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唐朝,武則天,來俊臣【打一成語】
請君入甕
幫我找出與成語有關的人物
李林甫
開放分類: 曆史人物、唐朝、宰相、奸相、大臣
(?~752) 唐玄宗李隆基時著名奸相。善音律,無才學,會機變,善鑽營。出身於李唐宗室,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初為千牛直長(宮廷侍衛)。開元初,遷太子中允。不久通過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關係,升至國子司業。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遷為禦史中丞,隸管刑部、吏部侍郎。至此,他已躋身李唐高層統治者行列。其時武惠妃專寵,李林甫極盡逢迎諂媚之能事。惠妃之子壽王,極得玄宗鍾愛,李林甫托宦官稟告惠妃,“願護壽王(李瑁)為萬歲計”,即是說,他將擁護壽王登上皇帝寶座。惠妃聞稟感激涕零,在玄宗麵前經常稱頌李林甫之“德政”。因諂附玄宗寵妃武惠妃,擢為黃門侍郎。開元二十二年(734)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他收買嬪妃宦官,探得玄宗動靜,迎台意旨,因而獲得信任,掌握大權。他為人忌刻陰險,對於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視的官員,必設法排斥,表麵上甜言蜜語相結,背後卻陰謀暗害,時人稱他“口有蜜,腹有劍”。同時為相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皆被他排擠罷相。為了專權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補闕杜進上書言事,被他貶為下邦令。他對朝臣說:“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作為儀仗的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脅,從此諫諍路絕。他極力支持玄宗廢太子瑛,勸立武惠妃子壽王瑁,玄宗卻立了忠王璵(後改名亨,即肅宗)。他怕太子即位後於己不利,屢興大獄,以動搖太子。他促使楊國忠推究,誅殺太子親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連數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張九齡罷相後,獨攬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陳希烈都怕他而不敢問事。天寶八載(749),鹹寧太守趙奉璋擬揭發林甫罪狀二十餘條,被他指使禦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殺。天寶十一載,林甫死。此前,他已和楊國忠有隙,死後,國忠唆使安祿山誣告林甫與蕃將阿布思謀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沒其家產,子婿流配。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玄宗晚年政治腐敗,他有很大的責任。
李林甫雖然是唐明皇身邊的大奸臣,對於他的罪過已經聽的很多了。但是,唐明皇既然能認清李白這個詩人沒有政治才華,也一定能看出李林甫身上可取之處。他不至於一無是處,對於盛唐氣象,李林甫確實不錯,隻有他才能控製各地的番將,這些番將包括安祿山。楊國忠則不然,能力一般而且貪財,是楊國忠把安祿山逼反的。當然,唐朝皇帝自己也有責任,沒有識人和用人之能是封建社會任何皇帝的致命傷,不應該隻是指責楊國忠或者安祿山。
來俊臣
開放分類: 人物、武則天、唐朝、大臣、酷吏
人物簡介
來俊臣(651~697) ,唐朝武則天時酷吏。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曆任侍禦史、左禦史中丞。少時凶險,不事生產。因告密得武則天信任,成為武則天在政爭中的鷹犬。來俊臣和羽黨共撰《羅織經》,作為告密的典範,網羅無辜,捏造罪狀。凡羅織人罪,皆先進奏事狀,敕令依奏,即籍沒其家。每有赦令,則遣獄卒先殺重囚,然後宣示。當時法官競用酷法訊囚,來俊臣與周興、索元禮尤為殘虐。俊臣每訊囚,不論輕重,多以醋灌鼻;或將囚犯置於甕中,用火環繞燒炙;或以鐵圈束首而加楔,以至腦裂髓出;種種酷刑,備極苦毒。訊囚,又必先示以刑具,囚人畏懼,往往自誣。則天曾於洛陽麗景門置推事院,由俊臣主持,凡入此門者,百不存一,因此人稱其門為“例竟門”。其時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談;官員入朝,常密遭逮捕,家中再也不知道消息,因此官員入朝,即與家人作別:“不知複相見否?”俊臣前後所破千餘家,冤死者甚眾;他自己又兩次犯贓罪,種種不法,則天都加以庇護。萬歲通天元年(696)俊臣遷升洛陽令、司農少卿。二年,因得罪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被誅。仇家噉俊臣之肉,須臾而盡。士民稱快,相賀於路,都說:“自今眠者背始貼席矣!”
