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去長安為如此念人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 千裏暮雲平。
詩題一作《獵騎》。從詩篇遒勁有力的風格看,當是王維前期作品。詩的內容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狩獵活動,卻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至於其藝術手法,幾令清人沈德潛歎為觀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唐詩別裁》)
詩開篇就是“風勁角弓鳴”,未及寫人,先全力寫其影響:風呼,弦鳴。風聲與角弓(用角裝飾的硬弓)聲彼此相應:風之勁由弦的震響聽出;弦鳴聲則因風而益振。“角弓鳴”三字已帶出“獵”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射獵場麵。勁風中射獵,該具備何等手眼!這又喚起讀者對獵手的懸念。待聲勢俱足,才推出射獵主角來:“將軍獵渭城”。將軍的出現,恰合讀者的期待。這發端的一筆,勝人處全在突兀,能先聲奪人,“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方東樹)。兩句“若倒轉便是凡筆”(沈德潛)。
渭城為秦時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時平原草枯,積雪已消,冬末的蕭條中略帶一絲兒春意。“草枯”“雪盡”四字如素描一般簡潔、形象,頗具畫意。“鷹眼”因“草枯”而特別銳利,“馬蹄”因“雪盡”而絕無滯礙,頷聯體物極為精細。三句不言鷹眼“銳”而言眼“疾”,意味獵物很快被發現,緊接以“馬蹄輕”三字則見獵騎迅速追蹤而至。“疾”“輕”下字俱妙。兩句使人聯想到鮑照寫獵名句:“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但這裏發現獵物進而追擊的意思是明寫在紙上的,而王維卻將同一層意思隱然句下,使人尋想,便覺詩味雋永。三四句初讀似各表一意,對仗銖兩悉稱;細繹方覺意脈相承,實屬“流水對”。如此精妙的對句,實不多見。
以上寫出獵,隻就“角弓鳴”、“鷹眼疾”、“馬蹄輕”三個細節點染,不寫獵獲的場麵。一則由於獵獲之意見於言外;二則射獵之樂趣,遠非實際功利所可計量,隻就獵騎英姿與影響寫來自佳。
頸聯緊接“馬蹄輕”而來,意思卻轉折到罷獵還歸。雖轉折而與上文意脈不斷,自然流走。“新豐市”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細柳營”在今陝西長安縣,兩地相隔七十餘裏。此二地名俱見《漢書》,詩人興會所至,一時彙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實。言“忽過”,言“還歸”,則見返營馳騁之疾速,真有瞬息“千裏”之感。“細柳營”本是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用來就多一重意味,似謂詩中狩獵的主人公亦具名將之風度,與其前麵射獵時意氣風發、颯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這兩句連上兩句,既生動描寫了獵騎情景,又真切表現了主人公的輕快感覺和喜悅心情。
寫到獵歸,詩意本盡。尾聯卻更以寫景作結,但它所寫非營地景色,而是遙遙“回看”向來行獵處之遠景,已是“千裏暮雲平”。此景遙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應,而且適成對照:當初是風起雲湧,與出獵緊張氣氛相應;此時是風定雲平,與獵歸後躊躇容與的心境相稱。寫景俱是表情,於景的變化中見情的消長,堪稱妙筆。七句語有出典,《北史·斛律光傳》載北齊斛律光校獵時,於雲表見一大鳥,射中其頸,形如車輪,旋轉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稱為“射雕手”。此言“射雕處”,有暗示將軍的膂力強、箭法高之意。詩的這一結尾遙曳生姿,饒有餘味。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一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至如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這是句法之妙。“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準確錘煉,鹹能照應,這是字法之妙。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遠出的意態與豪情。所以,此詩完全當得起盛唐佳作的稱譽。
王維作詩的背景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麵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麵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李白還是王維的,有一首詩,裏麵有一個詞,叫萬國還是萬朝的,那首詩主要寫萬國來長安的壯麗景象。那首詩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王維西望長安詩中的七言絕句是什麼?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詩人王維17歲的時候孤身在長安,恰逢重陽節,這讓他倍感孤單,不由得想起
不由得想起家中的兄弟親人,於是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小時候17歲在長安的經 曆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曆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複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時
1.(1)他鄉。??(2)美好的節日。??(3)更加思念親人。
(意思對即可)
2.王維看到重陽節景象: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王維回憶家鄉重陽節景象: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
3.登高?? 插茱萸
4.表達作者感情憂傷的字眼
兄弟們其他的擔憂
(意思對即可)
5.“略”
王維的生平經曆,及當時所寫的古詩.
