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幾個對學生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哲理故事 35分
第一個故事:困境即是賜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麵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
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隻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隻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溫馨提示: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隻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但隻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麵價值。
第二個故事: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 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人世中的許多事,隻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隻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第......餘下全文>>
關於教育的故事寫感受60字
百度
十五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1、《情況不同》?2、《靠自己》3、《鯊魚與魚》?4、《神跡》?5、《釣竿》 6、《你不能施舍給我翅膀》 7、《頭魚》8、《習慣的力量》 9、《上帝施舍的天堂》 10、《孩子的答案》 11、《批評,原來可以如此幽默》 12、《批評與鼓勵》 13、《生命中最初的痛》 14、《兩種思維的碰撞》 15、《兩種思維的碰撞》
小故事是一種篇幅短小,故事情節簡單而又富於哲理的故事,因其每個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喜愛。
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1.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一隻狐狸看見了,饞的直流口水。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但是白費勁。 狐狸感到無望了,隻好轉身離開。他邊走道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
2.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裏,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裏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麼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3.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用兩手去捕捉它。蠍子舉起它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的對待他們才可以。
4.掉在井裏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裏,不論他如何掙紮仍沒法爬上去,隻好呆在那裏。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隻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就是對的。
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測試題,從下麵3個候選人中選出一位能造福人類的,你會選誰?第一個,他信巫醫和占,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個,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來,讀大學時曾經吸過毒,每晚都要喝許多白蘭地;第三個,曾是國家的戰鬥英雄,保持著素食習慣,從不吸煙,也不喝酒,年輕時沒做過什麼違法的事情。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三個,但沒想到卻是錯的。有史料記載:第一個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第二個是丘吉爾,第三個是希特勒。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的思索,沒有想到,羅斯福和丘吉爾這樣的大好人,身上還有這樣的缺點;而希特勒,這個殺人的魔鬼,他的身竟還有如此多的閃光點。由此我們想到了孩子,如果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未來的成功者,如後來的羅斯福和丘吉爾,他們所謂的一些缺點怎麼也比不過早先的羅丘兩人吧。所以孩子一時錯誤,不代表會什麼,我們對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於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 教育從尊重開始
一位從德國回來的女士談及親身經曆的一件事,對於我們教育孩子頗有啟示。一個星期天,她領5歲的兒子到公園玩。兒子用一隻"紙飛機"換回了德國小朋友的一輛電動"小汽車",這件事使母親大吃一驚。因為那隻紙飛機充其量隻值5 美分,而這輛小汽車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開始她以為兒子說謊,當找到小汽車的主人和德國小孩的媽媽時,這位德國母說:"小汽車是屬於孩子的,該由孩子做主。"她還說:"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過會兒,我會領著孩子上玩具商店,讓他知道這輛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個紙飛機,這樣他就不會第二次做這樣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幹預、不阻止,也不單純批評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對孩子的這種尊重。尊重孩子的選權,並不能保證孩子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但他們畢竟還小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摔幾個跟頭,走一段彎路,但孩子的選擇能力卻在一次次嚐試中得以提高。讓我們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學,把愛變得更深沉一些、藝術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讓教育多份選擇和智慧