人物評價
來俊臣是唐武則天時期著名的酷吏,他曾任司仆少卿、侍禦史、左台禦史中丞等職。他是典型的迫害狂,被他定罪冤殺的有一千多家,按當時一人治罪牽連幾十人或上百人的情況來推算,被他冤殺的有幾萬到十幾萬人。來俊臣熱衷於整人害人的“理由”令人難以置信。如果他整人隻是為了排斥異己,打擊政敵並不稀奇,那是封建社會的官場痼疾,可是他並非如此。來俊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一個惡癖,對大姑娘倒並不是最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別人的妻妾,別人妻妾有漂亮的,他都千方百計地奪取,慣用的手法是指使別人羅織罪名上告,然後他便采用酷刑迫使別人認罪。《曆代通鑒》中記載,自宰相以下,來俊臣都登記姓名按順序奪取他們的妻妾。他還厚顏無恥地說自己采花求色之才可比石勒。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武則天時期,受到了重用,他像瘋狗一樣四處咬人,十分囂張。人落到了他手裏,如同下了地獄,在地獄裏來俊臣就是閻王,他想怎麼整你就怎麼整你。在這裏,正義、法律、人道是不存在的,隻有一群惡魔的隨心所欲。所以,在當時,當來俊臣的同僚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因為你不知啥時,人家會看中你的妻妾,你的妻妾讓人看上了,你就要倒黴了。
來俊臣以逼供為趣,以施暴為勇,以殺人為樂,以作惡為榮,已經沒有人性可言,對於這樣的人,誰都是有理說不清的,落到他們手裏,就算倒黴了。來俊臣與司刑評事萬國俊,共同撰寫了《羅織經》,實際上就是“整人經”、“害人經”,羅織經教他們的門徒如何編造罪狀、安排情節、描繪細節,陷害無辜的人。他們還爭相發明了刑訊辦法,如“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名目繁多,可謂整人有術。可見,害人害得有了理論指導,那是多麼的可怕。
在用刑上,來俊臣之流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什麼損招、狠招、壞招都使得出來,有不少惡毒的“發明創造”。有的用椽子串連人的手腳,再朝一個方向旋轉,叫做“鳳凰曬翅”,有的用東西固定人的腰部,將脖子的枷向前反拉,叫做“驢駒拔撅”,有的讓人跪在地上,在枷上壘瓦,叫做“仙人獻果”,有的讓人立在高木台子上,從後麵拉住脖子上的枷,叫做“玉女登梯”,有的將人倒吊,在腦袋上掛石頭,有的用醋灌鼻孔,有的用鐵圈套住腦袋,在腦袋和鐵圈之間釘楔子。每次有囚犯來,就先到刑具陳列室,讓他們觀看。囚犯們看了,都兩腿發抖,冷汗直冒,精神崩潰,再清白的人也都乖乖認罪。
酷刑之下,多有冤魂,熱衷酷刑的人,則是人格惡劣的小人,喪失人性的惡人,心理變態的病人。但是,酷刑能否時興,與當時的政治氣候密切相關。其實,來俊臣隻是表麵,酷刑的真正發起者是武則天。武則天在徐敬業造反以後,就懷疑天下人多半想謀害自己。此外,自己長期專權,在宮內行為不端,她知道李姓宗室大臣怨恨他,心裏不服。於是武則天便以大肆的誅殺群臣的辦法來威懾他們。所以,隻要誅殺李室江山的臣子,她就高興了,心裏有了一種安全感,至於他們是否真的有罪,她就裝糊塗了,隻要招供就可以殺,以解心頭之恨。所以,武則天發起了告密運動,有告密的人,官府提供車馬,供應五品官的食物,所說的符合旨意,就破格授予官職。於是,四方告密的人蜂擁而至。人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惶惶不可終日。索元禮、周興、萬年人、來俊臣等人乘勢起家,他們得到武則天的重用,被授予特權,大興酷刑。有時為了平息當時人們的不滿和怨恨,武則天裝模作樣地下旨來赦免一些犯人。每次赦令來到之後,來俊臣就把重犯殺死,然後宣布赦令。武則天不但對此不反對,反而認為來俊臣忠心耿耿,更加寵信。興告密,施酷刑,來俊臣隻是打手,而武則天才是後台。從這裏,可見武則天虛偽與狡詐。來俊臣等一批酷吏的存在,不能不說是武則天政治上的一大敗筆。
