路過其處,他慈悲為懷,把他帶至寺中撫養成人,並起名“拾得”,在天台山國清寺將他受戒為僧拾德受戒後,被派至廚房幹雜活。當時寒山還沒到國清寺,但拾德常將一些餘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倆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幹和尚見他倆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倆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答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這兩位繼豐幹以後的唐代高僧,寒山寺。我國漢族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漢族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其間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著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後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後壁嵌有寒山詩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聽鍾聲,拜和合二仙。 唐朝時有個僧人,姓張,此人生性癡愚,他有個哥哥在邊東當兵,久絕音訊,其父母日夜涕泣想念,於是他出門如飛,一日往返行萬裏,並帶回一封哥哥筆跡的家書給父母,故被號為“萬回”,張萬回形狀怪異,傳說是菩薩轉世,因犯錯被佛祖貶到人間,唐高宗曾把萬回召入宮,武則天還送他錦袍玉帶,他所說之事多有應驗,萬回死後,宮廷、漢族民間都奉祭他,認為此人能未卜先知,排解禍難,而唐明皇亦封萬裏為聖僧,後人視為“團圓之神”,稱之為“和合”。
宋時,老百姓在節日要祭萬回,相信能使萬裏之外的親人回家團圓。 由於其名稱為“和合”,後世的人認為和合應該是兩位神靈的合稱,就是“寒山”和“拾得”,經過長期的流傳,和合亦輾轉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 很久很久以前,華山的雲台峰上,住著一位修道者,他帶領兩個徒弟專心致誌地修道煉丹。為了找回藥材,老師父每天一早,就背上背筐,荷著藥鋤,走出廟門,步遍、峰、嶺、溝、坡,尋找藥材,直到日落西山時才回來。
一天,他正在山間挖藥,忽然來了兩個頭結發髻,身穿紅色肚兜的胖娃娃。這兩個天真活潑、跳跳蹦蹦的娃娃一來,就幫著他尋找藥苗。太陽西下,他要回家了,兩個可愛的娃娃也就一跳一蹦地消失在密林裏。一天,兩天,三天,這兩個娃娃天天都是他來則來,他回則回。日子長了,他不由得疑惑起來,到底是誰家這一對既懂事,又勤快的娃娃?一定得弄個清楚才是。
有一天,兩個娃娃又來幫他挖藥,他就說道:“你們是誰家的娃娃?家住哪裏?” “我們是山裏的娃娃,就住在這個山裏。”兩個娃娃說罷,又跑來跑去,尋找藥苗。“就在這個山裏?”他不由得納悶起來……
日落暮臨的時候,當他剛背起裝滿藥草的背筐時,兩個娃娃把手一揚,說:“來日再見!”說畢,邊跳邊笑地跑下山去。這時,他緊跟了幾步,躲在一塊大石後麵,雙目一直盯著。但是,兩個娃娃一眨眼就消失在靄靄的煙霧之中了,還是沒有看清楚。
回到廟裏,老道士坐在油燈下,和兩個徒弟一邊擇揀采來的藥材,一邊思索著……說他倆是妖物,從沒見過有害人之意;說他倆是神仙,可也沒見過有神奇的表現。哪究竟是什麼?總得設法知道個究竟。於是,他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不由得脫口而出地說:“就這樣辦!就這樣辦!”兩個徒弟一聽,笑著問道:“師父,就咋樣辦?”聽徒弟一問,他才醒悟過來,忙掩飾地說“:沒什麼,沒什麼。”
夜半時分,老道士悄悄取出針線包,從中抽一根白線,用針穿好。天剛一亮,他就背上背筐,走出門去,一如既往,兩個娃娃還是高高興興地幫他尋找藥苗。但他卻兩眼緊緊地盯著娃娃,想尋找一個適當的機會,把備好的針線別在他倆任何一個人的身上。當兩個娃娃抱著一大堆草藥,彎腰裝筐的時候,他迅速而輕巧地把早已捏在手中的針線,別在了一個娃娃的背上,隨即和娃娃分手,走回家去。
第二天早晨,老道士仍然背上背筐,荷著藥鋤出了門。但他沒有去挖藥,卻朝著平時兩個娃娃的去向,一路走來,慢步蹀躞的尋覓著精心做的記號,他找啊,找啊,在深溝裏一塊小茅坪上,隱隱看見濃綠的草叢中,一條白線在風中微微飄動。他興匆匆地向前走了幾步,低頭一看,果然是自己的針線附在一個小而茁壯的草葉上。可是細一看,心裏涼了半戴,除了幾根異樣的草苗,任何東西都沒有。他想,反正記號在這裏,就要弄個究竟。於是,他就操起藥鋤,圍著小苗四周挖起來。果然,在很深的土層中,挖出一根很粗的根莖。他順手一拔,原來是一根白光細嫩的大黃芩!他喜滋滋地剛要把黃芩放進筐內,忽然黃芩指著旁邊另一根小草說:“不光是我,還有它呢!”他一聽,又在那根小草周圍挖起來,挖出一看,喝!竟是一根四肢齊全的大人參。他把人參和黃芩放在筐裏,就往回走。路上,他走著想著,人參、黃芩都是名藥,真是天賜之物,我何不精心炮製,救濟世人呢。
回到廟裏,他立即另行安置了鍋灶,洗刷了所有器皿,添上特意從“玉井” (在現今的鎮嶽宮內)中取來的聖潔的玉液,然後把洗淨的人參放在鍋裏煮起來。
第二天,他又要出去挖藥,就用石塊把鍋蓋一壓,對兩個徒弟說:“這藥要燒七天七夜,才能揭鍋蓋。我走後,隻用文火燒燉就行。”兩個徒弟按照師父的囑咐用文火燒燉起來。
燉到第五天,兩人邊燉邊議論著,“師父平日製藥, 總是邊做邊教,惟恐咱倆記不牢,可這次偏不叫揭鍋。”這樣一談,都覺得有點蹊蹺,越談越懷疑,越想揭開鍋看看,於是,兩人揭開鍋蓋,不看則已,一看是又驚又喜,燉了幾天的人參,顯得格外白胖,浮遊在鍋裏,肥嫩細膩,濃香撲鼻,兩人不由得捏了一塊,嚐了一嚐,叫道:“世上褂姓庋貿緣畝鰨植壞檬蓋蛑齙夭蝗枚!