王維年譜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生於武後長安元年,卒於肅宗上元二年( 701-761)。(據陳鐵民〈王維年譜〉,文收氏著《王維新論》,北京師範學院 出版社,一九九○年九月北京第一版,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二次印刷)
其他知見年譜:
王右丞年譜一卷 明.顧起經編 文收《王右丞集》內 明萬曆三十四年
(1606)奇字齋刊本 明.嘉靖刊本
王右丞年譜一卷 清.趙殿成編 文收《王右丞集》內 清乾隆間刊本
王維年表 莊申編 文收氏著《王維研究.附錄三》 香港:萬有圖書公司 一九七一年四月
王維年譜 張清華 上海學林出版社 一九八七
王維年譜證補 張清華 北京:文學遺產 一九八八年六月
王維年譜 佚名 日.岩波書店 中國詩人選集六 一九五八
輸入、建檔者:國立交通大學共同科通識教學組副教授潘呂棋昌
建檔日期:一九九八年四月三日
701 辛醜 周 則天帝 大足一(長安一)
■帝在東宮。 郭元振為涼王、都督。拓境千五百裏,軍糧支數十年。
▲王維生。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生於武後長安元年,卒於肅宗上元二年(701-761 61)。
702 壬寅 周 則天帝 長安二
■帝在東宮。 突厥寇鹽夏。薛季昶、張仁願禦之。
▲王維二歲。
703 癸卯 周 則天帝 長安三
■帝在東宮。 唐休璟相。 貶魏元忠。
▲王維三歲。
704 甲辰 周 則天帝 長安四
■帝在東宮。 複作大像。 崔玄暉相。 姚玄之為靈武安撫大使。 張柬之相。
▲王維四歲。
705 乙巳 唐 中宗 神龍一
■正月,張柬之、崔玄暉、敬暉、桓彥範、袁恕己舉兵誅張易之、昌宗,遷太後於上陽宮。帝複位。 複國號曰唐。 立韋氏為後。 以武三思為司空。賜柬之五人王爵,罷其政事。 韋後用事。 太後崩。 柬之出為刺史。
▲王維五歲。
706 丙午 中宗 神龍二
■太平、安樂公主各開府置官屬。 敬暉等出為刺史。 貶五王,尋殺之。立重俊為太子。
▲王維六歲。
707 丁未 中宗 景龍一
■太子重俊起兵誅五三思父子,兵潰而死。
▲王維七歲。
708 戊申 中宗 景龍二
■朔方總管張仁願築三受降城。 仁願相。 用墨敕邪封官。 安樂公主適武延秀。上官氏為昭容。
▲王維八歲。
709 己酉 中宗 景龍三
■無紀事。
▲王維九歲。知屬辭。
710 庚戌 中宗 景龍四(睿宗 景雲一)
■六月,韋後弑帝立溫王重茂。 臨淄王隆基起兵討韋氏,誅其屬。隆基為平王。相王旦複位,廢重茂為溫王。
▲王維十歲。
711 辛亥 睿宗 景雲二
■默啜請和。 郭元振、張說相。 太平公主複邪封官。貶姚、宋。 置十道按察使。 郭元振、張說罷。 召司馬道士至京,尋許還山。
▲王維十一歲。
712 壬子 睿宗 太極一(玄宗 先天一)
■八月,傳位太子,尊帝為太上皇。 沙陀金山朱邪氏入貢。
▲王維十二歲。
713 癸醜 玄宗 開元一
■以高麗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地方二千裏。 郭元振相。 太平公主誅。力士知內侍省。 張說、劉幽求相。 講武驪山。貶元振。姚元之相。張說出為刺史。幽求罷。
▲王維十三歲。
714 甲寅 玄宗 開元二
■置左右教坊。 汰僧道。 突厥圍北庭逋護,郭虔瓘擊斬其子。 毀天樞焚朱玉錦繡於殿前。 薛訥敗於契丹。 作興慶宮、花萼樓、勤政樓 出宮人。 吐蕃寇隴右。 敕諸州修常平倉法。 薛訥大破吐蕃。幽州節度經略大使。
▲王維十四歲。
715 乙卯 玄宗 開元三
■薛訥為涼州大總管、郭虔瓘為朔州大總管以備突厥。 置侍讀官,以馬懷素、褚無量為之,待以師傅禮。 郭虔瓘為安西四鎮經略大使。 張孝嵩西域,八國請降。
▲王維十五歲。離家赴長安。
716 丙辰 玄宗 開元四
■太上皇崩。 拔曳固斬默啜以降。 突厥降戶叛,薛訥、王晙討之。 姚崇罷。宋璟、蘇頲相。
▲王維十六歲。在長安。
717 丁巳 玄宗 開元五