有了武則天的撐腰,來俊臣更加有恃無恐。小人得勢之後,往往認為自己在天下所向無敵了。這是小人的淺薄。來俊臣害人嚐到甜頭,於是變本加厲,迫害的對象越來越升級,最後他打起了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的主意。可這次他遇到了對手,這些人哪會買來俊臣的帳,沒待來俊臣動手,諸王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先下手告他圖謀不軌,把來俊臣下了大獄。在武則天看來,來俊臣在實施殺伐計劃中是有功的,她想保護來俊臣,可當她得知天下人無不痛恨來俊臣的時候,她做出了另一種決定。讓來俊臣當替罪羊,以平息天下的怨氣。於是,他不但要殺來俊臣,還要誅殺來俊臣全族。來俊臣在她的手裏,被充分地開發利用,重用和滅族隻在一念之間。來俊臣是害人精,但也是被害者。不知他最後是否清楚,他在武則天的手中是一顆棋子而已。武則天起用來俊臣來震懾群臣,又殺了來俊臣收買人心。這個算盤打得精妙極了。
來俊臣在瘋狂之後遭到了應有的報應。他在街市上被斬首,仇人爭相來吃他的肉,轉眼間就吃完了。人到了這樣的下場真是可悲至極了。
人物典故——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歎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一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惡人自有惡人磨:酷吏來俊臣之死
酷吏周興死後,同樣也是酷吏的來俊臣會不會有兔死狐悲之感呢?他沒有。他覺得自己有兩大優勢,一定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哪兩大優勢呢?第一,他忠誠於皇帝。來俊臣在自己的名著《羅織經》裏首先就講忠君。忠到什麼程度呢?“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就是可以置倫常於不顧,也可以置良心於不顧。隻要有利於皇帝,沒有他不可以幹的。一個人主動把自己置於狗的位置,難道還不能討得主子的喜歡嗎?何況,他是武則天從死刑犯裏直接提拔上來的,武則天就是他的重生父母,他怎麼會不忠誠呢?第二大優勢是專業素質高。
他都幹了些什麼壞事呢?首先是任意奪人妻女。隻要是來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閣的姑娘還是已嫁人的媳婦,一定要弄到手裏。要是人家不給怎麼辦呢?客氣一點,他就假傳聖旨,讓對方自動把姑娘送給他;要是這家人不識相,他就告人家謀反,把人家全家殺光,然後把姑娘弄過來,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不計其數。他的妻子就是這麼娶來的。這位來夫人出身於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那是頭等的貴族,唐朝非常講究等級門第,按道理講,無論如何是不會嫁給來俊臣這樣的人。本來這位王小姐已經嫁給一個叫段簡的人了,但是因為太漂亮,被來俊臣盯上了。來俊臣就到段家去,假傳聖旨,說皇帝已經把王氏賞給他了。段簡雖然明知道這純屬胡說,但是又怕來俊臣誣陷他謀反,隻好把夫人拱手送他。死囚犯出身的來俊臣,也就因此成了太原王氏的乘龍快婿。
其次,肆意陷害大臣。來俊臣的職業不是查辦謀反案嗎?如果沒人謀反他豈不就失業了,所以他整天琢磨製造嫌疑犯。誰對皇帝有威脅,或者哪怕是誰不買他的賬,他就誣陷誰謀反。後來他膽子越來越大了,也懶得絞盡腦汁了。幹脆找了若幹塊石頭做成靶子,石頭上麵一一寫著當朝官員的名字,然後和自己的黨羽一起從遠處拿小石子砸這些靶子,砸中誰就拿誰開刀。這石子可是不長眼睛,誰知道砸中哪個?所以朝廷上人人自危。這還不算,來俊臣連武則天碩果僅存的幾個親人都惦記上了。他跑到武則天跟前,說武則天的兒女、侄子們全都不可靠。他這樣像瘋狗一樣亂咬人,能不招人恨嗎!
