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宅大門對聯
可以參考春節民俗傳統習俗的-請家堂(供奉的列祖列宗),兩邊的對聯是、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 ; 也可以是、忠孝傳家遠 勤儉繼世長
墓碑對聯大全帶橫批 陰宅風水墓碑對聯集錦
橫批是天然吉地
求陰宅對聯
上聯:仙居寶地千年旺
下聯:福蔭宗親萬事興
乙山辛向陰宅的對聯,怎樣寫當
乙山水色四麵紫氣靄吉地,辛向花香八麵靈龍擁洞天。
上聯:仙居寶地千年旺 下聯:福照董門萬事興 這幅陰宅對聯怎麼樣啊?
對聯不錯,隻是“福“不能照耀什麼,福,隻能配澤、佑、蔭、臨等字。
建議改為:
上聯:仙居寶地千年旺
下聯:福蔭宗親萬事興
呂梁嵐縣人死了有什麼風俗習慣
呂梁嵐縣喪事習俗:
一、停屍
人死後的第一個儀式,即把屍體以棺木盛裝,放於規定的地方。
1、臨終
(1)召見親人。老年人到了老煞年齡,子女應為其準備死後的一切用品。老人臨終時,重病突然減輕,往往神誌清醒,自身感覺良好,俗稱“回光返照”,一二日 內即突然惡化,無可救治。此時兒孫等立即召請親人,來見最後一麵,兒女在麵前,守住老人養兒女未能得濟。老人臨終,出現心情煩躁,呼兒喚女。主要征兆是看 額上的抬頭紋,如指頭紋消失,額顯平展,即刻死亡,死亡時男清楚、女糊塗。也有放一綢布在老人鼻子上觀察氣息,如不見**,即死亡。
臨死之前,垂危的老人要對親人囑咐、安頓一番,以了卻自己未盡的心願,如有何心願未了,死者會合眼不瞑。遺言在**俗中貴如黃金,後人得到老人遺言是幸運的,會因此而財運亨通。
(2)淨身。老人死亡後,兒女們用淨水給老人洗身子,擦淨病中所治汙垢汗泥,男性尚要剃光頭發,也有親人不給死者洗浴,害怕鬼魂付屍而被閻王判官攝去生命。
(3)穿老衣。淨身剃頭後,將生前作好的老衣取出,由兒女們一件件穿上,穿完後脫下,套在亡者身上,束戴整齊。老衣件數不等,視家庭情況而定,均為單數。 死者貼身穿的是白色襯衣襯褲,然後再穿上黑色的棉衣棉褲,最後**死者一件黑色長袍。死者的衣袖內有放小麵餅和紙線,有的掛在前胸或手上,是給去陰間路上 的攔路狗吃的,又叫“打狗餅”。料子都為綢和緞,或者類似布料,均為中式樣,且不配紐扣,做枕頭時不完全縫合,前麵留一小口,取沒有終結之意,衣服質料的 好壞,做工是否考究,除反映經濟條件外,更重要的是衡量兒女們是否孝順老人的一個標誌。做壽衣的時間一般在閏月進行,因家貧或無準備,死後才去購買,請人 裁製,則被視為不孝。老人替下的衣服要撂到房頂,讓風吹雨打,以祛不祥。
(4)飯含。飯含又叫“口含錢”。在死者斷氣時,在口中放上硬錢幣,有錢人家要放金、玉等物,一是為了壓舌頭以防咽到肚裏,二是讓死者留下人間最珍貴的東西,三是不能讓死者張著空嘴餓著肚子到陰間去受罪。
(5)治棺槨。治棺槨是喪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人們相信它是死後肉體及其靈魂在陰間活動的寓所,尤如人間寢室訂鋪一樣,必須牢固結實,不易腐壞。 其木質,以油鬆及柏木為上,最好的是獨幅板,即四塊六寸厚的柏木板,其次是六頭、八頭、十二頭三至五寸的槐、柳樹。棺材上粗下細如楔子狀,要油漆彩繪,描 上五顏六色的的圖案,棺木內另放一木板叫“七星板”。有些地方,老人活著時尚要親自去挑選棺木,此法並非催促老人快死,而是希圖老人延年益壽。
