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分求巴渝的詩詞~速度~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這首格調清新、語意雙關的竹枝調,為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之一,詩歌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初戀的少女在江邊聽到情人唱歌時的驚喜、遲疑的複雜心緒。謝榛的《四溟詩話》第二卷說:“‘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措辭流麗,酷似六朝。”這裏所謂的“六朝”,是指六朝時代的民歌和文人的詩歌創作中存在的采用諧音雙關語的風氣。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眼前的“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景物,融人初戀少女的複雜心情,用天氣的“晴”與“不晴”,諧人物的“有情”和“無情”,把兩種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統一起來。全詩以獨白的口吻,唱出了在楊柳青青的春光裏,二位船家姑娘對情郎的追問:東邊太陽出來了,西邊還在下雨,你對我到底是有情呢還是無情呢?船家姑娘情思柔婉,神韻自然,毫無做作之態。但全詩所描繪的已經更加清新,使詩中所抒發的感情更加深邃而真摯。這首詞清麗宛轉,音韻和諧,堪稱《竹枝訶》的代表作。
竹枝詞,簡稱“竹枝”,又名巴渝辭。據《樂府詩集》載:“竹枝,巴歙也;”巴即巴郡,在今重慶市東部奉節至宜賓一帶;俞欠即民歌。這種流傳於渝東一帶的民歌,古已有之,盛行在土家族的先民一一巴人的部落裏。初唐時,巴渝地區(今四川省東部)一代出現漸臻完美的竹枝歌、樂、舞。這種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民間樂歌,至中唐時進入教坊,引起文人的注意,而且間有擬作,成為一種流傳甚廣的新的詩歌體裁——竹枝詞。現存最早的竹枝詞為唐肅宗時詩人顧況之所作:“帝子蒼梧不複歸,洞庭葉下荊雲飛。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竹枝詞的盛行和劉禹錫有關。劉禹錫曾和柳宗元等參加永貞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後遭貶。公元822年,即唐穆宗李恒長慶二年,劉禹錫來到三峽,這期間,劉禹錫創作了《竹枝詞九首並序》、《竹枝詞二首》。劉禹錫的這十一首竹枝詞,汲取了巴人竹枝歌舞的精華,色澤清瑩,音調和美,具有優美圓熟的藝術技巧。至此,竹枝詞終於吐露芳華,在中唐詩壇上別開生麵,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禹錫的十一首《竹枝詞》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描寫愛情的,一類是歌唱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和勞動人民生活的,還有一類是揭露封建統治階級明爭暗鬥、反複無常,抒發詩人憤懣情懷的。劉禹錫不僅能寫竹枝詞,而且能唱。與劉禹錫同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曾任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常與劉禹錫一唱一和,人稱“劉白”。白居易在詩中屢屢提到歌唱竹枝的情形說:“夢得能唱竹枝,聽者愁絕。” (《憶夢得》詩“幾時紅燭下,聽唱竹枝歌”句下自注)自己也寫了四首竹枝詞抒發詩人聆聽竹枝的感受。如:“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等;
竹枝詞在表現手法上吸收了民歌的特點,又經過詩人的著意潤色,具有開朗健康的情調和濃厚的地方色彩。魯迅先生在《門外文談》中說:“唐朝的《竹枝詞》和《柳枝詞》之類,原都是無名氏的創作”,“偶爾一點為文人所見,往往倒吃驚,吸人自己的作品中,作為新的養料。”劉禹錫就是這樣一位吸取民間文學的養料、被民間文學哺育,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詩人。是他使步人文壇的竹枝詞大放光芒,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
竹枝詞在內容上泛詠風物,歌詠戀情,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在語言上,竹枝詞通俗自然清新活潑,富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同時,竹枝詞作為一種民歌,還繼承了《詩經》、《樂府》-的優良傳統,廣泛采用比興、諧音、雙關等手法,民歌韻味豐富典型。竹枝詞的這些藝術特征在劉禹錫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受到劉禹錫、白居易的影響,文人們紛紛仿寫竹枝詞,從者日眾。劉白之後,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楊萬裏,元代的楊維幀,明代的楊慎,清代王夫之、孔尚任、鄭板橋等都曾寫下過許多竹枝佳作。竹枝詞經過曆代文人推陳出新,從內容和體裁上都得到了新的發展。從前以抒情為主的舊竹枝,演變成以敘事、詠俗為主的新竹枝。三峽竹枝詞這株峽江奇葩,曆經千年滄桑,在中華大地上燦爛開放。
巴渝辭》:“檳榔花發鷓鴣啼,雄飛煙瘴雌亦飛。木棉花盡荔支垂,千花萬花待郎歸。”情調幽渺悠長,情思細膩綿密,含蓄而富有韻味,吐露著無盡芳華。(“巴渝”相當現在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
“木棉花盡荔支垂,千花萬花待郎歸”即該詩後兩句,意思是:木棉花開完了,荔枝(花)又垂了下來,千朵花萬花都在等著情郎回來。
檳榔、木棉、荔枝都是南方特有樹種,作者是借物寄情,木棉並無特殊含義。
關於重慶的詩句
梁 簡文帝
建平督郵道,魚複永安宮。
若秦巴渝曲,時當君思中。
巫山七百裏,巴水三回曲。
笛聲下複高,猿啼斷還續。
送友人入蜀
唐 無名氏
嘉陵天氣好,百裏見雙流。
帆影線巴宇,鍾聲出漢州。
綠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悉。
本是風流地,遊人易白頭。
巴江
唐 王周
巴江江水色,一帶濃藍碧。
仙女琵琶衣,風梭晚來織。
發渝州卻寄韋判官
唐·司空曙
紅燭津事夜見君,繁弦急管雨紛紛。
平明分手空江轉,唯有猿聲滿水雲
塗山獨遊
唐·白居易
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
塗山來去熟,誰是馬蹄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女詞
