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猴子的成語故事
【成語】殺雞儆猴
【拚音】shā jī jǐng hóu
【釋義】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駭猴
【成語由來】
繩之以法,犯軍令韓信斬殷蓋。殺雞儆猴,振軍心槍斃韓複榘。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麵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才可以逐步進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隻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穰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杆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穰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穰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穰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隻說什麼親威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穰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隻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穰苴的話以為然。穰苴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穰苴即命拿下莊賈。莊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穰苴即令將莊賈斬首示眾。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莊賈。 穰苴沉著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麵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於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穰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成語】猿猴取月
【注音】yuán hóu qǔ yuè
【解釋】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出處】鏡裏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宋·黃庭堅《沁園春》詞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波羅奈城有五百獼猴,有一天五百獼猴遊行林中,見樹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獼猴王就對所有的獼猴說:“今天月亮掉到井裏,我們大家得想辦法撈出來掛到天上去。”於是這些猴子就在樹一隻接一隻地往井中延伸,結果樹枝斷,全部落井。
【成語】沐猴衣冠
【拚音】mù hóu yī guàn
【釋義】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典源譯文】過了幾天,項羽率兵西進,屠戮鹹陽城,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三個月都不熄滅;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往東走了。有人勸項王說:“關中這塊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但項王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想回去,就說:“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那個勸項王的人說:“人說楚國人象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王聽見這話,把那個人扔進鍋裏煮死了。
【成語】軒鶴冠猴
【拚音】xuān hè guàn hóu
【釋義】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出處】明·劉基《驛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解釋】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成語】土龍沐猴
【拚音】tǔ lóng mù hóu
【解釋】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出處】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禦史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保吏部尚書諡忠文李公神道碑》:“時俗方標榜門戶,征逐聲利,以為土龍沐猴,非所以自樹立,視之蔑如也。”
【成語】猴頭猴腦
【拚音】hóu tóu hóu nǎo
【解釋】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反義詞】傻頭傻腦
【出處】清·唐芸洲《七劍十三俠》第21回:“看他雖是人形,卻似猴頭猴腦,身上著件單衫。”
【成語】殺雞嚇猴
【拚音】shā jī xià hóu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俗話說的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儆猴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典故來源】有個耍猴戲的,新買了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一聽到鼓聲就會跳舞,一聽到鑼聲就會翻斤鬥,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一動也不動,隻做沒聽見。耍猴戲的想了個法子,他抓了一隻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公雞怎麼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宰了。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一打鼓,它就連忙跳舞,一敲鑼,他就連忙翻斤鬥,一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一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
【成語】尖嘴猴腮
【拚音】jiān zuǐ hóu sāi
【釋義】腮:麵頰。尖嘴巴,瘦麵頰。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通常用作貶義詞。
【出處】《儒林外史》
【近義詞】醜態畢露
【反義詞】風流瀟灑
有關猴子的成語故事
【成語】殺雞儆猴
【拚音】shā jī jǐng hóu
【釋義】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駭猴
【成語由來】
繩之以法,犯軍令韓信斬殷蓋。殺雞儆猴,振軍心槍斃韓複榘。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麵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才可以逐步進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隻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穰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杆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穰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穰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穰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隻說什麼親威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穰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隻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穰苴的話以為然。穰苴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穰苴即命拿下莊賈。莊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穰苴即令將莊賈斬首示眾。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莊賈。 穰苴沉著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麵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於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穰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成語】猿猴取月
【注音】yuán hóu qǔ yuè
【解釋】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出處】鏡裏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宋·黃庭堅《沁園春》詞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波羅奈城有五百獼猴,有一天五百獼猴遊行林中,見樹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獼猴王就對所有的獼猴說:“今天月亮掉到井裏,我們大家得想辦法撈出來掛到天上去。”於是這些猴子就在樹一隻接一隻地往井中延伸,結果樹枝斷,全部落井。
【成語】沐猴衣冠
【拚音】mù hóu yī guàn