一個人如果讓所有的人都記恨,恐怕就沒什麼好下場了。可是,真正讓來俊臣陷於滅頂之災的倒不是他的仇家,而是他的下屬兼朋友——酷吏衛遂忠。這是怎麼回事呢?前麵不是說過來俊臣的辦案步驟嗎?他在全國各地招一幫流氓,想要打倒哪個人,就讓這幫流氓一起誣告,最後把這個人置於死地,這就是所謂的“羅織”。衛遂忠就是他豢養的這幫打手之一。此人聰明伶俐,能說會道,很得來俊臣的賞識,也算是來俊臣的死黨。
有一天衛遂忠來找來俊臣喝酒,正逢來俊臣宴請妻子的族人,太原王氏是名門望族,大家正濟濟一堂,舉杯暢飲。衛遂忠突然不請而至,來俊臣覺得他身份太低,上不了台麵,就吩咐管家說:就說我不在,別讓他進來!
衛遂忠也是粘上毛比猴子還精的人,一眼就看出來其中的原委了,這可太傷自尊了!他徑直闖了進去,指著王氏的鼻子就是一通狂罵,說你有什麼了不起呀,有你們家人在我就不能進來?小心我把你們一家都修理死!王氏原本是名門淑女,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來俊臣的小嘍囉一頓羞辱,回屋痛哭不已。來俊臣也很生氣,命人把衛遂忠捆起來痛打了一頓。衛遂忠這下子可被打清醒了,趕緊跪地求饒。來俊臣也還真饒了他。為什麼呀?因為有道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嘛。兄弟是事業上的好幫手,而且隻要坐在這個位置上,還怕討不到老婆?所以他教訓了衛遂忠幾句就讓他走人了。王氏夫人被人白白地羞辱一番,自己在丈夫心目之中的位置不過如此,羞憤交加,沒過幾天,自殺了!即使是這樣,來俊臣也沒當回事兒,因為他又發現新目標了。上次他看上的是段簡的妻子,這次他又看上段簡的妾了。倒黴的段簡隻好又乖乖地拱手相送。本來是左擁右抱,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老百姓常講“醜妻近地家中寶”,妻子醜一點,地離自己近一點,都好照顧,不容易被別人盯上。段簡倒好,嬌妻美妾,現在都成別人的了。來俊臣不斷發現新目標,並沒有把妻子的死當回事,可是衛遂忠寢食難安了。他是來俊臣的心腹,知道來俊臣心如蛇蠍,雖然現在沒有找自己的麻煩,但難保哪天不翻舊賬。怎麼辦呢?
