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姓氏對聯及故事
李氏對聯鑒賞
衛公勳業
元禮門牆
上聯說唐初軍事家李靖,京兆三原人,精通兵法,被其舅韓擒虎(隋代大將)所稱道。隋末,任馬邑郡丞。唐高祖時,任行軍總管,率軍跟從李孝恭征服蕭銑(地方割據政權“梁”國皇帝),並取得嶺南地區,官嶺南道撫慰大使。太宗時,曆官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宰相)等,先後出兵擊敗東突厥、吐穀渾,封衛國公。著有《李衛公兵法》。下聯說東漢潁川襄城人李膺,字元禮,桓帝時任司隸校尉,與太學生首領郭泰結交,反對宦官專權,被太學生稱為“天下楷模李元禮”。延熹年間,宦官誣陷他結黨誹謗朝廷,被捕入獄,釋放後又禁錮終身。靈帝時,外戚竇武執政,起用他為長樂少府,與陳蕃等謀劃誅殺宦官,失敗後死於獄中。門牆,師門,語出《論語?子張》。
西隴望族
北海名流
上聯說李氏郡望為隴西郡。下聯說唐代書法家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學者李善的兒子。初為諫官,後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能文章,善書法,尤其擅長用行楷寫碑,取法二王(羲之、獻之)又有所創造,筆力沉雄,自成麵目,對後世有較大影響。他反對學書法一味模仿,曾說:“學我者死,似我者俗。”有《李北海集》。
經傳道德
名重謫仙
上聯說春秋時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人。做過周期“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孑L子曾向他問周禮,後辭官退隱,著《老子》(即《道德經》),成為道家的主要經典。下聯說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上,少年時就顯露出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又好行俠。天寶初年曾供奉翰林,一年多就離開京城,曾在洛陽與杜甫結交,晚年漂泊困苦,死於當塗。其詩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又善於描繪壯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豪放,音律和諧多變,常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偉絢爛的色彩。被詩人賀知章歎為“謫仙”。有《李太白集》。
家藏鄴架
詔赴玉樓
上聯說唐代大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自幼聰敏,勤奮苦學,博覽經史,擅長行書,喜歡吟詩作賦。玄宗時為皇太子供奉官,後曆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封鄴侯,家中藏書極多,號稱“鄴架”。善權術,有謀略,曾為肅宗籌劃平定安史之亂;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長於隨機應變。下聯說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福昌人,唐朝廷皇室遠支,家世沒落,生活困頓。少年聰明異常,七歲能寫詩文,曾使韓愈吃驚。作詩極為刻苦認真,母親說他:“此兒要嘔出心才作罷!”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韓愈曾為他作《諱辯》。相傳他臨死前,白天見個緋衣人拿塊板,上麵寫著:“玉帝新建成白玉樓,召先生去作記”。
猶龍紫氣當前現
旋馬清風奕世存
台灣屏東縣內埔李氏宗祠聯。上聯說春秋時思想家老子(李耳)。下聯說北宋大臣李沅,字太初,肥鄉人,太平興國年間進士,真宗時曆官戶部侍郎、參知政事、門下侍郎、尚書右仆射(宰相)。性格耿直,善良忠厚,多次上疏議論朝政,當時人稱他為“聖相”。對自己要求嚴格,生活清儉,在京城封丘門內建宅院時,客廳前一片地方僅僅容下旋馬(掉轉馬身)。
居士詞猶傳漱玉
娘子軍莫與爭鋒
上聯說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夫妻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人中原後,流亡南方,丈夫病死,境遇更為孤苦。早期詞多寫悠閑生活,後期則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用作詩之法作詞。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詞》。下聯說唐初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嫁給臨汾人柴紹。柴紹跟隨李淵起兵反隋,平陽公主在陝西招募軍隊響應,發展至七萬人,威震關中,當時號稱“娘子軍”。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遺恩遠
由粵而蜀,祖德宗功沛澤長
上聯“理官”說李氏源於大理官;“柱史”說老子(李耳)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聯說成都這支李氏的遷徙;據民國年間《李氏族譜》:唐代大將李光弼本是營州柳城契丹族人,歸唐後姓李氏,屢立戰功,封臨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數省遷徙。元、明以後,有一部分從南方西遷,其中廣東李氏的一支於清代乾隆年間輾轉遷至蜀地,定居成都。
係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右,忠良孝友篤家風
上聯說李氏郡望及曆史上李氏人才輩出,不乏“將相公侯”;下聯說本支李氏定居於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為家風。
欲從學海問津,且把漢書終日讀