就這樣,他們吃著燉著,把人參竟吃得光光淨淨。但他倆還是燒著空鍋。
第七日那天,老道士隻挖半天藥,就匆匆回來了。他一進廟門,就對兩個徒弟說:“藥燉好了,這下就能炮製出一大堆健心益神、延年益壽的好藥來。”說著搬掉石頭,揭開鍋蓋,一看,人參一點也沒有了,隻剩下點湯湯。老道士感到奇怪,抬頭看兩個徒弟,兩人垂下頭一聲不響。老道士明白了,厲聲說:“啊,原來你們兩個孽障把它吃了!”說著,就拾起捅火棍,劈頭打來。兩個徒弟一見老師父真的動了氣,撒腿就往廟門外跑。老道士見徒弟跑了,心想,自己何必動火,藥沒了上山去再慢慢找尋,徒弟跑了,可到哪裏去找?想到這兒,連忙跑出廟門,大聲喊;“你倆給我回來!”邊喊邊攆。兩個徒弟一看,師父手裏提著捅火棍攆來,越跑越快。老道士一看徒弟不停腳,越急聲越大:“你倆給我回來,你倆給我回來!”前麵跑,後麵攆,向南跑著,喊著,忽然一聲巨響,眼看兩個徒弟的身子,貼上了西峰北麵的大石壁上。老道士“啊呀”一聲,腿一軟,坐在了地上。
從那時起,華山“水簾洞”旁的山石上,有了兩個攜手而站的人影,後人把它叫“和合二仙”。你若遊到華山,站到聚仙台上,往南一望,“和合二仙”就可隱約可見。 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萬裏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漢族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至清代雍正時,複以唐代詩僧「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相傳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相會後,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一化為二,然而僧狀,猶為蓬頭之笑麵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與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和合二仙,寒山詩及忍耐歌】
要過年了,就不能不提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是中國漢族民間的喜神。在我國傳統的婚禮喜慶儀式上,常常掛有和合二仙的畫軸。但見麵軸之上兩位活潑可愛,長發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圓盒,盒中飛出五隻蝙蝠,他們相親相愛,笑容滿麵,十分惹人喜愛。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意為和(荷)諧合(盒)好。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 真是大吉大利,人們借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 ,永結同心。
相傳和合二仙的寒山和拾德都是唐代天台寺的僧人。關於他們的傳說有兩個版本,一是說寒山和拾得同住一個村子,兩人親如兄弟。兩人同時愛上一個女子,但互相不知道。後來拾得要和那個女子結婚,寒山知道後,棄家到蘇州楓橋,削發為僧。拾得聽說此事後,也舍女來到江南,尋找寒山。探知其住處後,折一盛開的荷花前去見禮。寒山一見,急持一盒齋飯出迎,二人見麵,一荷一盒而欣喜若狂,樂極而舞,拾得也出了家。二人在此開山為廟叫做寒山寺。另一說是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詩寫得很美,他在國清寺曾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幹和尚化緣路過其處,他慈悲為懷,把他帶至寺中撫養成人,並起名拾得,在天台山國清寺將他受戒為僧 拾德受戒後,被派至廚房幹雜活。當時寒山還沒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餘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倆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幹和尚見他倆如此要 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德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倆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德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答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這兩位唐代高僧,於唐代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我國漢族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和睦友愛的情意,自宋代起就祭祀為和合神。至清代雍正十一年,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這二說似乎後者更可信,或更近情理,前一說有不負責任之嫌,並與主持婚姻愛情之神的形象不符。