■行幸東都。 置營州都督於柳城。 令史官隨宰相入侍,群臣對仗奏事。訪逸書。
▲王維十七歲。在長安,間至洛陽。
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18 戊午 玄宗 開元六
■令州縣行鄉飲酒禮。 還西京。 吐蕃請和,以舅甥署誓文。
▲王維十八歲。在長安。
719 己未 玄宗 開元七
■徙宋王憲為寧王。
▲王維十九歲。在長安。七,月赴京兆府試。
詩:
賦得清如玉壺冰
720 庚申 玄宗 開元八
■宋璟、蘇頲罷。 源乾曜、張嘉貞相。
▲王維二十歲,在長安。春,就試吏部,落第。是年,每從岐王範等遊宴。
721 辛酉 玄宗 開元九
■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 宇文融為勸農使。 突厥求和。 敕舉縣令。姚崇卒。張說相。 王君■為河西隴右大使。 造黃道遊儀。
▲王維二十一歲。是春,擢進士第,解褐為太樂丞;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大約在是春。尋坐累,謫濟州司倉參軍,是秋離京之任。
詩: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722 壬戌 玄宗 開元一0
■幸東都。 置朔方節度使張說兼領之。 內侍楊思勗討平安南。 北庭節張嵩大破吐蕃。 張說建議始募兵充宿衛,兵農之分自此始。
▲王維二十二歲。在濟州。
723 癸亥 玄宗 開元一一
■北巡,以並州為太原府,置北都。 張嘉貞罷。 置麗正書院。 始置長宿衛。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
▲王維二十三歲。
724 甲子 玄宗 開元一二
■選名臣為諸州刺史。 以楊思勗為輔國大將軍。 宇文融為禦史中丞。明,兼戶部侍郎。 如東都。
▲王維二十四歲。
725 乙醜 玄宗 開元一三
■更命長從宿衛為(弓廣)騎。 命宰相餞諸州刺史於洛濱。 更集仙殿為賢殿,置學士、直學士。 十一月,封泰山。 十二月,還東都。 大年。
▲王維二十五歲。是年,裴耀卿仍為濟州刺史,維亦仍在濟州;祖詠擢第授官後東行赴任,嚐過濟州,維留之宿,且送之製齊州,賦詩贈別。
詩:
喜祖三至留宿
贈祖三詠
送別(《萬首唐人絕句》題作〈齊州送祖三〉)
726 丙寅 玄宗 開元一四
■張說修五禮。 李元紘相。 說罷。 戶部奏戶口極盛。
▲王維二十六歲。是夏之前,離濟州司倉參軍任。
727 丁卯 玄宗 開元一五
■王君■擊吐蕃於青海西。 作十王宅、百孫院。 賜貴近絲一綟宮珠育蠶。 蘇頲卒。吐蕃陷瓜州。 盜殺王君■。 還西京。 蕭嵩為河西節禦吐蕃。
▲王維二十七歲。官淇上疑在是年。
728 戊辰 玄宗 開元一六
■楊思勗討平嶺南獠。 張說兼集賢院學士。 行開元大衍曆。
▲王維二十八歲。隱淇上疑在是年。
729 己巳 玄宗 開元一七
■朔方節度使禕攻拔吐蕃石堡城,賜名振武軍。 宇文融相。 八月生日為秋節。融貶聚斂之臣始此。
▲王維二十九歲,在長安。始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頓教。是冬,孟浩然還襄陽,行前,有詩贈維,維亦有詩送之。
詩:
送孟六歸襄陽
730 庚午 玄宗 開元一八
■令百官休日選勝行樂。 宰相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奏循資格。 吐蕃入貢。
▲王維三十歲。
詩:
華嶽
731 辛未 玄宗 開元一九
■以詩書賜吐蕃。 幸東都。
▲王維三十一歲。妻亡約在是年。
732 壬申 玄宗 開元二0
~t48fm3x2l20;
■信安王禕大破契丹兵。 還西京。
▲王維三十二歲。
733 癸酉 玄宗 開元二一 閏三月
■遣大門藝討渤海不克。 韓休相。 左丞相宋璟致仕。 休罷。 張九齡。分天下為十五道,置采訪使。
▲王維三十三歲。是年前,房琯為盧氏令,維有詩贈之。
詩:
贈房盧氏琯
734 甲戌 玄宗 開元二二
