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舍本逐木是什麼意思
成語:舍本逐末
【讀音】: shě běn zhú mò
【解釋】: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漢書·食貨誌》:“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示例】:寫文章隻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舍近求遠、貪小失大
【反義詞】:追本求源
舍本逐木什麼意思?
是:舍本逐末
【拚音】:shě běn zhú mò
【釋義】: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漢書·食貨誌》:“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例句】:寫文章隻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舍本逐木”是什麼意思?
*
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舍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隻抓細微末節。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成語“舍本逐木”是什麼意思
是舍本逐末啊,就是因小失大的意思,舍棄樹幹去追逐那點點樹梢
舍本逐木的本字是什麼意思
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成語“舍本逐木”是什麼意思
舍本逐末
【解釋】: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漢書·食貨誌》:“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讀了舍本逐木你體會到什麼
是舍本逐木還是舍本逐末,如果是舍本逐木,下麵的話你可以忽略。(我沒聽說過舍本逐木,我寫的是舍本逐末)
做事情要追求其本質,分清主次,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語舍本逐木中,賤,貴,本,末,分別指什麼
舍本逐末:【基本解釋】: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拚音讀法】:shě běn zhú mò
【使用舉例】:寫文章隻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近義詞組】:舍近求遠、貪小失大
【反義詞組】:追本求源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漢書·食貨誌》:“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舍本逐未這條成語是什麼意思
【詞語解釋】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門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字詞解釋】
舍:舍棄,丟棄
逐:追求
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末:原義為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舍本逐木 三顧茅廬 鑿壁借光 相關人物分別是誰?
舍本逐木:趙威
三顧茅廬: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
鑿壁借光:匡衡
舍本逐木典故: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舍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1、不可讀成shě běn zhuó mò。
2、“逐”不可寫為“琢”。
3、與“舍近求遠”的區別在於,舍近求遠更重於“近”和“遠”,而舍本逐末在於“本”和“末”。
4、與“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區別在於,貪小失大是寫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寫把事物顛倒了,而舍本逐末寫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節的。
三顧茅廬典故: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隻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隻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隻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鑿壁借光 典故: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裏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想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成語舍本逐木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