唐·李白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裏,郎行幾歲歸。
渝州梅雨
唐 孫宏
梅子金黃杏子丹,孤舟猶係海棠灘。
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漁網參差羅水婢,烏檣曆亂弄風竿。
明朝又近端陽節,為覓長絲係合歡。
會嶺岑山人
唐 王周
渝州江上忽相逢,說隱西山最高峰。
略坐移時又分別,片雲孤鶴一枝筇。
送僧上三峽歸東蜀
唐·吳融
巴字江流一掉回,紫袈婆是楚中裁。
如從十二峰前過,莫賦佳人歸去來。
曉行巴峽
唐·王維
際曉行巴峽,餘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院,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按行。
登高萬並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舊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初入峽有感
唐·白居易
上有方仞山,下有千丈水。
蒼蒼兩崖間,闊狹容一葦。
瞿塘呀直瀉,灩澦屹中峙。
末夜黑岩昏,無風白浪起。
大石如刀劍,小石如牙齒。
一步不可行,況千三百裏。
苒蒻竹蔑籬,鼓危揖師趾。
一跌無宗舟,吾生係於此。
嚐聞仗忠信,蠻葫可行矣。
自古漂沉人,豈非盡君子?
況吾時與命,蒙何不足恃。
嚐恐不才身,複作無名死。
纖 夫
由來命負糾繩上,日月隨行伴脊梁。
雨慟高天飄血汗,猿行絕壁暖冰霜。
吟風棧草神思靜,逐浪江豚舞意亢。
縱使肩頭天不遠,也無生計問蒼皇。
紅 岩
為覽巴渝第一岩,朝陽破曉站山巔。
清風碎意三五縷,稚鳥追思千百旋。
彈洞深沉心夢缺,英魂守望月兒圓。
清明無雨無天淚,血賦紅旗最可憐。
其他: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為引用.字麵意思為,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三聲淒涼得另人眼淚滿衣裳.實際上,是在襯托回三峽秋天的悲涼.
終古平成思禹績,乾坤準信等浮漚
“終古平成思禹績,乾坤準信等浮漚。”這是明代太守傅光宅詠塗山的詩句。塗山,在重慶南岸區,因大禹娶塗山氏之女而名。為了紀念大禹治水業績,山上建有"禹王祠”“塗後祠",其後建有禹王廟,塗山寺,巴國人民仿佛格外尊重這個“四川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會,遊人如織,熱鬧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禎曾有“飛瀑落長虹,登臨見禹功"的詩句加以描述。...餘下全文>>
有關形容重慶——巴渝文化的詞語或句子?
下裏巴人
蜀犬吠日
關於古代描寫牧馬的古詩大全
車攻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四牡龐龐,駕言徂東。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
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之子於苗,選徒囂囂。
建旐設旄,搏獸於敖。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
射夫既同,助我舉柴。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
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徒禦不驚,大庖不盈。
之子於征,有聞無聲。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西極天馬歌
西漢·劉徹
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裏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
天馬歌
西漢·劉徹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裏,今安匹兮龍為友。
白馬篇
三國魏·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紫騮馬
南朝梁·徐陵
玉鐙繡纏鬃,金鞍錦覆幪。
風驚塵未起,草淺埒猶空。
角弓連兩兔,珠彈落雙鴻。
日斜馳逐罷,連翩還上東。
白馬篇
南朝梁·沈約
白馬紫金鞍,停鑣過上蘭。
寄言狹斜子,詎知隴道難。
赤阪途三折,龍堆路九盤。
冰生肌裏冷,風起骨中寒。
功名誌所急,日暮不遑飡。
長驅入右地,輕舉出樓蘭。
直去已垂涕,寧可望長安。
匪期定遠封,無羨輕車官。
唯見恩義重,豈覺衣裳單。
本持軀命答,幸遇身名完。
白馬篇
南齊·孔稚珪
白馬金具裝,橫行遼水傍。
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山虛弓響徹,地迥角聲長。
宛河推勇氣,隴蜀擅威強。
輪台受降虜,高闕翦名王。
射熊入飛觀,校獵下長楊。
英名欺衛霍,智策蔑平良。
島夷時失禮,卉服犯邊疆。
征兵集薊北,輕騎出漁陽。
集軍隨日暈,挑戰逐星芒。
陣移龍勢動,營開虎翼張。
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
塵飛戰鼓急,風交征旆揚。
轉鬥平華地,追奔掃帶方。
本持身許國,況複武力彰。
會令千載後,流譽滿旗常。
白馬篇
南齊·孔稚珪
驥子局且鳴,鐵陣與雲平。
漢家嫖姚將,馳突匈奴庭。
少年鬥猛氣,怒發為君征。
雄戟摩白日,長剛斷流星。
早出飛狐塞,晚泊樓煩城。
虜騎四山合,胡塵千裏驚。
嘶笳振地響,吹角沸天聲。
左碎呼韓陣,右破休屠兵。
橫行絕漠表,飲馬瀚海清。
隴樹枯無色,沙草不常青。
勒石燕然道,凱歸長安亭。
縣官知我健,四海誰不傾。
但使強胡滅,何須甲第成。
當今丈夫誌,獨為上古英。
驄馬驅
隋·江總
長城兵氣寒,飲馬詎為難。
暫解青絲轡,行歇鏤衢鞍。
白登圍轉急,黃河凍不幹。
萬裏朝飛電,論功易走丸。
詠飲馬
唐·李世民
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
細紋連噴聚,亂荇繞蹄縈。
水光鞍上側,馬影溜中橫。
翻似天池裏,騰波龍種生。
詠飲馬應詔
唐·楊師道
清晨控龍馬,弄影出花林。
躞蹀依春澗,聯翩度碧潯。
苔流染絲絡,水潔寫雕簪。
一禦瑤池駕,詎憶長城陰。
詠馬
唐·楊師道
寶馬權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裝。
春草初生馳上苑,秋風欲動戲長楊。
鳴珂屢度章台側,細蹀經向濯龍傍。
徒令漢將連年去,宛城今已獻名王。
驄馬
唐·庾抱
櫪上浮雲驄,本出吳門中。
發跡來東道,長鳴起北風。
回鞍拂桂白,赬汗類塵紅。
滅沒徒留影,無因圖漢宮。
從駕閭山詠馬
唐·上官儀
桂香塵處減,練影月前空。
定惑由關吏,徒嗟塞上翁。
紫騮馬
唐·盧照鄰......餘下全文>>
有哪些愛國的詩句啊???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古詩詞的詞牌名都有哪些?