(6)點水燈。老人一死,喪家要趕緊用棉花製作水燈一盞,內盛清水、麻油,點於死者床前,叫“點水燈”,又稱“長明燈”。點水燈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讓去世的人看清去陰間的道路,熟悉周圍的環境,另一方麵祈禱死者靈魂不死,在陰間“長命”。
(7)移鋪。老人死後,穿好老衣即要從原來躺的地方移開,一般移近窗房,用“七星板”停放。在停放處放一簡易木桌,設香案、香爐、供獻,閨女供壓靈卷,媳婦供幹心餅。家族中小輩與親戚要燒“倒頭紙”(回頭紙)哭哀號淘,以此希冀死者去陰間報到時不遭苦難。
(8)穿孝。兒女侄孫等五服以內的晚輩穿孝衫、孝褲,白布蒙鞋,孝帽後有兩條尾帶,父死左長右短,母死則右長左短,若父母雙亡,則兩條尾帶相齊。帽上綴麻 皮,腰上係麻皮。媳婦同樣穿白褲、孝衫,白布蒙鞋、蒙頭,並戴眼紗,腰間、背後均紮麻皮。女兒同媳婦一樣穿孝,媳婦、女兒都用麻紙撚紮頭發,父死係左鬢 發,當地俗稱“成號”。女婿帶孝帽,不蒙鞋,穿孝衫。外甥孝帽上加綴紅布長命絮,蒙鞋時隻在鞋的前臉上罩一層白孝布,鞋後不蒙,俗稱“蒙鞋”,蒙鞋穿爛不 能補。子女、侄兒、孫子女均要穿白鞋至三周年。
2、報喪
老人死後,要在大門品懸掛告天紙塔,大門貼白紙。告天紙塔一歲一層,外加天地兩層。告天紙塔掛好之後,兒侄輩身穿孝服,手拿“哭喪棒”向親戚報喪。
如果是母喪必須先給外祖家磕頭,孝子在路上,無論遇到長者或熟人、陌生人,必須下跪磕頭,以免衝犯別人,也為自己積福。報喪要通知開吊、出喪及事宴大小, 親友得知喪信,即來安慰行禮,女親進村必哭,如果是出嫁本村的女兒,從婆家一直哭到娘家,嫁到外村的女兒,要出婆家門一直哭到村口,再從娘家村口一直哭到 自己家門口,在靈桌前還要跪磕、哭悼,直到有人勸慰為止。出門在外的子女或至親都要及時趕來奔喪吊唁。
3、搭靈棚
老人死後即要設靈堂,靈堂有葫蘆式、廟宇式、簡易式。靈堂門口朝西,象征老人可以進入極樂世界,早日升西天。靈堂門口貼白紙對聯,空懸豎條麻紙吊子,左右 各掛銘旌一塊,男的用紫色或黑色,女的用紅色,用金箔銀粉寫上死者的出生年月日及死期。銘旌由女兒奉獻,一般為七尺左右。靈棚內擺桌子數支,桌上依次擺供 蜜樓大祭、金銀鬥庫、福壽祭品。正麵擺放銘旌。靈棚前祭奠要放化紙盆,備燒錢化紙用,孝男孝女要守孝舉哀,早晚賓客來燒紙,都要哭靈,內容多為歌功頌德懷念死者之情,來客吊喪,主人哭拜稽顙。
4、入殮
入殮又稱“成涵”,即由兒女把屍體放入棺內。一般在當天或死後一二天進行。入棺前由兒女用棉花擦洗臉麵,俗稱“開光”。然後,按輩份、年齡大小,每個孝子 給棺底鋪一根麻。不在跟前的,由別人代鋪,關在枕頭下灑一層木炭,“有頭枕煤,腳蹬炭,子孫後輩千千萬”之說。用穀草將屍體固定於棺內,穀草必須用麻紙裹 紮,解開兩手,放於身體兩側,打狗餅放於胸前。尚有將死者心愛之物放入棺村的**俗,兒女們也要把自己“孝教”老人的東西放棺內,體現他們的孝心和靈魂不死 的觀念,人們總希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裏能有錢花,生活得好一些。一切準備就序,棺材就上蓋,並用鐵錘牢牢釘住,棺縫用麻紙糊好,以防空氣、水分和塵土的侵 入,為了進一步防止妖魔,一塊鐵鏵被放在棺材蓋上,這些都是為了保證死者靈魂的安全。棺材的四周圍以二十四張麻紙組成的窯形圖案,連合而成,一方麵是為了 遮掩棺材,另一方麵給死者營造陰宅。
5、點主
點主指完成靈牌的書寫儀式。死者神牌,於做棺材時做好,上半圓形,下長方形,均豎寫,皂字的一撇、清字的三點、神字的一豎、主字的一點最後用朱筆補上。點 主之人一般是當地有聲望之人,這一方麵表明死者不僅活著有尊貴的地方,就是在死後的陰間,了有尊貴的“麵子”。民間認為點主後的木牌即已居住著祖先的靈魂 了,將永遠受到人們的尊重和崇拜。
