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地表示”是指什麼詞語
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的詞語是"展示"。“展”:意思為舒展,展開,也指闡明,敘述、大規模地進行等多個含義。“示”: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是“示”作偏旁的變形。“展示”:展開其內容,通過知覺感受,實現預期效果的過程。【詞目】展示【英譯】[model;reveal; show]【出處】巴金《海的夢》:“花園裏展示著更豐富的生命,而我的房裏卻隻有孤寂。”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展示在她麵前的人生,是那麼陰慘灰暗。”【含義】:展現,顯示,擺出來讓人看。
“明顯地表示”是指什麼詞語?
顯而易見、不言而喻、彰明較著、開宗明義、班班可考
1、顯而易見的拚音、釋義與造句
顯而易見(xiǎn ér yì jiàn),意思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楚。
造句:這道理顯而易見,誰都能看明白。
2、不言而喻的拚音、釋義與造句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意思是指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
造句:他終於考上大學,高興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了。
3、彰明較著的拚音、釋義與造句
彰明較著(zhāng míng jiào zhù),意思是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很容易看清。
造句:在以後的三個月裏,這種關係顯得更加彰明較著了。
4、開宗明義的拚音、釋義與造句
開宗明義(kāi zōng míng yì),開宗:闡發宗旨。明義:說明意思。意思是指說話、寫文章一開始就講明主要意思。
造句:會議開始時,主席先開宗明義地說明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
5、班班可考的拚音、釋義與造句
班班可考(bān bān kě kǎo),班班:明顯的樣子。意思是指事情源流始末清清楚楚,可以考證。
造句:本朝二百年之間,學問文章、政事術業,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出自:宋·陳亮《與韓無咎尚書》)
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 )
從這句話來看,應該是錯誤的。
清楚的擺出來,明顯的表現出來,不是使用“地”。
表示很明顯地表現出來用什麼詞,用然字
必然
表示結果的成語是什麼
拔十得五 拔:選拔,推薦。想選拔十個,結果隻選得五個。指選拔人才不容易。
出處:《新唐書·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
搬石砸腳 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抱薪救焚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同“抱薪救火”。
出處:《三國誌·魏誌·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鬆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出處:《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成敗利鈍 利:鋒利,引伸為順利、成功;印:不鋒利,引伸為挫折。成功或失敗,順利或不順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種情況或結果。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乘興而來 乘:趁,因;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心見安道邪?’”
春花秋實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活·夢幻·永和銀杏》:“楊州鈔關官署東隅,有銀杏樹一株,其大數圍,直幹淩霄,春花秋實。”
春華秋實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出處:《三國誌·魏誌·刑顒傳》:“而楨禮遇殊榮,顒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後漢書》卷五十二:“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愛登其質。
大計小用 用於大事的計策,結果隻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計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連夜驅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薑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大喜過望 過:超過;望:希望。結果比原來希望的還好,因而感到特別高興。
出處:《史記·黥布傳》:“出就舍,張禦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倒果為因 果:結果;因:原因。把結果當成原因,顛倒了因果關係。
出處:魯迅《墳·科學史教篇》:“日頌當前之結果,於學者獨恝然而置之,倒果為因,莫此為甚。”
倒因為果 顛倒因果關係,把原因說成結果。
道頭會尾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同“道頭知尾”。
出處:《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道頭知尾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
出處:《朱子語類》卷四九:“惟聖人道頭知尾,下學便上達,若教學者,則須循其序也。”
睹始知終 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負薪救火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出處:《韓非子·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史記·魏世家》:“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毫厘千裏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互為因果 原因和結果相互聯係,相互轉化。
華而不實 華: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出處:《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經術者》:“東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禍福相依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見始知終 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開花結果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現比喻工作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開花結果自馨香。”
開花結實 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同“開華結果”。
開華結果 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
弄假成真 本來是假裝的,結果卻弄成了真的。
出處: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出處: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弄巧反拙 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噴血自汙 含血噴人,卻先汙己口。比喻本欲惡毒地汙蔑、攻擊他人,結果卻先害了自己。
前因後果 起因和結果。泛指事情的整個過程。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今樹以前因,報以後果。”
蹺足而待 踮起腳跟等待。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
出處: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勸百諷一 形容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意在使人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生死未卜 或生或死結果尚難測定。
適得其反 適:正,恰好。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
出處: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禦諸內河不若禦諸海口,禦諸海口不若禦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適居其反 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同“適得其反”。
