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一下《局外人》的故事情節!謝謝
《局外人》以法國青年莫爾索的第一人稱的敘述展開,以三場死亡作為全文聯係的樞紐。 小說開始的時候,莫爾索的母親死了,他去參加母親的葬禮,在母親的葬禮上他沒有哭;第一部結束時莫爾索在一次渡假中偶然開槍打死了一個阿拉伯人;隨後是無休無止的庭訊,最後以莫爾索被判絞刑告終。 三場死亡緊密相聯,開槍打死人是作為一次不幸的契機,由於這個不幸的行為,莫爾索被起訴,然而他被判絞刑的最主要原因卻是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在社會的基本法則中,這違反了基本的人倫要求。而人一旦與社會的基本準則相違背,是必然要受到懲罰的。莫爾索在一場偶然的事件中陷入了一場必然的結果。他無路可逃。莫爾索不會演戲式地生活,他說真話,凡事不加控製。人的個性與社會需要的共性之間的衝突的必然結果是個性被抹殺。 其實在第一部裏麵,莫爾索隻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出現,他誠實緘默,工作勤懇,在公司連打個電話也要顧慮到老板的臉色。他毫無野心,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活在世上。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他這樣認為著,無論怎樣的生活其實質都是一樣的。他淡然地處於這個世界上,對一切漠然處之。他的生活態度比較消極,但他並非孤獨。他很正常,有工作,有女友,周末與朋友去海灘渡假,本來他會與瑪麗結婚,這樣淡然地度過一生。在這一階段,他還沒有意識到他局外人的地位。他甚至認為他是幸福的。 母親死了,他去參加葬禮,他沒有哭。人總是要死去的,死亡不可逆轉。 生活隻是一種存在的狀態,無所謂愛與不愛。隻是沒有出路,讓人疲倦。 在《局外人》第一部裏,莫爾索的敘述舒緩寧靜,隻是用一種客觀冷靜地態度描述他的所行所見。母親的葬禮,眾人的表現,與女友瑪麗的相處,飯館老板賽萊斯特,樓上鄰居雷蒙與情婦的糾葛,養狗的老頭,從陽台上看出去外麵的街景,去海濱的一次渡假,直到槍聲打破了這種寧靜。 “我知道我打破了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灘上不尋常的寂靜,而在那裏我曾是幸福的。這時,我又對準那具屍體開了四槍,子彈打進去,也看不出什麼來。然而,那卻好像是我在苦難之門上短促地叩了四下。” 第二部主要圍繞審訊,預審推事、法官、檢察官、律師、證人、記者,一次又一次,所有的人談論著他的靈魂,而作為當事人的他卻被撇在一邊,他成了局外人。 在這一部中,他開始思考,在人們口中真實的他已經消失了,那場不幸的殺人事件變得微不足道,檢察官對他提出的最大指控是他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人人都應該在母親的葬禮上哭。他被指控懷著殺人犯的心理埋葬了母親。在這一刻,他感到人們對他的憎恨,他覺得自己有種想哭的願望。 人們據此確認他的罪惡,而他實在罪不致死,在生命被判定結束的前夕,他對生充滿了無限的渴望,他朝思暮想著一個逃跑的機會,即使在逃跑中被一顆流彈擊中,也成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望。如果有機會,他希望把生活重過一遍。隻有經過這樣死亡的威脅,才能體會生存的意義。而那些碌碌生活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明白。 有人問他是否悔恨,他說他隻感到無限的疲倦。他被判有罪,但其實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當他們被審判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成為局外人,世界自有他的一套準則。也許會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被判死刑,也許會因為其他別的原因。 最後,神父出場,替他祈禱,他的憤怒在那一刻爆發。在這之前,他始終都顯得那樣冷漠。他揪住神父長袍的領子,扯著喉嚨大叫,劈頭蓋腦地發泄: “他的任何確信無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頭發。他甚至連活著不活著都沒有把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而我,我好像是兩手空空。但是我對我自己有把握,對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 其實,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的敘述象一個孩童的呼喚“媽媽”,第一節開始就是這樣:“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蘊含深情,而且對母親的懷念貫穿了始終。母親已死的事實與他將死的命運最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最後一晚,他等待黎明將至,他又想到了母親死前的心情。 “媽媽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了解脫,準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 讀到這裏,隻覺得無限的悲愴。活著的人對生死沒有把握,意外隨時都有可能臨到頭頂。而死亡終不可逆轉,出路是沒有的。人人都一樣。
求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的經典語錄
這是我原來總結的
青春是謊言,是邪惡。
謳歌青春的人們不斷地欺騙自己與周圍。
永遠以肯定的態度麵對自己周圍的環境。
即使有些致命的失敗,也會被稱為青春的象征,成為值得回憶的過去。
舉個例子吧。他們參加過扒竊以及暴走團等犯罪行為,他們可以將其稱為血氣方剛。
考試掛科的話,隻要說一句學校不隻是學習的地方。
在他們的青春二字麵前,無論怎樣的一般認識或是社會準則都能扭曲給你看。
對他們而言無論謊言秘密前科還是失敗都隻是青春的調味料。
而且他們會從自己做的壞事,自己的失敗中找到特殊點。
自己的失敗全都是青春的一部分,而認定別人的失敗絕不是青春而隻是徹底的失敗。
如果失敗也能稱為是青春的象征的話,那麼交友失敗的人可謂是充滿青春也不為過了吧。
但是,他們卻不會這麼認為。
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就是些利己主義的人。
那麼,這應該算是欺瞞吧。謊言欺瞞秘密詐騙全都被如此差別對待。
他們是邪惡。
總而言之,反過來說不謳歌青春的人才是真正的正義所在。
我的結論就是。
現充爆炸吧。
「……沒有朋友之類的嗎?」
為什麼是以我沒有朋友為前提的問句?
「提,提倡平等性是我的原則,所以我隻是不想有特別親近的人而已」
警察是案件發生之後才開始行動,
英雄照慣例也是遲到登場,
但有人去責怪他們的遲到嗎?
因此可以逆推出遲到是正義。
人要是真的害怕的話,是不會管別人的。
就算是犧牲身邊的人,也要想辦法獲救。
隻要讓醜陋的一麵曝光,就無法再和好,就這樣把人際圈打散就好。
逃避是不行的,這隻是強者的思維。無論如何都不覺得自己是錯的。
世界也好,社會也好,周圍也好,無論是誰都會犯下很多錯誤,自己可以改變,
隻不過是順應這垃圾一樣的冷淡殘酷的世界,認同自己的失敗俯首稱臣的行為。
充其量算是用華麗語言包裝以欺騙自己的謊言罷了。
侍奉這個詞並不是在日常生活裏隨處可見的,隻有在非常限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比如
女仆服侍主人之類的。那種侍奉的話當然是welcome,Let'sparty!現實中這種事是不可
能存在的。不,如果支付一定費用的話是可能的。
然而,盡管花點錢就能夠辦到,卻不包含絲毫的夢想 和希望。
總之侍奉什麼的全是坑爹的。
果然青春什麼的,全都是騙人的。
為了將高中三年級夏季運動會上的敗北變得美好而流淚,
為了搪塞高考失敗成為浪人的自己而堅持說失敗乃成功之母,
為了欺騙沒有膽量像喜歡的人告白的自己而逞強說是為了對方的幸福著想才主動退出等等。
還有,沒錯。
將那個渾身是刺的讓人火大的女生稱為傲嬌,以及期待根本不可能來臨的戀愛喜劇之類的,
媽媽教我不能挑食。
我不認同自己的作文有必要修改。果然青春是偽物,是欺騙,是虛偽的狂言。
看著她的我如今才想到。不,隻要冷靜一點就能立刻明白的,有著如此自然地從高出俯
視他人的視線的女生怎麼可能和正常人構建友好關係呢,也就是說她根本就不可能享受
圓滿的校園生活。
我討厭善良的女孩,隻是一句問候就讓我很在意,能短信聊天就讓我心動,要是有電話
打過來,隻是看著通話記錄就讓我嘴角翹起來,但是我知道,那是她的善良。對我善良
的人對其他人一樣善良,而我卻總會忘掉這一點,如果真相是殘酷的,那麼謊言肯定就
是善良的,所以善良就是謊言。總是期待著,總是誤會著。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就放棄了
希望。訓練有素的孤零零不會再上同樣的當。經曆百戰的強者,說到打敗戰我是最強的
,所以我將永遠,討厭善良的女孩。
這世界不是隻有快樂的。隻要快樂就好的話不就拍不出感動全美的電影了麽?從悲劇中......餘下全文>>
東陵大盜孫殿英的盜墓始末原由?