著名特級教師袁浩在處理4個放學後貪玩抓蝦的"小調皮"時,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師事先對他們捉蝦的地點做了了解,發現了那個"清淺的小溪"是沒有危險的。於是當4個"小調皮"耷拉著腦袋,站在辦公室裏等著挨批時,袁老師隻是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喜歡蝦子,這好啊!大科學家達爾文、法布爾從小不都是昆蟲迷嗎?你們誰能告訴我,蝦子喜歡歇在什麼地方?你是怎麼抓著的?抓蝦用什麼辦法最好?蝦子到底是什麼模樣、什麼顏色的,頭上有什麼?腳有多少隻?尾巴呢……"小調皮們傻了眼,隻顧著抓,誰會注意到底是什麼模樣?看到孩子們傻了眼,袁老師又拍拍他們的肩膀說:"我本想讓你們明天向全班同學介紹介紹的,可是你們……這樣吧,你們再去抓一次,抓的時候,認真看看,好好想想,回來再講給我聽聽,好不好?"孩子們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學回家忙著捉蝦,這事若落在我們手裏可能會把他們的家長傳來!左一個"不遵守紀律",右一個"不注意安全",通常會把孩子說得眼淚汪汪!因為我們所關注、所思考的隻是"放學不回家捉蝦"這個事情的性質,至於孩子們捉蝦的危險大不大,壞事能不能變成好事,我們很少會去關心和注意的。在這一點上,袁老師做了有心人。他通過孩子們對蝦的特殊"情結",引導他們進行觀察、思考、探索、教孩子們如何玩得更有意義。教育就是這樣,有時隻要我們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選擇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 兩種思維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親帶著兒子從城裏去鄉下旅行,想讓他見識一下窮人是怎樣生活的。在農場一戶最窮的人家裏,他們度過了一天一夜。旅行結束後,父親問兒子:"旅行怎樣?""好極了!""這回你應該知道窮人是什麼樣了吧?"兒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嗎?"兒子想了想說:"我們家裏隻有一條狗,可是他們家裏卻有4條狗;咱家僅有一個水池通向花壇中央,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邊的小河;夜裏我們的花園裏隻能看見幾盞燈,可他們的花園上麵卻有千萬顆星星;還有,我們院子裏隻能停幾輛小汽車,可他們院子裏卻能容得下幾百頭奶牛。"兒子說完,父親啞口無言。接著兒子又說:"等我長大了,一定過上和他們一樣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樂和成人心中的快樂不同一樣。
今天要想真正走進新課程,教師一定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思維方式。知道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和教師是不同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研究學生已有經驗、認知能力、心理特征,認識學生思維,學生才能帶著教科書走進教師,這樣課堂教學中兩種思維的碰撞才能會如"水"如"潮",心靈對話才會撞擊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輕鬆活力、潤澤生命的課堂裏快樂、健康、和諧地成長。
教育故事之五 潛能
傳說蘇格蘭北部的古城堡和驀地經常鬧鬼。有一個人因為公務繁忙半夜時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須經過驀地。驀地裏有偶爾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號叫,蝙蝠幽靈一樣無聲地飛來飛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著走著,他一不小心掉進一個新挖的墓坑裏。這個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馬大的他幾經努力還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裏,等天亮再說吧。這時,又有一個人經過這裏,也不小心掉了下去,這個人使出吃奶的力氣也爬不出去。先掉下來的人實在看不過去,開口說:"別費力氣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聽到說話聲以為是遇到了鬼,嚇得魂不附體,手腳並用,沒想到三兩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後慘叫著逃得無影無蹤。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深不可測的,我們沒有理由給任何人妄下斷語-------"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誰知道一個人的潛能在什麼時候爆發出來?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裏,"平庸"的人很少爆發自己潛能因而顯得平庸,"聰明"的人則會讓自己的潛能像山泉一樣長流常新地表現出來,因而不同凡響。其實,我們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響的事,因為我們的潛能就像埋藏起來的石油,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作這種"潛能"的挖掘者、激發者,使每一名學生身體裏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整個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 你不能施舍給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裏,有一種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蟲時期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中度過的。當他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天定的狹小通道對它來講無疑成了鬼門關。它嬌嫩的身軀必須拚盡全力才可以破繭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蟲在往外衝殺的時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飛翔"這個詞的悲壯祭品。有人懷了悲憫惻隱之心,企圖將那幼蟲的生命通道修得寬闊一些。他們拿來剪刀,把繭子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輕易就從那個牢籠裏鑽了出來。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見到天日的餓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隻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累贅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繭洞恰是幫助帝王蛾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刻,通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順利送到蛾翼的組織中去;惟有兩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飛翔。人為地將繭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機會,生出來的帝王蛾便永遠與飛翔無緣。
現在的青少年就需要這種磨練,他們懼怕那黑黑的隧道,總是渴望有一雙援助的手將他們一路護送;現在的家長也多是"懷了愛憐之心"的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苦受累,於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別寬暢,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現在的老師也大有"懷了惻隱之心"的,他們怕學生做不出"標準答案",怕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要求相差太遠,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讀給學生!這樣下去,將來的社會上,會有多少能夠展翅飛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今天的青少年吃點苦不算什麼,"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父母和老師一定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給他們鍛煉的機會,給他們鍛煉的空間,這樣他們才會在未來的社會上憑借自己的能力占據一席之地,這樣他們才能用堅強的臂膀托起未來中國絢麗的朝陽。
