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考試時答題認真的成語
一絲不苟
yī sī bù gǒu
[釋義] 苟:苟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幫弟弟做題。居然讓寫AABC的詞。。。比如楚楚動人,炯炯有神。我寫了個卡卡羅特。大家覺得怎麼樣?
神人。還有多多利亞
先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題。 1.聚( )會神  ...
1.聚精會神 興致勃勃? 全神貫注? 橫七豎八
居高臨下??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螳螂捕蟬
奮血浴戰??優柔寡斷? 斬釘截鐵? 驚天動地
2.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優柔寡斷??斬釘截鐵
聚精會神? 粉身碎骨
橫七豎八? 驚天動地
成語類試題的解題思路
學習、積累成語是為了使用。近幾年高考試卷“正確使用詞語”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語的理解和運用。現將高考成語類試題的一些解題思路與方法整理歸納如下:
一、要切實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不要望文生義。從成語的來源看,有的來自曆史故事、有的來自古詩文,是根據這些故事或古詩文的內容掐頭去尾抽象概括出來的精髓,它包含著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教育意義。對這些成語我們絕不能簡單地照字麵意思作望文生義的理解。例如:
1.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釋為:小偷挖牆入室,把別人的東西偷得幹幹淨淨。如這樣理解就大錯而特錯了。而它的實際意思是:鑿開牆壁,借助鄰居的燈光讀書。此成語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後來就用“鑿壁偷光”來形容勤學苦讀。
2.文不加點——有的同學把它解釋為:寫文章不加標點。如果這樣按今天
常用的字麵義,對“點”字進行望文生義地理解,是會貽笑大方的。而成語的實際意思是:指寫文章一氣嗬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此成語出自《文選·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此類容易望文生義的常見成語還有:差強人意、不刊之論、不易之論、首當其衝、萬人空巷、目無全牛、久假不歸、為之側目、從井救人、不讚一詞、口血未幹、明日黃花、目不窺園、再作馮婦、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魚之患、不忘溝壑、悼心失圖、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體而微等。
二、要切實把握成語的結構特征,不要肢解成語含義。
成語為固定短語,在結構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其意義構成並非簡單相加,更不能胡亂、隨意地理解。我們應該根據其結構特征來理解掌握。例如:
3.不學無術——從結構上看,它是由兩個動賓構成的並列結構,而不是主謂結構。此成語理解的難點在“學”、“術”二字上:學,是名詞“學識”、“學問”,並不是動詞“學習”;術,是“技術”、“本領”。因其是並列結構,根據古漢語行文對舉、意義互訓的特點,此成語可以理解為:沒有學問,因而沒有好辦法。或沒有學問,沒有本領。如果將其看作主謂結構,像個別同學理解的“不學習,就不會做算術題”或“不學習,就沒有法術”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4.一衣帶水——有個同學為了表明自己遵守紀律、時間觀念強,在作文中寫道:“星期三,我一看時間不早了,盡管剛洗過的襯衫一衣帶水、沒有晾幹,可我還是穿上它一口氣跑到了學校。”顯然,這是因對成語“一衣帶水”錯誤的理解而導致地錯誤運用(如果說在此句中還勉強能講得通話,那也絕不是成語意義了)。這個同學把“一衣帶水”看作主謂結構,理解成“一件衣服還帶著水”;而實際上“一衣帶水”是偏正結構:“一”是用來修飾“衣帶”和“水”的,成語本身是個不含比喻詞的比喻,指像一條衣帶那樣窄的水,形容很窄水麵的間隔。如我們常說“中日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此類因結構而容易誤解的常用成語還有:樹之風聲、離群索居、智盡能索、黨同伐異、狗尾續貂、窮形盡相、高山景行、河山帶礪、相去無幾、指手畫腳、乘堅策肥、災梨禍棗、幹柴烈火、南麵百城、齊家治國、樹之風聲、發短心長、平原十日、危言危行等。
三、要切實把握成語的適用範圍,不要界限不清。
作為固定短語的成語,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範圍,它們隻此非彼、隻能用於適合它的範圍。運用時必須遵循這些限製,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例如:
5.雨後春筍——成語例句:“幾乎所有造化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雨後春筍”,詞典解釋為:大雨過後,春筍旺盛地長出來。比喻新生事物(特別是順應社會潮流的事物)的大量湧現和蓬勃發展。適用於值得讚揚的新好事物方麵。而此處用來形容造化假的垃圾食品廠,顯然與其適應的範圍合。
6.有口皆碑——成語例句:“整改不光是說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到下一次群眾評議的時候,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一定都有口皆碑。”很明顯,句中的“有口皆碑”犯了範圍不明的錯誤:碑,記功碑。成語意思是說: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突出的好人好事,受到眾人的一致頌揚。此成語是常常用來形容對人已有的事跡成就的交口稱讚的,而例句卻用來形容將來的“機關作風的變化”,顯然不妥,這是成語運用中的範圍失當。
——此類容易範圍界限不清的常見成語的還是:美輪美奐(僅限於高大建築物)、登堂入室、幹雲蔽日、狗彘不食(限於品格方麵)、七手八腳、相濡以沫(限於困境)、天倫之樂(限於家人)、下車伊始(限於官員到任)、反戈一擊(限於同夥、內部)、禍起蕭牆、如坐春風等。
四、要切實把握成語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貶失當。