出處: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這都是大錯特錯,唯物史觀及於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其反。”
收因結果 指了卻前緣,得到結果。舊有因果報應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後果。
收因種果 指了卻前緣,得到結果。舊有因果報應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後果。同“收因結果”。
收園結果 舊有因果報應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後果。同“收因結果”。
收緣結果 指了卻前緣,得到結果。舊有因果報應之說,指前有因緣則必有相對的後果。同“收因結果”。
殊方同致 猶殊途同歸。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殊路同歸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同“殊塗同歸”。
殊塗同歸 本指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後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出處:語出《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
殊塗同會 猶殊途同歸。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殊塗同致 猶殊途同歸。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殊途同歸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周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殊致同歸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同“殊塗同歸”。
順理成章 順:依順;理:條理;章:章法。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
出處:《朱子全書》:“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
同歸殊塗 原指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於一。後泛指途徑不同而結果相同。
出處:語出《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同歸殊途 歸:歸宿;殊:不同;途:道路。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徒費唇舌 徒:白白地。指白講了一大套話,結果仍然無濟於事。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費唇舌,你這鄉談暫且留著,等小弟日後學會再說罷。”
歪打正著 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幸得到滿意的結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將藥煎中,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想歪打正著,又是楊太醫運好的時節,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
剜肉成瘡 本想割肉醫瘡,但被割之處反成新瘡。比喻行事隻顧一麵,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剜肉生瘡 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隻顧一麵,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剜肉做瘡 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隻顧一麵,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亡羊之歎 亡:丟失。歎:歎息。為丟失了羊而歎息。比喻探索學問,徘徊歧路,結果一無所得,空留遺憾。亦作“亡羊歧路”。
無論如何 不管怎樣。表示不管條件怎樣變化,其結果始終不變。
下回分解 章回小說於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語。現多用以喻事件發展的結果。
銜華佩實 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征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向天而唾 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形枉影曲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麼原因就會有什麼結果。
出處:《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凶終隙末 凶:殺人;隙:嫌隙,仇恨;終、末:最後,結果。指彼此友誼不能始終保持,朋友變成了仇敵。
出處:《後漢書·王丹傳》:“張、陳凶其終,蕭、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鮮矣。”
秀而不實 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隻學到一點皮毛,實際並無成就。
出處:《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仰麵唾天 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養癰成患 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後患。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結果會遭受禍害。
出處:《後漢書·馮衍傳》李賢注引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養癰長疽,自生禍殃。”
養癰貽患 癰:毒瘡;患:禍害。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後患。比喻縱容姑息壞人壞事,結果自己遭殃。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博善化之虛名,潰敗決裂乃至此。養癰貽患,我之謂也夫!”
養癰遺患 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後患。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結果會遭受禍害。
出處:《後漢書·馮衍傳》李賢注引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養癰長疽,自生禍殃。”
一葉報秋 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同“一葉知秋”。
出處: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唐·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一葉知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以骨去蟻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同“以肉去蟻”。
出處: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太平禦史》卷九四四引《韓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
以肉驅蠅 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明·張居正《答南學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寬義,一切務為姑息弛縱,賈譽於眾,以致士習驕侈,風俗日壞,間有一二力欲挽之,則又崇飾虛談,自開邪徑,所謂以肉驅蠅,負薪救火也。”
以肉去蟻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以刑致刑 對重罪施以輕刑,則罪犯無所畏懼,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
出處:《商君書·靳令》:“罪重刑輕,刑至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又《去強》:“以刑致刑,國治。”《韓非子·飭令》:“罪重而刑輕,刑輕而則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
以魚驅蠅 魚腥能招來蒼蠅,用魚驅趕蒼蠅,蒼蠅更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異路同歸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文子·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異塗同歸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異途同歸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處:《周易·係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因果報應 因果:原因和結果。佛教迷信,認為今生種什麼因,來生結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出處:《慈恩傳》:“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