教育故事之七 頭魚
這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魚兒,很瘦小孤單。
主人喂食時它總也搶不到,最多隻能吃些別的魚剩下的殘渣碎末。平時它常孤零零地在魚外遊蕩,似乎誰都可以欺負它。萬幸的是,終於有一天主人發現它是如此可憐,打那以後喂食時都先在它身邊撒些餌料。不想這一些微不足道的舉動,竟改變了小魚的命運,還創造了一個奇跡。因為聰明的魚兒們漸漸地發現:隻要在小魚的周邊就一定能得到食物。於是一星期以後一個頗為壯觀的場麵出現了:一條不起眼的小魚,領著一個偌大的魚群在水中遊來遊去。這條小魚兒竟然成了"頭魚"。從此它再也不會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邊、角落,而是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地做著"領頭魚",儼然開始統帥起整個魚群。
主人不是教育學家,他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任何一條魚都培養成"頭魚""統帥"。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對學生多一些關注,哪怕他是一個"差生",也很有可能讓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創造出更大奇跡,在孩子本身,更在於你我的關注。
教育故事之八 習慣的力量
有兄弟倆,一個出奇的樂觀,另一個則非常的悲觀。他們的父母想讓他們的性格都改變一些,於是就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裏,把悲觀的孩子鎖進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裏。過了一個小時,當他們打開悲觀孩子的屋門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裏,正在傷心地哭泣,原來他怕不小心弄壞了玩具,受父母責罵。
當他們打開滿是馬糞的房間時,發現那樂觀的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子挖著馬糞,並不斷地把散亂到門口的馬糞鏟幹淨。看到進來的父母,那樂觀的孩子像發現奇跡似的嚷到:"爸爸,看!這兒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幹淨的地方來!"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裏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走上總統的寶座,樂觀一直伴隨著他。
著名心理學家維納第的研究表明,人們對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穩定的情感和態度,大多由他們從小習慣化的情感歸因模式所決定。習慣是人們心理內部的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學生的各種習慣是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多次重複而產生的,許多有益的好習慣,往往比壞習慣更難形成。我們的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因為形成良好習慣,將使人受益終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與"造人"
這是小學一年級的一堂說話練習課,練習用"是"字說話造句。"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爸爸是老師"。"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孩子們紛紛發表"見解"。就在這時,有個叫劉濤的孩子站了起來,他是個有名的搗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見了他就趕緊躲開。"我是好……"聽得出,他想說"我是好孩子",可是沒等他說完,同學們已哄堂大笑。不少學生在竊竊私語:"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還有臉說!"……看著劉濤同學尷尬的樣子,張老師示意他坐下。誰知劉濤卻站在那兒不願意坐下。於是,張老師便鼓勵他想一個更"合適"的句子。果然,劉濤開口說:"我是個壞……"正當大家等他說自己是個"壞孩子"的時候,他卻突然停了下來,臉漲通紅。很顯然,他不甘心承認自己是"壞孩子"。此時,張老師又滿懷柔情地鼓勵他再來一次。小劉濤從老師的目光中獲得了動力,他內心深處發出一個響亮的聲音說:"我不是一個壞孩子!"這時,張老師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而小劉濤的眼裏已噙滿了淚水。下課後,張老師把小劉濤叫到辦公室跟他談心。張老師還沒開口,劉濤卻主動地說:"老師,我以後一定做個好孩子。"
我們可以想象小劉濤以後的發展變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和信賴。即使是後進生,也同樣看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培養學生獨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營造一個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環境。在這裏,小劉濤"靈活"運用"是"字的造句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自我價值的體現並逐步完善的過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這不僅表現了他的勇氣,也顯示了他的機敏。而張老師更是慧眼識珠,通過熱情的鼓勵、善意的引導使小劉濤最終從"壞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
一次尋常的造句,演繹成非同尋常的"造人",這便是師者的愛心和育人的藝術,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 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經看過一幅兒童畫:一個魚缸,裏麵遊動著六條漂亮的大尾巴金魚;在魚缸的四周,圍著六隻眼睛發亮的小貓,心想:六比六,還省得爭搶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兒童畫下麵歪歪扭扭的題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慚愧。一日課間休息時,一個平日比較調皮但很聰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著頭好奇地問:"老師,太陽會生小孩嗎?人會生小孩,小貓、小狗會生小孩,那麼太陽會不會生小孩呢?"我一時語塞,本想胡亂地搪塞過去,轉念一想,不由計上心來,於是對他說:"老師明天回答你好嗎?"第二天的文體課上,我給他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麵的課,專門介紹太陽。下課後,我問那個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團解開了嗎?"他會心地朝我點了點頭。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個坐在媽媽自行車後座上的孩子突然指著一幅巨大的廣告牌高聲喊道:"誰、找、你!"那個孩子得不到媽媽回應,拽了一下媽媽衣服,繼續不依不饒地指著廣告牌說:"媽媽,你看呀,誰、找、你!"那位媽媽似乎明白了什麼,猛地回頭捂住孩子的嘴。原來孩子所謂的"誰找你"是"雅戈爾"的誤讀。其實那位媽媽真的大可不必,孩子並不是在存心丟你的臉,雖說他沒有讀對一個字,但他那大聲讀出三個半邊字的熱情與勇氣不是很可貴嗎?
