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的雙選答對一個給多少分
高考語文130分以上的技巧,語文答題是有技巧的。 當初高考語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從未失手。現在給高中的學子傳授答題經驗~這些是隻會念答案老師不會講的。保證語文成績有提高。 古詩看到題之後一定先分類,分成唐詩、宋詩、豪放詞...
2017高考語文詩歌鑒賞有沒有選擇題
有的,一般是兩道,應該都是選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北京卷)
哪個省高考語文有詩歌鑒賞選擇題
1、明年全國統一高考有25個省份使用全國卷了,也就是說,再過一兩年,可能全國各省份都是使用全國卷了,沒有哪個省的語文試卷有例外了。
2、全國卷詩歌鑒賞題基本上都是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 沒有選擇題。
近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目及解答
錯覺讓我們展翅飛揚
季節在遙遠的鍾聲中雪落石出了。這時你會看到另一個你,在一片雪霽後的鬆柏枝上,藍色的雪
踢著石子
然而你的背後依舊跟著一個孤單的影子
藤纏綿著藤糾纏著藤撕扯著藤牽痛著藤,藤
啊·
近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目及解答
2013年高考語文專題複習:古詩鑒賞練習
一、【三年高考】
【2012高考試題解析】
(2012·全國新課標)(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麵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 遠 人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裏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8. 這首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麼作用? (5分)
9. “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麼關係?“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關係是: “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 紅箋被淚水浸濕。由於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解析】本題是針對下闋人物形象的把握,詩句意為“彈灑不盡的那兩行珠淚,還當窗滴下來,並滴進了硯台中,就用它來研磨香墨。正因無處寄書,更增悲感而彈淚,淚彈不盡,而臨窗滴下,有硯承淚,遂以研墨作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墨中紙上,情與淚粘合為一,不辨何者為淚,何者為情。故不謂箋色之紅因淚而淡,卻謂紅箋之色因情深而無。”因此,“就硯旋研墨” 與“臨窗滴”有暗指關係,意在強調思念之深情。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表達技巧。
(2012·天津)14. 閱讀下麵這首律詩,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楊萬裏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 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 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糗糧:幹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頷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2分)
(2) 請自選角度賞析頸聯。(3分)
(3) 尾聯化用了陶淵明那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誌趣?(3分)
【答案】參考:(1)野菊生長於山野,花色清淡,香氣清馨。不因無人欣賞而減其香,不為外部環境而改變內心的高潔。
(2)修辭:對偶、借代。煉字:“逢”“忙”。色彩:“碧”“黃”。情感:喜愛之情。
(3)采菊東籬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脫俗
【解析】第(1)題考查對詩歌中形象的把握情況。賞析詩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詩歌內容,然後再結合詩中的文字。第(2)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其實對詩句的賞析,也要體現在對詩句中具體的字賞析。第(3)題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012·四川)12.閱讀下麵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子 規【注】
[元]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
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
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注】子規: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詩第二聯中的“空”字極富韻味。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3分)
(2)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點:“空”字既傳神地描繪出貪夫倦聽卻不得不聽的矛盾之態,又形象地表達出了貪夫徒勞無奈、難以排遣的惆悵之情。(3分)
(2)答案要點: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難歸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子規啼聲淒切,年複一年催人歸去,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悵、“斷腸”,足見思鄉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意指客居他鄉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餘下全文>>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怎麼答
在做了高考試題後,回想剛剛過去的緊張的複習工作,想想努力和結果,預測和驗證,的確有很多事情需要反思和總結,下麵就個人感受和認識向大家彙報一下 二.試卷分析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與我們平時所做的模擬試卷沒有多大區別。與去年的試卷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閱讀量的加大,而試卷在其他題目的設置上,適當增加了難度。如現代文閱讀部分,科技文選的太深奧,考生讀後找不到思路,對成績影響很大。文言文中有一些生僻字,影響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翻譯題的解答。作文采用了給材料作文的形式。而所給材料也不是為了引出話題,而是包含一種寓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立意。這多少給考生帶來些迷亂,但細分析起來,這樣考察是在降低難度,因為考生可以就材料中的任何一點體會,展開評析即可。 整個試卷的知識結構模式分為閱讀題和表達題,閱讀題又分為必考題和選考題。必考題包括科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詞知識的積累與運用。選考題要求從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中選考一題。表達題又分為語言運用題和寫作題,與我們平時所做的模擬試卷相同,這是穩。但試卷的難度較去年有所增加,特別是語言運用及作文難度明顯大於平時訓練,更突出了對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的考查,這是變。這種變化是對學生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的一種考驗。 三.備考總結 這一年雖在緊張複習中度過,感覺自己也很勞累、疲憊,但看到試題時才發現很多地方並未備足,並不是說經過了時間有了過程就有成果。 其一,文言文部分我們下的工夫最大,做的題最多,第一輪時細講了所學的文言文課文,第二輪細講了複習資料上的文言文題,第三輪又印發了文言文複習題,在模擬考試中,又把文言文作為重點進行講解,學生的答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從學生的高考後的反映看,問題還是最大,得分情況還是最差。教訓是對文言文的學習應該從高一就抓起,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能忽視,要講細講全,更要讓學生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的相關知識。 