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衡的四字詞語
平衡的衡的四字詞語 :
權衡利弊、
權衡輕重、
飲水棲衡、
衡陽雁斷、
盱衡厲色、
衡門深巷、
匡衡鑿壁、
望衡對宇、
冰壺玉衡、
日居衡茅、
負衡據鼎、
合從連衡、
掊鬥折衡、
持衡擁璿、
參前倚衡、
權衡得失、
衡情酌理、
鑒空衡平、
荊衡杞梓、
散帶衡門
20個四字詞語及意思
1·初出茅廬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臥薪嚐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嚐一嚐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4·價值連城: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5·遊刃有餘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回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6·完璧歸趙 :璧:寶玉。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7· 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8·指鹿為馬 :指著鹿,故意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自慰。 10·價值連城 :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11·遊刃有餘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回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12·循規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規、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13·微不足道:微:細,小;足:值得;道:談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5·浮光掠影:水麵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裏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18·歡呼雀躍:高興得象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19·聲色俱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20·獨木難支: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21·束手待斃: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22·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23·膽戰心驚: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24·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25·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安定。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形容膽怯,對事情沒有把握。 26·獨樹一幟:樹:立;幟:旗幟。單獨樹起一麵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
27·冰肌玉骨 :冰:晶瑩。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膚瑩潔光滑。
28·豐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29·揮汗成雨 :揮:灑,潑。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也形容出汗多。 30·百煉成鋼 :比喻經過長時間的多次的鍛煉,變的堅強
31·發憤圖強 : 發憤,決心努力 圖,謀求 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富國
32·堅持不懈 :懈,鬆懈 堅持到底,一點也不鬆懈
33·迎難而上 :迎著困難前進
34·集思廣益 :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35·群策群力 :策,計策主意 指發揮集體作用,大家一起想辦法、貢獻力量
36·革故鼎新 :革,改變,除去 故,舊的 鼎,音頂 鼎新,更新 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37·標新立異 :標,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異,不同的,特別的 原指特創新意,立論與人不同。後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明與一般有所不同
38·獨出心裁 :獨,單獨 心裁,指個人心中的設計或籌劃 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後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39·舉一反三:反,類推 比喻從一件事情上類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40實事求是 :本指根據實證,求得正確的結論,後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客觀的處理問題
41·各抒己見 :抒,抒發,表達 每個人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42·不恥下問 :不恥,不以為恥 指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43·觸類旁通 :觸,碰,遇到 旁,別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從而類推了解同類的其他事物
44·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經很好了,還要求更好
45·古為今用 :批判的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社會政治服務
46·薪盡火傳 : 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47·和藹可親—— 性情溫和,態度親切
48·唉聲歎氣——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歎息的聲音。
49·按兵不動—— 指揮官止住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戰機;比喻接受任務後暫不執行,以觀望形勢的發展
50·黯然失色—— 陰暗的樣子
51·慷慨激昂—— 形容語調高亢有力,情緒激奮昂揚
52·飛揚跋扈—— 鷙鳥飛揚,大魚跋扈。喻指意氣舉動驕橫放肆
53·縱橫捭闔—— 指在政治、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聯合或分化
54·略見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個方麵,斑:斑紋
55·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紀功碑。比喻對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頌揚。 碑:紀功碑。
56·並行不悖—— 彼此同時進行,不相妨礙
57·白璧微瑕—— 潔白的玉上有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還有小缺點,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58·篳路藍縷—— 駕著柴車,穿著破衣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辛。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
59·剛愎自用—— 固執己見,對阻止、勸告或建議不耐煩