詞 牌 大 全
兩字
丁兒 八歸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個儂
子夜 無悶 無怨 天香 不見 木笡 五拍 六醜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 索酒 消息 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幸 黃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瓊台 凱歌 韻令 催雪 塞姑 琴調 禁煙 解紅
疏影 歌令 賺煞 瑤花 酹月 暗香 鎮西 踏月 橫雲 簇水
鞮紅 露華
三字
一畫
一七令 一寸金 一葉葉 一葉樂 一葉落 一半子 一江風
一絲風 一過金 一夢金 一叢花 一枝花 一樣花 一點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絡索 一撚紅
一萼紅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畫
二郎神 二色蓮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圓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寶妝 八拍蠻 八音諧 九能歸 九回腸
九張帆 十拍子 十樣花 十愛詞 十二時 十二紅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時 丁香結
三畫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學士 三部樂 三登樂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馬嬌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樓 上束馬 上西樓 上林春 上陽春 下水船
下手遲 大江西 大江乘 大聖樂 小聖樂 小衝山 小重山
小闌幹 小桃紅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鎮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歲 千秋節 千年調 千春詞 萬年秋 萬年枝
萬年春 萬裏春 萬年斯 山外雲 山花子 山桃紅 山坡羊
山漸青 山鬼謠 山亭柳 山亭燕 於飛樂 於中好 廣寒枝
廣寒秋 子夜歌 川撥棹 幹荷葉 女冠子
四畫
天仙子 天下樂 天門謠 天香引 天淨沙 月兒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當聽 月當窗 月邊嬌 月宮春 月城春
月華清 風入鬆 風中柳 風光好 風歸雲 風馬兒 風流子
風蝶令 風敲竹 雲霧斂 雲鬆令 雲鬢亂 水仙子 水龍吟
水雲遊 水漫聲 水調歌 水晶簾 鳳仙引 鳳池吟 鳳來朝
鳳求凰 鳳棲梧 鳳孤飛 鳳時春 鳳樓春 鳳樓吟 鳳蕭吟
鳳禦杯 鳳凰間 雙雙燕 雙飛燕 雙燕兒 雙頭蓮 雙瑞蓮
雙聲子 雙帶子 雙韻子 雙紅豆 雙勸酒 雙荷葉 雙蕖怨
雙鴻鶉 鬥百花 鬥百草 鬥雞回 鬥嬋娟 鬥鵪鶉 無夢令
無俗念 無漏子 無錫景 太平時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麼序 六麼令 少年心 少年遊
五更轉 五供養 豐樂樓 豐年瑞 中央樂 開元樂 升平樂
王孫信 木蘭花 見龍門 內家嬌 廳前柳 丹鳳吟 醜奴兒
飛來峰 比目魚 文風盛 烏夜啼 勸金船 引駕行 巴渝辭
元和令 元會曲
五畫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頹 玉京秋 玉京謠 玉京簫 玉竹斬
玉燭新 玉團兒 玉交枝 玉連環 玉蓮花 玉堂春 玉樓春
玉龍瑤 玉壺冰 玉闌幹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遲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涼 憶江南 憶江月 憶漢月 憶歲月
憶蘿月 憶人人 憶故人 憶王孫 憶君王 憶帝京 憶少年
憶仙姿 憶舊遊 憶多嬌 憶餘杭 憶吹簫 憶悶令 憶章台
憶柳曲 憶秦娥 憶真妃 憶瑤姬 歸去來 歸去難 歸去曲
歸巴樂 歸平遙 歸國遙 歸國謠 歸字謠 歸自謠 歸朝歡
歸塞北 四字令 四時好 四邊靜 四園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塊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換頭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長生樂 長安女 長命女
長相思 長壽樂 長橋月 長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詞 白萱歌 白蘋香 白鴿子 白鶴子
東平引 東坡引 東陽歌 東原樂 東風寒 東湖月 古陽關
古梅曲 古傾杯 古調笑 古竹馬 永遇樂 永原樂 台城路
台城遊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龍山會 龍吟曲 聖樂王
聖無憂 樂中悲 樂遜曲 撲粉蝶 撲蝴蝶 漢宮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橋柳 蘭陵王 瓜茉莉 北楊柳
擊裙腰 絲羅襖 犯胡兵 付金釵 冉冉雲 對玉環 鳥鳴澗
六畫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憶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兒水