其二,閱讀題分析不細不深,我們在第一遍複習時就課內文章分類講解了特點,專業術語等,第二遍綜合各文體的常識邊做題邊分析,模擬時發現學生答題情況較差,就挑選幾道專門的題集中訓練,集中講析,自認為準備好了,看到試題時卻發現,講的那些幾乎沒用,學生對文章都把握不準,有方法以怎麼用得上?教訓是提高能力比傳授知識要重要的多。 其三,教會學生答題方法。高考題的答案必須具備3個基本特點:條理性,簡明性,概括性。具體而言,主觀題答案必須分點,答題時標上序號,語言一定要簡潔明確,用詞要具有概括性,要體現出對文章原詞句意思的概括歸納,答案拒絕簡單的照抄原文句,更拒絕散文化的語言。 不足很多,但細想起來,有幾點經驗也是仍可沿用的,權且表達如下: (一)學好語文課本 剛進高三,我先領學生對語文必修一至五個模塊的課文進行了係統複習,這一遍經單元為單位,分步驟細致串講,先是利用早讀時間重讀課文,品味精典,課上再就課文的綜合特點,文體的特點闡明概括,然後把四篇課文分類,從各類中挑一重點細講,目的一是熟悉優美語句,這字音、字形、語病、寫作、鑒賞等題打基礎。 複習古文用時較長,這裏古字通假,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的基本規則等,因為高考命題雖然考查課外的文言語段,但是考到的釋詞譯句內容,都要靠課內學習的知識,形成的能力遷移出去來解答,而且還涉及到默寫填空。所以這一麵複習很重要。 (二)加強寫作訓練 從高一到高三,甚至開考前一周,都沒放鬆對寫作的要求,尤其高三後半年,由兩周一次習作改為每周一次,而且都是當堂完成,不允許拖拉,這限製時間限製文體的做法,雖然有點殘酷,但堅持下來,確實有益,......餘下全文>>
高考語文閱讀題和古詩詞鑒賞的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麵。答題時三方麵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麵。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麵。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餘下全文>>
求高考語文及其模擬題中的邊塞詩和山水田園詩古詩鑒賞真題
15.閱讀下麵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體說明。(4分)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4分)
答:(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等前蟲鳴的現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矗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分)
(山東卷)
14.閱讀下麵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出關①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後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2)“馬後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答:(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後麵抒懷作了鋪墊。 “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並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
(2)①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 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9.閱讀下麵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後隱居福建。後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1)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對表情達意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答:(1)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並借梅花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傲步裙、堅貞自勵的情懷。
(2)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山雨過後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廣東卷)
10.閱讀下麵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寧夏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餘下全文>>
曆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20篇(最少20篇)
2010年高考題
(10年全國卷Ⅰ)
12.閱讀下麵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采用了什麼表現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誌,寫自己徒負才華,隻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
(10年全國卷Ⅱ)
12.閱讀下麵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於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範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
13.讀下麵這首詩,完成1,2題。(7分)
古風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複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餘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餘下全文>>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表現手法有哪些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托物言誌、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麵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誌、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征、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寓理於事:
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種,其中還有一種說理詩,雖數量不多,但影響頗大。這些詩都是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幾大詩人如杜甫、陸遊、蘇軾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說明陷在裏麵不能跳出來,往往被各種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觀書有感》裏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陸遊的《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修辭:
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要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誇張——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對偶——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精煉含蓄;擴展內容;富有文采。
(這方麵對課外閱讀量和曆史知識要求較高,但有時十分明顯。)
例如:薑夔《揚州慢》中杜牧的詩句;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拓跋燾的故事;
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以靜襯動”,“以響襯靜”。
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正襯(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
對比(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與最後一句)
通感,感覺器官的溝通。(李白“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此時的雪花仿佛是春風中盛開的梨花,香飄萬裏。視覺與嗅覺溝通,詩人的情意飽含其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高考語文詩歌的雙選答對一個給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