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第三無
問心無愧、風雨無阻、一往無前、默默無聞、天下無敵、高枕無憂、一覽無餘、暢行無阻、流水無情、其味無窮、肆行無忌、孤立無援、薄情無義、風月無邊、太平無事、有口無心、無慮無憂、樸素無華、無憂無慮、萬壽無疆、無依無靠、束手無策、遺害無窮、啞口無言、寥寥無幾、喜怒無常、無親無故、天下無雙、一望無際、當之無愧、無邊無垠、無牽無掛、反覆無常、無拘無束、徒勞無功、安然無恙、熟視無睹、無聲無息、平淡無奇、安然無事、別來無恙、遙遙無期、親密無間、變化無窮、大公無私、白璧無瑕、平安無事……
帶三的四字成語大全
帶三的四字成語大全 :
再三再四、
三心二意、
張三李四、
兩麵三刀、
火冒三丈、
約法三章、
挑三揀四、
三山五嶽、
不三不四、
隔三差五、
退避三舍、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
低三下四、
舉一反三、
入木三分、
顛三倒四、
三令五申、
三跪九叩、
朝三暮四、
三姑六婆、
三五成群、
三長兩短、
五大三粗、
說三道四、
三足鼎立、
事不過三、
一波三折、
三從四德、
三言兩語、
三宮六院、
三頭六臂、
三朝元老、
三天兩頭、
三妻四妾、
三三兩兩、
三生有幸、
丟三落四、
垂涎三尺、
一時三刻、
接二連三、
一呼三顛、
三日新婦、
五短三粗、
三日成魄、
三命而俯、
三年不蜚、
三智五猜、
一國三公、
三番四覆、
三伏盛夏、
挨三頂四、
倒四顛三、
一身三手、
欺三瞞四、
君子三戒、
晝日三接、
連二並三、
二帝三王、
三期賢佞、
一日三複、
氣冠三軍、
三豕渡河、
目無三尺、
三平二滿、
一口三舌、
三釁三浴、
三人市虎、
三冬二夏、
三無坐處、
退徙三舍、
三朋四友、
三殺三宥、
三墳五典、
河東三篋、
二桃三士、
三省吾身、
頰上三毫、
三馬同槽、
五迷三道、
三寸之轄、
三夫之對、
三豕金根、
傳三過四、
有三有倆、
隔二偏三、
紅日三竿、
三瓦兩舍、
三頭六麵、
二三君子、
三獸渡河、
一詠三歎、
三十三天、
拉三扯四、
三星高照、
張三呂四、
攢三聚五、
連二趕三、
三豕涉河、
穩吃三注、
奉三無私、
三釁三沐、
三年化碧、
三耳秀才、
三言二語、
三寫易字、
三三五五、
三千珠履、
三分鼎立、
三毛七孔、
三江七澤、
繞梁三日、
三清四白、
二三其德、
士別三日、
枉用三尺、
沒三沒四、
三拳兩腳、
三簷四馬、
一日三秋、
三教一體、
三老四少、
三臡八菹、
一歲三遷、
末尾三稍、
觀隅反三、
三葷五厭、
假眉三道、
血國三千、
河清三日、
三思而行、
三旬九食、
狡兔三窟、
冰凍三尺、
三九之位、
珠履三千、
三屍五鬼、
三十六行、
二三其操、
橫三豎四、
接三連四、
一唱三歎、
距躍三百、
察三訪四、
缺三短四、
三回九轉、
推三宕四、
三男四女、
三人一龍、
三風十愆、
三槐九棘、
三人為眾、
巴三覽四、
三台五馬、
三台八座、
三媒六證、
三寸之舌、
三折其肱、
三管齊下、
鄭虔三絕、
三湯五割、
鹹五登三、
犒賞三軍、
黔驢三撐、
三好兩歉、
三班六房、
亡國三戶、
三人成虎、
六韜三略、
三盈三虛、
三災八難、
應天三絕、
三魂七魄、
陽關三迭、
三徙成國、
九棘三槐、
三戰三北、
三茶六禮、
三推六問、
三節兩壽、
馮諼三窟、
餘聲三日、
三星在戶、
利市三倍、
白璧三獻、
三百甕齏、
三吐三握、
連中三元、
避退三舍、
推三挨四、
三真六草、
三日耳聾、
至再至三、
有喙三尺、
三征七辟、
九蒸三熯、
三鼓氣竭、
三仕三已、
得其三昧、
韋編三絕、
三三四四、
三錘兩棒、
三窩兩塊、
兩意三心、
三紙無驢、
差三錯四、
三錢之府、
三江五湖、
九烈三貞、
一夕三遷、
讀書三到、
三病四痛、
三魂出竅、
三心兩意、
一食三起、
再三在四、
三位一體、
九春三秋、
勇冠三軍、
兩頭三緒、
喙長三尺、
接三換九、
三十而立、
三言訛虎、
三複白圭、
三婆兩嫂、
三求四告、
三杯兩盞、
三對六麵、
九經三史、
狂三詐四、
一日三省、
問一得三、
猶豫再三、
湯去三麵、
三差兩錯、
三尺童蒙、
三頭六證、
一步三搖、
挑三豁四、
三般兩樣、
三年之艾、
三尺童兒、
三跨兩步、
三朝五日、
三戶亡秦、
三寫成烏、
三男兩女、
桓伊三弄、
三軍暴骨、
三緘其口、
三等九格、
孟母三遷、
挑三窩四、
不成三瓦、
三六九等、
讀書三餘、
重三迭四、
牽三扯四、
桃園三義、
三茶六飯、
一夕三歎、
不壹而三、
三鹿郡公、
三顧茅廬、
六經三史、
三好二怯、
三番四複、
三尺童子、
蹄間三尋、
掉三寸舌、
三遷之教、
折臂三公、
讓再讓三、
三尺門裏、
日高三丈、
連三跨五、
三至之讒、
三諫之義、
求三拜四、
三皇五帝、
此中三昧、
三年五載、
威震三軍、
三絕韋編、
三日入廚、
二心三意、
三瓦四舍、
三荊同株、
吼三喝四、
拿三撇四、
分三別兩、
三蛇七鼠、
三鄰四舍、
捱三頂五、
長年三老、
華封三祝、
朱弦三歎、
肚束三篾、
半夜三更、
兩道三科、
三頭二麵、
日上三竿、
三老五更、
三風五氣、
三屍暴跳、
大酺三日、
耕三餘一、
二三其節、
三陽開泰、
怕三怕四、
三牲五鼎、
三親六眷、
再三考慮、
一獻三酬、
三曹對案、
徑一周三、
三徑之資、
偏三向四、
再衰三竭、
三折之肱、
言三語四、
楊穿三葉、
遊戲三昧、
三山二水、
三田分荊、
半三不四、
推三拉四、
三十六雨、
三反四覆、
三複斯言、
金人三緘、
家半三軍、
急三火四、
詩家三昧、
二意三心、
三怨成府、
疑三惑四、
六街三市、
三告投杼、
三言五語、
三窮水盡、
三環五扣、
三眼一板、
三占從二、
三榜定案、
調三窩四、
猜三劃五、
五更三點、
三綱五常、
三日兩頭、
九衢三市、
三旨相公、
歲寒三友、
三日仆射。
所有帶“無”的成語
帶“無”的成語 :
一事無成、
回天無力、
旁若無人、
無影無蹤、
目中無人、
束手無策、
無邊無際、
鴉雀無聲、
荒無人煙、
無價之寶、
無家可歸、
六神無主、
高枕無憂、
無憂無慮、
體無完膚、
無能為力、