江月令 江如練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樂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邊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妝 西施錦 西地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夢令 西樓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慶千秋 慶長春 慶青春 慶宮春 慶春時 慶春歲 慶春澤
慶春深 慶同天 慶東原 慶清朝 慶宣和 慶春宮 曲入門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遊春 紅娘子 紅娘仔 紅梅引
紅樓引 紅窗聽 紅窗迥 紅窗睡 紅窗影 好女兒 好時光
好花時 好事近 好姐姐 好離鄉 好觀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馬車 竹馬兒 竹枝詞 竹牌兒 百字令 百字謠 百字字
百尺樓 百媚娘 百宜嬌 掃地花 掃地舞 掃地遊 掃花遊
掃市舞 陽關曲 陽關引 陽春曲 陽台曲 陽台路 陽台夢
過江龍 過龍門 過秦樓 過澗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難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傷春曲 傷春怨 傷情怨
安公子 安陽好 安慶摸 回波樂 回波詞 回婆樂 回心院
華清引 華胥引 華荷媚 如夢令 如意令 如魚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後庭花 後庭宴 喬木查 喬牌兒 字字雙 字字錦
羽仙歌 師師令 阮郎歸 吊嚴陵 奪錦標 買陂塘 邁陂塘
有有令 揚州慢 向天盞 向湖邊 似娘兒 紇那曲 齊天樂
關河令 莊椿歲 陣破樂 雪芳草 尋瑤草
七畫
花心動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間意 花深深 花前飲
花溪碧 折紅梅 折紅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楊柳 壽山曲 壽南山 壽星明 壽桃春 壽樓春 步花間
步虛聲 步虛詞 步步嬌 步蟾宮 應天長 應天良 應長天
應景樂 杏花天 杏花風 杏梁燕 沙頭雨 沙塞子 沙磧子
蘇台新 蘇武慢 蘇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 胡山青 胡音子
隴頭月 隴頭泉 快活三 快活年 閑中好 閑閑令 紗窗恨
紗窗怨 泠青沼 泛蘭舟 伴雲來 伴登臨 赤棗子 赤壁詞
聲塊令 聲聲慢 迎新春 迎春來 還京樂 還冠子 君不悟
君來路 拋繡球 拋球樂 村意遠 杜韋娘 極相思 楊柳枝
秀廂兒 秀碧宵 佛霓裳 何滿子 蒼梧謠 芭蕉雨 芳心苦
孝白歌 飲馬歌 訴衷情 陂搪柳 灼灼花 豆葉黃 禿廝兒
更漏子 忍淚吟 沐皇恩 阿那曲 告春來 懷舊遊 別仙子
弄花雨 吹柳紊 兩同心 連枝理 這橫山 雞叫子 沁園春
遠朝歸 陂堂柳 芰荷香
八畫
金字經 金明池 金明春 金歡帶 金浮圖 金盞子 金錯刀
金蕉葉 金菊香 金鳳鉤 金鳳調 金縷曲 金縷詞 金縷歌
夜飛樂 夜飛鵲 夜半樂 夜合花 夜來花 夜行船 夜如年
夜遊宮 夜遊朝 夜搗衣 青門引 青杏兒 青哥兒 青歌兒
青雲怨 青玉案 青衫濕 采桑子 采蓮子 采蓮令 采彩令
采綠令 采明珠 畫堂春 畫屏春 畫樓空 畫招郎 畫錦堂
畫娥眉 念奴嬌 念良遊 念香衾 念離群 定風波 定風流
定西番 雨中花 雨淋鈴 雨霖鈴 國香慢 國門東 試羅香
試周郎 河滿子 河瀆神 明月引 明月斜 羅嗊曲 羅敷媚
武林春 武陵春 轉應曲 轉應詞 陌上花 陌上郎 卷春空
卷珠簾 撥不斷 撥棹子 駐馬聽 駐雲飛 佳人醉 使牛子
征部樂 拍球場 拙魯連 鬆梢月 杵聲齊 怕春歸 憐薄命
恒春令 乳燕飛 寶釵分 釵頭鳳 釣船笛 孤雁兒 詠搗練
賣花聲 卓牌子 魚兒賺 苗兒秀 話桐鄉 昆明池 沽美酒
貧也樂 於中好 油葫蘆 輪台子 學士吟 拂霓裳 寶鼎現
九畫
春光好 春去也 春心蕩 春雲怨 春歸怨 春色滿 春聲滿
春聲啐 春初臨 春草碧 春衫淚 春團圓 春宵曲 春曉曲
春麗景 春鶯轉 秋千索 秋月夜 秋夜雨 秋波媚 秋思耗
秋思夜 秋宵吟 秋景麗 秋蕊香 柳葉兒 柳長春 柳色黃
柳色新 柳初新 柳含煙 柳枝秋 柳梢青 柳梢春 柳腰輕
怨三三 怨回紇 怨王孫 怨春風 怨春歸 怨春閨 怨春郎
怨啼鵑 南鄉子 南柯子 南歌子 南平引 南樓令 南浦月
賀新郎 賀新涼 賀聖朝 賀熙朝 洞中仙 洞仙詞 洞仙歌
洞瀆神 點絳唇 點牌兒 點櫻桃 思遠人 思越人 思佳客
思帝鄉 相思子 相思令 相見歡 恨春時 恨春宵 恨來遲
垂絲釣 垂楊柳 垂碧柳 迷仙引 迷神引 拜新月 拜星月
選冠子 選官子 誤佳期 誤桃源 拾菜娘 拾翠羽 獨腳令
獨倚樓 劍氣近 劍器近 繞地遊 繞佛樂 送征衣 送將歸
絳都春 絳桃春 絳黃龍 洛陽春 洛妃怨 掛金索 掛庭秋
祝英台 昭君怨 美人春 茭荷香 珍珠令 玲瓏王 柘枝引
麻郎兒 映山紅 帶馬行 胡搗練 絡絲娘 臨江仙 重疊金
哪吒令 荊州亭 帝春台 揮春墁 晝錦堂 耍孩兒 茶瓶兒
將進酒 香山會 煉丹砂 看花回 眉峰碧 亭前柳 勝勝慢
城頭月 相見歡 鍾離春
十畫
離亭怨 離亭宴 離亭燕 離庭宴 離別難 離香令 離苦海
離翠袖 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園 宴山亭 宴瓊林 宴瑤池
桂枝香 桂枝秋 桂花明 桂華明 桂殿秋 破陣子 破陣樂
破字令 破齊陣 荷葉杯 荷幹杯 荷花媚 壺山好 壺中天
壺天曉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繡帶子 繡帶兒 繡停針
夏初臨 夏孤臨 夏雲峰 桃花水 桃花落 海棠花 海棠春
淒涼犯 淒涼調 戀情深 戀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台 倒垂柳 逍遙樂 莫思歸 悟黃梁 淅江靜
倘秀才 淩波曲 涼州令 唐多令 調笑令 粉蝶兒 鴨頭綠