【釋義】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典源譯文】過了幾天,項羽率兵西進,屠戮鹹陽城,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三個月都不熄滅;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往東走了。有人勸項王說:“關中這塊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但項王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想回去,就說:“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那個勸項王的人說:“人說楚國人象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王聽見這話,把那個人扔進鍋裏煮死了。
【成語】軒鶴冠猴
【拚音】xuān hè guàn hóu
【釋義】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出處】明·劉基《驛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解釋】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成語】土龍沐猴
【拚音】tǔ lóng mù hóu
【解釋】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出處】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禦史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保吏部尚書諡忠文李公神道碑》:“時俗方標榜門戶,征逐聲利,以為土龍沐猴,非所以自樹立,視之蔑如也。”
【成語】猴頭猴腦
【拚音】hóu tóu hóu nǎo
【解釋】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反義詞】傻頭傻腦
【出處】清·唐芸洲《七劍十三俠》第21回:“看他雖是人形,卻似猴頭猴腦,身上著件單衫。”
【成語】殺雞嚇猴
【拚音】shā jī xià hóu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俗話說的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儆猴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典故來源】有個耍猴戲的,新買了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一聽到鼓聲就會跳舞,一聽到鑼聲就會翻斤鬥,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一動也不動,隻做沒聽見。耍猴戲的想了個法子,他抓了一隻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公雞怎麼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宰了。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一打鼓,它就連忙跳舞,一敲鑼,他就連忙翻斤鬥,一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一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
【成語】尖嘴猴腮
【拚音】jiān zuǐ hóu sāi
【釋義】腮:麵頰。尖嘴巴,瘦麵頰。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通常用作貶義詞。
【出處】《儒林外史》
【近義詞】醜態畢露
【反義詞】風流瀟灑
有關猴子的成語典故
殺雞儆猴的意思
【注音】shā jī jǐng hóu
【解釋】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殺一儆百
殺雞儆猴的成語典故
從前一個耍猴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藝人十分生氣,就到市場買來一隻公雞,對它不斷敲鑼打鼓,公雞嚇呆了,藝人乘機拿刀殺了公雞,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從此隻要藝人說什麼或敲鑼打鼓,猴子就會毫不含糊地執行藝人的指令。
有關猴子的成語典故俗語諺語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
獼猴騎土牛 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沐猴而冠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弄鬼掉猴 比喻調皮搗蛋。
殺雞儆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嚇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猴年馬月 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猴頭猴腦 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沐猴衣冠 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殺雞駭猴 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哧猴 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同“殺雞駭猴”。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土龍沐猴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軒鶴冠猴 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宰雞教猴 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餘。
帶有猴字的成語20個
【猴年馬月】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猴頭猴腦】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猴子搏矢】形容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容易上當.
【猴子救月】形容沒事找事,結果自己反而受到傷害.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獼猴.形容欺騙的勾當或艱難的事業.
【尖嘴猴腮】腮:麵頰.尖嘴巴,瘦麵頰.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
【沐猴而冠】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裝扮成人樣.比喻虛有其表而無真本領.用來諷刺投靠權勢竊據權位的人.
【沐猴冠冕】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獼猴騎土牛】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沐猴衣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弄鬼掉猴】比喻調皮搗蛋.
【殺雞哧猴】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同“殺雞駭猴”.
【殺雞駭猴】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
【殺雞儆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嚇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俗語.比喻沒有出色的人才,差一些的就充當主要角色.
【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五馬六猴】形容不守規矩、不受管束的人.
【軒鶴冠猴】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衣冠沐猴】冠:戴帽子;沐猴:獼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宰雞教猴】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餘.
拓展資料:
猴年馬月:hóu nián mǎ yuè
[典故出處]古華《芙蓉鎮》第四章:“鬥鬥鬥,一直鬥到猴年馬月,天下一統,世界大同。”
[ 近義詞 ]遙遙無期
[ 反義詞 ]指日可待
[成語舉例]你這樣下去,猴年馬月才能完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正音]猴,不能讀作“hòu”。
[成語辨形]猴,不能寫作“候”或“侯”。
[英文翻譯]god knows how long
農夫和十隻猴子的故事是什麼成語故事
朝三暮四是一個成語,源於莊周《莊子·齊物論》,原來比喻用詐術欺騙人,後來用以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宋國有一個養猴的老人,喜歡猴子,把它們成群養著,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養猴的老人寧可減少他與家人的食物也要滿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裏的糧食缺乏了,他將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數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你們橡實,早上三顆然後晚上四顆,夠嗎?”猴子們都站了起來並且十分惱怒。他又說:“給你們橡實,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夠了吧?”猴子都非常高興然後一個個都趴在地上。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闡述一個哲學道理,是《莊子·齊物論》中一則重要的寓言故事,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並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喜怒為用就顯得很可笑。
猴子偷桃的成語故事
小兔乖乖拾到一個桃核,種了一棵桃樹。
小兔乖乖給桃樹澆水施肥,桃樹長大了,結了一樹桃子。
桃子熟了,白白的,紅紅的,散發著香氣。
住在不遠的地方的小猴頑頑,看見樹上結的桃子,饞得直淌口水,趁小兔乖乖不在的時候,爬到樹上摘了一個桃子。
小猴頑頑把桃子拿回家去,吃了。桃子很好。
第二天,小猴頑頑又去偷桃子。
第三天,小猴頑頑再去偷桃時,被小兔乖乖捉住。
小猴頑頑很難為情,也很害怕。
小兔乖乖說:“小猴頑頑,別怕,別怕,我是特地等在這裏送桃子給你吃的。”
說罷小兔乖乖拎出一籃桃子來。
小猴頑頑很感動,說聲“謝謝。”拿了桃子要走,小兔乖乖連忙止住說:“慢走,慢走。你得答應我個條件。”
小猴頑頑問:“什麼條件?”
