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的愛情故事
近年讀到一些文人風花雪月的故事,如徐誌摩與陸小曼,張愛齡與胡蘭成,沈從文與張兆和,丁玲與胡也頻,魯迅與許廣平等,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同凡響的愛情故事,有的令人歎息,有的令人羨慕。而林語堂與廖翠鳳的愛情故事令人敬佩。
林語堂當年首先看中的是同窗好友的妹妹陳錦端,他第一次見到陳錦端,就驚詫於她的美麗,進而為之傾倒。陳錦端則傾心於林語堂的博學多才,愛他的“英俊有名聲”。很快,林語堂和陳錦端雙雙墜入愛河。
陳錦端的父親陳天恩是福建名醫,而林語堂是牧師的兒子,兩家社會經濟地位的懸殊。陳天恩得知此事,極為惱怒,明白地告訴林語堂,他已為愛女定了親!林語堂懵了,一言不發,他知道此事難以逆轉,隻有暗自垂淚。
陳天恩見林語堂一表人才,對自己的女兒又是一片真情,便將自己的鄰居、錢莊老板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撮合給林語堂,以彌補自己心中的一點不安。
廖翠鳳早就認識林語堂,並一直十分欣賞他。可是,當他們擬訂終身時,廖翠鳳的母親也有異議,說林語堂家裏很窮。廖翠鳳卻堅決果斷地說:“貧窮算不了什麼。”就是這句話一錘定音,林語堂娶到了廖翠鳳,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正是因為有這兩次波折,林語堂才格外珍惜與廖翠鳳這得之不易的婚姻。據說,結婚後,在征得廖翠鳳的同意的以後,竟將結婚證書燒掉了,他說“結婚證書隻有離婚才用得上”。燒掉結婚證書,表示了他們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婚後不久,林語堂和廖翠鳳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在哈佛讀了一年,助學金卻被停了,林語堂隻好前往法國打工。經濟困難時,廖翠鳳變賣首飾以維持生活。
林語堂和廖翠鳳結婚後,一直恩愛,而對陳錦端一直念念不忘。女兒長大了,也知道父親心內一直有陳錦端。因為每逢錦端姨來家裏做客,父親都會非常緊張。平時畫畫時,又總是將畫中的女子畫成陳錦端的樣子:留著長發,再用一個寬長的夾子將頭發夾在身後。他的女兒問他:“您為何老是畫這樣的發型?”林語堂撫摸著畫紙上的人像,說:“錦端的頭發是這樣梳的!”上世紀70年代中期,林語堂住在香港,病魔纏身,靠著輪椅活動。一天,陳錦端的嫂子登門拜訪,林語堂關切地問起音訊不通多年的戀人的情況,聽說陳錦端還住在廈門時,他那有些渾濁的老眼忽地一亮,高興地說:“你告訴她,我要去看她!”廖翠鳳當然知道林語堂的心,但她並不吃醋和嫉妒,有時還會開玩笑地對孩子說,林語堂是喜歡過陳錦端。他們之間,一直彼此信賴,廖翠鳳相信他,他娶了她就會好好待她。
林語堂和廖翠鳳二人有六十年的美滿婚姻。他愛妻子廖翠鳳,心裏念著初戀情人陳錦端。這並不矛盾,是因為林語堂的聰明和坦蕩,也因為廖翠鳳的理解和寬容。
林語堂對待愛情的成功之處在於,他不和人生較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不是不懂得愛,而是懂得激流勇退,也明白不是所有的愛都能擁有,應該把已經擁有的好好珍惜才對。陳錦端在他的心裏,他隻能把她放在心裏。和該在一起的人在一起,好好地生活,一樣有美滿的人生
林語堂的大女兒為什麼自殺
因情灰心自殺。且看詳情:
斯時斯世,我們會奇怪,受西方教育、追求自由的林語堂,為什麼要給兒女包辦婚姻?
大概也是一種愛情,作家對於自己筆下的角色。林語堂是個偏心眼兒,他說過:“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他筆下的姚木蘭,美得像一個白葡萄架下的夢。
木蘭對人友善,大事拿捏得正好,小事又懂得適時放手。她愛讀書,從書上學到做花生湯要放一點兒堿——這是林語堂心目中的女子本分。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的理想,他的家庭也是他的理想。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叫如斯、太乙、相如,正對應著《京華煙雲》裏的木蘭、莫愁和目蓮。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無為之治,信馬由韁。
長女如斯七八歲時,對林語堂說:“我也有話要說。”他便鼓勵她學習寫作,給《西風》投稿。在巴黎,他帶女兒們去夜總會,看跳舞,半夜才回家。次女高中畢業,他說你別讀大學,先工作,去教外國人中文,十八歲的林太乙成了耶魯大學的教員。
後來,林語堂寫《京華煙雲》,就讓如斯作序。女兒給父親作序,古往今來,大概都沒作興過。
林語堂崇尚西學為用,不意味著他不中學為體。大是大非上麵,他秉承的仍是舊式中國人的那一套。長女如斯到了出閣之年,他代女兒選中了一位醫生,雙方家長一商量,就為兒女們擬定了婚期。
斯時斯世,我們會奇怪,受西方教育、追求自由的父親,仍給兒女包辦婚姻?然而木蘭和莫愁,所接受的不都是包辦婚姻嗎?畢竟兒女們年輕見識少,理智與感情都時常動搖。林語堂若不拳拳愛女,怎麼會替她決定未來?這心態,正如握著女兒的小手教她寫大字一樣。
“木蘭相信個人的婚姻大事,是命裏注定的”,於是“聽命訂婚”。但如斯不是木蘭,訂婚宴前一天,她與一個美國青年迪克私奔,親友們一片嘩然。
這婚姻,從開始就不被所有人看好。迪克不過是一個小混混,高中沒畢業就被開除,不務正業,居無定所。林語堂看著女兒在不幸的婚姻中煎熬,淚往肚裏咽。如斯終於離了婚。
曾經最愛的人,愛到願意為他拋棄父母家人的人,忽然暴露出怪獸的本來麵目,是自己瞎了眼還是世上再沒有好男人?如斯不能原諒自己,也無法相信人性。她的世界碎了,再怎麼拚,也缺了一塊。她病了。
此後十幾年,如斯精神狀況時好時壞,數度進出精神病院。好的時候,她仍然是一個美麗聰慧的女子,還編譯過《唐詩選擇》。然而有一天,她在鐵窗上上吊自殺了。工人發現她的時候,桌上一杯茶還是溫的。
如果,當年如斯接受了父母之命的姻緣呢?姚老先生為木蘭擇婿,是衡量了方方麵麵包括命相的。“木蘭是金命,蓀亞是水命,金入於水則金光閃爍……若使木蘭去推動氣盛才高的立夫,則大可能招致災難,後果不堪。”木蘭與蓀亞,也的確是美滿姻緣。
林語堂為如斯相中的快婿,絕對是一等一的好男人,但林語堂沒想到青年人要追求婚姻自由嗎?我認識許多人,父母越為他們安排得錦上添花,他們越要火中抽炭。
他們聰慧、有才情,但沒有社會經驗,昧於識人,為了“自由”的幻像,甘心放棄唾手可得的幸福,他們在十字路口,邁出艱難的一步,一步錯,步步錯,萬劫不複……如斯也是如此嗎?