孫殿英1928年盜掘清東陵的醜行,使其臭名遠揚。軍閥部隊以野蠻手段用七天七夜的時間大肆盜掘東陵文物,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孫殿英是如何萌起盜陵的念頭以及盜掘中的一些內幕,則是鮮為人知的。
清東陵有什麼
清東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在河北省。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東鄰倒仰山,西傍黃花山。這裏群山環抱,風景秀麗,係順治皇帝親選的陵地。另一處則是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與東陵相對。東陵南北長約125公裏,東西寬約20公裏,占地麵積約2500平方公裏。這裏有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鹹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五座帝陵,孝莊文皇後的昭西陵、孝忠章皇後的孝東陵、孝貞顯皇後的普祥峪定東陵、孝欽顯皇後(即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等皇後陵,此處還葬有136位妃嬪(其中有身體能夠發出異香的維吾爾族女子香妃)、三位阿哥、兩位公主。東陵共葬有161人。
東陵的中心是昌瑞山主峰下順治的孝陵,其他各陵均以孝陵為中心依次排列兩邊,昭西陵、惠陵、惠妃園寢和公主陵單成體係。諸陵中以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規模較大,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曆時30年方告完工,耗費白銀達180萬兩。
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亦是氣勢不凡,十分獨特。在隆恩殿前有一塊“鳳壓龍”圖案的丹陛石,這在清代的丹陛石中是絕無僅有的。它周邊雕刻纏枝蓮花,中心為丹鳳展翅淩空、穿雲俯首向下,丹鳳之下一條蛟龍曲身出水,騰空向上,全部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玲瓏剔透,構圖別致,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慈禧垂簾聽政操掌清朝政權達半個世紀的曆史背景。
孫殿英為什麼要盜墓
孫殿英,名魁元。一般人都叫他孫老殿,因其臉上出過天花,因而也把他叫做孫麻子。河南永城縣孫家莊人。幼年喪父,其母對他溺愛嬌慣,自幼養成調皮搗蛋的性格。他十幾歲時開始跟著當地流氓地痞鬼混,經常出入賭館,很快成為一個聞名的賭棍。他還當過鴉片販子、“廟會道”的頭目。1922年,吳佩孚在洛陽時曾嚴令緝捕孫殿英這個毒販,孫在洛陽不能立足,乃逃往陝州躲避。由於他在販運毒品時結識了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丁香玲部的官佐,因而在鎮守使署混得了一個副官職位,不久升為機關槍連連長,居然成了一名軍官。以後利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駐豫西直軍開赴前線之機,率部嘩變,搜羅郟縣、禹縣、臨汝縣等縣土匪和廟會道徒,一時聲勢頗大。1925年春,孫殿英和其他匪首被憨玉春收編,孫任第五混成旅旅長。後又改投國民第三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葉荃部下任旅長,旋複升師長。胡匪出身的山東軍事督辦張宗昌與孫殿英見麵後,十分賞識孫,委任孫為第五師師長。在張宗昌的羽翼下,孫殿英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流寇式的軍事小集團。1926年春,張宗昌與李景林合向國民軍反攻,孫殿英率部襲擊了國民軍第三軍所屬徐永昌部,為張立下了顯赫戰功,張宗昌即將孫部改編為直魯聯軍第三十五師,後又擴大編製,以孫為軍長。在直魯聯軍節節敗退之際,善於見風使舵的孫殿英更換旗幟,投靠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的徐源泉,孫任第十二軍軍長,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幟。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不屬國民黨正規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另眼相看,克扣孫部糧餉。部下官兵已半年沒有發餉,其軍心浮動,常有開小差的事情發生,上峰若再不撥糧款,恐怕開小差的更多,甚至有嘩變的危險。部隊這一嚴峻的形勢,迫使孫殿英不得不苦思著“解藥”。驀地,一個罪惡的念頭在他腦海萌發——“盜墓去!”
另一促使他盜陵的原因是耳聞目睹東陵陵區被破壞的景況。當時孫殿英的十二軍正駐紮在河北省遵化縣境內。東陵自建陵以來,一直設有護陵機構守衛,那裏有管陵人員,並駐有旗兵、綠營兵守護,還有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自1914年(民國三年),經內務部將東陵紅樁以內地區劃歸清室管轄後,守陵人員就以薪餉無著,解決旗民生活困難為名,由護陵大臣報請清室,準予開墾土地,用來維持生計。此後,對東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壞逐漸升級。1921年,直隸省(今河北省)省長曹銳以查辦天豐益鋪商盜買陵樹為名,派兵一團查抄沒收天豐益在東陵地區的一切財產,並設立墾植局。至此,東陵完全落於北洋軍閥之手。墾植局實際上是公開盜伐陵樹的機構,東陵陵樹多次遭劫,“儀樹”和“海樹”被盜伐一空,昔日群鬆蔽日、蒼翠鬱鬱的青山,至1928年已變成禿山了。
更有甚者,東陵的地麵建築也被軍閥和當地土著人偷盜拆毀,先是各廟宇所有銅製裝潢如銅釘、銅字等全部被盜,繼而各殿隔房、檻框、窗欞被拆卸一空。1927年,惠妃陵被盜,殉葬珠寶被洗劫一空,惠妃屍身棄置棺外。1927年冬,奉軍第二十八軍軍長嶽兆麟到馬蘭峪收編土匪,當地土著人馬福田被委以團長職。1928年6月,馬福田率部由保定開赴灤縣,探知馬蘭峪空虛無兵,遂率部於深夜占據馬蘭峪,改易國軍旗幟。馬福田向來不安分,早對東陵寶藏垂涎,隻是沒有機會下手。孫殿英部開駐遵化縣時,沿途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大量外運,孫殿英心裏直發癢。
孫殿英找到頂頭上司軍團總指揮徐源泉,向他訴說了苦衷。也是好賭的徐源泉沒有理睬孫的訴苦,兩手一攤,“唉,唉”歎息了幾聲,說:“蔣總司令手頭也緊張,還要對付共產黨,耗資巨大。希望兄弟們以精誠團結為重,再忍耐一時。”
孫殿英唯唯諾諾地說了一通“理解上頭的困難”等漂亮話,接著湊到徐源泉耳根,很機密地說出部下有人建議掘皇陵籌款發餉。徐源泉一聽,先是一驚,繼而平靜下來,他也覺得這是發大財的好機會,但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沒有說行,也沒有表示反對。孫殿英一看這陣勢,心中竊喜,總指揮沒有表示反對,這就是默認了。於是他決定放手大幹。
盜墓找不到入口
孫殿英把幾個師長叫來商量了一番,幾個師長當然積極讚成。1928年7月初,在馬蘭峪各街道路口的牆壁上突然出現了第十二軍的布告,告示從即日起在東陵進行軍事演習,嚴禁黎民百姓入內,並限令演習區域的居民必須從速遷出,否則發生意外概不負責。老百姓看了布告,誰敢不搬出,連那些守護陵寢的旗丁,也一個不剩地出了陵區。孫殿英唯恐泄露機密,又在陵園四周設置警戒,不許任何外人入內,並散出謠言,說陵園四周布有地雷。這樣一來,更沒有人敢靠近陵區一步了。與此同時,駐馬伸橋的孫殿英部第八師師長譚溫江率部向馬蘭峪馬福田部襲擊,激戰數小時,馬部不支,隊伍潰散。
之後,譚溫江和旅長韓大保率工兵營等部開始在東陵掘墓。7月4日首先掘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工兵營在陵寢各處連續挖了兩天兩夜找不到地宮入口。孫殿英急了,派人把當地地保找來。地保是個40多歲的小地主,聽說是要為盜皇陵當“參謀”,頓時嚇得臉色蠟黃,兩腿直打顫,但又惹不起這個軍長,隻好說:“陵寢麵積這麼大,我也不知道入墓穴的具體位置,還是找幾個附近的老旗人問問吧!”這話提醒了孫殿英,他立即派人找來五六個老旗人。但這些老人也不知道地宮入口,孫殿英以為他們是不肯說出秘密,開始還好言哄勸,漸漸失去耐心,就用鞭子抽、烙鐵烙。老人哪經得起這折騰,不到半天工夫就死去兩個,有一個實在受不了這罪,道出了離此地10多公裏有個薑石匠,曾參加修築陵墓,興許還能記得進地宮的位置。
為了不讓外人知道地宮入口,古時修築皇陵最後一道工程——隧道的匠工,往往都被處死。那麼這薑石匠是怎麼活下來的呢?這裏麵有一段奇事。原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救了他的命。當時慈禧入葬時,在工匠中挑出81人留下作最後封閉墓道,並告訴石匠們可以從另一事先挖好的隧洞出去。工匠們心裏明白得很,這隻不過是曆朝沿襲下來的騙局,既然被留下了,就別想活著出去。這個薑石匠當時已40多歲了,幾天前聽鄉裏人帶信,說他老婆給他生了個獨生子,可把他喜壞了,現在要他留下來,連兒子也沒看一眼就死去,心裏不是個滋味。他在搬動石頭時走神,腳下一滑,一塊大石頭砸在身上,當場就昏過去了。當時正忙碌中的監工以為他死了,怕玷汙了金券(即寢宮),便叫人拖出去扔到荒山坡。薑石匠醒來時發現自己不在陵墓工地,又驚又喜地拚命跑回家,這樣才算撿了一條命。
深更半夜,薑石匠突然被幾個軍人請到東陵來,他迷迷糊糊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孫殿英對薑說,請指點一下進入慈禧寢宮的墓道入口就送你回去。薑石匠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嚇得小腿肚子直抽筋,跌坐在椅子上。薑石匠想,我怎麼能做出出賣祖宗的事呢?孫殿英用元寶、金條來引誘,薑石匠還是一言不發。孫殿英火了,吩咐手下搬來刑具準備用刑,轉而一想,如果薑石匠經不住用刑,死了,我哪兒去找墓道入口?於是又沒有上刑。孫殿英把桌子一拍:“他奶奶的,不說?把你兒子抓來,老子非扒了他的皮不可!”這一招真靈,還沒等孫手下的人出門,薑石匠就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在石匠的帶引下,墓道口找到了,但道口被多層花崗石堵得嚴嚴的,石頭與石頭之間又用的是桐油糯米石灰漿粘固,真可謂天衣無縫,比自然山石還難鑿。工兵營長叫人搞來兩大桶硝鏹水,想用侵蝕的辦法打開石障,但還是無濟於事。時值夜半,掘墓的官兵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癱倒在地上。孫殿英一看急了,幹脆叫部下運來炸藥,牽上導火索。隻聽“轟、轟”幾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開一個大窟窿,刹時“嗖嗖”——一股股陰黴氣從墓裏竄出,嚇得官兵直往後退。“他奶奶的,還不趕快下去!”孫殿英吼道。於是掘墓官兵提著馬燈戰戰兢兢地沿墓道往下,孫殿英又吼道:“他奶奶的,誰也不許胡來,誰胡來我崩了他!”又命譚師長帶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誰敢攜寶潛逃就打死誰。