酒泉子 閱金經 家山好 高陽台 澗底鬆 真珠簾 珠簾卷
搗練子 浪淘沙 喚春愁 啄木兒 剔銀燈 透碧宵 倦尋芳
鴛鴦夢 薄命女 愛孤雲
十一畫
惜分飛 惜紅衣 惜分釵 惜雙雙 惜餘歡 惜餘春 惜餘香
惜春容 惜春令 惜春郎 惜春纖 惜春姿 惜花春 惜黃花
惜瓊花 惜奴嬌 惜芳菲 惜寒梅 望江東 望江怨 望江南
望江梅 望仙人 望湖人 望湘人 望仙門 望仙樓 望遠行
望梅花 望梅潮 望夫歌 望春回 望書歸 望海潮 望秦川
望蓬萊 夢江口 夢江南 夢仙遊 夢行雲 夢芙蓉 夢揚州
夢還涼 夢魂香 夢橫塘 探道子 探花慢 探芳訊 探芳新
探芳信 探春令 探春慢 清平樂 清平調 清江行 情江曲
清和風 清商怨 清波引 梅花句 梅花引 梅月圓 梅和柳
梅弄影 梅已謝 剪牡丹 剪征袍 剪湘雲 剪朝霞 黃金縷
黃鍾樂 黃鶯兒 黃鶴引 漁家傲 漁家樂 漁父樂 漁歌子
梧桐兒 梧桐影 梧桐樹 梧葉兒 雪花飛 雪獅兒 雪綠蓑
混江龍 混羅衣 彩雲歸 彩鳳飛 情天久 情久長 脫布巾
脫布衫 擲半浣 擲金錢 瑣窗寒 瑣寒窗 綺羅香 綺秦怨
菊花天 菊花新 深院月 深院靜 綠頭鴨 萍宮春 謁金門
蕭蕭雨 章台柳 梁州令 婆羅門 淮甸春 唉乃曲 得勝令
甜水令 掉角兒 麻郎兒 祭天神 尉遲杯 眼兒媚 寄生草
第一花 維揚好 接賢賓 淡黃柳 控春令 添添春
十二畫
喜春來 喜遷鶯 喜朝天 喜連聲 喜常新 謝池春 謝秋娛
謝秋娘 謝新恩 朝天子 朝中措 朝天樂 朝天懶 鎖窗寒
鎖寒窗 鎖陽台 寒食詞 寒鬆歎 寒連新 臘梅花 臘梅香
臘前梅 落梅風 落花時 散天花 散餘霞 越江吟 越溪寒
禦街行 禦帶花 普天樂 普賢歌 賞先春 賞花時 最高樓
最高春 悲中樂 悲哉行 番搶子 番卜算 森春慢 期夜月
聒龍謠 濺羅裙 景龍燈 渭城曲 渡江雲 雁後歸 遐方怨
黑漆弩 縷金金 集賢賓 喝大令 葛浦曲 敬天花 道成歸
湘妃怨 替人愁 晚雲高 隔簾聽 款殘紅 琵琶仙 崐繡毯
攪琵琶 滯人嬌 淚紅雲 蕊珠間 紫玉簫 晴偏好 紫騮馬
十三畫
滿江紅 滿官花 滿園花 滿路花 滿庭花 滿庭芳 滿庭霜
滿朝歡 滿院春 錦花香 錦上花 錦帳春 錦園春 錦堂春
錦纏道 解火令 解佩令 解佩環 解連環 解語花 解春風
解冤結 瑞雲濃 瑞飛好 瑞龍吟 瑞鶴仙 瑞鷓鴣 愁風月
愁春來 愁倚闌 感皇恩 感恩多 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別 塞垣春 塞裏春 塞翁吟 摸魚兒 摸魚子
照紅梅 照碧桃 鵲橋仙 鵲踏枝 楚天謠 楚雲深 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盡 意難忘 獻衷心 獻仙音 殿前歡 殿前催
樓上曲 驀山溪 蓬萊閣 虞美人 蜀溪春 鹽角兒 鋸解令
謫仙怨 頻載酒 催花樂 遙天奉 攬掙琶 鮑老催
十四畫
碧雲深 碧美蓉 碧玉簫 碧牡丹 碧桃春 碧夢 瑤池宴
瑤池燕 瑤花慢 瑤階草 翠羽吟 翠華引 翠園枝 翠樓吟
舞春風 舞楊花 舞迎春 舞馬詞 暮雲碧 暮山溪 暮花天
摘得新 摘紅英 賽紅娘 賽天香 瀟湘曲 瀟湘神 瀟瀟雨
滴滴金 酷相思 醉江月 箜篌曲 熙州慢 睿思新 慢卷紬
福馬郎 滾繡球 願成雙 疊蘿花
十五畫
醉中天 醉太平 醉公子 醉鄉春 醉紅妝 醉花間 醉花番
醉花蔭 醉花春 醉思凡 醉思仙 醉妝詞 醉木犀 醉春台
醉春風 醉東風 醉吟商 醉桃源 醉桃園 醉扶歸 醉落拓
醉落魄 醉梅花 醉翁操 醉蓬萊 醉垂鞭 醉瑤瑟 燕歸來
燕歸梁 燕山亭 燕春台 燕台春 燕同宴 燕鶯語 踏枝間
踏歌詞 踏青遊 踏春遊 踏莎行 踏陽春 踏雲行 踏馬陣
橫塘路 蝴蝶兒 蝶戀花 蕃女怨 擷芳詞 鶴衝天 鞋兒曲
懶畫眉 醋葫蘆 憐薄命
十六畫以上
撼庭秋 鸚鵡曲 穆護砂 澡蘭香 鏡中人 讚成功 讚浦子
鷓鴣天 鷓鴣詞 霜天曉 霜花膄 霜葉飛 霜菊花 翻香令
翻翠袖 簷前缺 濯香令 鬢雲鬆 鬢邊華 攀鞍態 露華慢
四字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算子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調笑令 山鎮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雲淡秋空 少年遊慢 雲鬢鬆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中柳令 風大鬆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醜奴兒令 醜奴兒慢 醜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妝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台 麥秀兩岐
並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天長令 應時明近
應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遊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裏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訴衷情近 采桑子慢
賣花聲煞 畫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鳥飛慢 卓牌子慢 戀芳春慢 青山濕遍
羅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羅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瓏四犯 浪淘沙令 浪裏來煞 宮中三台
宮中調笑 春風嫋娜 春早湖山 繞地遊慢 思焦客令
粉蝶兒慢 金碧芙蓉 閨怨無夢 相思令兒 賀聖朝影
頌聖朝影 燭影搖紅 壺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橫空
秋光滿目 惜黃花慢 惜雙雙令 惜餘春慢 夢玉人引