莫謂凡夫難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上聯說隋末瓦崗軍首領李密,字玄邃,京兆長安人,上柱國、蒲山公李寬的兒子。少年時好學,曾把《漢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大業年間,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失敗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脫,投奔瓦崗,輔助翟讓聯合附近各部起義軍,並設計在滎陽擊殺隋將張須陀,得翟讓信任,自率一軍,號稱蒲山公營,繼而被翟讓推為全軍之主,稱魏公,立年號為永平。他傳檄天下,數隋煬帝十罪,屢破東都隋兵,部眾日益強大,後來人關降唐。下聯說老子(李耳)。
脈接盛唐,喜玉葉金枝,派衍綏江綿瓜瓞
源開有宋,幸龍章鳳誥,多傳嶺表世簪纓
上聯說本支李氏宗的來源和遷徙;下聯說本支李氏多有大家貴胄。
中式別墅庭院楹聯:李姓人家,用什麼橫批、對聯為好?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詩詞”後關注,可以求藏頭對聯、祝福對聯、春聯等等。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 。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李姓流源,宗祠通用對聯
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源出嬴姓說。
即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後為李氏。 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2、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 以李樹為圖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並以李樹為神樹, 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 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征, 至今還保存這個習慣。入李白家有桃李園, 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源出姬姓(虎圖騰)說。
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於封賞賜姓與恢複李氏。
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漢晉時期,北方遊牧的少數民族內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北魏時期,孝文遷都洛陽後,實行文化上全麵漢化政策,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 。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實為漢將李陵後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時被賜為李氏,名義上是賜姓,實際是恢複李姓,因為西夏皇族拓跋氏為漢將李陵後人。
唐朝時期,皇室賜予大臣或武將為國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於、張、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羅等氏,因建國有功從李唐皇族姓李,稍後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被王侯賜姓,再後來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以及猶太、安息、高句麗、黨項等外來少數族裔因功或者內附,多被封賞為李姓。
宗祠通用對聯:
道德傳家;
太白遺風。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道德傳家”源自老子;下聯“太白遺風”“詩酒流芳”指唐代大詩人李白
衛公勳業;
元禮門牆。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自唐朝時期的李靖屢建軍功,太宗時封為衛國公。下聯典自東漢朝時期的李膺,字元禮,以聲名自高,後進有登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隴西望族;
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全聯指唐朝時期的書法家李邕,揚州都江人,善注《文選》。玄宗時官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文名滿天下,著有《李北海集》。
隴西世澤;
馮南家聲。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全聯典自漢李廣,隴西成紀人。以及唐高祖李淵,祖籍隴西成紀。“馮”,即馮翊,古地名,今陝西省大荔縣。
鄴侯世澤;
楷模家聲。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自唐朝時期的李泌,封鄴侯。下聯典自東漢朝時期的李膺,字元禮,太學生稱“天下楷模”。
龍門駕種推元禮,
風閣鳴高仰鄴侯。
——漢沽八大門“李氏宗祠”門聯。上聯“龍門駕種推元禮”,考證元禮原指趙元昊,宋天聖六年(1028),元昊領兵破回鶻,奪甘州,立為太子。元昊雄毅大略,熟兵書、懂法律,曉佛學,通蕃漢文字,稱帝建國,號大夏。下聯“風閣鳴高仰鄴侯”,鄴,為古地名,指河北臨漳縣以西。侯,指我國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推測看,古時李姓先人在鄴一帶為世人敬仰的高爵位家族。
鄒魯聖人曾問禮,