有些成語在長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鮮明的感情色彩,隻有注意它與全句內容的和諧一致,才能準備地表情達意。否則,褒貶不分,或者褒詞貶用、貶詞褒用都是會影響意義的表達。例如:
7.無所不為——成語例句:“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所不為”,詞典解釋為:為,做、幹。沒有不做的事。指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可見是個貶義詞。而例句是在讚揚科學家的不畏艱難險阻、勇於探索的精神,很明顯,用在這裏是語境不合、褒貶失當。
8.趨之若鶩——成語例句:“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這也是個因沒有把握好成語的感情色彩而錯用的例子:“趨之若鶩”,詞典解釋為:“趨,奔赴、歸附;鶩,鴨子。像鴨子一樣成群地爭先恐後地跑去。比喻成群的爭著去。多含貶義。”如此,用在“藝術愛好者”身上顯然不恰當。
——此類容易褒貶失當的常見成語還有:始作俑者、彈冠相慶、心勞日拙、侃侃而談、重整旗鼓、卷土重來、耿耿於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當場出彩、推波助瀾、搖身一變、處心積慮、一意孤行、居心叵測、朋比為奸、欺世盜名、擢發可數等。
五、要切實把握成語語義的大小程度,不要輕重失度。
有些成語的適用範圍有大有小,其蘊含的意義也有輕重的程度之別,使用時需根據語境做恰當的選擇,小詞大用或大詞小用都是不妥的。例如:
9.罄竹難書——有個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同桌上學好遲到、上課愛說話、考試喜歡抄襲、又經常搞惡作劇嚇唬女同學……總之,是個磬竹難書的壞孩子,我很討厭他。”此句明顯犯了用詞語意輕重打當的錯誤。“罄竹難書”,詞典解釋為:“罄,盡;竹,古代寫字的竹簡;書,寫。意思是用盡終南山的竹子也寫不完他的罪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例句中的“我”,雖然列舉了同桌很多很多毛病,但“毛病”絕不能等同“罪行”,用“罄竹難書”來形容語義程度過重,顯然是錯誤的。
10.浩浩蕩蕩——在學生的作文裏看到:“上課——自習——自習——上課,這兩天實在把我們憋壞了;當聽老師說派我們小組去打掃衛生,組長很快就準備好了工具,然後帶領我們三個浩浩蕩蕩地開進分擔區。”“浩浩蕩蕩”,本指水勢廣闊浩大。後來形容規模很大,氣勢雄壯。例句中“組長”、“我們三個”,一共才四人,雖然非常高興、喜歡前往,但充其量能有多大規模的氣勢和陣容?顯而易見,也是犯了大詞小用的錯誤。
——此類容易犯輕重失當毛病的常用成語還有:無惡不作、不共戴天、慘絕人寰、恪守不渝、高山仰止、幡然悔悟、風聲鶴唳、風雨飄搖、休養生息、江河日下、轟轟烈烈等。
六、要切實把握成語的一詞多義現象,不要“一概而論”。
一般說來,一個成語隻有一個義項。我們隻要掌握了這個義項,讀書理解、交際運用就不會出錯。但這僅僅是“一般說來”,實際上有的成語不僅一個義項,在流傳使用中它除了適用於一般語境的常用義項外,還派生出適合於特殊語境的非常用義項,有的甚至三四個之多,如果不了解這一點,特別是拘泥於思維定勢,就會先入為主、以對為錯。
11.燈紅酒綠——成語例句:“每當夜幕降臨時,飯店裏燈紅酒綠,非常熱鬧。”“燈紅酒綠”既可以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是貶義詞;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褒義詞。這是個典型的兩用語境成語,例句無疑是正確的。但大多數考生,隻注意到前種用法,誤以為使用不當而判錯。
12.拭目以待——此成語1998年全國高考試題考查過,其例句是:“北京大學‘五四劇社’為百年校慶排練的話劇《蔡元培》是否會以全新的風格出現在舞台上,大家拭目以待。”“拭目以待”的語義一是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確信某件事情的出現,二是表示要等著瞧。高考題,就是取第二個義項,是正確的;但多數考生隻知其一,因而必然導致誤判。
——此類多義成語非常多。常見兩個義項有:數米而炊、貪多務得、粗枝大葉、狗尾續貂、按圖索驥、暗渡陳倉、不絕如縷、暴虎馮河、布衣之交、閉門造車、斷線風箏、習蛾投火、間不容發、空中樓閣、誇父逐日、龍飛鳳舞、十羊九牧、胸有成竹、木人石心、淋漓盡致等。常見的三四個義項成語有:暗中摸索、不衫不履、楚楚可憐、大模大樣、獨來獨往、海闊天空、海枯石爛、苗而不秀、來者不拒、兩袖清風、末路之難、昏天黑地、一日千裏、沒頭沒腦、東塗西抹、殘山剩水、寸草不留等。
七、要切實把握成語的謙敬意義,不要主客顛倒。
成語是語言的化石,它沉積著諸多的文化現象。有些表現為謙詞、有些表現為敬詞。謙詞要用於自己,而敬詞隻能用於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會出現主客顛倒、對象失當的使用錯誤。例如:
13.拋磚引玉——先請看下麵的句子:“今天的座談會開得很成功,我非常感謝大家都能拋磚引玉、各抒己見,既對我們過去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又對未來工作提出前瞻性的切實可行的意見。”“拋磚引玉”,詞典解釋為: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目的在於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表示謙虛。可見,“拋磚引玉”是謙詞,隻能用於己方,而此處是陳述“大家”、用於他方,顯然是錯的。
14.鼎力相助——再看下麵的句子:“我說親愛的老王同誌,這事你就放心去做好了,到時候有我們幾人鼎力相助,不能完成不了任務?”“鼎力相助”,詞典解釋為:鼎力,大力;是敬詞。整個成語意思是:希望或感激別人的大力幫助。隻能用於請托或感激別人,不能用於自己。而例句中“我們幾人鼎力相助”,用於己方,顯然是錯誤的。
——此類表謙、敬意義的常用成語還有:蓬蓽生輝、大筆如椽、敬謝不敏、敝帚自珍、高風亮節、高抬貴手、公門桃李、恭敬不如從命、大方之家、忝列門牆、芻蕘之議等。
八、要切實把握成語的語法特征,不要濫加功能。
一些成語,雖然它作為一個固定的短語,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語都可以任意來做句子的某個成份,有的隻能做謂語或定語,有的雖然是動詞性的,但卻不能帶賓語。這些,我們必須清楚。例如:
15.肝膽相照——請看下麵句子:“假如我們的作家肯肝膽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麼一定會寫好的作品。”“肝膽相照”,詞典解釋為:肝膽,比喻真誠的心意。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無疑,用在這裏是符合語境的。但它隻能做謂語或定語,可以說“我有一個肝膽相照的朋友”、“作家要和人民肝膽相照”,但不能做狀語說“作家肯肝膽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