■幸東都。 李林甫相。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 京城置丐者病坊。
▲王維三十四歲。仍閑居長安。秋,赴洛陽,獻詩張九齡求汲引,玄隱於嵩山。
詩:
上張令公
735 乙亥 玄宗 開元二三 閏十一月
■冊壽王妃楊氏。
▲王維三十五歲。春,仍隱於嵩山。尋拜右拾遺,遂離嵩山至東都任職。
詩:
獻始興公(張九齡)
736 丙子 玄宗 開元二四
■北庭都護蓋嘉運擊破突騎施。 始敕禮部侍郎掌貢舉。 張守珪使討擊使祿山討奚、契丹,敗績,送京師,上赦之。張九齡爭之,不聽。 守珪奏史思明為果毅。 九齡罷,以李林甫、牛仙客並相。
▲王維三十六歲。在東都,為右拾遺。冬十月,隨玄宗還長安。
737 丁醜 玄宗 開元二五
■崔希逸破吐蕃。 貶九齡為荊州長史。 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 林甫爵晉國公、仙客豳國公,以刑措也。 宋璟卒。 武惠妃卒。
▲王維三十七歲。自春徂夏,在長安任右拾遺。秋,赴河西節度使幕為監察禦史兼節度判官。本年四月張九齡貶荊州長史後,維有詩寄之。
詩:
寄荊州張丞相
738 戊寅 玄宗 開元二六
~t48fm3x2l20;
■立忠王璵為太子,改名亨。 封南詔婆邏閣為雲南王,居太和城。 罷龍軍。
▲王維三十八歲。五月,崔希逸改任河南尹,維旋亦自河西還長安。
739 己卯 玄宗 開元二七
■貶張守珪。 蓋嘉運擊擒突騎施可汗骨啜。 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始南麵贈弟子為公、侯、伯。 吐蕃入寇,禦之。 是歲戶口極盛,行者萬裏持半兵。
▲王維三十九歲。在長安。仍官監察禦史。
740 庚辰 玄宗 開元二八
■張九齡卒。
▲王維四十歲。遷殿中侍禦史。是冬,知南選,自長安經襄陽、郢州、夏口至嶺南。
詩:
哭孟浩然
741 辛巳 玄宗 開元二九
■吐蕃入寇,擊破之。 寧王薨,追諡曰讓皇帝。 吐蕃陷石堡城。
▲王維四十一歲。春,自嶺南北歸,嚐過瓦官寺謁璿禪師。隱居終南山約始於是年歸長安後。
詩:
謁璿上人
742 壬午 玄宗 天寶一
■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 改官名。 享玄元皇帝於新廟。 李適之相。厥始微。
▲王維四十二歲。在長安。是年轉左補闕。
743 癸未 玄宗 天寶二
■祿山入朝。 轉運使韋堅引滻水作廣運潭成。
▲王維四十三歲。在長安。仍官左補闕。維與王昌齡、王縉、裴迪集青龍寺(在長安新昌坊,參見《長安誌》卷九)懸壁上人院,共賦詩(維詩題曰〈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約在此年(說見傅璿琮《唐代詩人叢考》第一二八、一二九頁)
詩:
青龍寺懸壁上人兄院集
744 甲申 玄宗 天寶三
■改年曰載。 以安祿山兼範陽節度使。
▲王維四十四歲。仍在長安為左捕闕。始營藍田輞川別業最晚當在本年。
745 乙酉 玄宗 天寶四
■回鶻懷仁可汗擊殺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邊稍安,而回鶻遂全有突厥故地。懷仁卒,葛勒立。 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兼河東節度使。 以楊太真為貴,更為壽王冊妃韋氏。 安祿山敗奚、契丹。
▲王維四十五歲。遷侍禦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疑在是年。又嚐至南陽郡,遇神會和尚。
詩:
榆林郡歌
746 丙戌 玄宗 天寶五 閏十月
■王忠嗣為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節度使,大破吐蕃於青海積石,又破吐渾全部。 李適之罷相。陳希烈相。
▲王維四十六歲。轉庫部員外郎疑在此年。
747 丁亥 玄宗 天寶六