唐朝皇帝也求詩。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出孔子問禮李聃之事。下聯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詩於李白之事。
岷江水利千年頌,
太白詩風萬裏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出戰國水利家李冰,開鑿都江堰。下聯指唐代大詩人李白,詩名萬裏。
係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左,忠良孝友篤家風。
——此聯采用安徽省嘉山縣曹府山李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李氏郡望及曆史上李氏人才輩出,不乏“將相公侯”;下聯典出本支李氏定居於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為家風。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遺恩遠;
由粵而蜀,祖德宗功沛澤長。
——此聯采用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聯。上聯“理官”,指李氏源於大理官;“柱史”,言老子(李聃)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聯典出成都這支李氏的遷徙,據民國時期《李氏族譜》:唐朝大將李光弼本是營州柳城契丹族人,歸唐後姓李氏,屢立戰功,封臨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數省遷徙。元、明以後,有一部分從南方西遷,其中廣東李氏的一支於清朝乾隆年間輾轉遷至蜀地,定居成都。
田可耕,桑可蠶,書可讀,襲譽傳家至寶;
戰則勝,攻則取,守則固,文忠開國殊勳。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襲譽。下聯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李姓祠堂對聯
上聯:李芳流遠祖功宗德,
下聯:桃香源長孫孝子賢。
李氏大門對聯大全2016
祠堂門聯:曾經隴西瓦硝壩 依然虹影九李衝 橫批:李氏宗祠廳堂對聯:日月明 耀宗祠 勢尊祖功祖德 木子李 承蕃衍 敬仰德弟德兄
李姓正廳屋大門對聯
上聯:木榮花綻展春色
下聯:子孝孫賢傳嘉風
《西平世澤 廉正家風》李氏宗祠對聯誰知道出自那一族係,可有世係圖
*
“西平世澤 廉正家風”都是說的李晟。“西平”即指西平王李晟。 “廉正家風”即指李晟公正廉潔。
*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臨潭縣人,世代憑武藝做官,但職位都不超過偏將。李晟年幼時,父親去世,侍奉母親很孝順。
*
他身高六尺,十八歲時,投奔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跟隨他進攻吐蕃。一個凶悍的吐蕃軍頭目登上城牆,殺傷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發怒,招募擅長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軍頭目,三軍都歡呼振奮。王忠嗣撫摸著他的背說:“真是力敵萬人的勇將啊!”鳳翔節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將。在疊州高當川攻擊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打敗了連狂羌,積累軍功升為左羽林大將軍。
李氏宗祠對聯
通用匾額
道德傳家 太白遺風 詩酒流芳
對聯
衛公勳業;
元禮門牆。
西隴望族;
北海名流。
隴西世澤;
馮南家聲。
鄴侯世澤;
楷模家聲。
庋藏鄴架;
召記玉樓。
家藏鄴架;
詔赴玉樓。
經傳道德;
名重謫仙。
漱玉詞麗;
娘子軍興。
有典有則;
卜世卜年。
衛公勳業
元禮門牆
匡山懷哲士;
青蓮慕奇才。
丞相將軍府;
忠臣孝子門。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勳業西平望;
文章北海風。
原本隴西神仙祖;
派係唐朝帝王孫。
狂歌痛飲雙仙骨;
索句嘔心一錦囊。
居士詞猶傳漱玉;
娘子軍莫與爭鋒。
木榮花綻展春色;
子孝孫賢傳嘉風。
岷江水利千年頌;
昌穀詩風萬裏香。
臚唱兒孫三百輩;
經傳道德五千言。
玉爐修煉延年藥;
真道興誠益壽丹。
新添十竹皆紫玉;
恰對九峰如畫屏。
猶龍紫氣當前現;
旋馬清風奕世存。
居士詞猶傳漱玉
娘子軍莫與爭鋒
灌輸益部成堯甸,
疏鑿岷源紹禹功。
進退一身關社禝,
英靈千古鎮湖山。
道德猶龍,名起柱下;
文章倚馬,係出隴西。
鳴鳳朝陽,諫諍均推禦史;
宮袍帶月,神氣鹹欽謫仙。
詩禮趨庭,人羨鄴侯卷軸;
忠貞體國,世瞻元禮蕭牆。
係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左,忠良孝友篤家風。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遺恩遠;
由粵而蜀,祖德宗功沛澤長。
係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左,忠良孝友篤家風。
模楷聽鬆風,敢詡龍門望第;
文章標花萼,毋忘鹿洞遺規。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遺恩遠
由粵而蜀,祖德宗功沛澤長
係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右,忠良孝友篤家風
國破家亡,幾卷詩詞凝血淚;
金鐫石勒,千秋文物葆菁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欲從學海問津,且把漢書終日讀
莫謂凡夫難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欲從學海問津,且把漢書終日讀;
莫謂凡夫難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風奧境,紫氣氤氳,李氏宗族枝葉茂
龍脈地,祥雲繚繞,唐家後人樹根深.