在這物質的世界裏,我們的精神有時會覺得恍惚無依。我們眼看著自己的純真與熱忱、敏感與同情一點點被剝蝕、被風化。在"早熟"成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讓我們悉心守護那彌足珍貴的童真與童趣,並讓自己知道,這童真與童趣,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後的禮物,是上帝通過孩子施舍給我們的美麗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 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國著名數字高斯在上中學時,有一次在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聲響起時,他醒了過來,抬頭發現黑板上有一道數學題,以為是當天的家庭作業,便匆匆地抄到練習本上。回家後,他埋頭演算,就是算不出來,但他不氣餒,不妥協,鍥而不舍,終於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帶到課堂,老師見了大吃一驚,瞠目結舌,原來那是一道一直被認為"無解"的數學題。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又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題"無解",他還會去如此"勞神"嗎?"答案"恐怕仍為"千古之謎"。一件事,如果在一個人的意識中被認為"不可能",在行動上自然不會去做,"結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自然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行為,也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結果。
中小學生正處在發育期和成長期,他們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維意識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潛力可挖掘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去發現、去挖潛、去設計、去雕琢。我們要牢牢記住,千萬不可犯"盲人摸象"這一令世人恥笑的錯誤。
教育故事之十二 孩子的答案
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級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題:"在書店裏買書,營業員阿姨多找你10元錢,你會怎麼辦?"此題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給營業員阿姨!否則,答題的小學生便思想品德有問題。可是孩子的答案卻豐富多彩:我退給營業員阿姨3元,剩下7元再過買一本書;我回家交給我媽媽,因為媽媽下崗了;我去交給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買糖吃怎麼辦?我還給營業員阿姨,但阿姨必須給我買一支冰淇淋;我用錢去玩兒遊戲機……事實上,10元錢檢驗不出一個孩子的思想與品德。但如果用10元錢來檢驗一個成人的思想與品德卻應該很有效。我想,如果讓"河北第一秘"李真來回答,他肯定會說"退還給營業員阿姨",如果讓胡長清、張二江之流來答,也必定是"退還給營業員阿姨"。在10元錢的砝碼麵前,偽君子恰恰在"正確"的答案裏暴露出自己靈魂的陰影、道德的敗壞;而孩子們同樣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爛漫、心無雜念。當然了,也許這種對比缺乏說服力。可是當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給媽媽,因為媽媽下崗了"這一答案時,我的心為這個孩子對母親的關愛而震動!我想,這個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另外一個老掉牙的腦筋急轉彎:樹上有3隻鳥,一槍打死1隻,樹上還剩幾隻鳥?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誤導的孩子們都會哈哈一笑:笨死了,當然一隻也沒剩!""樹上還剩兩隻鳥。"這是一個二年級小女孩的答案。麵對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這位小女孩說:"樹上3隻鳥分別是鳥爸爸、鳥媽媽和鳥寶寶。鳥爸爸被壞蛋一槍打死了,鳥媽媽嚇飛了;鳥寶寶還不知道害怕,所以沒有飛,飛走後的鳥媽媽看到鳥寶寶沒有跟過來,就飛回來救鳥寶寶。所以說,樹上還剩下2隻鳥,鳥媽媽和鳥寶寶。"值得慶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個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師,在全班同學的哄笑中,老師認真地鼓勵了小女孩:"你真是有愛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麵前,我們都在漸漸適應機器的習慣,而忘記了我們本身,忘記我們是一個會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並且在這可怕的循環裏,一批批成人正在複製著一批批同樣的孩子。當個別孩子用殘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鋼筋水泥般的思想限製時,他們獲得的往往是譏諷與嘲笑,而不是認可與鼓勵!所以孩子們的想象力在漸漸退化、消失,連同同情與愛心一起,最終變得麻木無知,僅僅剩下一副毫無生氣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軀體。
教育故事之十三 批評,原來可以如此幽默
這是一節自習課,學生們都在座位上專心地閱讀、寫字,我站在講桌前批改他們的練習冊,當改到小康的作業時,我不禁皺起了眉頭:字又寬又大,格子塞得滿滿的。於是,便隨口說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該減肥了。"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我絲毫沒想到的是,下課後,幾個平素快嘴的孩子將我圍住了:"老師,你今天批評小康真幽默,我們喜歡你這樣說話。"體育委員帥帥說道:"老師,我們犯錯誤時,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樣,我們肯定喜歡你了。真的,我們喜歡這樣的批評。
幽默,創設了和諧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讓本來難堪的批評變得友好起來,更為重要的是,幽默傳達了監督對學生的尊長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說:"幽默者的心是熱的。"幽默的老師不僅不認為學生的過錯行為是出自惡劣的動機,有時還假設動機是善良的,這種"文過飾非"的假設,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更能激發起學生改過向善的強烈願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 批評與鼓勵
上小學時,我很淘氣、很好動,成績也不好。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布置了許多數學作業。放學後,比我高兩年級的姐姐為了能多和我玩一會兒,就幫我把作業都寫好了。第二天交出作業以後,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著結果。熬到數學課,老師將作業本發到了每一位同學手裏,惟獨沒有發給我和另一位成績很好的同學。隻記得當時我臉色通紅,覺得肯定被老師發現了。於是,我低著頭,緊張地等著老師的"判決"。出乎意料的是,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將我和那位同學的作業本展示出來,並且說:"同學們,這是老師批改時遇到的最工整、最準確的兩本作業,希望大家以後多向這兩同學學習!"然後說出了我和那位同學的名字。在同學們羨慕和懷疑目光的注視下,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下課後,老師單獨將作業本交給我,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希望以後你能夠自己將作業完成得像今天這麼好。"那天以後,每次寫作業時,我都格外認真,甚至超過了姐姐的筆記,成績也不斷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學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學時,有一次英語老師點名讓我朗讀一節課文。那節課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預習過的。讀後,當我滿懷期待地等著老師的肯定與讚揚時,得到的卻是這樣的一句話:“你讀的這是什麼?是英語還是念經,你的口語太差了,以後要多鍛煉……"傷心的我從那次起就不再喜歡英語了,直到現在英語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項。