■李林甫賀野無遺賢。 祿山得出入禁中。 王忠嗣奏祿山必反,林甫遂惡嗣,貶之。 名驪山宮曰華清。 以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以天下歲貢賜林甫。 高仙芝為四鎮安西節度使。
▲王維四十七歲。仍官庫部員外郎。
748 戊子 玄宗 天寶七
■高力士為驃騎大將軍。 賜祿山鐵券。 楊釗判度支事。貴妃姊三人皆封夫人。哥舒翰築神威軍應龍城。吐蕃不敢近青海。
▲王維四十八歲。遷庫部郎中。
749 己醜 玄宗 天寶八
■林甫奏停折衝府上下魚書,自是精兵皆聚於西北邊,中國始無武備。 哥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王維四十九歲。仍官庫部郎中。閏六月,蕭嵩薨,秋末下葬,維為作挽歌。
詩: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750 庚寅 玄宗 天寶九
■封西嶽。 賜祿山爵東平郡王,將帥封王自此始。 以祿山兼河北采訪使 賜楊釗名國忠。 南詔王閣羅鳳反,陷雲南郡。
▲王維五十歲。是春,丁母憂,離朝屏居輞川。
751 辛卯 玄宗 天寶一0
■為祿山起第於親仁坊。祿山兼河東節度使。 鮮於仲通討南詔,敗績,楊忠仍以捷聞。 武庫火。 高仙芝擊大食,敗績。 祿山討契丹,敗績,以國忠領劍南節度使。
▲王維五十一歲。是年守母喪,仍居輞川。十月,吳郡別駕前京兆尹韓朝宗葬於藍田白鹿原,維為作墓誌銘。
文:
唐故京兆尹長山公韓府君墓誌銘
752 壬辰 玄宗 天寶一一
■祿山擊契丹。 國忠為禦史大夫。 林甫死,國忠相。
▲王維五十二歲。三月初,服闕,拜吏部郎中。是年吏部改為文部後,仍守此職。
753 癸巳 玄宗 天寶一二
■追削林甫官爵。 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 如華清宮。
▲王維五十三歲。仍官文部郎中。是夏,李■出為睢陽太守,維有詩送之。是秋,晁衡還日本國,維作詩贈行。又,本年九月衡嶽瑗公南歸,維嚐與崔興宗共賦詩送之(據〈送衡嶽瑗公南歸詩序〉、〈同崔興宗送瑗公〉可知)。
詩:
送李睢陽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754 甲午 玄宗 天寶一三 閏十一月
■祿山入朝,加左仆射,歸範陽。 李密伐南詔,敗沒,國忠更以捷聞。
▲王維五十四歲。仍官文部郎中。
755 乙未 玄宗 天寶一四
■祿山請以蕃將代漢將,從之。 哥舒翰入朝,留京師。 如華清宮。 十月,祿山反。遣封常清儒翁京禦祿山。 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 以仙芝統軍屯陝。封常清敗於虎牢。祿山陷東京。 仙芝退保潼關,河俱陷。 製太子監國。 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俱起兵討賊 斬仙芝、常清,以哥舒翰為副元帥。 郭子儀使李光弼、仆固懷恩擊祿山兵,進拔馬邑。
▲王維五十五歲。轉給事中。
756 丙申 肅宗 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 七月改元
■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許遠為睢陽太守。 賊史思明陷常山,陷九郡。 子儀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光弼入常山,執安思義與思明,大敗之。 真源令張巡起兵雍邱討賊。 子儀、光弼與思明戰於九門敗之,進拔趙郡。又戰於嘉山,大敗之,複河北十餘郡。 六月,哥舒戰於靈寶,大敗,賊遂入關。 國忠定議幸蜀。 帝出奔蜀,次馬嵬,忠及溎妃誅。 留太子東討賊。 子儀、光弼聞京師陷,引入井陘。 七月,太子即位於靈武,尊帝為上皇。 上皇至蜀。令狐圍雍邱。