這些官兵帶著恐懼穿過墓道進入地宮,但見石條供桌上的珠寶閃閃發光,真像阿拉伯著名小說《一千零一夜》裏“芝麻開門”後的情景。已半年沒發薪餉像餓牢裏放出來的這些匪兵,已顧不得許多了,一擁而上,將供桌上的殉葬寶物搶得精光。然而他們貪心不足,又以刀劈斧砍,將慈禧的棺打開,那滿棺的金銀珠寶更是燦燦瑩瑩。匪兵們又群起向棺裏撲去,將棺內珍寶劫掠一空。搶掠中,慈禧屍骸被扯出棺外;在爭搶屍身寶物中,屍首被分拆,慘不忍睹。有三名軍官為爭奪寶物互相殘殺,死於地宮內。匪兵們在撬動棺木時又發現一個地洞,複又將地洞寶物搶光。
慈禧墓盜畢,孫殿英又命挖乾隆的裕陵。挖法與前一樣,也是用炸藥開墓道入口。乾隆的地宮更富麗堂皇,其屍身已腐化,僅剩頭發和肋骨等。匪兵們進去後,同樣將乾隆棺的寶物搶劫一空。之後孫殿英還想盜掘順治的孝陵,因聽人說順治帝於生前在五台山為僧,該陵裏的棺係空棺,便沒有下手。遂擬掘康熙的景陵,正欲動手,不料石下溝中流出黃水,後暢流如瀑布,頃刻地上已積水二尺餘,故又未動手。7月11日,經過七天七夜的瘋狂盜掘,孫殿英部滿載開拔西去。
盜到了什麼
乾隆和慈禧都是清史上的顯赫人物,不言而喻,兩墓中的隨葬珠寶一定是車載鬥量。既然兩墓皆被盜掘一空,那麼孫殿英及手下官兵的所得一定十分豐富。關於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的殉葬品究竟有多少,如今故宮保存的內務府檔案及其他資料有記載,尤其是慈禧墓記載比較詳細。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後兩類,《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餘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千顆)。
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據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對此有詳細記載:“太後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後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係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後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複將珠網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製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這裏所說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製作,尤以西瓜製作稱絕,瓜為綠玉皮紫玉瓤,中間切開,瓜子為黑色。
至於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金絲綿褥製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製價2.2萬兩;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翡翠西瓜2枚,約值220萬兩,翡翠甜瓜4枚,約值60萬兩;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麵一顆4兩重的大珠係外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
從清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李成武的《愛月軒筆記》所載,可見慈禧墓的隨葬品之巨,價值之連城。關於乾隆裕陵中的寶物,因無詳細記載可查,僅能根據發現的贓物及孫殿英部盜墓時所用的車輛之多來推算了。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征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要裝多少寶物。
另外,從截獲和上交的盜陵贓物也可看出。孫殿英、譚溫江等盜掘東陵後急於想銷贓,四處活動國內外有關人士。譚溫江等人潛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黃百川代銷珍寶,被衛戍司令部截獲。8月4日,青島警察廳偵探隊在大港碼頭緝獲孫殿英部逃兵張岐厚等三人,查獲其攜帶的寶珠36顆。據張交待,其還在天津賣了10顆,得幣1200元,這46顆寶珠是在慈禧地宮撿到的。一個士兵尚且能擁有46顆寶珠,那連、營、團、旅、師、軍長所得的寶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備司令部又在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計有35箱,內有大明漆長桌1張、金漆團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獵人、瓦魁星、描龍彩油漆器、陶器等,係由某古董商委托通運公司由北平運到天津,預備出口,運往法國,所報價值2.2萬元。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在東陵案發兩個多月後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上交東陵文物中,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由此可見孫殿英部所盜寶物之巨。
盜案為何不了了之
孫殿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刀砍斧劈炸藥炸,肆無忌憚地盜掘清東陵,理應受到製裁,但這一通天大案最後卻不了了之。東陵盜墓之時,**、何應欽等國民黨黨政軍要員正在離東陵僅100多公裏的北平,舉行告祭孫中山、慶祝北伐勝利的活動。由於孫殿英嚴密封鎖消息,故北平的要員們竟一無所知。盜墓的第三天,孫殿英還派譚溫江到北平晉謁徐源泉,實為打探風聲,見風平浪靜,譚次日即返東陵稟報孫殿英,孫更加放手掘墓。直至7月11日盜墓部隊西去,北平方麵仍一無所知。直到8月初由於譚溫江急於到北平銷贓,與所委托供銷珍寶的古董商同時被擒,才東窗事發,全國嘩然。最早披露這一醜聞的是路透社,該社於8月5日以醒目標題刊出,之後全國各大報均於8月6日予以轉載。
盜案披露後,許多民眾團體紛紛電請國民政府,呼籲究查主謀。文化維護會電請嚴辦盜東陵人犯,從速收繳殉葬諸物,修葺陵寢。民族精神振興社申請:皇陵者,我民族精神之象征也,盜陵者乃民族敗類。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指出:乾隆、慈禧帝後陵寢工程堅固,斷非少數人最短時間所能掘破!國寶整理委員會籲請當局:速收繳被盜國寶,嚴防流出海外。
在全國聲勢浩大的聲討聲中,國民政府不得不擺出一副整飭軍紀、維護公理、嚴懲主犯的陣勢。**宣稱:呈文具悉,通飭所屬,一體嚴密緝拿,務獲究辦,毋稍寬縱。遵**手令,北平地方法院於8月8日派檢驗吏俞源前往東陵檢驗乾隆和慈禧棺木。閻錫山電河北省主席商震派兵保護東陵,警備司令張蔭梧派兵保護西陵,商震又限令遵化縣府嚴緝盜墓正犯,依法懲辦。國民黨要員們如此“轟動”了一番,但在誰是盜陵主犯上卻含糊其辭,有時稱之為“直奉聯軍某部”,有時稱之為“逆軍殘部”,或“某方殘軍”。8月10日,以國民政府委員劉人瑞為首的調查人員,前往東陵開始調查。
劉人瑞一行到東陵後,沿途見陵墓被盜的遺痕,他們在裕陵墓道撿到鐵尖鋤一把,這種尖鋤係工程兵所特有,非農民之物。又在馬蘭峪街發現孫殿英於6月的告示、旅長韓大保於7月7日的告示各一張。了解附近居民陵戶,皆謂聽到兩陵方向傳來的爆炸聲。不時有軍人到街上購燃料,人人腿腳都沾有地宮灰泥。又有人稟報,正值盜墓的7月9日、10日兩天,見到孫軍長夜間乘汽車自馬伸橋至馬蘭峪。
然而,就在政府大員調查之時,孫殿英卻坦然自若,竟以十二軍軍長和案情以外的“第三者”身份,向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遞交呈文,為盜陵的要犯、第八師師長譚溫江辯護,羅列譚與盜陵案絕無關係的種種理由。徐源泉看了孫的呈文,叫人捎信給孫,給孫指點迷津:你孫殿英這次辦事太過莽撞,冒天下之大不韙,各方已經大嘩,我也難以一手遮天,進行庇蔭。可是有關關鍵人物你們都要設法疏通,行與不行,看你們的手段。你們這回擄獲不少,外人傳說有幾萬萬,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把風浪平息下來,你們要下大本錢。甚至各軍團長、各軍長門前也要設法打點,隻要他們不群起而攻之,民眾方麵是可以壓服的。孫殿英心領神會,連忙從東陵贓物中挑選一批珍貴的,其中一柄九龍寶劍,劍麵上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嵌有寶石,孫托戴笠送給了**;另一柄寶劍托戴笠送給了何應欽。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有108顆,據說是代表十八羅漢,是無價之寶,那最大的朱紅色的兩顆,孫在天津時送給了戴笠;慈禧的枕頭是一個翡翠西瓜,孫托戴笠送給了宋子文;慈禧嘴裏含的一顆夜明珠最為珍貴,開是兩塊,合攏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孫將這件寶物也托戴笠送給了宋美齡。孔祥熙和宋靄齡見後十分眼紅,孫便又挑選了兩串朝鞋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並將價值50萬元的黃金送給了閻錫山。
東陵被盜一個多月,一直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國民政府方麵雖派過大員勘查,卻無善後辦法。寓居天津張園的末代皇帝溥儀聞訊後痛哭,即在張園設靈祭奠,並電召北京皇室宗親以及清室遺臣速來津商討善後事宜。一連兩天兩夜召開的“禦前會議”,決定派寶瑞臣、耆壽民、陳詒重等人前往東陵勘查,辦理一切善後事宜。8月18日,寶瑞臣等70餘人乘車馳赴東陵。到東陵後,首先對乾隆、慈禧二陵及其他陵進行勘查,然後著手帝後的複葬。原打算按乾隆、慈禧長幼輩序,先重葬乾隆,再葬慈禧。但因當時乾隆的裕陵地宮積水很深,需排幹水後才能複葬,故先到普陀峪定東陵複葬慈禧。當然,在這些清室遺臣們麵前呈現的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景況。直到8月31日,乾隆遺骨才被複葬。
