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靚麗新鄭為主題的詩歌
讓水杯裝滿水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綠色之光,
水是幸福甘露的使者,
水是萬物生長的母親。
地球的萬物則象杯子,
有陶瓷杯,
有玻璃杯,
還有塑料杯......
讓杯子裝滿水,
讓每個家庭得到應有的幸福,
讓每個孩子與母親綻放出美麗的笑容。
寫新鄭的詩歌,快點
新鄭龍湖 我為我未在黑暗裏為你點亮蠟燭而感到懊惱,
我為憂鬱時未能給你溫暖的擁抱而感到後悔,
你曾隨風而來又隨風離去,
隻是在我眼前眨了眨眼睛。
我在風中佇立,
無法追隨你而去,
我渴望你落在我身邊的這塊土地上,
因為他已經荒蕪了好多年。
你在風中猶豫了,
你望著遠方的景色又望了望我,
最後還是走了。
我望著遠去的身影,
我掙紮著想隨你離去,
可是我早已在這片土地根深蒂固。
最後終於你消失在我的視野裏,
我曾迷惘過,執著過,
我拒絕任何東西在這片土地上停留,
我堅信你會回來,
這是我為你堅守的那幾年。
後來,
某個雨後的夜晚,
這片土地長出了綠芽。
我驚愕了,
可你卻沒有回來,
我想過要摧毀它,
可是她已靜悄悄的生了根發了芽。
既然已經遠去了,
那麼就請不要再回來。
如果要回來,
請在我能為你堅守的那幾年。---【為你堅守的那幾年】
嘔歌新鄭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寫一篇詩歌
新時代意氣風發
鄭重其事國與家
始祖山人文師祖
軒轅故裏開新花
新鄭市第二實驗小學九月份的古詩詞有哪些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請你向大家推薦自己最喜歡的詩人,從朝代,稱號,詩風,代表作及思想感情等方麵
你好!你可以參考一下資料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很早就相信喜歡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李白和唐代詩人杜甫並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代表作品有
《蜀道難》《靜夜思》《月下獨酌》《望廬山瀑布》等
孟浩然(689-740),本名不詳{一說浩},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特點為隱居閑適、羈旅愁思。詩風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
代表作品有
《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麵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為”三吏“,《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為“三別”。
作品多集於《杜工部集》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特點為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
代表作品有
《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長相思》
賣炭翁古詩
賣炭翁
唐代: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麵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4374
冬天,樂府
譯文及注釋
佚名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裏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麼?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裏吃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隻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夜裏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太監手裏拿著文書,嘴裏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注釋
⑴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雲:“苦宮市也。”宮市,指唐代皇宮裏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專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⑷蒼蒼:灰白色,形容鬢發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營:做什麼用。營,經營,這裏指需求。
⑹可憐:使人憐憫。
⑺願:希望。
⑻曉:天亮。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麵輾出的痕跡。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長安有貿易專區,稱市,市周圍有牆有門。
⑾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裏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⑿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的太監。白衫兒,指太監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稱:說。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⒁回:調轉。叱:喝斥。牽向北:指牽向宮中。
⒂千餘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⒃驅:趕著走。將:語助詞。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夠。惜,舍。
⒄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⒅係(jì):綁紮。這裏是掛的意思。直:通“值”,指價格。▲
有用(5507)沒用(1041)
參考資料:
1、陶本一 .九年製義務教育課本語文七年級上冊(試用本)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49 .
2、吳大奎 馬秀娟 .元稹白居易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61-164 .
3、於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364 .
4、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157-158 .
5、陳友琴 等 .白居易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60-62 .
中心
佚名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剝削階級肆意剝削的現實,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同時表現出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
本節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org
賞析
佚名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七。下麵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陝西......餘下全文>>
詩經與新鄭的淵源關係
一,《詩經》國風中的鄭風,十五國風之一。為先秦時代鄭地民間民歌。
二,鄭地: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友於鄭,是為鄭桓公。春秋時代鄭國的統治區大致包括今河南的鄭州市全境(含新鄭全境)、許昌市全境、平頂山市中北部、開封市中東部、洛陽市偃師和新鄉市、焦作市、漯河市的一些地方。“鄭風”就是這個區域的詩。
三,大概內容:鄭國與東周王畿接壤,地處中原,文化較發達,春秋之際,人民創造了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調,激越活潑,抒情細膩,較之遲緩凝重的“雅樂”,無疑是一個進步。所以當時的名人季劄聽了也不禁要脫口讚道:“美哉,其細也甚!”孔子責備“鄭聲淫”,要“放鄭聲”,就是害怕鄭國這一“激越活潑”的新聲,會取代周王朝的正樂。在春秋戰國時代,“鄭衛之音”是新興音樂的代稱。
白居易的詩草解釋
作者:白居易 題材:五言律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求嚴格,一般限為五言排律,六韻或八韻。白居易此詩以"古原草送別"為題,故詩須扣住"古原"、"草"、"送別"等題意。
注釋:
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廠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南朝梁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是現存較早的"賦得體"詩。而"賦得體"之大興是在唐代,以後曆代沿用。試帖詩比一般的賦得體要。
2.離離:青草繁茂的樣子。
3.遠芳:廣遠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5.王孫:公子王孫。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隻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讚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欣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而且還寫出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並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曆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讚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歎,後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前人於此詩好評甚多。《古歡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複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豈出自劉歟?……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
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唐詩三百首》:"詩以喻小人也。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幹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詩境淺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餘下全文>>
詩經與新鄭的關係
詩經裏有很多當時鄭的詩,因為周朝的一個官員,後來的領地叫鄭,當時的詩經收集了很多那個地域的詩。。
詩人白居昜筒介?
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以靚麗新鄭為主題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