▲王維五十六歲。仍為給事中。上年十一月,安祿山反。是年六月,祿山兵陷潼關,尋入長安;玄宗奔蜀,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服藥取痢,偽稱瘖疾。祿山素知其才,遣人迎置洛陽,拘於菩提寺,迫以偽署。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八月,祿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命梨園諸工奏樂,諸工皆泣,維於菩提寺中聞之,悲甚,潛賦凝碧詩。九月之後,被迫為祿山給事中。○元崇至輞川訪維,疑在本年六月長安陷落之前,是時維仍官給事中。
757 丁酉 肅宗 至德二 閏八月
■上皇在蜀。 安慶緒殺祿山。 殺建寧王倓。 思明寇太原,光弼破之。子儀平河東。 慶緒使思明守範陽。 李成式討平永王璘。 上皇遣使張九齡。 張巡擊走尹子奇。 子儀戰於清溝,敗績。 張鎬相。 九,子儀收複西京、華陰、弘農。 十月,睢陽陷。 子儀收複東京,取陽及河內。 帝入西京。 慶緒走保鄴。 十二月,上皇自蜀還西京。以張氏為淑妃。 思明等降。
▲王維五十七歲。九月,唐軍收西京。十月,收東京。唐軍入東京後,維及諸陷賊官皆被收係,尋勒赴西京。維在西京,與鄭虔、張通等並囚於宣陽裏楊國忠舊宅。十二月,陷賊官以六等定罪,維以凝碧詩嚐聞於行在,又是時其弟縉官位已顯,請削己職以贖兄罪,肅宗遂宥之。
758 戊戌 肅宗 乾元一(至德三) 二月改元,複以載為年
■李輔國用事。 徙楚王俶為成王。 置觀察使。 立成王為太子,更名豫 思明複反。 命子儀等九節度討班慶緒,以宦者魚朝恩為觀軍容使。拔衛州,遂圍鄴。
▲王維五十八歲。是春複官,責授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士;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官舍人時,同賈至、岑參、杜甫等並為兩省僚友,唱和甚盛。是年六月之前,嚴武為京兆少尹,維嚐與之往來。是秋,複拜給事中。請施莊為寺,當在此年。是年,賈至官中書舍人(參見《舊唐書》本傳),嚐賦〈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王維、岑參、杜甫等並有和章。
詩:
和賈舍人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759 己亥 肅宗 乾元二
■思明稱燕王。 九節度兵潰於相州。 思明殺安慶緒還範陽,僭稱帝。 弼大敗思明於河陽。 召子儀還京。
▲王維五十九歲。仍官給事中。是年沙門惠幹進所注《仁王經》,維代為作表。是春,錢起為藍田縣尉(說見傅璿琮《唐代詩人叢考》第四三二至四三六頁),與有相互酬和之詩:維賦〈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起作〈酬王維春夜竹停贈別〉;維另賦〈送錢少府還藍田〉,起又作〈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據上述錢起和章,可推知本年春維仍官給事中。
詩: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
送錢少府還藍田
左掖梨花
送韋大夫(陟)東京留守
文:
為幹和尚進注仁王經表
760 庚子 肅宗 上元一(乾元三年) 閏四月改元
■子儀領邠寧。 光弼破思明於懷州,又破之於河陽。 劉晏為戶部侍郎,度支使。 江淮都統劉展反。明年討平。 李輔國遷上皇於西內。 製儀統諸道兵定河北,魚朝恩沮之。 光弼拔懷州。,擒安太清。
▲王維六十歲。是春,嚴武為河南尹,赴任前至維宅訪別,人賦十韻。夏,轉尚書右丞。
詩:
河南嚴尹見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文:
門下起赦書表
761 辛醜 肅宗 上元二
■光弼與思明戰於邙山,敗績。河陽、懷州皆陷。 史朝義殺史思明。 梓段子璋反,討平之。 以光弼為太尉,統八道鎮臨淮。 加輔國兵部尚。 以建子月為歲首。始朝上皇於西內。