座無虛席、
一覽無餘、
史無前例、
默默無聞、
當之無愧、
厚顏無恥、
責無旁貸、
碌碌無為、
有始無終、
所向無敵、
無動於衷、
百無聊賴、
語無倫次、
無獨有偶
帶三的成語有哪些
挨三頂五 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巴三覽四 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半夜三更 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齊全。
帶“三”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張三李四、
再三再四、
三心二意、
兩麵三刀、
火冒三丈、
挑三揀四、
不三不四、
約法三章、
三山五嶽、
隔三差五、
退避三舍、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
舉一反三、
入木三分、
低三下四、
顛三倒四、
三令五申、
三長兩短、
三足鼎立、
五大三粗、
三生有幸、
說三道四、
丟三落四、
帶縷字的成語有哪些
〔 不絕如縷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隻有一根細絲維係著。比喻情勢危急。
〔 千絲萬縷 〕縷:線。千根絲;萬條線。形容兩者之間密切而複雜的聯係。
〔 條分縷析 〕縷:線;析:剖析。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 萬縷千絲 〕千條絲,萬條線。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數也數不清。
〔 分絲析縷 〕喻明察入微。
〔 間不容縷 〕同“閑不容發”。
〔 千條萬縷 〕形容條縷繁多。
〔 身無寸縷 〕謂身上沒有一寸線。形容極其窮困。
〔 絲分縷解 〕縷:細致;解:分剖。形容細致而有條理的分析
〔 密針細縷 〕縷:線。縫製得十分細密。比喻考慮事情極為周到
〔 半絲半縷 〕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 篳路藍縷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
〔 刃迎縷解 〕比喻順利解決。
〔 細針密縷 〕針線細密;縫製精致。比喻周到細致。
〔 衣衫藍縷 〕衣服破爛。
〔 依頭縷當 〕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
〔 毫分縷析 〕細致詳盡的剖析。
〔 羅縷紀存 〕羅縷:詳細;紀存:紀錄保存。指詳細記錄並保存
〔 毛舉縷析 〕毛舉:瑣碎列舉。縷:一條一條,詳詳細細。縷析:詳細地分析。
〔 枝分縷解 〕指詳盡而有條不紊地辨別分析。
〔 析縷分條 〕析:剖析;縷:線。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 尺縷鬥粟 〕粟:穀子。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數量微小
〔 絲分縷析 〕縷:細致。形容細致而有條理的分析
〔 衣屩藍縷 〕屩:用麻與草做的鞋;藍縷:破爛。衣服鞋子破爛
〔 衣冠藍縷 〕藍縷:破爛。衣帽破爛
〔 條分縷晰 〕縷:詳盡,細致。形容分析得細密而有條理
〔 蓽路藍縷 〕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帶休字的成語有哪些
1、〔 侈侈不休 〕說話沒完沒了;嘮叨
2、〔 刺刺不休 〕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3、〔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4、〔 呶呶不休 〕呶呶:形容說話嘮叨;休:停止。說話嘮叨地說不停。
5、〔 善罷幹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6、〔 無盡無休 〕沒完沒了(含有厭惡的意思)。
7、〔 嘵嘵不休 〕嘵嘵:爭辯聲;休:停止,完。形容爭辯個沒完。
8、〔 休戚與共 〕彼此有福有禍都共同承受。休:福;歡樂;戚:憂愁。形容關係密切;同甘共苦。
9、〔 休養生息 〕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蕩之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複元氣。
10、〔 善罷甘休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闖。
11、〔 萬事俱休 〕休:罷休,完結。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觀失望到極點
12、〔 誓不罷休 〕發誓不達目的決不甘休
13、〔 不做不休 〕謂事情既然開了頭,就索性幹到底。
14、〔 解甲休士 〕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謂不再戰鬥。
15、〔 休牛歸馬 〕亦作“休牛散馬”。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16、〔 潛休隱德 〕隱藏美德。
17、〔 無了無休 〕沒完沒了,沒有終了。
帶三這個字的成語
帶三這個字的成語很多,這裏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半夜三更
【拚音】:bàn yè sān gēng
【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麼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例】:他常常工作到~。