引虎自衛 引:招引。引來老虎,保衛自己。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果反受其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嚴顏在巴郡,聞劉璋法正請玄德入川,拊心而歎曰:‘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引狼自衛 猶言引虎自衛。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果反受其害。
欲蓋彌彰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出處:《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欲益反弊 猶言欲益反損。想把事情做好,結果反而弄壞。
出處:金·王若虛《五經辨惑上》:“元凱於此,不獨誣經,而其於《左傳》,亦所謂欲益而反弊也。”
欲益反損 益:得益;損:損害。原想有所得益,結果反受損害。形容事與願違。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動而見尤,欲益反損。”
淵魚叢爵 比喻為政不善,結果驅使人民投向敵方。爵,古同“雀”。
出處:《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原始見終 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
出處: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誌·魏書·臧洪傳》:“仆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
原始要終 原、要:推求。探求事物發展的起源和結果。
出處:《周易·係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造繭自縛 作繭自縛。比喻做了某事,結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出處:陶行知《中國大眾教育問題》六:“他們幫助敵人造成聯合戰線攻打他們自己,他們像蠶一樣,造繭自縛。”
造因結果 指無論製造何種因緣,必得相應之後果。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結果的這場公案,原是上天給眾生開得一個公共道場。”
治絲益棼 治:整理;益:越發;棼:紛亂。理絲不找頭緒,結果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終成泡影 結果一場空,一無所有。
總角之交 總角:兒童發髻向上分開的結果童年。指童年時期就結交的朋友。
出處:《禮記·內則》:“拂髻,總角。”鄭玄注:“總角,收髻結之。”《晉書·何劭傳》:“邵字敬祖,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
作繭自縛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裏麵。比喻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出處: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宋·陸遊《劍南詩稿·書歎》:“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
抹一鼻子灰 比喻本想巴結討好,結果反倒碰個釘子,落得很沒趣。
一問三不知 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再實之根必傷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
此地無銀三百兩 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麵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多行不義必自斃 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一葉落知天下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出處:**《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
差若毫厘,謬以千裏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厘,謬以千裏。’”
差以毫厘,失之千裏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魏書·樂誌》:“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二虎相鬥,必有一傷 兩隻凶惡的老虎爭鬥起來,其中必有一隻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鬥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出處: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裏。’”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出處:元·李元蔚《將神靈應》第二折:“隻因一著錯,輸了半盤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種什麼,收什麼。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出處:《涅槃經》:“種瓜得瓜,種李得李。”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倚:倚靠;伏:隱藏。禍中有福,福中有禍。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很明顯地表示或說明( )根據意思寫詞語(千萬別告訴我是表白)你可以QQ加我1255504981,大號835619787
明示、明說、坦白
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的詞語是什麼?
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的詞語是"展示"。
“展”:意思為舒展,展開,也指闡明,敘述、大規模地進行等多個含義。“示”: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是“示”作偏旁的變形。“展示”:展開其內容,通過知覺感受,實現預期效果的過程。
【詞目】展示
【英譯】[model;reveal; show]
【出處】巴金 《海的夢》:“花園裏展示著更豐富的生命,而我的房裏卻隻有孤寂。”
楊沫 《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展示在她麵前的人生,是那麼陰慘灰暗。”
【含義】:展現,顯示,擺出來讓人看。
【示例】:
1.公開場合展示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2.人的內心世界。
參考鏈接:
展示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形容細心的成語
形容細心的成語:
1、謹謹慎慎:細心慎重。
2、戴目傾耳:戴目:仰視的樣子;傾耳:側著耳朵細心傾聽。認真聽,抬頭看。形容殷切期盼。
3、心粗氣浮:粗:粗疏,輕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細心,不沉著。
4、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
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6、石慶數馬:指在最簡單的事情上也非常細心謹慎,一點也不馬虎。
7、察言觀色: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8、一絲不苟: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9、細致入微:比喻看問題非常全麵,連很細小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10、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11、明見萬裏:對於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見。
12、謹慎從事:細心慎重地處事。
13、粗心大意:粗:粗蔬。指做事馬虎,不細心。
14、仔仔細細:指人處事認真細心,絲毫不馬虎。
15、粗中有細:形容人說話做事表麵好像粗魯、隨便,([www.lz13.cn])實際上卻是審慎、細心。
16、明察暗訪:察:仔細看,調查研究;訪:向人詢問調查。從明裏細心察看,從暗裏詢問了解。指用各種方法進行調查研究。
17、全神貫注:貫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8、粗心大氣:粗:粗疏;氣:人的精神狀態。指做事不細心,隨便馬虎。
19、體貼入微: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
20、粗心浮氣:浮:浮躁。形容人不細心,不沉著。
21、無微不至:微:微細;至:到。沒有一處細微的地方不照顧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22、專心致誌:致:盡,極;誌:意誌。把心思全放在上麵。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形容人很高興的成語有哪些???