自東陵被盜後,清室遺臣多次到衛戍司令部要求嚴懲盜陵凶犯,但要犯譚溫江卻被保釋出獄,其他盜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紛紛電請政府,要求從速秉公處理,北平總商會請求組織特別法庭審判此案。不得已,閻錫山電令衛戍司令部從速組織軍事法庭,軍事法庭由商震上將任審判長。迫於輿論,陸軍監獄馬上將保釋在外的譚溫江重新收押,聽候審判。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也將譚溫江以前呈報所謂馬蘭峪剿匪所得的東陵珍寶加封保存,移送衛戍司令部,並向外界表示對部下決不寬貸。東陵盜案於1928年12月中旬由軍事法庭開庭調查,此後即歸於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開庭預審,至6月8日終審。預審中,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一事,而主謀孫殿英更是逍遙法外,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並協同任應岐討伐張宗昌。6月15日,軍事法庭決定擬出審判書呈報中央,將譚溫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懸未決的東陵盜案結束。
軍事法庭上報幾個月過去了,因案情盤根錯節,難以判決。這時孫殿英已率領軍隊到隴海線上與閻錫山、馮玉祥取得聯係,又在嵩山附近民軍中收撫了兩萬多人,深得閻、馮的器重。經孫殿英與閻錫山交涉,譚溫江亦被釋放。以後孫殿英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和龐炳勳投敵組織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死於戰犯收留所中。
Jack London的小說:Martin Eden的評論 英文或中文的都可以
傑克·倫敦(1876—1916)是美國作家,生於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的家庭。因家境貧困,自幼從事體力勞動,當過童工,裝卸工和水手等,後又在美國各地流浪。靠勞動所得曾進過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在1897年加入過阿拉斯加等地淘金者的行列。早年坎坷的生活經曆使他體會到下層人民的悲慘處境和人與人之間的激烈競爭,成為他後來從事創作的源泉。 倫敦一共寫過十九部長篇小說,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說和故事,三部劇本,以及論文、特寫等。主要作品有:小說集《狼的兒子》(1900)、中篇小說《荒野的呼喚》(1903)、長篇小說《海狼》(1904)、《鐵蹄》(1908)和《馬丁·伊登》(1909)、特寫集《深淵中的人們》(1903)等。
倫敦的創作思想較為複雜,受到過馬克思、斯賓塞、尼采等多人影響。作為現實主義作家,他在創作中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作品歌頌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鬥爭,同時反映了弱肉強食、生存競爭的哲學觀點。倫敦善於通過行動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小說結構緊湊,文字精煉,生動感人。
《馬丁·伊登》是傑克·倫敦的代表作,帶有自傳性質。主人公馬丁·伊登原是一個年輕的普通水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銀行家莫斯的女兒羅絲。他崇拜羅絲的純潔高雅,而羅絲也被他的粗野不羈所吸引。在愛情的鼓舞下,馬丁刻苦讀書,發奮寫作。但他們的感情遭到了莫斯夫婦的反對,羅絲同馬丁斷絕了來往。後來馬丁以極大的毅力獲得了成功,成為名作家。原先對他不屑一顧的人都對他另眼相看。羅絲也想重修舊好,被馬丁憤然拒絕。然而馬丁躋身於上流社會後,卻看透了資產者的自私和虛偽,在幻滅的痛苦中投海自殺。
《馬丁·伊登》是傑克·倫敦最有影響的作品,一則因為它具有明顯的自傳色彩,提供了認識、研究倫敦寶貴材料,二則由於它在思想上和藝術上有很高的價值,標誌著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在本世紀初的重要發展。
★《馬丁·伊登》的思想內容相當豐富。首先,它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出身微賤的作家的艱難的奮鬥道路,表現了在資本主義製度下一個正直作家的坎坷命運。其次,小說對資產階級的體麵人物作了細致的解剖和無情的嘲諷。小說告訴人們,真正的野蠻人並不是馬丁和他所屬的階級,而恰恰是那些自詡為文明人的羅絲小姐和她的父母莫斯夫婦等。此外,小說對個人主義也作了一定的批判。馬丁為了贏得羅絲的愛情,竟可以不顧一切。他離開自己的階級和朋友,到頭來卻發現是南柯一夢。他後來的悔恨、落寞、空虛、孤獨和自殺,實際上是對個人主義的懷疑和否定。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對個人主義進行鞭撻時,流露出對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和尼采的超人哲學的矛盾態度。 小說細致的心理描寫和善於通過人物的行動去揭示人物的性格這兩點,也為人們所稱道。
傑克·倫敦簡介:
倫敦,J.(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不得不出賣體力養活自己。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他還參加過1893年大恐慌中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罰做苦工幾個月。出獄後,他一邊拚命幹活,一邊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尼采和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進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年後輟學。後來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熱的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為“出賣腦力勞動”的職業作家。 傑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寫英國倫敦貧民窟和工人的悲慘生活《深淵中的人們》(1903)、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說《鐵蹄》(1908)等許多中長篇小說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和罪惡,有力地控訴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公開號召用階級鬥爭和武裝革命推翻資本主義製度。 傑克·倫敦在不長的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其中比較優秀的還有《荒野的呼喚》(i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穀》(1913)、《黑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寧讚賞的《熱愛生命》(1906)。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漸脫離社會鬥爭,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物質享受也寫了不少粗製濫造的作品。1916年傑克·倫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馬丁·伊登一樣,在精神極度空虛和悲觀失望中自殺身亡。
▲·內容提要· 《馬丁·伊登》是傑克·倫敦的不朽作品。小說的前半部帶有自傳性質,取材於作者早年的生活經曆和後來成名的過程。 年輕水手馬丁·伊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救了大律師摩斯的兒子亞瑟。為了感謝馬丁的救命之恩,亞瑟熱情邀他到家裏作客。摩斯家富麗堂皇的擺設,優雅文明的風度使馬丁眼花繚亂,驚慕不己。更使他心醉神移的是亞瑟年輕、美貌的妹妹羅絲。在馬丁的眼中,羅絲是那麼高尚純潔。對俗不可耐的公子哥兒膩煩了的羅絲也喜歡這個精力充沛、才智過人的無產者。在羅絲的鼓勵下,更確切地說,在憧憬“高尚而又純真的愛情”的巨大動力下,馬丁以超人的毅力發憤讀書,他隻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學完了常人需要兩年才能學完的中學課程。他常常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像作者傑克·倫敦開始寫作時一樣,一邊做苦工,一邊學習、寫作,為的是能有朝一日躋身“上流社會”,成為可與羅絲匹配的“上等人”。盡管他不斷寫作,稿子一篇篇寄出,卻一次次遭到拒絕。後來,雖然羅絲私下與馬丁訂了婚,但是,她的父母認為馬丁是個缺乏教養、粗魯無禮的窮光蛋,因而竭力反對女兒與馬丁的進一步接近;摩斯家客廳裏的闊老闊少也嘲笑、冷落馬丁。馬丁逐漸發現“上流社會”並非他過去想象的那麼高尚,那麼文明。在一次客廳辯論中,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了這些“高等人士”,冒犯了他們的尊嚴,從此被拒於摩斯家的門外。繼而羅絲也同他斷絕了來往。這時,馬丁痛苦地發現羅絲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安琪兒”,而是一個目光短淺、庸俗的資產階級小姐。支撐他努力奮鬥的精神支柱崩潰了,他無力再繼續寫作,隻是將原先退還的稿件再寄給出版商和報刊雜誌。沒想到,他的一篇作品被刊登了。一夜之間他成了名聞遐邇的大作家。請帖和稿約紛至遝來,金錢和榮譽接踵而至。昔日那些對他嗤之以鼻、攻擊嘲諷的“高貴人士”如今向他獻媚,“上流社會”向他敞開了歡迎的大門。摩斯家聽說他功成名就,急忙叫羅絲主動上門,哭哭啼啼地要求重歸於好,恢複婚約。然而,這時已爬上社會“頂峰”的馬丁卻看透了這些虛偽透頂、趨炎附勢的芸芸眾生;名譽和金錢,虛假的友誼和庸俗的愛情再也激不起他昔日那種對靠個人奮鬥帶來個人幸福的憧憬,再也無法改變他對人生的冷漠態度。他痛恨這些渾身散發出銅臭的資產階級市儈,但也無法回到他原來出身的階級。他想到一個孤島上去過與世隔絕的隱士生活,但最終還是投海自殺,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Jack London (1876-1916), prolific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whose works deal romantically with the overwhelming power of nature and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His left-wing philosophy is seen in the class struggle novel The Iron Heel (1908).