【近義詞】:深更半夜、三更半夜
【反義詞】:青天白日、大天白日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泛指深夜
不管三七二十一
【拚音】: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解釋】: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沒有銀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示例】:我因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語,每逢辯論,輒~,就迎頭一擊,所以每見和我的辦法不同者便以為缺點。 ★魯迅《兩地書》十二
【近義詞】:不分皂白、不顧一切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不顧一切
不三不四
【拚音】:bù sān bù sì
【解釋】: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示例】: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鵝屁吃!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近義詞】:不倫不類、非僧非俗
【反義詞】:一本正經、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歇後語】:七個錢放兩處;七尺布攔腰剪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垂涎三尺
【拚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解釋】:涎:口水。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示例】:這個孩子看見人家吃這些東西,總是饞得~。
★葉君健《自由》十三
【近義詞】:垂涎欲滴、饞涎欲滴
【反義詞】:不屑一顧、視如敝屣
【歇後語】:餓狗啃骨頭;豬八戒見了白骨精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見了別人東西眼紅
此地無銀三百兩
【拚音】: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出處】: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麵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示例】:他們做賊心虛,所以總是發表~的聲明。 ★《人民文學》1976年第9期
【近義詞】:欲蓋彌彰、不打自招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分句;用於處事
低三下四
【拚音】:dī sān xià sì
【解釋】:形容態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卑賤低下。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麼低三下四的人家。”
【示例】:想當初,我在城裏頭作藝,不肯~地侍候有勢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頓。 ★老舍《龍須溝》第一幕
【近義詞】:低眉順眼、俯首帖耳、奴顏婢膝
【反義詞】:不可一世、神氣活現、盛氣淩人
【歇後語】:七個人通陰溝;老爺家裏當差的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對人的態度
顛三倒四
【拚音】: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釋】:三、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示例】:奶奶年歲大了,做起事來常常是~的。
【近義詞】:語無倫次、亂七八糟、雜亂無章
【反義詞】:有條不紊、井然有序、有條有理
【歇後語】:七個人睡兩頭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
丟三落四
【拚音】:diū sān là sì
【解釋】: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示例】:我勞力弱,沒牲口沒車,又不會操持,幹活又愛~。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32章
【近義詞】: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丟三拉四
【反義詞】:謹小慎微、一絲不苟
【歇後語】:一二五六七;說著葫蘆忘了瓢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粗心
火冒三丈
【拚音】: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示例】:他愛發脾氣,動輒~。
【近義詞】:怒氣衝衝、火冒三尺
【反義詞】:心平氣和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憤怒到極點
狡兔三窟
【拚音】:jiǎo tù sān kū
【解釋】: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兔其死耳。”