事隔十幾年了,對那位曾經鼓勵我的數學老師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語老師的話我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教育工作者,憶起往事,實在無意指責誰,隻是想敬告我的同仁們:您的肯定與鼓勵,您漫不經心隨口而出的一句批評,對您學生產生的作用和後果是多麼大癌
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講
1、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應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之後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樣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此刻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好處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我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我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肮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2、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後來,門上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拴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拴;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於是若幹年後,這個門雖然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於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於是木匠一陣歎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當一個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方式之後換一種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從中能獲得何種啟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沒有國界的。為了不被國家的界限封閉自己,為了不被“行業上的造詣”關住自己,為了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需要敞開心扉,需要交換彼此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優點所在以及與他人的差異與差距,並在尋找與彌補差距的過程中完善自己。
3、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但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但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幹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麵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帶給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隻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向站到下車。
4、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鍾內跑完一英裏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一九五四年,羅傑?班尼斯特就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他之能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鍾時間跑完一英裏,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係統有如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全力完成這項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誰也沒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卻給其他的運動員帶來無比的影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打破四分鍾跑完一英裏的紀錄,可是在隨後的一年裏竟然有三十七個人進榜,而再後麵的一年裏更高達三百人之多。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人們常常會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曾經失敗過,因而對於未來也不敢寄望會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沒有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目標,對於願望能否實現心存疑慮。長久下來他們便開始學得務實,而終於平庸。
5、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我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順理成章。時光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我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我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忙,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之後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光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之後,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勵誌故事/哲理故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名人的成長故事,不要中國名人的,都知道/ 多寫些 謝謝~