衛遂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去給來俊臣下絆子了。他知道來俊臣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兒,直接跟武則天說來俊臣謀反未必起作用,所以他決定曲線救國,去求見武則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問武承嗣:“您可知上次來俊臣擲石頭砸中的是誰的名字?正是魏王您呀!他準備告您謀反呢!”一句話可把武承嗣嚇壞了。他也曾經風聞來俊臣在武則天麵前說自己的壞話,現在從來俊臣的心腹衛遂忠口裏再聽說,那就更讓他深信不疑了。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武承嗣立刻行動起來了。
他先是以帶頭大哥的身份聯絡了武家子弟和太平公主,因為當時太平公主已經嫁到武家,算是武家的人。後來為了增強實力,又把皇嗣李旦也拉了進來,最後幹脆連禁軍將領也給拉上了,說:來,我們一塊兒告倒來俊臣!這些人本來不是一個陣營的,彼此有諸多矛盾,但是在痛恨來俊臣這一點上卻空前一致。反正來俊臣讓大家都人心惶惶,現在正好趁著人多勢眾,一起打倒他。聯絡好了之後,就以魏王武承嗣為首,這些人聯名上奏,控告來俊臣。既然這麼多人聯名上告,那就立案審理吧。一審起來,這罪名可就多了,行賄受賄、欺男霸女已經算是小意思了,更重要的罪狀是來俊臣想要自己做皇帝!證據是什麼呢?來俊臣曾經把自己比作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皇帝石勒!這石勒原本是個奴隸,後來從奴隸成為了將軍,又從將軍晉升皇帝。來俊臣自比石勒,不就是要謀反嗎!謀反就得判處死刑啊,這個處理意見就上報給武則天了。
武則天怎麼處理呢?她對來俊臣還是相當有好感的。她知道來俊臣得罪人很多,但那都是自己讓他幹的。至於說來俊臣想要當皇帝,武則天無論如何是不相信的。何況來俊臣還是個美男子,武則天對於美色總是很感興趣。她想保住來俊臣,因此遲遲沒有答複。然而越是這樣,那些告來俊臣的人越害怕呀,要是來俊臣不死,接下來就得是這些人回家準備棺材去了。宰相啊,武則天的麵首啊,都被動員起來遊說武則天,可是武則天就是不處理。
常言道:惡人自有惡人磨。最後結束來俊臣性命的還是酷吏。這個酷吏名字叫做吉頊,也是一個美男子。此人曾經和來俊臣共事,心機深沉,膽略非凡,當時也正得武則天信任。
斬首那天,洛陽城的老百姓傾城而出,都來看熱鬧。來俊臣人頭剛一落地,百姓蜂擁而上,把來俊臣的屍體挖眼剝皮,連五髒六腑都掏了出來。
酷吏來俊臣:“例競門”與“推事院”
[book.sina.com.cn]
〔“例競門”與“推事院”〕
由此,武則天對來俊臣更加賞識了,不斷加官進爵,擢拔來俊臣,直至“左台禦史中丞”。此時的來俊臣,已經完全成為武則天手中的一根“鐵鞭子”,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史稱,來俊臣得寵,“專以夷誅大臣為功”——大臣狄仁傑、任令暉、李遊道、袁智弘、崔神基、盧獻等皆被無辜構陷下獄,誰敢反抗,即斧鉞刀鋸,重刑侍候。大將軍張虔勖含冤下獄,要求大理寺幫助平訟,來俊臣即命“衛士亂斫”其身。內侍範雲仙犯案下獄,訴說自己對先帝高宗有功,來俊臣竟割去他的舌頭——·張、範二人在他的酷刑之下,“皆即死”。
當時,一人犯法,常誅連三族、六族,重者至九族。來俊臣“前後夷千餘族”。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人人不得自安,路上相遇,“至以目語”。
但《新唐書》記載,正是因為有了來俊臣,武則天才能放心“變政革命”,才能睡得著覺——·“後因以自肆,不出幃闥,而天命已遷。”
自此之後,武周一朝,“濫官當道”,憤青橫行。
官場過於臃腫,是曆朝曆代的一個難題,唐代幾朝,官吏還算是少的,不過即便如此,武後一朝,官員仍然很濫。
在當時的朝廷上,“緋衣比青衣多,象板比木笏多”,即高官比下官多,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了。唐詩有“補闕連車載,拾遺用鬥量”的諷詠——補闕與拾遺,都是武則天設置的“諫官”,這些官員“車載鬥量”,可見當時的朝政,冗濫不堪,財政負擔沉重。
官員多了,事情也多,升官容易,削官困難。很多人,丟得起官,丟不起人,這些在史籍中,屢有記載。其中若有貪贓枉法者,終歸也是禍害。
為了對付這些“冗員”,來俊臣的辦法,是招集一批人手,大約有一百多個人,讓他們潛往各地查驗官員,並且密告他們的種種醜行、罪行。他依靠這個辦法,依靠這張網,每當一起大案,就可以“發難興獄”,可以在千裏之內,各地同時傳來“飛語”,同指一人一事,然後緊追不放。當時,來俊臣把這個辦法稱為“羅織”,以達到鞏固武則天政治上的統治需要、壓製地方豪強與李唐皇室的威風。
為此,來俊臣再獲得武則天的支持,還在麗景門設置一個皇家監獄,稱為“推事院”,專門供來俊臣使用。當時,官員們戲稱“麗景門”為“例竟門”,意思是:凡被關進這所監獄的人“必定完蛋”——活人進去,死屍出來,無一例外。
不過,客觀地說,“推事院”、“例竟門”、“羅織經”,這些責任,應該是在武則天,不在來俊臣。所以,對於來俊臣編撰的那部《羅織經》,恐怕也不是來俊臣的體會,而是“上皇”的旨意。來俊臣們,隻不過是把當時如何“羅織”,分綱目總結,“首尾完整”一下罷了。
這本書,本是武則天用以“整肅官氣”、“整頓朝綱”的一些技巧——當然,其中難免汙陷一些“好人”,但是武周一朝,殘民以逞,貪酷自肥,史有定論,其間到底有多少為國為民的“好人”,本就難說。至於武則天看後感歎“如此心機”,那也隻是惺惺作態罷了!