16.妄自菲薄——請看下麵的句子:“我們不應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績,也不應輕易滿足自己的成就。”“妄自菲薄”,詞典解釋為:妄,胡亂;菲薄,小乍、輕視。指毫無根據地看輕自己或自輕自賤。無疑,此成語用在這裏也是符合語境的,但它屬於不及物性的自動詞,不能帶賓語。說“我們不應妄自菲薄”可以,說“我們不應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績”就不符合語言習慣了。
——此類語法功能特別的成語還有:漠不關心(不能帶賓語)、大名鼎鼎(隻能做定語,不能做謂語)、赫赫有名(能做定語、謂語)、求全責備(不能帶賓語)、正襟危坐(不能帶補語)、津津有味(隻能做“吃”、“讀”的補語)、載歌載舞(不能做補語)等。
九、要把握成語的句式特征,不要然、否不分。
成語大都源於古代詩文,有一些成語還明顯地帶其初始語境的特點。所以一些“出身”於否定句式中成語,隻能用於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的句子裏。例如:
17.一蹴而就——請看下麵的句子:“11月3日,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捷報飛傳,上下遊圍堰合龍工作一蹴而就,順利實現了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馴服地沿著明渠奔流東去”。“一蹴而就”,詞典解釋為:蹴,踏;就,成功。踏一腳就成功,形容做事輕而易舉。但此成語隻能用於否定句式,如“航天夢想的實現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18.望其項背—成語例句:“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的實力令其他甲B隊望其項背。”“望其項背”,其意思是指:趕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語境需要的是“難以望其項背”或“無法望其項背”,可見此成語隻適合於表否定的語境。
——此類具有特殊句式的常用成語還有:等量齊觀(限於否定句)、同日而語(限於否定句)、相提並論(限於否定句)、等閑視之(限於否定句)、無時無刻(限於否定句)、妄自菲薄(限於否定句)、一概而論(限於否定句)、萬應靈丹(限於否定句)等。
十、要切實把握成語的內涵外延,不要使成分贅餘。
有些成語在運用中雖然很適合於句子的語境,但與句子中某些詞語的意義重複,成份贅餘。這樣,這個成語的使用也是錯誤的了。例如:
19.貽笑大方——請看下麵的句子:“這所中學雖然為省級重點,但一些學生的語文水平實在低劣,傳揚出去,準會被人貽笑大方,影響學校的聲譽。”“貽笑大方”,詞典解釋為:大方,即大方之家,識見廣博的人,後泛指有專長的人;整個成語表示“被內行的人笑話”。成語本身就包含著“被動”,前麵再加上“被人”,就純屬多餘,這便造成了成份贅餘。
20.遍體鱗傷——請看下麵的句子:“江雪琴真不愧為黨的好女兒,雖然她已被敵人打得渾身遍體鱗傷,但仍然堅貞不屈,英勇地與敵人做鬥爭。”“遍體鱗傷”,詞典解釋為:滿身的傷痕像魚鱗一樣密。形容傷勢非常重。成語本身含有“滿身”、“整個身體”的意思,而前麵再加上“渾身”字樣,語義明顯重複,導致了成份的贅餘。
——此類易使成份贅餘的常用成語還有:(渾身)體無完膚、忍俊不禁(地笑了)、(人民)生靈塗炭、(自己)妄自菲薄、(每天)日新月異、虛懷若穀(的胸懷)、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活)安居樂業、(講得)津津樂道、真知灼見(的意見)、三令五申(地強調)、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淚)、難言之隱(的苦衷)、(各種)形形色色、(眾多)莘莘學子、(心裏)無動於衷、(目前的)當務之急、(顯得)相形見絀、(一場)南柯一夢、(好像)如芒在背等。
十一、要切實把握成語的特指對象,不要張冠李戴。
有一類源於古代詩文或曆典故的成語,其適用對象隻能特指用於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運用它們時,在年齡、性別、對象等方麵都有特定的限製,盡管語言發展演變到今天,我們也必須遵循這個限製。例如:
21.豆蔻年華——豆蔻,植物名。因唐代杜牧《贈別》詩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稍頭二月初”名句,句中把十三四歲的少女比作豆蔻,人們覺得此喻新穎、美妙,突出了少女的清淳淡雅、活潑脫俗,便抽象、凝練出“豆蔻”再加上“年華”為“豆蔻年華”四字,來特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因而,此成語的對象是特指的:必須是女性,必須是十三四歲,否則即錯。
22.舉案齊眉——請看下麵句子:“我跟大壯是同桌,他人雖然憨厚老實、拙於言辭,但頭腦非常聰明且積極上進,每次考試不是他第一,就是我奪冠,我倆總是你追我趕、不相上下。我很慶幸在中學時能有這樣一個互敬互助、舉案齊眉的好同學。”“舉案齊眉”,詞典解釋為:案,古時有腳的托盤。漢代梁鴻的妻子給他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高高的。後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可見,此成語隻能用於夫妻之間,對象是特指的,同學間如此運用,鬧出了笑話。
——此類具有特指對象的常用成語還有:藕斷絲連、青枚竹馬、秦晉之好、破鏡重圓、汗牛充棟、詠絮之才、巾幗英雄、掃眉才子、徐娘半老、高陽公子、膏粱子弟、紅顏薄命、百歲之好、並蒂芙蓉、乘龍快婿、勞燕分飛、母難之日、弄璋之喜、無腸公子等。
十二、要切實把握成語的邏輯範疇,不要自相矛盾。
有些成語的內涵具有特定邏輯範圍,詞義反映出的數量的多寡、事理的先後、所屬的範圍、情態程度的大小,都有著一定的特指。如果不把握好這個意義範疇,就會因與上(或下)文相忤逆而自相矛盾。例如:
23.談笑自若——成語例句:“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們或坐在樹下談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於小石橋上對月凝思。”“談笑自若”,詞典解釋為:自若,跟平常一樣。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一樣。很明顯,坐下月夜的樹下,屬於比較平常的情況、平常的環境。而成語“談笑自若”是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這就因成語的範圍不當而犯語義自相矛盾的錯誤。