Jack London was born on January 12, 1876, in San Francisco. He was deserted by his father, William Henry Chaney, and raised in Oakland by his mother Flora Wellman, a music teacher and spiritualist, and stepfather John London, whose surname he took. London's youth was marked by poverty. At the age of ten he became an avid reader, and borrowed books from the Oakland Public Library.
After leaving school at the age of 14, London worked as a seaman, rode in freight trains as a hobo and adopted socialistic views as a member of protest armies of the unemployed. In 1894 he was arrested in Niagara Falls and jailed for vagrancy. Without having much formal education, London educated himself in public libraries, and at the age of 19 gained admittance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He had already started to write. For the remainder of 1898 London again tried to earn his living by writing. His early stories appeared in the Overland Monthly and the Atlantic Monthly. In 1900 he married Elisabeth Maddern, but left her and their two daughters three years afterwards, eventually to marry Charmian Kittredge.
In 1901 London ran unsuccessfully on the Socialist party ticket for mayor of Oakland. He started to steadily produce novels, nonfiction and short stories, becoming in his lifeti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uthors. London's first novel, The Son Of The Wolf, appeared in 1900. His Alaska stories, The Call Of The Wild (1903), in which a giant pet dog Buck finds his survival instincts in Yukon, White Fang (1906) and Burning Daylight (1910) gained a large reading public. Among his other works are The Sea-Wolf (1904) and The Road,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In 1902 London went to England, where he studi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 East End and working class areas of the capital city. His report about the economic degradation of the poor, The People Of The Abyss (1903), was a surprise success in the U.S. but criticized in England. In 1906, he published his first collection of non-fiction pieces, The War Of The Classes, which included his lectures on socialism. London also published a semi-autobiographical novel Martin Eden (1909) and a travel book The Cruise of the Snark (1911).
London had purchased in 1910 a large tract of land near Glen Ellen in Sonoma County, and devoted his energy and money improving and enlarging his Beauty Ranch. In 1913 London's Beauty Ranch burned to the ground, and his doctor told him that his kidneys were failing.
A few months before his death, London resigned from the Socialist Party. Debts, alcoholism, illness, and fear of losing his creativity darkened the author's last years. He died on November 22, 1916, officially of gastro-intestinal uremia. However, there have also been speculations that London committed suicide with morphine.
Jack London (John Griffith) (1876-1916)
Jack London, whose life symbolized the power of will, was the most successful writer in Americ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is vigorous stories of men and animals against the environment, and survival against hardships were drawn mainly from his own experience. An illegitimate child, London passed his childhood in poverty in the Oakland slums. At the age of 17, he ventured to sea on a sealing ship. The turning point of his life was a thirty-day imprisonment that was so degrading it made him decides to turn to education and pursue a career in writing. His years in the Klondike searching for gold left their mark in his best short stories; among them, The Call of the Wild, and White Fang. His best novel, The Sea-Wolf, wa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s at sea. His work embraced the concepts of unconfined individualism and Darwinism in its exploration of the laws of nature. He retired to his ranch near Sonoma, where he died at age 40 of various diseases and drug treatments.The Martin
Jake London
馬丁?伊登是個快要滿21歲的水手,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羅絲一家,對她一見鍾情,並對她的家、她的生活都羨慕至極
The Martin Iraq ascends is a soon reach 21 year-old sailor, as a result of an accidental opportunity, he has known Ruth, falls in love to her, and to her family, her life all envies to extremely
馬丁住在姐姐家裏,從羅絲家回來後,他看什麼都不順眼了,覺得姐姐家裏是那麼肮髒、庸俗、無聊,而往日的同伴也使他感到不耐煩。他開始覺得自己和羅斯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為了使自己能配得上她,他必須努力往上爬。Martin lives in the elder sister family, comes back after Ruth, thought in the elder sister family is that dirty, vulgar, is bored, but the former days companion also made him to feel impatient. He starts to think oneself and between Ross has the huge disparity, in order to enable oneself to match on her, he must upward crawl diligently. 羅絲為馬丁的上進願望所打動,幫助他學習寫作,馬丁在自學中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表達水平都在提高。
Ruth, Martin progresses the desire to move, helps him to study writing, Martin in studying independently thought oneself all is enhancing to this world understanding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馬丁寫的四十篇稿子始終在各家雜誌社裏不斷地兜圈子,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作品不被接受,而那些看上去死氣沉沉的東西總是能在報刊上登出來。他去找羅絲,給她念自己的作品,請她評判。羅絲不欣賞他的作品,覺得粗野,可是她被作品體現出來的強大力量打動了。
Martin writes 40 drafts unceasingly circle throughout in various magazine company, he did not understand own work aren't accepted why, but these have a liking for the spiritless thing always to be able to publish in the publication. He looks for the Ruth, reads own work to her, asks her to judge. The Ruth does not appreciate his work, thinks boorishly, but she the formidable strength that is manifested by the work moves.
在屢次失敗後馬丁仍然堅持寫作,他的這種態度和貧困使他和羅斯有了裂痕,羅絲漸漸對他喪失了信心,而馬丁對她身邊上層人士的攻擊也使她反感而憂心忡忡。
After repeatedly was defeated Martin still to persist to write, his this kind of manner and impoverished caused him and Ross has the fissure, the Ruth, silk has lost confidence gradually to him, but Martin also caused her to her side upper society people's attack to dislike but is heavyhearted.
馬丁在羅絲家裏認識了勃力森登,一位憤世嫉俗的文學天才,社會主義者。一次,他們參加社會黨人集會的時候被一個小報記者張冠李戴地寫進報道裏,成為無政府主義者的魁首,遭到孤立和圍攻,羅絲也正式和他分手了。
Martin had known in the Ruth, family the strength woods ascend suddenly resents the world and detests mundane affairs literature talent, socialist. Once, they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time which the socialist party person assembles by a tabloid reporter confusedly is interpolated in the report, becomes the anarchism leader, encounters the isolation and besieges, Ruth, Side was official and he bids good-bye.
羅絲走了,勃力森登死了,心灰意懶的馬丁·伊登卻突然時來運轉,報刊雜誌開始采用他的作品,出版社為了他的聲名也接受了他種種苛刻的要求,他成為名作家。他百思不得其解:這些作品都是早就完工的,不知被退過多少次,而他本人也不過是過去的那個馬丁·伊登,一點都沒有改變,為什麼今天大家都來奉承他?最後,連羅絲也主動送上門來,願意委身於他
Ruth, Si walked, the strength woods ascended suddenly have died, was downhearted the Martin Iraq ascended sudden a change in one's fortune from bad to good, the publication magazine starts to use his work actually, the publishing house in order to his reputation has also accepted he all sorts of harsh requests, he became the famous writer. He can’t understood: These works all are already finish, did not know how many has been drawn back, but he also only was the past that Martin Iraq ascends, has not all changed, why does everybody flatter him today? Finally, Lain Ruth, Siye driving comes, is willing let herself in him.
馬丁萬念俱灰,感到徹底的幻滅,他把所有的稿件都處理完畢,不再寫一個字,把版稅所得用來資助他的親姐妹、洗衣房夥伴喬埃,以及為他守身如玉,一往情深的女工麗茜,然後投身大海,了此一生。
Martin is completely discouraged, felt thorough vanishing, he all processes all manuscripts finished, no longer writes a character, obtained uses for the royalty to subsidize he the blood sisters, laundry room partner tall Egypt, as well as maintains one's moral integrity, the female beautiful and skilled alizarin red for him which is passionately devoted, then joins in the sea, commits suicide.
《馬丁·伊登》發表於1909年,前半部帶有自傳性,取材於傑克·倫敦本人早年的經曆和後來的成名過程,主要故事情節則是虛構的。像希臘神話中難以抗拒的命運一樣,《馬丁·伊登》不僅成為傑克·倫敦對往事的追憶,竟也不幸地成為他未來生活的神秘預言。
"The Martin Iraq Ascended" publishes in 1909, the first half had Discusses himself, selected material myself before the experience and afterwards becomes famous the process in the Jake London, the main plot then was fictionalizes. Looks like the destiny which in the Greek mythology resists with difficulty to be same, "the Martin Iraq Ascends" not only becomes the Jake London to past events recalling, unexpectedly also unfortunately becomes the mystical prediction which he future will live.
在美國文學發展史上,《馬丁·伊登》起著先驅作用,後來不少描寫“美國夢”破滅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響。圍繞這部書引起的爭論首先是在主題上,按照傑克·倫敦的本意,他寫這部屬的宗旨之一乃是攻擊個人主義,但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他實在為個人主義辯護,而相當多的讀者是把馬丁·伊登當作“個人奮鬥”的典型來接受的。其次是語言,有人認為“充滿元氣和力量”,也有人認為“粗糙”、“變化少”。
In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the Martin Iraq Ascends" plays the pioneer role; afterwards many described the work, which "the American dream" was disillusioned all more or less to come under its influence. Revolves the argument which this book causes first is in the subject, according to the Jake London's original intention, he writes one of this subordinate objectives attacks the individualism, but the majority critics all think him really for the individualism defense, but quite many readers are ascends the Martin Iraq treats as "individual struggle" the model accept. Next is the language, some people thought "fills the vitality and the strength", also some people thought "is rough", and “changes few".