▲王維六十一歲。仍官尚書右丞。是年春,弟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上〈責躬薦弟表〉,乞盡削己官,放歸田裏,使縉得還京師。五月四日,縉新除左散騎常侍,維進上謝恩狀。七月,卒,葬於輞川。
○關於維的卒年,《舊唐書》本傳說:「乾元二年七月卒。」《新唐書》本傳則雲:「上元初卒,年六十一。」《趙譜》定卒於本年七月,並說:「集中有〈謝弟縉新授左散騎常侍狀〉,其係尾年月,乃上元二年五月四日¨¨¨則新史之說為優也。」又傅璿琮指出:「《佛祖曆代通載》(卷一三)底明確記載:『上元辛醜,尚書左(右?)丞王維卒。』」(《唐代詩人叢考》第一一三頁)按,趙、傅之說皆可信,今從之。
文:
責躬薦弟表
王維是唐朝著名什麼詩人
王維(701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曆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複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句“置酒長安道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白話譯文:
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
就連你這個隱居東山的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
你應試到京城君門遙遠難叩,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你將經過江淮去度過寒食節,到東京洛陽時滯留縫製春衣。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知心朋友如今又要與我分離。
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
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
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創作背景:
綦毋潛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的,因此這次落第至少應在三年之前,則此詩當作於王維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被貶濟州之前。當時唐玄宗雖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許多賢能未能被用,所以詩中有“君門遠”之歎。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對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給予慰藉和勸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使其覺得知音是極為重要的。全詩著意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勵,寫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勵摯敬,令人振奮。詩意明晰動人,語言質樸真實,充溢著詩人對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曆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複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王維去長安為如此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