唱調笑令 高山流水 搗練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黃河清慢 漁父家風 得春令慢 鹽角兒令 海天闊處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時候 晚雲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宮春慢 綠鸞歸令 錦堂春慢 喜遷鶯令 郭郎兒慢
瑞鶴仙影 銀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雲灘引 望花花令
福壽千春 刷子序犯 婆羅門引 換巢鸞鳳 越女鏡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蓮近 隔溪棲令 隔溪梅令
疏簾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兒序 湘春夜月 鵲橋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闌令 貂裘換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曉角 謝春池慢
霓裳羽衣 轆轤金井 轆轤仙影 露華春慢 鬢雲鬆令
瀟湘夜雨 驪歌一疊 惠蘭芬引 荔枝香近
五字
三犯渡江雲 三犯錦園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綠結同心
月底修簫譜 玉人捧露盤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樹後庭花
玉女搖仙佩 玉珥墜金環 東風齊看力 東風吹酒麵 東風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見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後庭花破子 紅杏泄春光 飛雪滿群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發沁園春 花雪滿堆山 送入我門來 明月逐人來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盤 金菊對芙蓉 金盞倒垂簾 巫山一片雲
巫山一段雲 采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轉調二郎神 轉調踏莎行
捉拍醜奴兒 細雨鳴春沼 荷葉鋪水麵 春從天上來 春夏兩相期
春雪問早梅 桃源憶故人 桃園憶故人 鈾帶長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掛疏桐 郭郎兒近拍 偷聲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采桑子 清風八詠樓 梁州令疊韻 綠孟舞風輕
弦曲獻仙音 番馬舞西風 晴色入青山 喝馬一枝花 銅人捧露盤
闌幹萬裏心 扁舟尋舊約 隔浦蓮近拍 愁倚闌幹令 梅子黃時雨
新雁過妝樓 桂花鎮南枝 攤破江城子 攤破醜奴兒 攤破采桑子
攤破浣溪沙 鶯聲繞紅樓 滿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調相思引
瑤台第一層 瑤台聚八仙 黃鶴繞碧樹 征招調中腔 醉吟仙小品
驟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萬年 望月樓羅門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瀟湘逢故人慢 鳳凰台上憶吹簫
詞譜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如夢令33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西江月50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南鄉子56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玉樓春56字 小重山58字 踏莎行58字 臨江仙60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漁家傲62字 定風波62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何滿子74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本詞譜使用符號說明
用字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壓平聲韻 壓仄聲韻
標記符號 ○ ● ◎ △ ▲
舉例:
十六字令 搗練子
詞例:〔元〕周晴川
眠,
△,
月 影 穿 窗 白 玉 錢。
◎ ● ◎ ○ ● ● △。
無 人 弄,
◎ ◎ ●,
移 過 枕 函 邊。
◎ ● ● ○ △。
說明:十六字令,又名《蒼梧謠》、
《歸字謠》,單調十六字,三平韻。
詞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靜,
○ ● ●,
小 庭 空,
● ○ △,
斷 續 寒 砧 斷 續 風。
◎ ● ◎ ○ ● ● △。
無 奈 夜 長 人 不 寐,
◎ ● ◎ ○ ○ ● ●,
數 聲 和 月 到 簾 櫳。
◎ ◎ ◎ ● ● ○ △。
說明:《搗練子》又稱《搗練子令》,單調廿七字,三平韻。
憶江南 憶王孫
詞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風 景 舊 曾 諳。
◎ ● ● ○ △。
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 ● ◎ ○ ○ ● ●,
春 來 江 水 綠 如 藍。
◎ ○ ◎ ● ● ○ △。
能 不 憶 江 南?