傑克?倫敦是以“超人”自居的,他並沒有成為超人,但《馬丁?伊登》的確是一部超越了時代的作品。
The Jake London is poses as by "the superhuman", he has not become the superhuman, but "the Martin Iraq Ascended" indeed is had surmounted the timework.
求男主本是平凡的高中生,後來在偶然的條件下獲得某種能力拯救世界的動漫。最好像弑神者罪惡王冠這樣的
拯救世界什麼的有點難找,下麵幾個都滿足之前的條件
加速世界
魔法禁書目錄(這個是本來有自己不知道)
fate stay night
eva 也就是新世紀福音戰士
高達seed
叛逆的魯魯修
未來日記
死亡筆記
死神bleach(這個有那麼略長,還沒完結)
灼眼的夏娜
以上都是動畫,也有的有輕小說與漫畫
以淚水為話題的作文
1.
一顆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滑落……
眼淚流下的瞬間,你或許感觸很多;但當眼淚流過,你是否會記得,它曾牽動過你的心。
眼淚雖小,但它卻蘊涵了很多的東西。哭,並不代表傷心;眼淚,也不是痛苦的痕跡。
在常人的印象中,眼淚是痛苦的象征。痛苦之後,往往想大哭一場;哭過之後,往往會舒暢很多。遇到挫折,有哭泣來解脫;遭受痛苦,有眼淚來安慰……
久而久之,哭泣成為了世人麻痹自己的工具。眼淚使人變得虛偽,麵對任何事都選擇了逃避。漸漸的,眼淚失去了它的真諦,成為了罪惡的東西,成就了世人的懦弱……
眼淚,在這種情況下,就變成了懦弱的代名詞。每個人都在逃避它,都以流淚為恥。然後他們卻沒有發覺,真正的錯誤不是在於眼淚,而是在於自身。傷心痛苦之時,放聲的大哭,借以麻痹自己,脫離苦難;沒有痛苦之時,卻排斥眼淚,不曾想到它曾經帶給過自己解脫。人類自以為很聰明,我為此感到慚愧。心靈的隔膜,拋棄了眼淚的真諦,為的隻是那假作的堅強,為的隻是不讓自己“懦弱”……懦弱,眼淚代表著懦弱!?我隻能苦笑。聰明!?這何嚐不是莫大的諷刺!
依我看來,眼淚並不代表著懦弱。再堅強的人,即使是鐵打的心,也會有流淚的時候。被感動,曆痛苦,很多原因。但不管是什麼,淚水始終是不可抑製的。同時,眼淚也不是麻痹自己的工具,它隻是情感的流露……
當你難過時,你哭出來,眼淚可以治愈你心頭的傷痛,心裏的不快與痛苦,都會隨著眼淚流去。哭過之後,你也許會感悟。你曾經付出過,即使沒得到什麼,也不會有什麼遺憾。眼淚不是懦弱的專利,真正堅強的人不會抑製自己的眼淚。流出眼眶,可以帶走痛苦;流進心裏,卻又重新孕育著另一個痛苦。
當你開心時,激動可以使你流下眼淚,它可以使你的快樂加倍,世間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眼淚之餘,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絲毫不平坦,但你卻走過來了。
眼淚,總在你心潮湧起的時候出現,不要刻意的去抑製它,讓其自由的滑落。心裏迭起的漣漪,放聲的大哭出來,使自己舒服,讓自己解脫。哭,沒有會說你不是,也沒有人有資格說你是非。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把心事憋在心裏。如果眼淚帶給你的是苦難,讓其流去,心裏也得到安撫;如果眼淚帶給你的是快樂,讓其飄灑,給別人也帶去點喜悅。不要去故作心中的堅強,那是假的。為了那假的東西而放棄了真情的流露,那樣的人將會失去靈魂,被一副軀殼包裹,裏麵的是虛偽!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3-31 21:32 淚水,一個多麼令人茫然的字眼,意味著苦難,屈折和艱辛,是痛苦的根源!成功,一個多麼令人向往的字眼,是自豪與驕傲的資本,詮釋了成就的輝煌!古往今來,人們的渴望獲得成功,而鄙棄淚水!其實,他們都進入了一個盲區,沒有經過努力,流過辛酸的淚水,哪來輝煌的成就,何來欣慰的笑容?淚水與成功有著必然的聯係,隻有用辛酸的淚水才能撐起人生的大船,駛入成功的彼岸。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早在幾千年前,我國的古仁人便對淚水與成功有了深刻的體會,給予我們啟迪!一塊好的玉石必須經過千錘百煉,經過精雕細鏤,才能成為價值邊城的上等寶器!推物及人,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做為,就必須經受命運的試煉,流下痛苦的淚水,使自己心性堅韌,毅力非凡,增加其原來沒有的能力,使自身具備成大事者的體魄和心性!從古到今,在我國悠遠的曆史長河中有許多閃耀的亮點!偉大的司馬遷,一生命運坎坷,屢受苦難,為了替朋友辯護,他原本光明的前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漫漫的長夜裏,辛酸的淚水流過他的臉頰,然而這辛酸的淚水使其清醒過來,從新振作,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楚,用其堅毅的耐力,發奮圖強,著就<史記>>,名聞古今!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佳話,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巨人!韓信幼年飽受欺淩,怨恨命運不公,為此他曾在廣闊的海邊黯然流淚!然而這痛苦的淚水衝刷走其內心的懦弱,反而使他樂觀向上,堅韌不拔,樹立鴻鵠之誌!後來,當年“胯下之辱”的黃毛小兒成為了“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名將,名流青史,為後世人們所敬仰!這些時代裏的巨人用事跡強有力的肯定了淚水與成功的必然關聯,淚水是通往成功的因素之一!
“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在漫漫的人生路中,我們會遭受或大或小的痛楚!但是,無須壓抑自己,必要時用淚水來衝刷我們繁瑣的心情,以清醒的頭腦去麵對生活中所有的考驗!隻要以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灑脫,終將“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到達成功的目的地!用勝利的花瓣來結束豐富多彩的一生。
成功需要淚水的澆灌,隻有流過痛苦的淚水,才能擁有愜意的笑容。
2.忽然間,毫無緣故。不管別人是否知道什麼,隻想離開。讓它成為別人刻意提起也記不起來的過去。逃離這一段幻想。逃離這一段傷悲。逃離這個陷阱。投入太多,傷害的終究是自己。發現自己是那種無法可憐的可悲。連自己都快瞧不起自己了,沒有結局的投入,義無返顧的投入。如此的不管不顧,終究得到的是一身傷痕。以為自己已經忘記了,但自己卻在無時無刻的關注著。站在寂寞安靜的角落,靜靜的關注,付出沒有絲毫的回報,也心甘情願。斷掉一切後路,離開那個錯誤的開始。錯誤的地方,錯誤的遇見。離開是非,遠離塵囂。
隻想給自己一個清淨的地方。隻有自己一個人的世界,會過得很好的。生命總是在自己的啼哭中開始,於別人的淚水裏抵達終點。醫學上認為,眼淚有清潔眼球的作用,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應激性反映,從胎兒時開始,就有了基礎淚。於是,淚水就給生命打上了烙印,直到生命結束後,或許還有淚水在記憶你已經飄逝的靈魂。人是情感的動物,有七情六欲,不能長期壓抑在心底,顯現於外,不外乎表情、語言、動作等,喜也好,悲也罷,哭著笑著,淚水就在眼眶中積聚,水一樣地流,一滴一滴便是情感的世界。這世界裏有真也有假,有呼喚也有陷阱……
相遇的城市迷失之前.尋找一張似曾相識的臉.握在手中的風箏斷了線.是因為我寂寞你才出現.還是你的存在讓我自憐.緣分走過我身邊.變成答錄機遙遠的留言.甜蜜在夢幻的一瞬間.留下了真實的思念.一段情就能連接兩個人的天.一條路就能讓兩個人霎那之間.命運都改變.隻要願意相信就能相見.一滴淚就能擋住兩個人的天.模糊我的視線.呼喚著你名字
從起點回到原點.兩條平行線總有交彙的一天.你相信麼?兩條平行線也會有交彙的那一天,我們,會相遇麼?淚水總是不禁流下,那一刻我知道了淚水的溫度,深深的體會到了,我不禁讓熱淚流出,讓流水去洗清麵容,每一滴都包含著一種痛,這痛讓淚水在不斷宣泄著不平,讓淚水為自己不斷的去呐喊,可這淚能流多久?又能流多少呢?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男人哭泣了不是很容易就可以遇到的,沒有一種沉痛的情緒,男人是不會落淚的,男人的淚說實話的確很少,也許因為少而顯得特別珍貴吧?有一天一個很愛你的男人哭泣了,這淚不是白白流出的,他真的很愛你,你對他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都是那麼重要,而你卻在逃避了這愛,男人很困惑,因為他知道自己真的很愛對方,可是自己用心去愛了啊!為何不願相信自己?不願接受自己?內心的壓抑使他真的很悲痛.
