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好想象的成語
白日作夢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出處: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白日做夢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敗興而歸 敗興: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緒低落。掃興地歸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一回:“各軍士未及領賞,草草而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不堪設想 未來情況不能想象。指預料事情會發展到很壞的地步。
出處:清·曾國藩《複吳南屏書》:“縱使十次速滅,而設一次遷延,則桑梓之患,不堪設想。”
不可思議 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出處:《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癡人說夢 癡:傻。原指對癡人說夢話而癡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亂語。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也。”
癡心妄想 癡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五回:“誰知那道也自癡心妄想,魂顛夢倒,分明是癩蛤蟆想著天鵝肉吃。”
充饑畫餅 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初指雁為羹,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翻空出奇 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象取勝。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屬自己分內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運命》:“不信運命,學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浮想聯翩 浮想:飄浮不定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鬼鬼祟祟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禍人。指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過屠大嚼 比喻心裏想而得不到手,隻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同“過屠門而大嚼”。
出處:梁啟超《複劉古愚山長書》:“然則居東南而譚富強,其猶過屠大嚼。”
海市蜃樓 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麵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好夢難成 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實。
出處: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胡思亂量 猶胡思亂想。指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瞎想。
出處:宋·蘇轍《龍川別誌》卷下:“慈聖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後欲於舊渦尋兔兒。’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不動,曰:‘太後不要胡思亂量。’”
胡思亂想 指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瞎想。
出處:《朱子全書·學》:“宜於日用之間,稍立課程,不要如此胡思亂量,過卻子也。”
畫餅充饑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誌·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黃梁美夢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黃梁一夢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黃粱美夢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黃粱一夢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鏡花水月 鏡裏的花,水裏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後比喻虛幻的景象。
出處: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可想而知 不用說明就能想象得到。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壯,可想而知。”
空中樓閣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唐·宋之問《遊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成語 形容想象中的美好
鏡花水月 異想天開 癡心妄想 浮想聯翩 天馬行空、天方夜譚、異想天開 匪夷所思 不可思議 無稽之談 奇思妙想
形容想象的成語有哪些?
*
癡人說夢【chī rén shuō mèng】釋義:喻憑妄想說根本辦不到的荒唐話。
*
不可思議【bù kě sī yì】釋義:神秘奧妙。
*
不堪設想【bù kān shè xiǎng】釋義: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
*
可想而知【kě xiǎng ér zhī】釋義: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匪夷所思【fěi yí suǒ sī】釋義: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造句:
*
子牙笑曰:“鄧將軍,你這篇言詞,真如癡人說夢。”
*
一片澄澈的蔚藍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議。
*
要不是他及時發現了問題所在,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
你想日本人練陸軍把東三省地圖當作功課,其用心可想而知。
*
孫萊山入樞廷,是在意中,烏少雲則匪夷所思了。
有兩個字的詞,比喻類似想象那樣美好的,叫什麼 景的
幢景
描寫想象的成語
1.冥思遐想
2.浮想聯翩
3.想入非非
4.天馬行空
5.恣意發揮
形容想象力成語
異想天開
yì xiǎng tiān kāi
[釋義] 異:奇異、奇特;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離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語出]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刑部書吏得了他的賄賂;便異想天開的設出一個法來。”
[正音] 異;不能讀作“yī”。
[辨形] 異;不能寫作“一”。
[近義] 胡思亂想 浮想聯翩 想入非非
[用法] 略帶諷刺意味時;用來形容想法獨特;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用來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獨特時;含褒義。一般作主語、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想入非非”都有想法不能實現;不切實際的意思。但“想入非非”重在胡思亂想;毫無可取之處;~重在形容某種奇特的想法;有時可能有積極的意思。
[例句] 既~;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
描寫想象的詞語
異想天開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
出 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這可謂異想天開了。”
形容想象力的成語
天馬行空 [tiān mǎ xíng kō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出 處
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形容想象的成語
【癡人說夢】癡:傻。原指對癡人說夢話而癡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亂語。
【翻空出奇】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象取勝。
【浮想聯翩】浮想:飄浮不定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
【飛雁展頭】比喻不了解情況,憑主觀想象做事著。
【目想心存】凝思想象。多指追憶故人或往事。
【琪花瑤草】琪、瑤:美玉。原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後也形容晶瑩美麗的花草。
【騎馬乘舟】形容生搬硬套,憑空想象的形而上學。
【天資雄厚】具有想象或發明的天生的能力。
【武斷專橫】武斷:隻憑主觀想象作判斷。專橫:專製強橫。形容憑借權勢獨斷專行,蠻橫跋扈。
【自作多情】自以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
形容想象力的詞彙
癡人說夢 癡:傻。原指對癡人說夢話而癡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亂語。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也。”
癡心妄想 癡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五回:“誰知那道也自癡心妄想,魂顛夢倒,分明是癩蛤蟆想著天鵝肉吃。”
充饑畫餅 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初指雁為羹,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屬自己分內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運命》:“不信運命,學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浮想聯翩 浮想:飄浮不定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過屠大嚼 比喻心裏想而得不到手,隻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同“過屠門而大嚼”。
出處:梁啟超《複劉古愚山長書》:“然則居東南而譚富強,其猶過屠大嚼。”
海市蜃樓 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麵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好夢難成 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實。
出處: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胡思亂量 猶胡思亂想。指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瞎想。
出處:宋·蘇轍《龍川別誌》卷下:“慈聖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後欲於舊渦尋兔兒。’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不動,曰:‘太後不要胡思亂量。’”
胡思亂想 指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瞎想。
出處:《朱子全書·學》:“宜於日用之間,稍立課程,不要如此胡思亂量,過卻子也。”
畫餅充饑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誌·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黃梁美夢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黃梁一夢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黃粱美夢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黃粱一夢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鏡花水月 鏡裏的花,水裏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後比喻虛幻的景象。
出處: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空中樓閣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唐·宋之問《遊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夢幻泡影 佛教用語。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後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出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夢中說夢 原為佛家語,比喻虛幻無憑。後也比喻胡言亂語。
出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九六:“複次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可說。”
奇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際。
蜃樓海市 舊時比喻人世繁華的虛幻。
出處:《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水月鏡花 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水中捉月 比喻空虛幻想,不能實現。
說梅止渴 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想入非非 非非:原為佛家語,表示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出處:《楞嚴經》:“如存不存,若盡不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
一場春夢 比喻過去的一切轉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實際的想法落了空。
出處:五代前蜀·韋縠《才調集·張泌〈寄人〉詩》:“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宋·趙令持《侯鯖錄》卷七:“有老婦年七十,謂坡曰:‘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
一枕邯鄲 比喻虛幻的夢想。同“一枕黃粱”。
出處: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曆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一枕黃梁 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一枕黃粱 比喻虛幻的夢想。
出處: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曆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異想天開 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這可謂異想天開了。”
遊思妄想 猶言胡思亂想。指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瞎想。
止渴思梅 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出處: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饑畫餅。”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 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出處: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誠吾黨大不幸了!”
過屠門而大嚼 屠門:肉店。比喻心裏想而得不到手,隻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出處: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