今天考察《羅織經》,內容大致如下:
一、先確定對象。
二、從四麵八方向中央發告密信件或檢舉信件,以期控製輿論。
三、等候有關機關或當權人物把這些信件“指示轉交”下來,再進行相關調查。 四、根據交辦的信件,把對象逮捕、審訊。
五、審訊時施用酷刑逼供,被告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招認,一是死於酷刑之下。
六、審訊時讓犯人們在口供中互相牽引,並擴大向外牽引,人數多寡和範圍大小,隨心所欲。
七、把被告口供整理編撰,使互相吻合,毫無破綻。
史稱“漢唐少冤獄”,不過也不是絕對的。漢有“鉤黨”,唐有“羅織”!
周興
.唐朝酷吏
[編輯本段]
武則天時酷吏,雍州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以明習法律,為尚書省都事。武則天垂拱以後,屢興大獄,被其陷害者數千人。天授時除尚書左丞,上疏請除李家宗正屬籍。後為人所告,授來俊臣以請君入甕之法,作繭自縛,伏罪。與丘神績同下獄,當誅,則天特免其死,徙於嶺表,被仇家殺於途中。
成語“請君入甕”有關人物一個是周興,另一個是誰
是《來俊臣》。
下麵是搜索到的一些內容。
請君入甕,中國成語,比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來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教會人們一種以牙還牙的鬥法,告誡人們不要作法自斃。《太平廣記》卷一二一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周興》:“ 唐 秋官侍郎 周興 ,與 來俊臣 對推事。 俊臣 別奉進止鞫 興 , 興 不之知也。及同食,謂 興 曰:‘囚多不肯承,若為作法?’ 興 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麵炙之,令囚人處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甕,以火圍之,起謂 興 曰:‘有內狀勘老兄,請兄入此甕。’ 興 惶恐叩頭,鹹即款伏。”後用“請君入甕”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譯文
有人告密說文昌右丞周興和邱神勣串通謀反,太後(武則天)便命令來俊臣審這個案子。(一天)來俊臣請周 興到家裏作客,他們一邊議論一些案子,一邊相對飲酒。來俊臣對周興說:“有些囚犯再三審問都不肯承認(罪行),有什麼辦法使他們招供呢?”周興說:“這很容易!(隻要)拿一個甕,用炭火在周圍燒(這個甕),然後讓囚犯進入甕裏去,什麼罪他敢不認?”來俊臣就(吩咐侍從)找來一個甕,按照周興的辦法用炭在周圍燒著,於是來俊臣站起來對周興說:“有人告密你謀反,(太後命令我審問你)請老兄自己鑽進這個甕裏去吧!”周興非常驚慌,當即磕頭承認罪行。
帶有人物的成語,急切,跪求
篝火狐鳴——陳勝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指鹿為馬——趙高 雞鳴狗盜——孟嚐君 鑿壁偷光——匡衡 圖窮匕見——荊軻 破釜沉舟——項羽 請君入翁(甕)——來俊臣 江郎才盡——江淹 樂不思蜀——劉禪 煮豆燃萁——曹植 紙上談兵——趙括 再衰三竭——曹劌 木牛流馬——孔明 世外桃源——陶淵明 投筆從戎——班超 臥薪嚐膽——勾踐 圍魏救趙——孫臏 投鞭斷流——謝安 退避三舍——晉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堅 完璧歸趙——藺相如 暗渡陳倉——韓信 拔山扛鼎——項羽 懸梁刺股——蘇秦 罄竹難書——隋煬帝 怒發衝冠——嶽飛 毛遂自薦—— 毛遂 老驥伏櫪——曹操 口蜜腹劍——李林甫 鞠躬盡瘁——諸葛亮 黃袍加身——趙匡胤 孺子可教——張良 金屋藏嬌——劉徹 七步之才——曹植 洛陽紙貴—— 左思 韋編三絕——孔子 多多益善——韓信 焚書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漢武帝 夢筆生花——李白 老馬識途——管仲 一鼓作氣——曹劌
請君入甕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來俊臣捕捉啊周興采用的方法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選出與人物相關的成語
1、篝火狐鳴(陳勝、吳廣)
2、高山流水(伯牙、鍾子期)
3、指鹿為馬(趙高)
4、雞鳴狗盜(孟嚐君)
5、鑿壁偷光(匡衡)
6、圖窮匕見(荊軻)
7、負荊請罪(廉頗)
8、破釜沉舟(項羽)
9、請君入甕(來俊臣、周興)
10、江朗才盡(江淹)
鞠躬盡瘁(諸葛亮) 錦囊妙計(諸葛亮) 不知所雲 (諸葛亮)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得隴望蜀 (岑彭 ) 臥薪嚐膽 (勾踐) 兔死狗烹(勾踐) 不學無術(霍光 ) 髀肉複生(劉備) 後患無窮(劉備) 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 虎踞龍盤 (諸葛亮) 集思廣益(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才占八鬥 (曹植) 七步之才(曹植) 超群絕倫 (關羽)