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其間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著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後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後壁嵌有寒山詩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聽鍾聲,拜和合二仙,吃碗麵條,象征新的一年事業順利生活和好。
在佛教中,寒山傳說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與師傅豐幹(彌陀),拾德(普賢)並稱為三聖。寒山生性灑脫,不為世俗所羈,其詩清奇雅致又明白如話,展現心靈世界的寬廣與自在。在《全唐詩》,寒山詩被列為釋家詩之首,共收入303首,編在23卷中。五四運動的新文化健將胡適先生極為推崇寒山的詩,他在公元一九二八年所著的白話文學史中,寒山被認為是唐代早期的三位白話詩人之一。這和五四的新思潮白話文運動有密切的關係。
寒山的詩,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高高頂峰上,四顧極無邊。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千雲萬水間,中有一閑士。白日遊青山,夜歸岩下睡。石床臨碧沼,虎鹿每為鄰。自羨幽居樂,是為象外人。倏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其抒發自己參禪的心得體會的詩,空靈飄逸,剔透晶瑩,把人帶到一種毫無煙火氣的玄妙境界。
寒山詩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地位,公認對日本的俳句,短歌有深遠的影響。日本人之所以熱衷寒山詩,一方麵可能因為同屬東方人種,在文化心理和文學淵源上有很密切的血緣關係。另一方麵,禪宗由中國渡海到東瀛後,成為日本僧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寒山詩中的寒山的詩中有不少禪宗的道理,宗教意味很濃,再者寒山的詩通俗淺顯,簡明流暢也是其中一原因。
進入二十世紀後,寒山居然成為西方嬉皮士的精神領袖,其蓬頭跣足的形象為嬉皮士仿效,特別在美國,寒山詩風行一時,這卻是始料未及的。這有一段文學佳話。美國詩人史奈德在學習日本文化時,為寒山這個衣袍破爛,長發飛揚,在風中大笑的人,以及寒山詩中遺世而獨立的精神,回歸自然的意識而深深吸引,美國嬉皮風潮的代言人,垮掉的一代文學代表傑克凱魯亞克與史奈德是至交,深受其影響,他在長篇小說《法丐》中講述了自己與史奈德的友誼,以及後者在翻譯寒山詩並逐步把自己引入禪境的故事。從而在美國掀起寒山熱。近 期放映的美國大片《冷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同名小說在扉頁上有兩句詩,出自寒山的詩,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這富有禪味的詩,的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然又意味悠長,令人著迷。
從我國漢族民間的喜神,掌管百年好合的婚姻大事,到五四運動推崇的白話詩人;從東鄰日本評價極高,並成為其文化淵源之一的詩僧,到美國嬉皮士的宗師,其因時空轉換而對其形象及詩文的不同解讀,真是大相徑庭,不由不驚詫,扼腕而感歎。但還有一個的解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不知是借和合二仙的詩(應該是偽作)表達自己的懦弱膽怯,聽天由命,不當出頭鳥,自掃門前雪,還是表達中國人的智慧,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無為就是有為,為唾麵自幹,指望對神明等靠要,白得餡餅的精神洋洋自得。這就是有名的《忍耐歌》。本人才疏學淺,道行不夠,對其高深莫測的文化底蘊和大智慧,的確不懂。
附:寒山、拾得的《忍耐歌》
寒山、拾得笑嗬嗬,我勸世人要象我。
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
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
耐一時。火坑變作白蓮池。
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
任他嗔。任他怒。隻管寬心大著肚。
終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若還存心忍。步步得便宜。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罵我騙我。如何處之。
禪師答曰:
隻管任他。憑他遠他莫要理他。再過幾年看他。
身穿破衲襖。淡飯隨時飽。涕唾在臉上,不棄自乾了。
有人來罵我。我也隻說好。有人來打我。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氣力。我也無煩腦。這個波羅蜜。就是無價寶。
能依這忍字。一生過到老。
聽天由命。
聽聽聽。堂前父母須當敬。兄弟同胞要一心。枕邊讒言休要聽。
天天天。天意與人無兩般。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也有歡喜也有愁。世間苦樂不均事。萬物從天不自由。
命命命。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計他人有。富貴貧窮都是命。
安分守己。
安安安。夜間一宿日三餐。非幹己事休招惹。身得安時夢也安。