◎ ● ● ○ △。
說明:《憶江南》又名《望江南》、
《夢江南》、《望江梅》、江南好等,
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北宋起開始
有雙調,實際不過是將單片重複而已。
詞例:〔宋〕李重元
萋 萋 芳 草 憶 王 孫,
◎ ○ ◎ ● ● ○ △,
柳 外 樓 高 空 斷 魂。
◎ ● ◎ ○ ◎ ● △。
杜 宇 聲 聲 不 忍 聞。
◎ ● ◎ ○ ● ● △。
欲 黃 昏,
● ○ △,
雨 打 梨 花 深 閉 門。
◎ ● ◎ ○ ◎ ● △。
請問各位唐朝詩人韓愈寫的“朗朗如玉山上行”的詩句作何解釋 啊
朗朗如玉山上行
黃苗子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蔣維崧(峻齋)先生的書法集將出版,要我寫幾句話,一時百感交集,卻不知從何說起。
人老了,惟一的好處便是多增長些見識,但同時也增加不少人世滄桑的沉重之感。
半個世紀前,“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和蔣峻齋先生初見於巴渝。那時的山城重慶,雖則在日寇侵淩、風雨如晦、民生多艱的日子裏,但炎黃文化的精粹,一時麕集於此。峻齋和我,那時常得親炙的,是沈尹默(秋明)、喬曾劬(大壯)、曾克專(履川)、潘伯鷹(鳧公)、曾紹傑諸先生。這些一代英華,年齡都比我們大,蔣先生又是喬壯翁、沈尹翁的入室弟子。履川和伯鷹先生,都是赫赫有名的書家,曾紹傑先生治印,也是名重藝林的。我初識峻齋,履川、伯鷹便交口稱譽,說峻齋人品、學問、風度,都如六朝人所謂“朗朗如玉山上行”的。當時我十分羨慕峻齋得師得友,又有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我雖比他差長一兩歲,卻是跅弛無成,“食粟而已”;但這人生緣會,羨慕是沒有用的。
抗戰勝利後回到南京,我有緣和履川、峻齋短期共事。那時節國是蜩螗,哀鴻遍野,我和履川朝夕相對,履川常以鬥室獨處、憂感摧心的喬壯翁為憂。有一次,壯翁小病,我們去探問能給他老人家做點什麼。他苦笑地說:每個朋友能送一瓶酒就好。我們都說這事好辦,回去便大家醵酒送去。誰知不到幾日,便驚聞壯翁在一個雨夜自沉於蘇州一小橋下的噩耗,老人遺下的,除了逆旅中一堆空酒瓶以外,還有給峻齋的一首遺詩。
不久,盼到一個“明朗的天”,我和峻齋又是“參與商”了。等到幾年後北京再度“相見”,大家談起在香港的曾履川,在上海的沈尹翁、潘伯鷹,在台灣的曾紹傑諸先生,真有“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之慨。
以後,峻齋去了山東,最初還有些書劄往來,其後形跡漸疏了。這次的“參商”少說也有二三十年。其中可能還有一兩次例如全國書法家協會開會之類的相見,可是這些短暫拘謹的“相見”,一想到前人詞句“見了還休,爭如不見”,便不覺失笑。有時朋友自濟南來,也帶來有關峻齋的一些訊息,訊息有喜有悲,也不全都確實。但那時我自己的心態是:以己度人,悲、喜都隻不過是個人私事;朋友往來,無非是“小資產階級的所謂感情的溫暖”……知識分子要改造自己,“時時拂拭”都來不及,何苦再去“惹塵埃”呢?一番“自訟”之後,爽然若失,遽然若醒;“人之相知,貴相知心”,不通音問也罷。於是就像宋儒投豆子一樣,安心地給自己投下一顆白子。(聽前輩說:宋儒正心修身的方法,是平日備好一個空盂和黑白兩種豆子,每當心中起一善念,便向盂中投一顆白豆子;心中起一惡念,便投一顆黑豆子。我曾經想,思想鬥爭,檢查自己,是否也可以運用此法呢?)