【示例】:見柴曰:“汝~,何歸為?”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邵九娘》
【近義詞】: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義詞】:甕中之鱉、坐以待斃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狡猾
接二連三
【拚音】:jiē èr lián sān
【解釋】: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示例】: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魯迅《彷徨·高老夫子》
【近義詞】:接踵而至、接連不斷
【反義詞】:後繼無人、斷斷續續
【歇後語】:從一算起
【語法】:作定語、狀語;形容連續不斷
舉一反三
【拚音】:jǔ yī fǎn sān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示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嚐輒止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習等
兩麵三刀
【拚音】:liǎng miàn sān dāo
【解釋】:比喻居心不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麵三刀,向夫主廝搬調。”
【示例】:你這“~”的東西,我不稀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近義詞】:表裏不一、陽奉陰違、口是心非
【反義詞】:忠誠老實、實事求是、表裏如一
【歇後語】:瓦匠砌牆;楊二郎的兵器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陰險的人
孟母三遷
【拚音】: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出處】: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示例】: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誡》從頭學,不要得~把氣淘。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近義詞】:三遷之教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日上三竿
【拚音】:rì shàng sān gān
【解釋】: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處】:《南齊書·天文誌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唐·韓愈《歲華紀麗》卷一:“日上三竿。古詩雲:日上三竿風露消。”
【示例】:及~,方有旨意出來道:“朕心不快,眾官免朝。”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回
【近義詞】:日已三竿
【反義詞】:半夜三更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太陽升得很高
入木三分
【拚音】:rù mù sān fēn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出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示例】:我們讀這首詩,尤其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近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歇後語】:錘子敲釘子;啄木鳥治樹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指深刻
三百六十行
【拚音】: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解釋】: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出處】:明·無名氏《白兔記·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盡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示例】:其實名利雙收,~生意,再沒有強如做官的了。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六回
【近義詞】:各行各業
【語法】:作主語、賓語;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三長兩短
【拚音】: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解釋】: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範文若《鴛鴦棒·恚剔》:“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
【示例】:要是萬一李嫂子有~,真是可惜!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近義詞】:山高水低、一差二錯
【反義詞】:安然無恙
【歇後語】:五個指頭兩邊矮
【語法】:作賓語、定語;借指人的死亡
三朝元老
【拚音】:sān cháo yuán lǎo