6、祭奠
成涵後把棺材移放靈堂,棺材放法:大頭朝後,小頭在前,設香案、香爐、水燈,孝子們不斷燒香祭奠。如有配偶早亡,還要把墳墓挖開,由孝子將遺骨拾起、整 好,俗稱“拾幹骨”,放入幹喪盒子”(比棺材小)內,抬回村中靈棚內,俗稱“移靈”、“回靈”。孝子們身穿孝服,背背孝單,上書“哀哀吾父(祖父),生我 劬勞,欲報深恩,昊天罔極”,手拿哭杖(哭喪棒),跪於棺木前兩側,女孝子圍棺材嚎哭。一般親朋,男戴號帽(孝帽),女箍拖號(孝絹)。孝子們早晚祭奠舉 哀,俗稱“早哭靈,燒晚紙”。
祭品一般分為大祭品和小祭品兩種,都用白麵蒸成動植物形狀,大祭蒸四十八至六十個,豬、羊、石榴、桃子各十二個或十五個,上插祭花;小祭六個或十二個、十 五個,形狀各異。開席前還要給靈堂供飯,蒸饃切成小塊,大小孝子跪拜磕頭,祈求死者永保平安。然後,孝子們各抓一塊碎饃吃掉,稱為“吃福”,掐下來供物倒 入漿水桶內,香紙灰入灰盆,下葬時一齊倒於墓堆。
二、吊喪
吊喪又叫“吊孝”、“開吊”,是喪禮的正式公開。
1、請陰陽
老人死後,總管要立即派人請陰陽先生,陰陽先生來後,同孝子一起根據死者的生辰八字,祖墳方位,擇定埋葬日子。一般為三、五、七日葬,擺放數月葬者也有。 日子一定,由陰陽先生到墓地點**確定墓位,由孝子刨土三下,有什麼忌諱,陰陽先生均交待清楚,並劃符寫好墓瓦、柏木簽。其目的,一是防止惡魔加害死者的靈 魂,二是設法躲避死者的亡靈害生人。
2、打墓
打墓又叫“修墓”、“營墓”。墳墓多為土墓,富貴人家有磚墓。設明堂、後土、牌樓、望柱、墓誌銘、墓前碑、條幾、供桌等石雕,形製與地麵住宅建築極為相 似。墳地方位為“壬山丙向”、“癸山丁向”、“辛山乙向”、“甲山庚向”。打墓人數取單數(死單不死雙意),一般五至七人,打墓人該日不得喝水、吃菜,隻 能幹啃饃頭,這天孝子每隔一個時辰送一次饃頭,饃數逐漸增加,打墓人吃飯,孝子要親自挖一會兒,以顯其孝敬程度。
3、接娘家
死者不論男女,孝子舅家即為娘家人。娘家人合族而動,按報喪所囑埋葬時辰提前到來,總管要派專人在村頭嘹望,見娘家人進村,即喊孝子,孝子離開靈棚,前往 跪接,總管把娘家人安排在正屋,讓孝子跪地捧上孝禮,響工吹奏《四海全》、《哭皇姑》等悲調。若死者屬正常死亡,且舅甥無隙,關係親密,對父母孝順,娘家 即接孝禮;若舅甥不睦或兒女對父母不孝,則娘家大肆挑剔、責罵,以示懲罰,村人圍觀不介入,總管從中調停,直到接下孝禮為止,俗稱“成號”。娘家每次祭奠 都要孝子去請,祭奠完畢送回客房,並要專人照應生活起居。
4、哭明禱燒夜紙
人死後,男孝子必須日夜輪番守靈,女孝子要靈前晝夜哭泣,內容多為表達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或祝願老人平安歸西,稱為“哭明禱,燒夜紙”。
5、開吊
開吊在出殯前一天進行。開吊時,總管必須按照預先安排好的次序來進行。祭奠必須銜祭本家的“堂祭”,祭時前麵有人導引,後麵是響工、銘旌、祭桌、孝子。祭 桌共有六桌,首桌為金銀鬥庫,次桌為菜桌,後麵四桌為麵食供品,每桌十二件或十五件上插祭花,孝子隨後。堂祭完畢,祭家族,家族祭畢,輪祭親朋,每祭一 次,孝子們跟祭,午奠完畢,在事宴開席前要給死者上菜、供飯。祭奠完畢,孝子全部出動繞村一周,本地叫“晚祭”或“完祭”。
開吊之日,全村關係較好者均前來幫忙,雜辦、采購、接客、端牌、打桌、端盤上飯等事,無論分配幹啥均不推辭。
三、出殯
出殯的時間當地為早晨太陽未出宮以前。
1、指路