淚不是白白可以流出的,每一滴都有著一種悲痛一種心情一種愛的流露.淚水的寶貴的,珍惜.躲在夜裏偷偷的哭泣.躲在夜裏偷偷的念你.天知道我愛你.所以不讓我靠近你.我最清楚是我自已.所以答應保持距離.天知道你不愛我.所以要這樣懲罰我.讓你存在我的世界.卻又不能在一起.連風也懂得歎息.連雨也低下頭去.覺得可惜.可惜我隻能.躲在夜裏偷偷的哭泣.深怕有人看見我哭紅的眼睛.躲在夜裏偷偷的念你.深怕有人看穿我們的秘密.我知道不可以.再這樣沉溺下去.所以我警告我自已.你隻是幻覺而已.天.為何如此地懲罰我.究竟我做錯了什麼.我哭.我笑.我瘋.
淚水不僅與傷感、悲痛有關,也和喜樂有關。怒極反笑,喜極而泣,人在巨大的驚喜或者幸福之前,一時難以找到最好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淚水往往先之一步淋漓而出。笑中有淚,性情率真,然其後之諸多感慨複雜情感一時之間是難以道盡的,全部凝聚在這奪眶而出的液體之中了。淚水似乎與女子有緣,善睞明眸,若有霧氣朦朧,便是幽潭一碧的美麗和誘惑,生生攝人魂魄風流無限。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黛玉硬是勾走了無數男人的心,為什麼都指望“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可想而知。有淚水,男人往往自作多情地要去憐香惜玉,女人也往往順水推舟小鳥依人,淚水就成為和諧愛情的一種潤滑劑。但女人們不能過多地使用,因為麵對女人的淚水,男人總是惶恐不安,不知所措,要麼就不聞不問,要麼就溜之大吉。女人,請記住,許多時候,笑容和淚水同等重要。
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男人習慣於把眼淚藏在心底,讓它在血液裏流動,這是文化傳統的影響。偽裝出來的堅強總會有崩潰的一天,當男人真正要哭的時候,一定要當心,那可真實決堤的海一發不可收拾。但大多數男人都會選擇在無人的角落或者最親近的女人麵前傷心欲絕地哭一場的,大部分時間裏他用笑容掩飾著淚水。敢笑敢哭,是真性情人。心真情真,淚水也真.有一顆感動的心,我們用淚水滋潤世間的真善美;有一顆憐憫的心,我們用淚水去祭奠痛苦和哀傷;有一顆真誠的心,我們用淚水去溫暖苦痛的靈魂。人生總在淚水中前行,酸甜哭辣百味嚐盡,或許,懂了淚水,就懂了人生。
任何事情都會成為過去的,一切都會雲淡風清的。看到身邊的朋友因為感情的事而過得艱難、憔悴。心痛,卻無能為力。感情終究是折磨人的,也許應該說是遇到了錯的人。發生了錯誤的追纏,所以傷害再所難免。像花兒一樣的碎落。還有大地的懷抱。幸福隨風舞動。孤單,擁有一個人的孤單,但卻不寂寞。也許幸福就像是花期,有起有落,有開有謝。至少曾經美麗過,曾經開心過。所以別離無須畏懼。但卻要讓它隨風吹落,不再有起伏的一天。相信那一天不會很遠的,一切都會雲淡風清。
3
打開記憶的小窗,我想起了上個學期的一天,想起了那感動人心的一幕……
那天,我們學校請來了一個外地的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堂生動的感恩教育課。他在台上生動地講了許多關於感恩的事例,使同學們都深有感觸。隨後,他叫同學們上台去訴說埋在心底已久的肺腑之言。我以為不會有人上去的,可是結果卻使我始料未及。同學們都紛紛上了台。他們,想一股洪流,莊嚴而又無法阻擋地,走上了台。幾乎每個同學的眼眶都是濕潤的。他們在台上和自己的父母進行著心與心的對話,承認自己的過錯與表示以後要好好學習好好報答父母的決心……
也許是被這種氣氛感染了吧,我心頭微微一震,隻覺得有一股洪流,從心底湧來,衝出了我的眼眶,我哭了。可是我沒有將淚水擦去,任它打濕我的臉龐,打醒我那顆不知感恩的心。
是啊!我怎麼能不知感恩呢?從我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哪樣不是父母的功勞啊!爸,媽,是你們,陪我走過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是你們,陪我走過道道坎坷,次次挫折。是你們,陪著我走出歧途,走向光明。在我受委屈的時候,是你們,丟下手中的工作,跑到我身邊安慰我,勸導我。在我作業沒完成,卻早已被疲憊催去睡覺的時候,是你們,陪伴著我寫完作業,知道夜深人靜。其實你們比我更累啊!在我病倒的時候,是你們,守在我的床邊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給我倒水喝,給我送來好吃的東西。在天氣忽然變冷的時候,是誰?又千裏迢迢地給我送來衣服和手套?
爸爸,媽媽,你們給我的愛,是多麼的偉大呀!如甘霖,似雨露,滋潤著我。它如同陽光,永恒而溫暖;又似春雨,溫柔而細膩。它會穿透層層屏障,灑落到每一個有我的地方,每一個有我的日子;它會擁抱我的哭泣,我的歡笑;它會為我撐起一把傘,鋪成一條路,填平一切坎坷。
爸爸,媽媽,你們給我的愛,是多麼的無私呀!可我卻不知道感恩。請原諒我兒時的無知吧!從此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學會感恩,好好報答你們的!
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可是你們給我的,是整個海洋啊!
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自從升入初中,眼淚似乎與我無緣了,人大了,當然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動不動就掉眼淚。然而那一次,我哭了。
那是初一時,我準備考鋼琴五級,我每天刻苦地練習,仔細地記著譜子,一遍又一遍的彈,力求完美。
終於到了考級的那一天,我懷著緊張的心情來到了考場,想象著當我拿到五級證書的情景。
叫到我的名字了,我充滿信心地走進了考場,開始了演奏,一段優美的旋律從我的指間飛出,在那小小的房間上空回蕩著……正當我陶醉於自己美妙的音樂聲中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腳下的踏板踩空了,一瞬間,我的手指也方寸大亂。無奈,在老師的歎息聲中,我慢慢走出了琴房。
我辛苦的練習,竟然沒有結果,而當初對自己的那份信心,早就不知去了哪裏。
回到家,我拋開了練習的曲譜,撕掉了練琴的計劃,一個人坐在屋裏發呆。這時,一雙有力的大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轉過頭,看見父親站在我身旁衝我微笑。“爸,我是不是很沒用。”我低聲說道,“孩子,這隻是一次偶然的失誤,你沒有錯,但你錯就錯在‘偶然’之後的自暴自棄。”父親說著,把我叫到鋼琴前,說:“來,讓我也欣賞一下我女兒的音樂。”我打開了琴蓋,開始了演奏,不知為何,此刻的演奏時那樣的輕鬆,流暢。一曲奏完,背後傳來了掌聲——父親的掌聲。我笑了,眼淚卻不能自已地流了下來。
我從未想到,父親會在我最傷心難過的時候鼓勵我,告訴我如何麵對挫折,記憶中的父親,通常是早出晚歸,一天也見不到一麵,曾認為,父親從來就不管我,不疼我,但我真的沒想到,父親竟如此慈愛,有人說,父親的愛是深沉的,那一次我體會到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我都鼓起勇氣,重新再來。
那一次,我哭了,不是因為偶然的失誤,卻是因為父親的掌聲,因為那掌聲中飽含父親對我的鼓勵和希望,因為那掌聲告訴我成功的催化劑不是失敗後的氣餒,而是重新開始的勇氣。
那一次,我哭了,眼淚洗刷了我心中的委屈,使我真正領悟到了生活的內涵,教會我應該如何去麵對生活中的挫折,鼓勵我重新揚起自信的風帆。
那一次,我哭了,被父親的愛所感動,爸,我愛您,真的。
3哭,是女孩的天性。記得母親曾對我說過:“淚水對我們而言用途很多。”
是的,其實淚水不僅僅是興奮或是極度悲傷的表現,它也是一種釋放、一種解脫、一種愛意的表達方式。
生活需要淚水。因為忙於期中考試,我整個人都緊繃著,似乎身體裏沒有一根神經能夠得到放鬆,就這樣,像被纏著繃帶似的緊緊裹了一個星期,終於迎來了我期望已久的周六。“上帝,請你憐惜我吧”。我僵硬地端坐在回家的車上,望著眼前似乎仍在飄動的試卷,那深夜裏“飛速”的鍾擺,心中不禁如此歎息。設想著回家痛痛快快得舒服一下,暫時先讓我這“木乃伊”出來活動活動,但父親的令聲如同五雷轟頂般向我劈來,於是那四肢僵硬的我爬上樓去,鎖上門,悄悄蹲下,就在那角落裏,默默地任憑晶瑩的淚水傾瀉。要明白,這不是我對父親無言的反抗,而是對這整個“流連忘返”的一周進行一次“總結”。
這是渲泄,是釋放。淚水是我此刻最好的武器。我要痛哭,我決不向挫折低頭,淚水見證著我的決心。挫折並不可怕,這淚水更不是氣餒,它是警醒我爬起,繼續向前的信心。於是,我重新整理好行裝,提醒著自己要勇敢麵對,輕鬆迎接挑戰。
生活需要淚水。盡管堅強是一種值得我們追求的精神,但淚水同樣值得我們憐愛。
當麵對如湧的挫折時,我哭泣,這淚水不是懦弱,不是畏懼,它是力量催促我勇敢向前。當看見我收養的小鴨相繼離去時,我哭泣,這淚水不是埋怨,不是心酸,它是愛,是我用真心換來的款款深情。當看見那感人的事跡,那動人的電影時,我哭泣,這淚水不是輕視,不是悲傷;而是景仰。
請相信我。生活需要淚水,當你因某事而痛苦不堪時,請您哭泣。當您歡呼跳躍時,請您哭泣。請相信,這是一種真情,是內心深沉的獨白。淚水過後,無論是風的猛烈;雨的咆哮;我們依然能見到那明媚的陽光!