故事一: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複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複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隻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衝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故事二: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困惑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隻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隻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可以了。
故事三: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隻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曆代表過去,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故事四: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麵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隻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故事五: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麵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麵的太太衣服洗不幹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故事六: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牆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故事七: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隻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曆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故事八: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隻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麵對現實的生活。隻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故事九: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著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每當有人念出,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鬆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後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著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麼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隻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麼。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還有別的…… 還需要的話再說出來吧
家長和孩子之間發生的真實的教育故事600字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深愛自己的兒女;天底下的家長又都不一樣,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現選取部分“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經曆,希望能對同為家長的讀者朋友們有所啟發。
我給學生20塊錢一次,我教的班上一個寄宿的學生把身上僅有的20元丟了,自己在教室裏掉眼淚,我看到後,把這學生帶到我家去吃飯,並送給他20塊錢,解決這個學生的吃飯問題。我的小孩當時正好站在一邊,他看到了這一幕。不久,學校發動師生給特困生捐款,我的小孩把存起來本想用來買書包的錢共36.56元全部捐了出去,她還是背著那個已經破了的舊書包。 (家長:黃文向)
激勵孩子“殺敵立功”
我的女孩和男孩小時候學習都不好,女孩提出不想上學,男孩經常逃學玩電子遊戲,我為此傷透腦筋。後來我堅持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教孩子把課堂當戰場,學會一個生字,就是消滅一個敵人;寫一篇好作文,就是打一個勝仗;期末考得優秀,就是打一個大勝仗。激勵孩子“殺敵”立功,多打勝仗。現在我兩個孩子,分別在讀清華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家長:池鵬青)
基礎打牢什麼都不愁
我教孩子注重抓基礎,孩子從小學習,我就要求寧可分數不高,也要把基礎知識打牢。我的育子經是:愛學習、會做事,有愛心。分解開來就是要熱愛學習,目的明確;不能作書呆子,要善於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體現自己的組織能力;要有愛人之心,助人之德,要愛父母、老師、同學、親友,不能自私自利。
我的女兒從海口一中被選送到新加坡讀書,後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劍橋、諾丁漢等6所大學同時錄取,女兒現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 (家長:李景子)
數豆子“數”出數學興趣
教孩子最好不要強迫他做這做那,孩子容易反感。有一次,我利用豆子、鈕扣、硬幣和豌豆等跟孩子玩數數遊戲,我發現孩子從此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孩子愛提問,我不打擊他的積極性,教孩子將一些字組成詞語,教他們會用字典等工具書。
我在家裏做到不在孩子麵前說髒話,不抽煙、喝酒和打牌等。小孩學習的時候,我堅持不看電視,就讀報紙,寫教案,批改學生作業,在孩子的心中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家長:吳傳祥)
讓女兒承擔自己惹的“禍”
女兒林源4歲時,有一回,朋友出差,把她4歲的女兒詩晨托我照顧。我讓孩子們到衛生間洗手,過一會,聽到衛生間傳來了哭聲,詩晨跑來告狀,說林源往她身上澆水。我把她們帶回房間,問明了情況之後,我先讓詩晨脫下濕漉漉的衣服,又讓女兒脫下自己的襯衫。我拿起詩晨的濕衣服給自己女兒穿上,讓詩晨穿自己女兒的衣服,然後叫她們坐到地毯上,聽我講故事。講完故事之後,我問女兒,穿著濕衣服冷不冷,舒服不舒服。女兒一個勁地搖頭。我對女兒說,你想一想,詩晨穿著這樣的衣服會是什麼感覺呢?女兒難為情地低下了頭。事後女兒主動向詩晨道歉,並拿出自己最心愛的玩具和詩晨玩。
(家長:鍾樺)
裝無知讓女兒當老師
在女兒上幼兒園時,為了調動女兒的學習積極性,我一直裝作不懂字,讓她每天用學到的字和故事回來教我,從中檢查她的進步情況。發現她記錯、“教”錯的時候,也不會批評她,照樣裝不懂,假裝撥電話問老師,然後說老師糾正了,告訴女兒正確的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女兒對學習有了很濃的興趣,對學校和書本有了感情,每天興致勃勃地帶著知識回來“教”媽媽,學習效果很佳。 (家長:吳多妃)
讓孩子自己去“說情”
上小學時,我女兒畢欣的同桌有段時間總是打擾畢欣,拿走她的鉛筆,上課時也不讓她寫字,甚至故意搗亂,女兒回家後讓我去找老師調座,我知道調座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也希望她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再通過老師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於是對她說:“媽媽認識老師,如果我去找老師,老師肯定會為你調座,但如果你上中學、大學、甚至工作時,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讓媽媽去解決嗎?你想想,不讓媽媽幫忙,誰還能幫你解決?”後來,畢欣自己去找了老師,老師通過教育她的同桌,並未調座,順利解決了此事。