分分分。今生衣祿前生定。休將巧計害他人。兒孫自有兒孫福。
守守守。命理有時終須有。莫恨貧苦怨爹娘。兒孫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別人閑事不要理。休言長短去笑人。何不將心諒自己。
求寒山寺的故事!要短!急急急急!有急用!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 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隻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複建,足見寒山寺在曆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寒山寺正門是什麼樣子的?寺內布局?
基本概況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鬆翠柏,曲徑通幽。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韻鍾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刹因此名揚天下。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裏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
寺內景觀
寒山寺正殿,麵寬五間,進深四間,高12.5米。單簷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露台中央設有爐台銅鼎,鼎的正麵鑄著“一本正經”,背麵有“百煉成鋼”字樣。這裏包含著一個宗教傳說:有一次中 國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較量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書安然無損。為了頌讚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憨態可掏。
寒山寺裏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於藏經樓內,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遊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於殿中。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淨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後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樣和吉慶的象征。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之說,後人又收輯拾得的詩附於其後。寒、拾塑像背後嵌有千手觀音畫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狀元石韞玉的篆書“現千手眼”。殿內左右壁嵌有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所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二十七石。這部《金剛經》是他為追薦亡父而書,蒼勁古拙,透出英武剛烈之氣。後麵還有董其昌、畢懋康、林則徐、俞樾等人的題跋共十一石,神采紛呈,各有千秋。
在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簷亭閣,這就是以“夜半鍾聲”名聞退還的鍾樓。關於“夜半鍾”的說法,曆史上曾經聚訟紛壇。北宋歐陽修認為唐人張繼此詩雖佳,但三更時分不是撞鍾的時候。南宋的範成大在《吳郡誌》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鍾的習俗,謂之“定夜鍾”。如白居易詩:“新秋鬆影下,半夜鍾聲後。”於鵠詩:“定知別後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鍾。”溫庭筠詩:“悠然旅思頻回首,無複鬆窗半夜鍾。”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半夜鍾聲。自此,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現今寒山寺裏的古鍾已非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鍾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鍾也已不知下落。一說當時“遇倭變”,銷熔改鑄成大炮;一說已流人日本,如康有為詩雲:“鍾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為此日本國內還曾大力搜尋,但徒勞無功,遂留下千古之謎。如今的大鍾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葵龍督造。巨鍾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兩噸。鍾聲宏亮悠揚,餘音轟條。