24.巧奪天工——成語例句:“翹首西望,海麵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詞典解釋為:人工有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巧妙。很明顯,成語的意義範圍所屬是“人工”,即人文景觀方麵;而上文卻是描述“如屏的蒼山”、“如鏡的洱海”,屬於自然景觀範疇,如此做“真是巧奪天工”的總結判斷,實在是自相矛盾。
形容聲音的詞語叫什麼
擬聲詞,一般高中做題都是這麼回答。
語文中考閱讀分析答題格式(套話)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誌、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複、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麵描寫、側麵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麵(又叫直接)、反麵(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嗬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複: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隻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製,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現代文閱讀實用解題技巧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誌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幹,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幹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幹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幹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幹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幹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隻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幹提示了答題範圍,題幹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幹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幹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幹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幹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幹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幹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麵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幹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幹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麵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幹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製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曆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誌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複、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麵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製。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麵考慮,一是內容方麵,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麵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麵,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誌。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係;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係,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誌詩主要領悟物和誌的關係,借何物顯何誌,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誌)。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麵,這些畫麵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幹(題幹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幹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百度一搜不完了、笨
求大神做題。。。將上麵的詞語填到空格中。
51、around
52、natural
53、characteristic
54、when
55、anger
56、for
57、difficult
58、to
59、expect
60、than
高中語文答題模式和術語
詩歌閱讀中表達作用題的類型及解法一、分析“詩眼”型1 設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2 設問變式:(1)詩中某句某字(詞)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2)從那兩句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詞)。 (3)此詩某聯某句中的某個宇(詞)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l詞)中哪個更好,為什麼? (4)某字(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3 解答提示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往往一個字(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凡是在節骨眼處煉得好,能使全句遊龍飛鳳,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謂“詩眼”、“詞眼”。“詩眼”、“詞眼”一般是指一首詩、一闋詞中最為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甚至是一句話)。“詩眼”、“詞眼”以動詞、形容詞居多。“詩眼”、“詞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詞)的妙處。答題時不能孤立該字泛泛而談,必須把該字(詞)放入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和情感來分析。4 答題模式:(1)解釋該字(詞)在句中的含義(字麵意義和實質意義)或肯定哪一個字(詞)更好或該字(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開聯想和想象,用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 (3)點出該字(詞)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可以從該字(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二、分析句意型1 設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裏?2 設問變式:(1)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 (3)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3 解答提示解釋詩句的意思,要注意兩層意思:語表義和語裏義,結合全詩,指出它的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思想觀點。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解釋詩句的意思,一定要聯係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4 答題模式(1)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 (2)分析詩句在描寫或抒情方麵的表達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旨趣。 (3)簡要說明藝術效果。三、分析主旨型1 設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2 設問變式:(1)關於這首詩(詞)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曆史的滄桑。就詩(詞)中有關句子,結合全詩(詞)加以賞析。 (3)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3.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曆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2)某一詩句的大致意思和內涵。(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誌向追求、生活經曆。 (4)時代背景,社會現實。4 答題模式(1)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2)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四、分析語言風格型1 設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 設問變式:(1)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色。(2)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語言藝術)。3 解答提示:語言風格型即評析詩詞的語言風格或藝術風格。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答題前要了解有關語言風格的相關術語,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煉傳神、凝練沉鬱、八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莊諧俱見……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陶淵明的平淡自然,李白的飄逸奔放,杜甫的沉鬱頓挫,王維的衝淡清幽,李商隱的典麗精工,杜牧的俊爽灑脫,蘇軾的豪放曠達,李清照的婉約細膩等。有時根據詩歌的類別也可以明確風格,如山水詩語言風格上多是清新幽美,田園詩則多表現為恬淡質樸,邊塞詩一般語言悲涼慷慨,詠史詩則多半雄渾壯闊,諷喻詩鍾情於沉鬱激憤,宮廷詩十有八九纏綿婉轉,等等。4 答題模式(1)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五、分析意境型 1 設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 設問變式:(1)詩中哪兩聯寫了什麼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某兩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3)解釋某一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係。 (4)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3 解答提示: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圖景)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詩詞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形神兼備的有機結合。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麵。答題時三方麵缺一不可。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誌的“契合點”。4 答題模式:(1)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麵。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麵。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並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淒愴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詩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六、分析技巧型1 設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2 設問變式,(1)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的情感的?有什麼作用? (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3 解答提示“技巧”即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麵多角度分析。技巧型題在題型設計上多考查分析技巧手法的類別和作用。4 答題模式(1)準確地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七、分析構思型1 設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2 設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3 解答提示,詩歌思有路,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係。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係。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4 答題模式:(1)概述詩句的內容。(2)揭示詩句之間的聯係。(3)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八、分析典故運用型1設問方法這首詩歌運用了什麼典故7有什麼表達作用?2 設問變式:請談談這首詩(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解答提示:運用典故型即評析詩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題型設計上多以考查作用為主。考生在做此類題時須博聞強記,了解典故的來源、出處,詩人運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題。4 答題模式:(1)點明典故出處。(2)簡要說明典故的作用。(3)點明運用典故的表達效果。5 答題示例閱讀下麵這首詞,然後回答後麵的問題。九、賞析續寫型1 設問方法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說,然後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說。2 解答提示: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3 答題模式(1)概括詩句的內容。 (2)說明與上句的關係。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後一句(聯)的解說,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 (3)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十、詩論評析型1 設問方法:某某(名人)在某某著作中評論這首詩(詞)時說道,“……”。請結合這首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2 設問變式:(1)詩的前兩句,有的版本作“什麼”,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2)這首詩歌中的某句,有的版本寫做“什麼”,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3 解答提示詩論評析就是結合詩論具體評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或讚,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題型設計上多采用古評今釋方式(即就後人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來命題。做題時先要初步了解詩論評析句本身的含義,這樣才便於對症答題。當然,詩論涵義許多時候隻須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題時不需在題中答出來。4 答題模式:(1)明確涵義。(2)表明觀點。(3)闡述理由。
語文做題表現了什麼樣的人物形象的詞語有哪些 要全麵的
天真 可愛 善良 童真 有趣 正義 勇敢 堅強 有勇有謀 智勇雙全 倔強 堅強不屈 和藹 可親 善解人意 卑鄙 無恥 下流 喪盡天良 沒心沒肺
:怎樣讓自己做題時不會看漏個別關鍵字詞!
咳咳、
你可以在讀題的過程中用筆勾畫出重點,就好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形容考試時答題認真的成語
鸚鵡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