豪氣壓群凶,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仙才抱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
脈接盛唐,喜玉葉金枝,派衍綏江綿瓜瓞
源開有宋,幸龍章鳳誥,多傳嶺表世簪纓
田可耕,桑可蠶,書可讀,襲譽傳家至寶;
戰則勝,攻則取,守則固,文忠開國殊勳。
世係考春秋,禦史名官、東魯聖人曾問禮;
淵源溯唐代,翰林著績、玄宗皇帝也求詩。
此日去莊襄二千餘年,潭影波光,夜夜照秦時明月;
其他溉益州一十六縣,豚蹄杯酒,家家祝太守祠堂。
道德經括人天治亂之大原,溯群仙統馭萬類生成歸於太極;
柱下史與乾坤悠久而為祖,合佛教慈悲孔門忠恕樹厥先聲。
李氏家先對聯怎麼寫
祖源老聃 道德傳萬代
業自太宗 品行惠千秋
〖李姓宗祠通用對聯〗
道德傳家;
太白遺風。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道德傳家”源自老子;下聯“太白遺風”“詩酒流芳”指唐代大詩人李白
衛公勳業;
元禮門牆。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自唐朝時期的李靖屢建軍功,太宗時封為衛國公。下聯典自東漢朝時期的李膺,字元禮,以聲名自高,後進有登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隴西望族;
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全聯指唐朝時期的書法家李邕,揚州都江人,善注《文選》。玄宗時官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文名滿天下,著有《李北海集》。
隴西世澤;
馮南家聲。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全聯典自漢李廣,隴西成紀人。以及唐高祖李淵,祖籍隴西成紀。“馮”,即馮翊,古地名,今陝西省大荔縣。
鄴侯世澤;
楷模家聲。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自唐朝時期的李泌,封鄴侯。下聯典自東漢朝時期的李膺,字元禮,太學生稱“天下楷模”。
龍門駕種推元禮,
風閣鳴高仰鄴侯。
——漢沽八大門“李氏宗祠”門聯。上聯“龍門駕種推元禮”,考證元禮原指趙元昊,宋天聖六年(1028),元昊領兵破回鶻,奪甘州,立為太子。元昊雄毅大略,熟兵書、懂法律,曉佛學,通蕃漢文字,稱帝建國,號大夏。下聯“風閣鳴高仰鄴侯”,鄴,為古地名,指河北臨漳縣以西。侯,指我國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推測看,古時李姓先人在鄴一帶為世人敬仰的高爵位家族。
鄒魯聖人曾問禮,
唐朝皇帝也求詩。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出孔子問禮李聃之事。下聯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詩於李白之事。
岷江水利千年頌,
太白詩風萬裏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出戰國水利家李冰,開鑿都江堰。下聯指唐代大詩人李白,詩名萬裏。
係出隴西,將相公侯光國史;
宗開淮左,忠良孝友篤家風。
——此聯采用安徽省嘉山縣曹府山李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李氏郡望及曆史上李氏人才輩出,不乏“將相公侯”;下聯典出本支李氏定居於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為家風。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遺恩遠;
由粵而蜀,祖德宗功沛澤長。
——此聯采用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聯。上聯“理官”,指李氏源於大理官;“柱史”,言老子(李聃)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聯典出成都這支李氏的遷徙,據民國時期《李氏族譜》:唐朝大將李光弼本是營州柳城契丹族人,歸唐後姓李氏,屢立戰功,封臨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數省遷徙。元、明以後,有一部分從南方西遷,其中廣東李氏的一支於清朝乾隆年間輾轉遷至蜀地,定居成都。
田可耕,桑可蠶,書可讀,襲譽傳家至寶;
戰則勝,攻則取,守則固,文忠開國殊勳。
——佚名撰李姓宗祠聯。上聯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襲譽。下聯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李姓的姓氏對聯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