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於色、喜上眉梢、喜不自勝、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氣洋洋、喜笑顏開、笑逐顏開、心曠神怡、心滿意足、心情舒暢、心醉神迷、心花怒放、樂樂陶陶、其樂融融、樂以忘憂、樂不可支、欣喜若狂
幸災樂禍 笑逐顏開 一悲一喜 宜嗔宜喜 眼開眉展
揚眉吐氣 悅目娛心 一嚬一笑 怡情悅性 怡然自得 1
怡然自樂 眼笑眉飛2
表示安逸的成語
安安逸逸安閑舒適,自由自在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安常處順安:習慣於;處:居住,居於;順:適合,如意。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出處:《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安常履順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同“安常處順”。出處:清·方苞《方任二貞婦傳》:“凡士之安常履順而自檢其身,與所以施於家者,其事未若二婦人之艱難也,而乃苟於自恕,非所謂失其本心者與?”。安富尊榮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貴;榮:榮耀。安定富足,尊貴榮華。也指安於富裕安樂的生活。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安老懷少安:安頓;懷:關懷。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路曰:‘原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安閑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安閑自在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出處:明·李贄《焚書·預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髀裏肉生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出處:《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裴鬆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髀肉複生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出處:《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裴鬆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博弈猶賢後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出處: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沉湎淫逸沉湎:沉迷。沉溺於酒和安逸中間。形容對於美酒和女色過於放縱,縱欲放蕩。出處:宋·楊萬裏《宋故龍圖閣學士張公神道碑》:“太康敗於甘酒,桀敗於酒池,厲王敗於荒酒,幽王敗於沉湎淫逸。”稱心快意遇事如意,心情舒暢。稱心:恰合心願。快意:心情爽快舒適。出處:《與妻書》:“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稱心滿意稱心如意。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稱心如意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趁心如意稱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滿足願望。趁,通“稱”。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隻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逞心如意猶言稱心如意。出處: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錘書先生》:“反過來說,作自傳的人往往並無自己可傳,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認不得的形象。”春風滿麵春風: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靄愉快的麵容。出處: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麵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出處:《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東遊西蕩無所事事,到處閑誑。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六回:“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東遊西逛無所事事,到處閑誑。同“東遊西蕩”。出處:《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遊西逛,學得‘油腔滑調’。”反勞為逸勞:疲勞;逸:安閑,休息。把疲勞轉化為安逸。出處:明·揭喧《兵經百篇·更字》:“我一戰而人數應,誤逸為勞;人數戰而人數休,反勞為逸;逸則可作,勞則可敗。”附膚落毛比喻賦閑無正事可幹。出處:晉·範亨《燕書》:“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高情逸態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態:安閑的神態。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態。苟且偷安苟且:得過且過;偷安:隻圖眼前的安逸。隻顧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出處:宋·汪應辰《文定集·廷試策》:“承晏安太平之後,苟且偷安,昧於遠圖,政令日弛,法度日隳。”酣暢淋漓酣暢:暢飲,引伸為舒適、暢快;淋漓:暢快的樣子。形容非常暢快。出處:《晉書·阮修傳》:“常步行,以百姓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宋·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酣痛淋漓形容非常暢快。同“酣暢淋漓”。出處:清·魏源《夜雨行》:“倉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賈。”好佚惡勞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同“好逸惡勞”。出處: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要而論之,此三類者,均由學士大夫,好佚惡勞,憚著書之苦,複欲博著書之名,故單辭隻義,軼事遺聞,鹹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好逸惡勞逸:安逸;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出處:《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歡忭鼓舞形容歡樂振奮,感情激動。同“歡忻鼓舞”。歡呼鼓舞形容歡樂興奮之極。歡呼雀躍高興得象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出處:莊周《莊子·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遊。”歡天喜地形容非常高興。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我現將著夫人誥欶,縣君名稱,怎生待歡天喜地,兩隻手兒親付與他。”歡欣鼓舞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出處: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公始至,釋其重荷……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歡欣若狂形容高興到了極點。