僧人撞鍾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鍾l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鍾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雲集寒山寺,聆聽鍾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鍾聲,在悠揚的鍾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相關傳說
寒山寺名稱的由來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長大以後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鹹、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隻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也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裏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豔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裏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毒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據說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愛的模樣,也稱“和合二仙”。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複建,足見寒山寺在曆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來“和合二仙”早就告誡過:中日兩佃人民應該既“和”又“合”,而不應兵刃相見。正因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誼、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強音!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現在餐飲等公共場所、民眾家裏經常有此句做裱懸掛。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詩碑
俞樾《楓橋夜泊》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裏,有一塊石碑上麵鐫著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這塊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絕。
自《楓橋夜泊》問世,曆代文人墨客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據《寒山寺誌》載,《楓橋夜泊》詩的第一塊詩碑,為宋代王矽所書。此碑因屢經戰亂,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時,畫家文征明為寒山寺重寫了《楓橋夜泊》詩,刻於石上,這是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此後,寒山寺又數遇大火,文征明手書的詩碑亦漫漶於荒草瓦礫之間,現在嵌於寒山寺碑廊壁間的文征明所書殘碑,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而已。
文征明《楓橋夜泊》 清末光緒三十二年,江蘇巡撫陳龍重修寒山寺時,有感於滄桑變遷,古碑不存,便請俞樾手書了這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其時,俞樾雖已八十六歲高齡,仍以其飽滿的情懷,穩重的章法,渾圓的筆意,揮灑淋漓,一氣嗬成。俞樾作書後數十天,便倏然長逝了。
寒山寺的第四塊《楓橋夜泊》詩碑,是一位與唐代張繼同名同姓的書法家所書。據文史專家鄭逸梅老人記述,這位現代張繼,是應著名畫家吳湖帆之約而書古代張繼《楓橋夜泊》詩的。詩後有跋雲;“餘夙慕寒山寺勝跡,頻年往來吳門,迄末一遊。湖帆先生以餘名與唐代題《楓橋夜泊》詩者相同,囑書此詩也。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滄州張繼。”現代張繼書古代張繼詩,由刻碑名手黃懷覺刻石,立於寒山寺內,一時傳為佳話。可惜他在書寫《楓橋夜泊》的第二天,便與世長辭了;而他書寫的這塊詩碑,現仍存於寒山寺內。
旅遊指南
氣候
蘇州四季皆宜旅遊,尤以4-10月最佳。在此期間,你既可欣賞到桃紅柳綠的自然風光,又可品嚐鮮桃、碧螺春、糖藕等時令特產。
遊蘇州園林,或是探訪周莊、同裏等水鄉古鎮,最好避開雙休日和節假日。隻有在人少的時候,才能體味出她獨特的韻味。
蘇州的景點大都很早關門,特別很值得一遊是姑蘇城外的寒山寺,17:30就關門了,節假日也不例外,這一點如果是自助遊就要特別注意時間的安排。
住宿
建議入住中山大廈附近,位於鬧市區人民路,毗鄰步行街-觀前街,距拙政園、獅子林、北寺塔很近。
交通
乘遊3線、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美食
飲食:遊人可在寒山寺中品味佛門素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寒山寺為什麼與和合文化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