(家長:李淑蘭)
用愛感化沉迷網絡的兒子
去年,我的兒子迷上了電腦遊戲,整天逃學上網,無心向學,老師多次勸導他也不聽。我心急如焚,經過多次思考後決定:用愛去感化兒子。首先當兒子的司機。每天早上先送兒子去學校後再去上班,下午一下班就去接孩子。每天來回四趟,無論天多冷,雨多大,我始終堅持著。在生活上當兒子的夥伴。一到雙休日,我推掉一切應酬,陪他散心、逛街、上書店,買給他最喜歡的衣服,最喜歡看的書,為他做最合口味的菜。有時候還會帶他去釣魚,使他體會到通過勞動獲得食物的艱辛。在學習上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我經常在家陪著孩子看書,適時地跟他談理想,談學習,嚴慈相濟。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感悟到了父親的關愛,遠離了網絡,變得勤奮好學。
帶孩子到單位去跟班
我在省網絡公司定安分公司擔任運行維護部部長,有一段時間,維護部人手少、但工作量大、涉及麵廣,按部就班根本無法完成工作量,我隻好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帶領員工加班加點,這樣陪兒子的時間很少。為了讓孩子理解自己,我多次帶著孩子到公司跟班體驗自己的工作,特意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工人,讓他目睹工人勤奮、忘我的工作場景,感受工人們的協作、拚搏精神,使他在火熱的勞動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加深對父輩辛勤勞動的了解和體會。通過跟班,懂事的孩子也理解了父親的難處,從而從內心深處支持他的父親。 (家長:陳世新)
墨水與電腦的比較
一次,家中還有藍黑墨水,兒子非要買一瓶純藍墨水,為此孩子和他媽媽發生了一次爭執。兒子認為他從不亂花錢,而且還拿回過獎學金,他想買一瓶墨水媽媽都不依,認為家長太小氣。兒子很不高興,心急之下和他媽媽頂了嘴,他媽媽傷心地流了淚。其後,我和兒子講道理,給他講此前他特別想擁有一部電腦,家長毫不猶豫地拿出省吃儉用的6000元錢,給他買了電腦,向他解釋,父母為了他,連幾千元都願意花,絕不會舍不得一二元墨水錢,媽媽隻是希望他能懂得節儉。通過比較的說服教育,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並向他媽媽道歉。
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吝嗇讚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變得讓他們無法讚美。”任何一個家長都不能貶低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責罵他們。畢竟孩子也有自尊心,當他們的自尊心受挫時,便會破罐子破摔,其實隻要家長多給孩子一點信心一點鼓勵,或許結局會改寫,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優秀,隻要你肯給他們機會!偶然在網上看到過一個關於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作為一名老師感觸頗深,明天就要開家長會了,想把這個故事講給所有的家長聽。
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鍾都座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隻有她的兒子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你的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在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從這以後,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總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家長會結束,都沒聽到他兒子的名字。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聽了這話,她驚喜地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對兒子說過,相信他能考取重點大學。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就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隻有你能欣賞我……”盡管那是騙我的話 .聽了這話,媽媽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上……
有教育意義的哲理故事(200字)
簡單事 重複做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他在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急切地等待著
這位偉大推銷員的精彩演講。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
主持人對觀眾說:“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年輕人跑到台上。
推銷大師這時開口了:“請你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先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但一聲震耳的響聲後,那吊球卻紋絲不動。他接著用大鐵錘不斷砸向吊球,鐵球還是不動。很快他就氣喘籲籲了。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這時,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停頓一下,再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這樣自顧自地不斷敲下去。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不滿。
老人卻不聞不問,隻管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大概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接著,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的告別演講隻有一句話:“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別把臭牌擺在心靈的平台上
倒黴的一天,是從一根鞋帶開始的。
一個同事跟我講了他有一天倒黴的事情。他清早出門上班,剛剛走下樓,鞋帶忽
然斷了,一個念頭躥了出來:“大清早的,該不會發生什麼事吧?”他邊走邊想,神思恍惚,走到公共汽車旁,抬腳上車,踩空了踏板,跌了一個嘴啃泥,他十分懊喪。今日不吉?這個念頭縈繞在腦海裏,弄得他心裏十分緊張。到了辦公室,他坐在那裏仍有點迷糊,感覺到要做件什麼事,卻想不起來了。臨近中午,頭兒進來了,問他:“昨天下午交代的那個文件辦了嗎?”他這才想起,支吾著說不出話來。頭兒急了,將他臭罵了一頓,罵得他眼淚直在眼眶裏轉,心緒全給破壞了。中午到食堂吃飯,一隻蒼蠅也來欺負他了,黑糊糊地浮在菜湯裏,他頓時食欲全沒了,一氣之下將一碗飯都倒在了潲水桶裏。下午,他餓著肚子去一家單位辦那份急件,一下車,摸摸袋子,手機丟了。他心口悶得不得了,感到有股東西直往外躥,卻怎麼也躥不出來。下班回到家,看到愛人正在打電話,語氣特別溫柔,這時,他心裏頭那股東西終於躥了上來,他走過去,啪地給愛人一巴掌,這一巴掌,點燃了家庭戰爭的導火線,鬧得雞飛狗跳,天翻地覆。事後他才知道,他愛人在給她媽媽打電話,並不是他猜想的那回事。
他說:“一根鞋帶斷了,讓我晦氣了一整天。”
一根鞋帶與一天的倒黴有什麼關係?踩空踏板跟鞋帶有什麼關係?挨領導批評跟鞋帶有什麼關係?菜湯裏頭的一隻蒼蠅又跟鞋帶有什麼關係?手機丟了,與愛人吵架了,他都看成是鞋帶斷了的緣故。他進而想,挨領導訓了一頓,會不會留下壞印象?印象壞了,美好的前程會不會暗淡下去?與愛人吵了架,是不是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把這一天跟一生都聯係起來了。
一根鞋帶與一天倒黴並沒有必然關係,這一切不順心的事情,與天氣無關,與日子無關,甚至與盜賊與愛人都無關,有關的是什麼呢?