一身是膽 (趙雲 ) 堅壁清野 (荀彧 ) 如嚼雞肋 (楊修) 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
勢如破竹(杜預) 車載鬥量 (趙谘) 斷頭將軍 (嚴顏) 兵貴神速 (郭嘉 )
出言不遜 (張郃) 大器晚成 (崔琰) 負重致遠 (龐統) 刮目相看 (呂蒙) 吳下阿蒙 (呂蒙) 毛遂自薦 (毛遂 ) 三顧茅廬 (劉備) 庸人自擾 (陸象先)
負荊請罪 (廉頗 ) 諱疾忌醫 (蔡桓公) 七步成詩 (曹植) 煮豆燃萁 (曹植)
文思泉湧 (曹植 ) 手不釋卷 (曹丕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 入木三分 (王羲之) 口蜜劍腹 (李林甫) 馬革裹屍 (馬援 ) 四麵楚歌 (項羽) 聞雞起舞 (祖逖) 樂不思蜀 (劉禪 ) 孺子可教 (留侯) 周郎顧曲(周渝) 圖窮匕現 (荊軻) 橫行無忌 (郭圯) 一揮而就 (蘇軾) 一鼓作氣 (曹劌 ) 偃旗息鼓(趙雲) 養虎為患 (項羽) 養精蓄銳 (孫權) 暗渡陳倉-(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與黃石公) 嗟來之食(黔敖) 怒發衝冠-(藺相如) 一飯千金(韓信) 赤膊上陣(許褚) 韋編三絕-(孔子) 寶刀未老(黃忠) 墨守成規-(墨子)
病入膏肓-(扁鵲與蔡桓公) 雞犬升天(劉安) 投筆從戎(班超) 高山流(俞伯牙)
風聲鶴唳(苻堅 ) 口蜜腹劍(李林甫 ) 泰山北鬥-(韓愈) 黃袍加身(趙匡胤) 成竹在胸(文與可) 破釜沉舟-(項羽) 洛陽紙貴(左思) 夢筆生花(李白) 力透紙背-顏真卿 司空見慣(-劉禹錫)
1、一鼓作氣(曹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3、一字之師(鄭穀)
4、一飯千金(韓信)
5、東山再起(謝安)
6、圖窮匕見(荊軻)
7、紙上談兵(趙括)
8、負荊請罪(廉頗)
9、臥薪嚐膽(勾踐)
10、接竿而起(陳勝、吳廣)
11、三顧茅廬(劉備)
12、孺子可教(張良)
13、四麵楚歌(項羽)
14、老當益壯(馬援)
15、投筆從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紂王)
17、暗渡陳倉(劉邦)
18、嗟來之食(黔敖)
19、怒發衝冠(藺相如)
20、手不釋卷(劉秀、呂蒙)
21、韋編三絕(孔子)
22、墨守成規(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雞犬升天(劉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劍(李林甫)
27、風聲鶴唳(苻堅)
28、泰山北鬥(韓愈)
29、破釜沉舟(項羽)
30、東窗事發(秦檜)
31、程門立雪(楊時)
32、司空見慣(劉禹錫)
33、夢筆生花(李白)
34、力透紙背(顏真卿)
35、成竹在胸(文與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陣(許褚)
37、馬革裹屍(馬援)
38、黃袍加身(趙匡胤)
39、洛陽紙貴(左思)
40、背水一戰(韓信)
41、聞雞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廬(諸葛亮)
43、完璧歸趙(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樂不思蜀(劉禪)
46、指鹿為馬(趙高)
47、畫龍點睛(張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諱疾忌醫(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韓信)
51、秋毫無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盡瘁(諸葛亮)
54、約法三章(劉邦)
55、請君入甕(周興)
56、舉一反三(孔子)
57、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58、八鬥之才(曹植)
59、陸海潘江(陸機、潘嶽)
60、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61、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62、沆瀣一氣(崔沆、崔瀣)
63、江郎才盡(江淹)
64、七擒七縱(諸葛亮)
65、毛遂自薦(毛遂)
66、鐵杵成針(李白)
67、莫須有(秦檜)
68、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69、曲高和寡(宋玉)
70、開卷有益(宋太宗)
71、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呂蒙)
73、圍魏救趙(孫臏)
74、一諾千金(季布)
75、殺妻救將(吳起)