出處:吳玉章《辛亥革命·一》:“當變法的詔書一道道地傳來的時候,我們這些讚成變法的人,真是歡欣若狂。”吉祥如意祥:祥瑞。如意稱心。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惡限臨逼。”驚肉生髀驚歎久處安逸,不能有所作為。出處:《三國誌·蜀誌·先主傳》裴鬆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嚐於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敬薑猶績以之為富貴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的典實。出處:《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薑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薑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開眉笑眼高興愉快的樣子。同“開眉展眼”。開眉展眼高興愉快的樣子。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裏水裏去,火裏火裏去,若能夠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可心如意符合心意。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快心滿意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快心遂意猶言稱心如意。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勞思逸淫逸:安逸。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出處:《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淋漓盡致淋漓:形容濕淋淋往下滴,比喻盡情,酣暢;盡致:達到極點。形容文章或說話表達得非常充分、透徹,或非常痛快。出處:明·李清《三垣筆記·崇禎補遺》:“(劉若愚)著《酌中誌略》敘次大內規製井井,而所紀客氏、魏忠賢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采無疑。”買靜求安指息事寧人,以圖安逸。滿臉春風形容心情喜悅,滿臉笑容。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臉春風的迎出艙來。”滿臉春色比喻滿臉充滿喜悅的笑容。出處:茅盾《子夜》:“談話自然又熱鬧起來,剛才發牢騷的朱吟秋和陳君宜也是滿臉春色。”滿麵春風春風: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藹愉快的麵容。出處: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麵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滿麵紅光滿麵:整個麵部。形容心情舒暢,精神健旺的樣子。眉飛色舞色:臉色。形容人得意興奮的樣子。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二回:“餘藎臣一聽‘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為關切之事,不禁眉飛色舞。”眉飛眼笑形容非常高興。出處:柳青《創業史》第一部:“他眉飛眼笑,高興地跳著,大聲喊道:‘解放啦!’”眉花眼笑形容非常高興、興奮的樣子。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眉歡眼笑形容非常興奮、高興。出處:清·李漁《意中緣·拒妁》:“若說起才郎的名字,隻怕你們兩個,都要眉歡眼笑起來。”眉開眼笑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興愉快的樣子。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彼見昨日驚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駑馬戀棧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隻是馬棚裏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隻貪圖安逸,無遠大誌向。出處:《晉書·宣帝紀》:“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清風朗月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同“清風明月”。清風明月隻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出處:《南史·謝惠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清閑自在清靜空閑,無拘無束。形容生活安閑舒適。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晝之所思,夜之所夢,連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閑自在。”讓逸競勞指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出處:《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餘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如願以償償:實現、滿足。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願望實現。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一回:“況且他家裏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願以償之後,賊人心虛,怕人議論,豈有不盡力推在醫生身上之理?”如坐春風象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出處: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神閑氣靜指神氣悠閑安靜。同“神閑氣定”。屍祿素飡指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同“屍祿素餐”。屍祿素餐指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亦作“屍祿素飡”。世外桃源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出處:晉·陶潛《桃花園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美好地方。手舞足蹈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隻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出處:《詩經·周南·關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遂心快意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遂心滿意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遂心如意猶言稱心如意。亦作“遂心滿意”、“遂心快意”。出處:《紅樓夢》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麼遂心如意的。”恬然自足指胸中恬淡,無處不感到滿足。出處:《西湖佳話·孤山隱跡》:“故和靖能高臥孤山,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而從無一日不恬然自足,誠甘心於隱,而非假借也。”痛快淋漓淋漓:心情舒暢。形容非常痛快。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3回:“買了一票磚,害得人家一個痛快淋漓。”偷安旦夕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時間短。隻圖眼前的一時安逸。出處:三國魏·鍾會《移蜀將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俱碎。”