首先孝子輪流燒紙,然後女孝子每人手持香柱向墓地方向導引三回,並且每一回都比前一回遠幾步,俗稱“指路”。
2、摔喪盆 出殯之日,將要起動棺材時,先由主喪孝子在靈柩前摔碎燒錢化紙用的瓦盆,俗稱“摔喪盆”,摔盆非常講究,要一次性摔破,而且越碎越好。因為人們認為這盆是死者的飯鍋,摔粉碎才能帶去陰間受用,所燒紙錢也可隨之而帶去。
3、出殯
女孝指路時拆掉靈棚,準備扛抬圓木,抬棺者有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三十二抬,有獨龍杠、二龍杠。孝布搭於材蓋,眾人各執一頭,扛抬棺材,鼓樂聲中,棺 材前有引魂幡、公雞導引,其次是紙紮、挽幛、挽聯,孝子拉靈,女婿攙扶孝子,其餘女孝跟在棺材後嚎哭。路祭者備兩長凳,手棒香盤祭品,待至跟前,停棺板 凳,祭者跪拜焚香,拜畢再次起靈前行。沿途人家多大門前、碾磨煙囪上掛紅布、紅紙,在大門外打柴火一堆,以示避犯。孝子直到出村十字路口辭靈,孝子撕掉孝 單,扯斷麻冠、頭上棉花團等,然後翻穿孝衫,順原路返回家中,隻有家人與至親攜紙紮祭品隨棺前往墓地。
4、下葬
棺木到墓地後,即把棺木以繩索懸吊入墳墓明坑,事先下去一人,在前邊,棺木下墊木棍,後麵再下去一人用脊背扛,將棺材推入堂窯內,陰陽先生指點正柩,,棺 前點燃長命燈,棺木大頭貼上“歿狀”,內埋正磚、正瓦、飯罐、碗等,有的放有刀筷尖。以石砌或幹柴架窯口,以土填墳,填墳時,孝子要入坑層層踩實,同時要 吃懷中藏好的福饃,下葬時要在鼓樂中進行,招魂後即攏墓堆,墳攏長圓形,長寬後窄。哭杖插在墳前,祭奠的東西全部倒在墳上叫“吃飽飯好上路”,完畢即回 家。
5、清理喪場
打碎水燈、水碗,焚毀死者枕頭的穀皮,靈棚上的紙、挽聯、告天紙塔等一並火化。
6、謝土
清理完喪場後,即在喪地大門口設一水盆,內放菜刀一把孝子們從墓地回來,均要翻轉菜刀一次,取意輪回轉世。凡在地的人不能拍身上的土,帶回的工具平放,不 能直立。並要在大院中設土地牌位,送葬的人均要上香、磕頭,此時,陰陽先生要致謝辭,爾後,向院內撒五穀,並要給死者窯內牆壁、門上分貼符咒,並手拿木弓 向門口射三箭,意即“鎮宅”。
四、葬後
1、複三
安葬之後第三日,全體孝子上墳祭墓,又叫“暖窯”或“暖房”。孝子去時帶上紙紮祭品,紙紮有金童玉女、三進大院、高樓、金山、銀山、蜜樓大祭、轎、馬、金 銀鬥庫、電視、冰箱等,到墳地後祭奠、跪拜,燒掉紙紮。此外,尚要燒鬼票、壘飯床、食油煎小點心,俗稱“吃福”。食畢,拾柴禾回家,謂之“拾財”。
2、齋七
人死後要過齋七,每七天設齋追薦一次,共七次,七七四十九天,以為這樣可以超度亡靈,或為死者尋求生緣,以七日為一周期,不得生緣更換一次,至七七必轉生。
3、周年
死後三年內,每周年為祭日,親戚來祭奠一、二周年,禮同五七,三周年大祭,規模禮儀與埋葬大體相同,該日要把死者牌位招回,親戚均來祭奠,主家要大宴親朋。有的三周年為父母立牌,則更為隆重。至此,喪禮全部結束。
出喪後,院內百日不得有較大的響動,孝子不能理發。五十年代前,孝子必須守孝三年,不能參加娛樂活動,院內不能鬧社火,以示對逝者的哀悼,死後第一個春節貼黃對子,第二年用蘭、綠,第三年才可用紅紙。
五、其它喪俗
生前未婚死後無偶人,晚輩人給遺骨找一未婚死亡女骨相配合葬;男人客死他鄉找不到屍骨者,妻子死亡埋葬時,束一幹草人代身,置放棺材內埋葬;訂婚未結婚女 方死娘家的,由娘家寄埋,到未婚夫死時,移棺埋到婿家配葬。年輕人死亡,多不入老墳,禮儀從簡,隨便找一合適地方掩埋,不待客,隻有至親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