記住哦,生活需要淚水。
4.
生活需要淚水
哭,是女孩的天性。記得母親曾對我說過:“淚水對我們而言用途很多。”
是的,其實淚水不僅僅是興奮或是極度悲傷的表現,它也是一種釋放、一種解脫、一種愛意的表達方式。
生活需要淚水。因為忙於期中考試,我整個人都緊繃著,似乎身體裏沒有一根神經能夠得到放鬆,就這樣,像被纏著繃帶似的緊緊裹了一個星期,終於迎來了我期望已久的周六。“上帝,請你憐惜我吧”。我僵硬地端坐在回家的車上,望著眼前似乎仍在飄動的試卷,那深夜裏“飛速”的鍾擺,心中不禁如此歎息。設想著回家痛痛快快得舒服一下,暫時先讓我這“木乃伊”出來活動活動,但父親的令聲如同五雷轟頂般向我劈來,於是那四肢僵硬的我爬上樓去,鎖上門,悄悄蹲下,就在那角落裏,默默地任憑晶瑩的淚水傾瀉。要明白,這不是我對父親無言的反抗,而是對這整個“流連忘返”的一周進行一次“總結”。
這是渲泄,是釋放。淚水是我此刻最好的武器。我要痛哭,我決不向挫折低頭,淚水見證著我的決心。挫折並不可怕,這淚水更不是氣餒,它是警醒我爬起,繼續向前的信心。於是,我重新整理好行裝,提醒著自己要勇敢麵對,輕鬆迎接挑戰。
生活需要淚水。盡管堅強是一種值得我們追求的精神,但淚水同樣值得我們憐愛。
當麵對如湧的挫折時,我哭泣,這淚水不是懦弱,不是畏懼,它是力量催促我勇敢向前。當看見我收養的小鴨相繼離去時,我哭泣,這淚水不是埋怨,不是心酸,它是愛,是我用真心換來的款款深情。當看見那感人的事跡,那動人的電影時,我哭泣,這淚水不是輕視,不是悲傷;而是景仰。
請相信我。生活需要淚水,當你因某事而痛苦不堪時,請您哭泣。當您歡呼跳躍時,請您哭泣。請相信,這是一種真情,是內心深沉的獨白。淚水過後,無論是風的猛烈;雨的咆哮;我們依然能見到那明媚的陽光!
記住哦,生活需要淚水。 柯南*^_^* 2007-11-17 13:40
2007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優秀作文:淚水中孕育著成功
我不知道這些年流了多少淚水,有激動的喜悅的,有傷心斷腸的“涕淚滿衣裳”。淚水並不苦澀,反而甜滋滋的。她滋潤著我的心靈,滌蕩著我的心胸,澎湃著我的熱情。在淚水中,我選擇勇敢和堅強,在淚水中,我漸漸成長,在淚水中,我走向成功。
小學六年級時,同學們全力以赴地進行複習小升初的複習準備工作,大家埋頭苦幹,不少人挑燈夜戰,盼望著能在省數學競賽中獲獎,直升夢寐以求的文通中學強化班。
我也不例外。經過層層篩選,我憑借自強勁的實力,拿到了預賽入場券。麵對著來之不易的機會,我欣喜若狂,滿以為自己能走上星光大道,能穩操勝券,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在接下來的一係列針對決賽的強化性的複習訓練中,我迷失了方向。別人聽得津津有味,老師講得神采飛揚,我卻根本聽不進去。我驕傲了。參加培訓時,我完全充當配角,我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我這才感到害怕。後來盡管我盡力去學,但離決賽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我那顆懸著的心更加忐忑不安。我隻好安慰自己:與其唉聲歎氣,不如放手一搏,拚吧!
當我迷迷糊糊地考走出考場時,心情沮喪極了。結果不出所料,我失敗了。媽媽那句句牢騷似針尖一般刺人。父親那嚴厲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我的胸膛。我的精神防線徹底崩潰了,我淚如潮湧。我真後悔了,我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我必須發奮努力,自強不息。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鄭智化的歌曲《水手》:“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幹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幹淚不要問為什麼……”
於是我天天用功,向課堂45分鍾要質量,多向老師請教,多向同學請教。我這隻小鳥在淚水中長大了,我更加懂得珍惜時間,我要拚搏,我要奮鬥,我要進取……
奇跡出現了!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文通中學強化班,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這次的成功並沒有讓我忘了昨日的傷痛,那次的淚水讓我銘記在心,它永遠激勵著我前進,成為我的成長史上光輝燦爛的一筆。
淚水,讓你履曆更加豐富,使你更加堅強。勇敢的品嚐淚水,用心去體會,你會發現它並不苦澀。善待淚水,善待成長過程中的挫折,你會發現這也是讓人難忘的的財富,是你邁向成功的階梯。
5淚水
母愛是冬日裏的驕陽,總會在你感到寒冷的時候播灑溫暖的光;母愛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總會時時刻刻感染兒女稚嫩的心靈。在我的記憶中,永遠不可磨滅的是母親為我流下的淚水。
記得小時候我發過一次燒,體溫整整四十度。晚上,迷迷糊糊地感覺到有一隻溫暖的手拂過我的臉,我能夠感覺到那是媽媽的手,隨後,媽媽的雙唇慢慢靠近我的臉頰,賜予我一個深情地吻,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一滴冰涼的眼淚落在我滾燙的臉上,我的心不禁一顫,母親流淚了。從前因為貪玩而挨媽媽打罵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一刻我終於意識到,隻一切都是因為有那樣一種寧靜的愛,叫做母愛,母親流下的眼淚是冰涼的單是那一滴淚在我心中是炙熱的,永遠是炙熱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的長大了,十五歲的我再次看到了母親的淚。
去年對我來說是中考年,我和同學們始終奮鬥在筆墨紙硯的戰場上,然而離中考隻剩下兩個月的時間,我卻怎麼也不在狀態,一天晚上,語文老師給媽媽打了電話,起初我並沒有在意通話內容,可是剛掛了電話,媽媽就把我叫到身邊。“你們語文老師來電話了。”“噢,講什麼了?”突然,媽媽站了起來,氣憤地對我喊:“你說老師說什麼了!你今天默寫不合格,上課沒認真聽講!”這時我也站了起來,說:“誰說我沒聽講!我就是聽了!”“那老師怎麼會說你不認真聽講啊?“我剛想為自己辯解什麼,但媽媽接下來的動作讓我驚訝極了,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時我分明看到媽媽的雙腿慢慢的彎了下去,坐在沙發上哭了起來,然後對我說:“孩子,媽求求你努力學習好嗎?就算你自己不想學習,你就當是為媽學好不好?”那時的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好,媽媽見我不說話,抬起那雙迷蒙的淚眼說:“到底行不行啊!孩子!好好學行不行呀!“我剛要說話,媽媽忽然占了起來說道:“不行嗎?不行嗎就給你跪……”那時我終於掉下了悔恨的淚水,不知所措地喊道:“啊——!不要!對不起媽媽!”說完就伸出一隻手,我不知道那隻手伸出來是為了捂嘴還是為了捂眼睛,但我知道,那時媽媽早已淚水滂沱……我轉過身跑回自己的房間,“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那一刻,我也清楚地聽到媽媽撕心裂肺的哭聲,我知道,媽媽又為我流淚了……
我想送媽媽一首詩,也想讓所有擁有母親,所有正在享受母愛的兒女們明白:報答母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媽媽失望。
你可是在久久守望,
守望纖纖小麥低頭成熟;
你可是在久久企盼,
企盼細細小草昂頭成長;
久久又久久的注視,
如同陽光照耀,永恒又久遠,這顆拳拳心怎能報盡情和恩。
打不下了,供你參考!
在書上偶然看到《聖經》裏的這句話,覺得很有意思。但是對我自己理解的意思怕有失偏頗,望高手指點。
確實是很有意思的經文,這裏的意思是我們對待“罪惡”的應有態度,即使是身體割離都必須舍得。但這句經文也是“象征”含義,因為無論做什麼都是我們自己的意誌的犯罪,不可能怪在眼睛或者手上。如果是“頭腦”犯罪,當然也不可能把頭割下來。
不過你既然不信宗教那麼這句話也就沒有多少可“應用”的地方了。表示惋惜……
你的理解基本是對的,但同時聖經告訴我們,所有人早就被玷汙了,我們意識當中可能不願意犯罪,身體卻不受我們控製。
我結婚~可我一直糾結在跟前女友過去的時光,幾年後的偶然相遇讓我罪惡感日益增加總覺得欠她的
想就問!男人婆婆媽媽的不好
一樓哥們說的對,愛情哪有誰虧欠誰的!那叫買賣
順其自然,別強迫自己
人有時候不需要那麼痛苦,就那麼一輩子
過去的就過去了,沒必要揪著自己
與君共勉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請介紹一下《局外人》的故事情節!謝謝
史記>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