玩日愒時猶言玩時愒日。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出處:清·譚嗣同《興算學議·瀏陽興算學記》附錄《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其質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時並無門徑,應避賢路,兼重既稟,若是者去;規避不與者,亦即開缺。”玩時愒日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亦作“玩時貪日”。玩時貪日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同“玩時愒日”。玩歲愒日愒:荒廢。指貪圖安逸,虛度歲月。出處:《左傳·昭公元年》:“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漢書·五行誌中之上》引作“玩歲而愒日”。顏師古注:“玩,愛也。愒,貪也。”玩歲愒時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同“玩歲愒日”。玩歲愒月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同“玩歲愒日”。文婪武嬉指文武官員習於安逸,貪婪成性。文恬武嬉恬:安閑;嬉:玩樂。文官安閑自得,武官遊蕩玩樂。指官吏隻知貪圖安逸享受,吃喝玩樂,不關心國事。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喜不自勝勝:能承受。喜歡得控製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喜眉笑眼喜在眉梢,笑在眼裏。形容麵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喜氣洋洋洋洋:得意的樣子。充滿了歡喜的神色或氣氛。出處: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喜形於色形:表現;色:臉色。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太宗聞其言,喜形於色,謂群臣曰:‘……及見魏征所論,始覺大非道理。’”閑情別致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同“閑情逸致”。閑情逸趣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同“閑情逸致”。閑情逸誌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同“閑情逸致”。閑情逸致逸:安閑;致:情趣。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閑情逸致弄這筆墨。”像心稱意指稱心滿意。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公子身邊最講得話、像心稱意的,有兩個門客,一個是蕭管朋友賈清夫,一個是拳棒教師趙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離左右。”心花怒發猶心花怒放。形容極其高興。心花怒放怒放:盛開。心裏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時喜得心花怒放,連說:‘難為他了,難為他了。’”心曠神愉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同“心曠神怡”。心滿意得心中滿足,洋洋得意。出處:茅盾《子夜》六:“在這些心滿意得的人們麵前,他真感得無地自容。”心滿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滿意。出處:宋·呂祖謙《晉論》中:“君臣上下,自以為江東之業為萬世之安,心滿意足。”心滿願足形容心中非常滿意。同“心滿意足”。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二出:“我們得那女兒在此,真個心滿願足。”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心怡神曠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同“心曠神怡”。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泰和記·劉蘇州席上寫風情〉》:“幸青皇肯憐,故紅妝相向,心怡神曠。”明·張居正《遊衡嶽後記》:“及登衡嶽,覽洞壑之幽邃,與林泉之隈隩,慮澹物輕,心怡神曠。”心悅神怡猶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眼開眉展形容極度高興。出處:許欽文《鑒湖風景如畫》:“坐在船上搖動著,也可以說‘五步一小變,十步一大變’的,卻處處使人眼開眉展,爽神悅目。”眼笑眉飛形容極度高興。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隻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宴安酖毒指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同“宴安鴆毒”。宴安鳩毒宴安:貪圖安逸、享樂;鳩毒:喝毒酒自殺。安樂就象毒藥。指貪圖享受就等於喝毒酒自殺。出處:《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鳩毒,不可懷也。”晏安酖毒指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同“宴安鴆毒”。燕安酖毒指沉溺於安逸享樂,猶如飲毒酒自殺。燕安鴆毒指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同“燕安酖毒”。出處:宋·朱熹《少師保信軍節度使魏國公張公行狀》下:“今不幸建康則宿弊不可革,人心不可回,王業不可成,且秦檜二十年在臨安為燕安鴆毒之計,豈可不舍去之而新是圖。”揚眉吐氣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後高興痛快的樣子。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一勞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後就可以不再費力了。出處: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怡然自得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出處:《列子·黃帝》:“黃帝既寤,怡然自得。”怡然自樂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意滿誌得因願望實現而心滿意足。形容躊躇滿誌的得意情態。同“意得誌滿”。出處:清·黃宗羲《進士心友張君墓誌銘》:“一第進士,便意滿誌得,以為讀書之事畢矣。”優遊自得指悠閑如意。出處:漢·班固《東都賦》:“莫不優遊而自得,玉潤而金聲。”優遊自適悠閑適意。優遊自在指悠閑舒適。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太平無事,尚可優遊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嚇得意亂心慌,等到上頭派了下來,更把他急的走頭無路。”優哉遊哉指生活悠閑自在。出處:《詩經·小雅·采菽》:“優哉遊哉,亦是戾矣。”悠然自得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悠閑自在閑暇舒適,無憂無慮。出處: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閑自在。”悠悠忽忽形容悠閑懶散或神誌恍惚的樣子。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悠遊自得悠遊: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悠遊自在形容悠閑而舒適。同“悠遊自得”。悠哉遊哉指悠閑自在。悅目娛心使眼睛高興,使心裏快樂。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樂。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明顯地表示”是指什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