小兔乖乖說:“你吃了桃子,得把桃核給我送來。”
“這是為什麼?” 小猴頑頑問。
小兔乖乖說:“核桃種下去了,長出一棵樹;樹長大了,就是一樹桃子哇!”
“唔,對了!” 小猴頑頑想了想,就明白了。他說:“小兔乖乖啊,你也答應我個條件,好嗎?
小兔乖乖問:“你有什麼要求?”
小猴頑頑說:“送個桃核給我吧!”
小兔乖乖問:“你要核桃做啥?”
小猴頑頑說:“核桃種下去,長出一棵樹;樹長大了,就是一樹桃子哇!我以後就吃自己種的桃子了。”
小兔乖乖忙說:“好,好,這些桃子裏的核就統統歸你了。”
猴子與貓成語故事
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
[釋義] 偷取爐火裏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自己上了當;卻一無所得。
[語出] 故事見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
[正音] 栗;不能讀作“sù”。
[辨形] 栗;不能寫作“粟”。
[近義] 代人受過 為人作嫁
[反義] 坐享其成
[用法] 用來比喻被人利用;冒了風險卻沒有得到好處。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有關猴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
1、殺雞儆猴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耍猴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藝人十分生氣,就到市場買來一隻公雞,對它不斷敲鑼打鼓,公雞嚇呆了,藝人乘機拿刀殺了公雞,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從此隻要藝人說什麼或敲鑼打鼓,猴子就會毫不含糊地執行藝人的指令。
2、海底撈月
夜涼如水。古井旁,一棵高大的樹上,一隻小猴子享用完美味的果實後正悠然地梳理身上的毛發,驀然間抬頭。隻見無數的星星如鑽石般鑲嵌在無際的蒼穹。殘月如鉤,高高地懸掛在眾星中央,散發出皎潔的光暈彌漫周圍,顯得無比的神聖,莊嚴。猴子一下就迷戀上著狼牙般的彎月。於是乎以後的日子裏除了尋找食物外,便多了一項節目,看月。。。。從上弦月到下弦月,從月缺到月圓。一天夜裏,猴子敏捷地攀爬在樹杈邊緣,伸手采摘那成熟的果實。無意間看到古井中,一輪皎潔的圓月靜靜地躺在墨汁般的井水裏。小猴子癡癡地看了很久,心中萌生了一個劃時代的念頭————-撈月……它興奮的手舞足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同伴,並得到大家的支持。集思廣益後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首先一個猴子用尾巴卷在樹枝上,用手抓住另一個的尾巴,然後一個接一個倒掛起來。最底下的那隻小猴子呆呆地看著那輪皎潔的圓月。它第一次近距離的麵對這潔白無瑕的月亮,仿佛夢幻般。接著它虔誠地伸出雙手,小心翼翼的……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采納..
有關“猴”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和故事。
成語:
猴年馬月、殺雞儆猴、五馬六猴、猿猴取月、猴頭猴腦、軒鶴冠猴、猴子搏矢、尖嘴猴腮、衣冠沐猴
俗語:
1、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2、樹倒猢猻散。
3、猢猻入布袋。
4、獼猴騎士牛。
5、一個猴一個栓法。
對聯:
火眼金睛開玉宇,
紅梅綠柳報新春。
金猴奮起群山翠,祖國騰飛四海春。
詩句:
金猴奮起千鈞棒,
玉宇澄清萬裏埃。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故事:
猴子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