76、前倨後恭(蘇秦)
77、不學無術(霍光)
78、三令五申(孫武)
79、嘔心瀝血(李賀)
80、近水樓台先得月(蘇麟)
81、東施效顰(東施)
82、老驥伏櫪(曹操)
83、有勇無謀(呂布)
84、阮囊羞澀(阮孚)
85、枕戈待旦(劉琨)
86、奇貨可居(呂不韋)
87、拔山蓋世(項羽)
88、側目而視(蘇秦)
89、庖丁解牛(庖丁)
90、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劉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
92、神機妙算(諸葛亮)
93、筆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韓信)
95、家徒四壁(司馬相如)
96、焚書坑儒(秦始皇)
97、囊螢映雪(車胤、孫康)
98、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99、路人皆知(司馬昭)
100、百步穿楊(養由基)
成語"請君入甕","請"的是誰
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歎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一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有哪些成語小故事?急需!!!!!
1.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歎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麵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麵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隻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4.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製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隻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5.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隻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隻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6.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複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
7.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8.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歎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一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9.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10.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裏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隻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隻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穀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說出與下列成語有關的曆史人物!!!
世外桃源--陶淵明 四麵楚歌--項羽 請君入甕--周興和來俊臣 口蜜腹劍--李林甫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軻 望梅止渴--曹操
以下哪個成語與哪個曆史人物有關?
七步之才 曹植
入木三分 王羲之
馬革裹屍 馬援
約法三章 商鞅
司馬青衫 白居易
聞雞起舞 祖逖
投筆從戒 班超
請君入甕 來俊臣
高山流水 鍾子期
東山再起 項羽
樂不思蜀 劉禪
多多益善 韓信
孺子可教 孔子
洛陽紙貴 左思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酷刑,唐朝,武則天,來俊臣【打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