木蘭,的確美得像一個夢。但夢,不過是夢。
林語堂對京華煙雲的評價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雲》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麼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裏,現在還是讀到哪裏。
不過,長大以後,覺得讀書是充實自己,豐富學識的好行為,也不能太過挑剔,什麼題材的都要涉獵一些,以免營養不良。林先生的書講的是清末時候的事情,剛好對了我的胃口。其實我喜歡看些大家族的興衰沒落,而不喜歡轟轟烈烈的革命年代,少了織紅柳綠,搖曳生姿,女人不像女人,男人一心想革命,生活似乎也沒什麼趣味了。說得遠了,林先生的這部書最先是用英文寫的,不過網上遍尋不著英文原版,要想看隻能去書店買了,隻能將就著看中文版。
說的是北京城裏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蕩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裏,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隻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台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借著字裏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裏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
和《紅樓夢》相比,《京華煙雲》裏的家族關係簡單得多,人們之間的心眼也相對少些,沒有那些劍拔弩張的氣勢,通篇都有一種平淡衝和的氣息。小姐們雖然能言善道,不過都有著舊時期女性的溫婉賢淑,先生們即使再不長進,也算孝順聽話,就是說,沒有什麼讓人氣憤或者怒火中燒的場景和對話,稍嫌沉悶了些,卻很能平複心情。
人家說,從一個人寫作的風格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以及當時的心情,我想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看《紅樓夢》,就算是最簡單的家居生活,也能給人錯綜複雜的感覺;而林先生的《京華煙雲》,即使主人公經曆動蕩難測的年代,也能活得逍遙自在,頗有得色。看來林先生是看透了起起落落,風雲變化,方能下筆如此豁達安詳。
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複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閑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現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裏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11月20日,電視劇《京華煙雲》在央視上演大結局。
人們對電視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同名電視劇的播出至少讓《京華煙雲》這本書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對《京華煙雲》來說,這說不清是幸運,還是悲哀。
原著的魅力在哪裏
對於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可能是這兩年來最招人罵的文化現象之一。因為這類電視劇無一例外地和原著嚴重脫節。從老舍的《我這一輩子》、曲波的《林海雪原》,到眼下的《京華煙雲》,很多戲除了人名相同,基本沒有保留原著的意思。當代導演......餘下全文>>
看山思水流,觸景進鄉愁,問君意隨流,綿愁幾時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義,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是
行且珍惜,2014年3月31日,馬伊琍微博回複文章出軌事件!全文如下:“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網絡大神隨即拚湊出了幾句貌似古詩的句子:“看山思水流,觸景進鄉愁,問君意隨流,綿愁幾時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義,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其中“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出自辭海)。意指即使分離也不要忘記我們之間的情誼,既然我們已經有了深厚的情感,就要珍惜我們之間的感情。
馬伊琍“且行且珍惜”大度容忍了文章的出軌行為,眾網友盼文章浪子回頭。文章道歉微博致#周一見#遭網友瘋轉跟帖,一時間且行且珍惜流傳於網絡
原始含義
字麵原始含義;一邊走著,一邊珍惜著。且……且……:一邊……
且行且珍惜
一邊……。一邊漫步人生之旅,一邊在漫步的過程中體會生活,捕捉感動你也感動他人的一點一滴,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行”意指人生路上的過程,“珍惜”意指對於過往的態度,需要保持留戀,感激曾經的人與事。
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理解:且,古文有釋:將要,應當,該當這三種意思。因此這句話字麵上可以理解為:將要離別,應當互相珍惜。
且行且珍惜,包含著“好自為之”之意。
“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在事件之前早已有之。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高祖聞韓信已誅,“且喜且憐之”。
林語堂語錄:“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裏充當著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