【解釋】:元老: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裏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人。
【出處】:《後漢書·章帝紀》:“行太尉事節鄉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示例】:享堂落成,數人直宿其中,天明見堂上一匾雲:“~”。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三朝元老》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老資格
三從四德
【拚音】:sān cóng sì dé
【解釋】: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
【出處】:《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示例】:從來不出閨門裏,羞答答怎便將男兒細窺,則我這~幼閑習,既嫁雞須逐他雞。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
【近義詞】:逆來順受、百依百順
【反義詞】: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封建禮教
三寸不爛之舌
【拚音】: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示例】:小生必須自去那裏,憑~,說他們入夥。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
【近義詞】:三寸之舌
【語法】:作賓語;比喻能說會道,善於應付的嘴
三番五次
【拚音】:sān fān wǔ cì
【解釋】:番:遍數。一再,多次。
【出處】: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一折:“你將書呈三番兩次調發小生到此,蕭條旅館,個月期程,不蒙放參。”
【示例】:~,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快出去!我要關山門。’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近義詞】:屢次三番、再三再四、接二連三
【反義詞】:絕無僅有、百年不遇
【語法】:作狀語;形容次數很多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拚音】: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解釋】: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出處】:**《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
【示例】:~,我們不要過分擔心。
【近義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人多智廣
三顧茅廬
【拚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示例】: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裏、妄自尊大
【歇後語】:劉備訪賢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三緘其口
【拚音】: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釋】: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出處】: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示例】: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聲
【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三教九流
【拚音】:sān jiào jiǔ liú
【解釋】: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出處】: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
【示例】:他是個社會活動家,朋友遍及~。
【近義詞】:三姑六婆、五行八作
【反義詞】:正人君子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各種人
三令五申
【拚音】:sān lìng wǔ shēn
【解釋】: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示例】:昨已~,命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命,何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近義詞】:發號施令、千叮萬囑
【反義詞】:敷衍了事
【歇後語】:八個老漢劃拳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命令和告誡等
三六九等
【拚音】:sān liù jiǔ děng
【解釋】: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隻不過我這一會子輸了幾兩銀子,你們就三六九等了。”
【示例】:同是拉車的,為什麼有~呢?