把這一切倒黴的事情串成一串的是什麼呢?是心,是心情,是失控了的心理。
我們都記得《三國演義》劉、關、張的故事吧。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三人情同手足,生死與共,齊心協力,艱苦創業,從寄人籬下到打下了一大片江山,事業上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可是,這一份偉業是什麼時候開始呈現敗象的呢?是從關羽走麥城開始的,關羽大意失了荊州,被吳國生擒斬首,此後,就有張飛被部下暗殺遇害,然後,就有劉備敗走白帝城,後來染病而逝。這一連串的“倒黴事”,是上帝的安排嗎?是桃園三結義的諾言成讖嗎?不是。是什麼呢?是心,是心情,是失控了的心理。張飛為關羽報仇心切,心情壞了,以鞭打部下來發泄其情緒,導致被害。劉備呢,心裏亂了方寸,失去了理智,忘了大義大事業,顧不得孔明等人的苦苦規勸,執意伐吳,結果導致慘敗。關羽走麥城,是蜀國的一根鞋帶啊!
一根鞋帶斷了,便有上車摔倒,便有工作不順,便有與妻子吵架;關羽死了,便有張飛遇害,便有劉備駕崩。一事接著一事,一敗接著一敗。誰推倒了多米諾骨牌?
一根鞋帶,讓一天“倒黴”,一次失敗,你會讓一生“倒黴”嗎?鞋帶斷了,別放在心上啊,不放在心上,它也許是一張單張的臭牌,一旦放在了心靈的平台上,它就會成為首位上的一張多米諾骨牌。
漁王兒子的啟示
有個捕魚的人擁有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漁王”年老了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很平庸。於是,他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卻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捕魚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那些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隻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每個人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隻有學會在失敗中反思和奮起,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本領。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經這樣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
要知道,正是因為不斷地經受磨難,人才能變得更加堅強。有時候,人們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的東西,比從成功的經驗中學到的還要多。無論什麼樣的失敗,隻要你跌倒後又爬起來,跌倒的教訓就會成為有益的經驗,幫助你取得未來的成功。
請記住,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失敗,成功也不意味著永遠成功。在許多時候,過於順利往往會變成一道減法題,一點點減去你的誌氣、奮鬥、體魄和能力。而必要的挫折卻成為一道加法題,不斷地加上你的夢想、經驗和教訓,累積起來,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 ,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注: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
誤會一開始,即一直隻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象。
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複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注: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兩個球
有位年輕人新進一家公司,老板隻交給他一項簡單的工作,他覺得不足以表現自己的才能,於是前去要求多給他一點事做。
老板說:“我打個比喻,如果我丟給你一個球,你必定很容易就能接到。而當你把那球拿穩之後,再拋給你第二個,必定也能抓住。但是如果當初我同時丟給你兩個球,你不但不能保險全部接到,恐怕連一個都抓不住了。同樣是希望手裏有兩個球,何必非要一塊接呢?所以當你做事時,兩件事可以同時去做,但千萬不要想同時取得、同時開始,必須把其中一項穩住之後,再接另一件,免得手忙腳亂,全都失敗了。”
做事如此,學習也是如此,在同一時間集中精力學好某一門課,在另外的時間專心致誌地玩,這才叫作學習娛樂兩不誤。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幾個對學生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