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非常害怕的成語
膽戰心驚 、惶恐不安 、毛骨悚然 ?、心驚肉跳、?驚慌失色。
1、膽戰心驚
【讀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釋義】:戰:通"顫"發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元·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示例】:1、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2、惶恐不安
【解釋】:惶:恐懼。 指內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
【拚音】:huáng kǒng bù ān
【近義詞】:驚慌失措、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寢食不安、忐忑不安。
【反義詞】:坦然自若、不慌不忙、氣定神閑、遊刃有餘、處事不驚、穩如泰山、淡定自若。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出自】:《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3、毛骨悚然
【拚音】:máo gǔ sǒng rán
【造句】:慘烈的車禍發生了,那場麵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這,足以讓每個交通參與者警惕!
【解釋】:身上毛發豎起,脊梁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毛:頭發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樣子。
【例句】:2013年3月學校發生的事情令我毛骨悚然。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敥嘎嚶,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
4、心驚肉跳
【拚音】: xīn jīng ròu tiào
【解釋】: 形容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
【出處】: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舉例造句】: 在那個悶熱的夜晚,發生了那種淑嫻現在想起還心驚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近義詞】:心膽俱裂、魂飛魄散。
【反義詞】:神色不驚、鎮定自若。
5、驚慌失措
【拚音】:jīng huāng shī sè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釋義】:驚慌之極而麵目變色。
【事例】:次日,燕紫瓊、宰玉蟾聞得丈夫又困在陣內,嚇的~,坐立不寧。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十分吃驚。
【近義詞】:驚慌失措
.
形容恐怖的成語有什麼
駭人聽聞,
驚心動魄。
膽戰心驚…
形容恐怖的成語有什麼啊?急用!!!!!!
惶恐不安 毛骨悚然 心驚肉跳 惶惶終日 膽戰心驚
寒心酸鼻 心驚膽戰 驚慌失色 驚天動地 驚心動魄 天昏地暗
驚魂未定 驚弓之鳥 大驚失色 畏縮不前 觸目驚心 驚濤駭浪 天旋地轉 風聲鶴唳 風起雲湧 風雨交加 天翻地覆 山崩地裂
心有餘悸 失魂落魄 提心吊膽 戰戰兢兢 畏首畏尾 不寒而栗
談虎色變 草木皆兵 毛骨悚然 誠惶誠恐 魂不附體 大驚失色
形容可怕的成語
【兵凶戰危】:指戰事凶險可怕。
【惡夢初醒】:像從可怕的夢境中解脫出來一樣。形容災難過後,心存餘悸。
【蜂目豺聲】: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凶惡,聲音可怕。
【鼓吻奮爪】:猶言張牙舞爪。形容猛獸凶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惡。
【寒氣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陰森可怕。
【苛政猛於虎】: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麵貌猙獰】:猙獰:樣子凶惡。形容麵貌凶惡可怕。
【麵目猙獰】:猙獰:麵目凶惡。形容麵目凶狠可怕。亦作“麵貌猙獰”、“猙獰麵目”。
【怒容可掬】:掬:兩手捧取。形容一臉怒氣,讓人覺得可怕。
【人言可畏】: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肉顫心驚】: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形容很可怕的成語
*
人言可畏_成語解釋
*
【拚音】:rén yán kě wèi
*
【釋義】: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
【出處】:《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形容非常害怕的成語
具體答案,大概是以下這些
暗送秋波 膽戰心驚
惶恐不安 毛骨悚然
心驚肉跳 惶惶終日
膽戰心驚 寒心酸鼻
心驚膽戰 驚慌失色。
驚天動地。驚心動魄。
驚魂未定。驚弓之鳥。
大驚失色。畏縮不前。
觸目驚心。心有餘悸。
形容很嚇人的成語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
[釋義] 毛:頭發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樣子。毛發豎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懼驚駭。
[語出] 唐·韓愈《送窮文》:“屏息潛聽;如聞音聲;……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
[正音] 悚;不能讀作“sù”。
[辨形] 悚;不能寫作“忄傯”。
[近義] 不寒而栗 膽戰心驚
[反義] 鎮定自若 麵無懼色
[用法] 一般用來形容看到、聽到或想到令人害怕或恐怖的事情時人的心理感受。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膽戰心驚”;都形容害怕、恐懼。但~語氣重;並可用來形容非常冷;“膽戰心驚”不用來形容冷;可表示內心的害怕和恐懼。
[例句] 黑夜一個人走在荒涼的原野上;忽而傳來什麼動物的叫聲;令人~。
形容人可怕的成語
兵凶戰危 指戰事凶險可怕。
出處:漢·晁錯《言兵事疏》:“雖然,兵,凶器;戰,危事也。故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鼓吻奮爪 猶言張牙舞爪。形容猛獸凶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惡。
出處: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言下狼複鼓吻奮爪以向先生。”
麵目猙獰 猙獰:麵目凶惡。形容麵目凶狠可怕。亦作“麵貌猙獰”、“猙獰麵目”。
人言可畏 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出處:《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肉顫心驚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回:“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
肉跳神驚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出處:老舍《神拳》第三幕:“知縣肉跳神驚坐立不安。”
肉跳心驚 心裏吃驚,身上肉跳。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勢焰熏天 形容勢力大,氣焰高,很可怕。
出處: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十八回:“隻是人在勢在,人亡勢亡,當多爾袞在日,勢焰熏天,免不得有飲恨的王大臣,此次正思乘間報複,適值順治帝親政,下詔求言。”
視為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險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難的、可怕的事情。
出處:《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望而卻步 卻步:不敢前進,向後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討厭,使人一看就往後退縮。
出處:秦牧《象和蟻的童話》:“凡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條件從事這種工作的人望而卻步。”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出處:《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張牙舞爪 張:張開;舞:揮舞。形容猛獸凶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惡。
出處:《敦煌變文集·孔子項托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苛政猛於虎 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出處:《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形容很恐怖,很可怕的成語。
形容很恐怖、很可怕的成語:
1、膽顫心驚
【拚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解釋】: 顫:發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處】: 元·施惠《幽閨記·士女隨遷》:“生長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膽顫心驚,如何可免。”
【舉例造句】: 所以,每有風聲,無不‘談虎色變’,膽顫心驚。
2、魂飛魄散
【拚音】: hún fēi pò sàn
【解釋】: 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舉例造句】: 猛然間一個人從身後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聲,二人唬得魂飛魄散。
3、心驚膽戰
【拚音】: xīn jīng dǎn zhàn
【解釋】: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 元·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舉例造句】: 霎時間,森林裏傳來讓人心驚膽戰的吼聲。
形容可怕景象的成語
毛骨悚然
白日見鬼
麵目猙獰
如履薄冰
百病纏身
百鬼夜行
險象環生
窮凶極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