★老舍《駱駝祥子》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許多等級和類別
三人行,必有我師
【拚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解釋】: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豈不聞~焉,則要你擇其善者為親友。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應善於向人學習
三三兩兩
【拚音】:sān sān liǎng liǎng
【解釋】: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出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引晉人《嬌女》詩:“魚行不獨自,三三兩兩俱。”宋·辛棄疾《念奴嬌·雙陸》詞:“袖手旁觀初未說,兩兩三三而已。”
【示例】:時文林街一帶已有歪戴呢帽的人~散在街上。 ★《聞一多全集·年譜》
【近義詞】:稀稀拉拉
【反義詞】:密密麻麻
【歇後語】:螞蟻遊玩;十個人排四隊
【語法】:作定語、狀語;形容數目不多
三生有幸
【拚音】:sān shēng yǒu xìng
【解釋】: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來生;幸:幸運。三世都很幸運。比喻非常幸運。
【出處】: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久聞老師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顏,三生有幸。”
【示例】:賤妾蒲柳之姿,幸蒙太太見愛,今日登寶地,真是~。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
【近義詞】:吉星高照、洪福齊天、福星高照
【反義詞】:天不作美、生不逢時
【語法】:作謂語;用於感謝、交際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拚音】: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解釋】: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隻能出走。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淵材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示例】:女婿比較機靈,一看形勢不妙,~,溜之大吉。 ★餘易木《初戀的回聲》七
【近義詞】:三十六策,走為上策、溜之大吉
【反義詞】:坐以待斃
【語法】:作謂語、賓語、分句;用於勸說詞
三思而後行
【拚音】:sān sī ér hòu xíng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複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示例】:他非常細心,辦事總是~。
【近義詞】:三思而行
【歇後語】:孔夫子出門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思考後才行動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拚音】: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解釋】: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
【示例】:體育鍛煉要每天堅持,不要~。
【近義詞】:一曝十寒
【反義詞】: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語法】:作賓語、狀語、分句;指沒有恒心
三頭六臂
【拚音】:sān tóu liù bì
【解釋】: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為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後比喻神奇的本領。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示例】:呂嶽在金眼駝上,現出~,大顯神通。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神通廣大、三首六臂
【反義詞】:黔驢技窮、一無所長
【歇後語】:廟裏的妖怪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神通廣大
三下五除二
【拚音】:sān xià wǔ chú èr
【解釋】: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幹脆利索。
【出處】:老舍《趙子曰》第三:“他一鼓作氣的坐起來,三下五除二的穿上衣服。”
【示例】:他~地解決了問題。
【近義詞】:三下兩下
【語法】:作狀語、分句;指人做事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拚音】: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解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處】:《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示例】:(蔡元培)對於魯迅始終是~的。 ★郭沫若《魯迅與王國維》
【近義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無風三尺浪
【拚音】:wú fēng sān chǐ làng
【解釋】:比喻無緣無故也會生出事來。
【示例】:這真是~。
【近義詞】:無事生非、無風起浪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無事生非
無事不登三寶殿
【拚音】: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解釋】:三寶殿:泛指佛殿。比喻沒事不上門。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白娘子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去做什麼?’”
【示例】:所以你一進門,我就知道你是有為而來的了。這才是~啊。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六回
【語法】:作謂語、分句;比喻沒事不上門
一而再,再而三
【拚音】: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解釋】: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出處】:《尚書·多方》:“至於再,至於三。”《蕩寇誌》一○九回:“那廝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示例】: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地犯同樣的錯誤。
【近義詞】:屢次三番
【語法】:作定語、分句;指多次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拚音】: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解釋】:一天不見,就好像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處】:《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示例】:真是“~”,滿眼是淒涼和空空洞洞,不但器具所餘無幾了,連書籍……沒有人會要的幾本洋裝書。
★魯迅《彷徨·孤獨者三》
【近義詞】:一日三秋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
......
誤三物三無三打一成語
不識時務
bù shí shí wù
【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處】《後漢書·張霸傳》:“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
【結構】動賓式。
【用法】多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
【正音】時;不能讀作“shì”。
【辨形】時;不能寫作“事”。
【近義詞】因循守舊、不識時變、率由卓章
【反義詞】不主故常、因勢利導、見風使舵
【例句】
(1)要認清形勢;~的人是要碰壁的。
(2)你這人就是~。
帶三字的成語四字成語
丟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釋義
[ diū sān là sì ]
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