言歸正傳吧,這“參商”了幾十年,蔣峻齋先生對我國文化事業的貢獻,則是可喜可敬的。他首先是一位功力湛深的語言文字學家,又是一位飲譽藝林的書法、篆刻家。
在紀念鄧爾雅師的一篇拙文中,我曾有一點過遲的覺悟:“書法、篆刻,原是一門藝術,我原以為隻要從書法的用筆、結構、布局等筆墨方麵用功,或頂多讀幾本《臨池管見》、《藝舟雙楫》等,便可以躋身於書法家之林。但我體會到爾雅先生的成就如此卓越出群,原來在筆法(書藝)、刀法(篆刻)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學問根基——小學、訓詁等文字學修養。”蔣峻齋先生的書法、篆刻成就,也正是深深根植於文字學的功底之中,和爾雅先生同一宗轍。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僅懂得“書法”,並且精通“書道”;不僅了解方塊漢字的外形之美,而且深入了解到每一個字的來曆、成長、變化,即構成書法美的根源。我想作為一個書法家的一生修養,這應是正路。我雖然從小受教於鄧爾雅先生,但平生疏懶散漫,沒在嚴格遵從師訓,所以白首無成,徒嗟追悔之晚。
我國早期文字,開始於“象”:“象形,象事,象意,象聲”,然後是“轉注、假借”,(《漢書·藝文誌》對“六書”的解釋)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的。因此,漢字這種書寫符號,生來就具有“造型美”的基因。我國古代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同源”之一即“書”和“畫”都始源於“象”。大篆(甲骨、金文)係統的書法是書法的根芽,它一開始就包涵著“美”。其後隨著時代演變,不同的書體(隸、行、真、草)也就演變出不同的美的形式。蔣先生從治印開始,引起對古文字的興趣,從《說文》小篆上追商、周金文以及秦、漢金石文字。他長期從事金文的研究,“吃透”了金文的造型、結構、筆觸的美,以及因地、因時的變化發展所產生的美的特點,因此,他能胸有成竹地以毛筆宣紙這些工具,來發揮金文的藝術書風。他根源於金石文字,但卻不是依樣的、一成不變的、把彝鼎銘刻“指葫蘆畫瓢”那種“複製”,而是植根於長時間對古文字學研究的心得,對金文美的因素的探索,經過作者心靈的錘煉,變成了他自己的書法藝術。
八大山人的傳世作品,有多幅臨王羲之《蘭亭序》(或稱《臨河序》),可不但形跡不似,連內容也不一致,八大“臨”《蘭亭》,隻是根據他自己探索所得的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神髓,對《蘭亭序》加以再創作而已。藝術之所以為藝術,正因為他是“再創作”,而不是複製。我看了蔣先生的《臨繁卣器銘》、《臨作母辛卣器銘》等作品,心裏就想到八大山人一再書寫《臨河序》的奧妙。
峻齋先生早年寫行楷書,深入沈尹翁的堂奧,朋友有時開玩笑,說得不到尹翁的字,求峻齋寫一幅去乞沈老署個名,便是“真跡”,古人不是有“買王(獻之)得羊(羊欣),不失所望”之說嗎?可近年峻齋先生的書法、風格一變:方筆漸多,穠華漸減,在腴潤中略趨瘦硬,在整飭中力求自然率真。人之一生,時勢、境遇、曆練、修養,都會隨著時光流駛,自覺不自覺地改變了自己的藝術風貌。
但“萬變不離其宗”,決定自己命運和藝術成就的總體——個性或性格,是變不了的。表現在書法藝術上,峻齋的金文、隸書、行楷、都使人感到風華高潔,通體布局,如大將臨軍,行伍整肅,而逐字則跳蕩多姿,變化從心,別饒風骨。朋友們欣賞峻齋的書法,曾恰當地喻為:“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劉熙載引伸許氏《說文序》的說法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誌,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見清劉熙載《藝概·書概》)“如其人”,用來理解蔣峻齋先生的書法,是十分恰當的,他是一位當代的學人、才人、誌行高潔的高人。
以上隻是個人對蔣峻齋先生書法的一些皮毛之見,秕詞謬論,還待高明的讀者指正。
由於“參商”,由於多年來的“風吹夢渺,雨疏雲隔”(鄭板橋句),我了解蔣先生近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學術、藝術的成就的情況不多,隻知道他發表過不少關於甲骨、金文及漢字演變等研究論文,出版過《漢字淺說》等語言文字學專著。山東大學中文係編寫的《學習字典》,他負責指導和參與了整個編寫過程。《漢語大詞典》的編寫,他默默地獻出十載光陰,主持山東的工作。我也聽說他到過日本、韓國舉辦書法篆刻展覽……。雖則這點粗淺皮毛的知聞,也使得客裏故人,北鬥瞻依,望風企羨。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上文提到“巴山夜雨時”的師友,眼前就隻剩兩個老人,隔著萬水千山,遙遙相望了。不過,民族文化這一浩浩長流,盡管繞盡了九曲三灣,有緩有急,卻正如黃河長江,永遠是炎黃子孫的血脈,永遠與炎黃子孫共存。
因此,《蔣維鬆書法集》出版,不僅是可以告慰於壯翁、尹老諸前輩的。
一九九九年八月寫於南太平洋彼岸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急求~高分求巴渝的詩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