60·鞭長莫及—— 本意為馬鞭雖長,但打不到馬肚子上。喻雖有力,力量亦達不到
61·明辨是非—— 明確地分辨是與非。形容判斷力強
62·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門類。班:次序。原意是寫文章時篇章結構安排得體,用字造句合乎規範。後來引申為照章辦事,依次進行,不越軌,不逾格
63·別出心裁—— 獨出巧思,不同流俗
64·層出不窮—— 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沒有窮盡
65·為虎作倀—— 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給壞人做幫凶,為壞人效勞。
66·得不償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67·瞠目結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時語塞。形容驚駭的樣子
68·縱橫馳騁—— 縱:南北方向;橫:東西方向;馳騁:放開馬快跑。 形容往來奔馳,沒有阻擋,也指英勇戰鬥,所向無敵
69·相形見絀—— 互相比較之下,一方顯得很遜色
70·川流不息—— [行人、車馬等] 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地行進
71·窮奢極侈—— 極端奢侈,也說“窮奢極欲”
72·鞠躬盡瘁—— 不辭勞苦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73·措手不及—— 來不及處理。
74·披星戴月—— 披星光,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或晝夜趕路,辛勞奔波
75·虎視眈眈—— 像老虎要撲食那樣注視著。形容貪婪地盯著,隨時準備攫取
76·赴湯蹈火—— 形容不畏艱難險阻,奮不顧身
77·中流砥柱—— 黃河中的堅強柱石。比喻能擔當重任、起中堅作用的人或集體
78·窮兵黷武—— 出動全部兵力,任意發動戰爭。形容好戰
79·出爾反爾—— 原指你怎麼對人行事,人也怎麼還報你。現多指反複無常,言行前後自相矛盾
80·流言蜚語—— 原指沒有根據的話,現在多指在別人背後散布的誣蔑、中傷的說法
81·發憤圖強—— 振作起來,謀求強盛
82·肺腑之言—— 謂由衷而發的真話
83·名副其實—— 名稱與實質相合一致
84·重蹈覆轍—— 重新沿翻車舊轍走,比喻不重視總結經驗,記取教訓,再犯以前犯過的錯誤
85·言簡意賅—— 語言雖精練簡潔,但已概括要義
86·亙古未有—— 從古到今從未有過
87·如鯁在喉—— 像魚刺卡在嗓子裏
88·沽名釣譽—— 以不正當的手法博取名譽
89·事必躬親—— 凡事都親自去做
90·蠱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
91·顧影自憐—— 顧盼自己的身影,獨自可憐歎惜。形容身世悲涼、失意
92·陰謀詭計—— 想達到某種目的的壞計謀、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計劃;尤指不懷好意或應受指責的奸計
93·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幹;後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隊伍人少但強而有力
94·引吭高歌—— 放開喉嚨高聲歌唱
95·一丘之貉—— 同一個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96·老奸巨猾—— 深曆世故,十分奸詐狡猾的人
97·煥然一新—— 光彩奪目,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98·拾人牙慧—— 拾取別人的片言隻語當做自己的話
99·無稽之談—— 不真實的或虛假的事情
100·畸形發展—— 某一部分發展過快而造成的整體不平衡狀態
101·憤世嫉俗—— 不滿黑暗的世道,憎惡不合理的社會習俗
102·聲名狼藉—— 形容名聲極壞
103·艱苦奮鬥—— 艱難困苦的奮鬥
104·故伎重演—— 舊時的一套伎倆重新施展出來
105·汗流浹背—— 形容滿身大汗。亦形容萬分恐懼或慚愧
106·草菅人命—— 菅:一種野草。殺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107·戒驕戒躁—— 要避免和戒除驕傲自滿及浮躁的思想作風
108·矯揉造作—— 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109·弱不禁風—— 弱得受不住風吹。形容人體質虛弱
110·噤若寒蟬—— 冬天的蟬,一聲不響。現在常用來比喻有所顧忌,不敢吭聲
111·兢兢業業—— 形容做事謹慎,勤奮刻苦,認真負責
112·不脛而走—— 沒有小腿卻能跑。形容消息等傳播迅速
113·迥然不同—— 差得很遠,非常不一樣
114·笑容可掬—— 掬:兩手捧起。形容滿臉帶笑的樣子
115·絕無僅有—— 再也找不出來,極為罕見
116·同仇敵愾—— 全體一致地抱著對敵人的仇恨和憤怒
117·刻不容緩—— 急迫之極,一刻不能遲緩
118·膾炙人口—— 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為眾人所稱美
119·不寒而栗—— 不冷而發抖。指恐懼心理引起的驚抖
120·厲行節約—— 嚴格實行節約
121·雷厲風行—— 如迅雷,似疾風,形容辦事果斷、有力、迅速
122再接再厲—— 堅持不懈,毫不鬆勁,不斷前進
123·勵精圖治—— 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
124·流連忘返—— 形容沉迷於遊樂而忘了回去。後多指留戀某事,舍不得離開
125·餘音繞梁—— 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回旋不絕
126·寥寥無幾—— 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128·琳琅滿目—— 滿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東西,出色的詩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129·流芳百世—— 美名留傳於後代
130·光怪陸離—— 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
131·語無倫次—— 話說得顛三倒四,言語沒有條理層次
132·滿腹經綸—— 形容人很有才學和智謀
133·蒙昧無知—— 愚昧,不通事理
134·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望風潰散或一切障礙皆被清除
135·靡靡之音—— 古指亡國的聲樂。現指淫靡而不健康向上的庸俗音樂。
136·彌天大謊—— 徹頭徹尾的謊言
137·秘而不宣—— 保守秘密,不對外宣布
138·綿裏藏針—— 喻外表看來溫柔,軟弱,實則內心刻毒強硬
139·明珠暗投—— 舊時比喻懷才不遇,這裏比喻好東西落到壞人手裏
140·死不瞑目—— 人死還不閉眼,形容雖死而心猶未甘
141·苦思冥想—— 苦苦思考
142·漠不關心—— 不放在心上,粗枝大葉
143·墨守成規—— 比喻拘泥於成見而不善於機變
144·如法炮製—— 本指依照成法,炮製藥劑。後比喻照樣處理
145·路有餓殍—— 路邊有餓死的人
146·居心叵測—— 心存險詐,難以預測
147·委曲求全—— 勉強遷就,以求保全;顧全大局,暫時忍讓
148·任勞任怨—— 工作不辭勞苦,不怕受埋怨
149·耳濡目染—— 形容聽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響
150·莘莘學子—— 數量眾多的學生
151·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著。形容對事情發展密切關注
152·各抒己見—— 各自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153·鬼鬼祟祟—— 行事曖昧而不光明
154·紛至遝來—— 接連不斷地到來
155·恬不知恥—— 泰然處之,不以為恥
156·鋌而走險—— 指沒有辦法,隻得冒險
157·老馬識途—— 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158·恣意妄為—— 肆意為非作歹
四字詞語“生態平()”中括號的字是什麼?
衡
讀音:shēng tài píng héng
生態平衡簡介:
生態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態係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也就是說當生態係統處於平衡狀態時,係統內各組成成分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能量、物質的輸入與輸出在較長時間內趨於相等,結構和功能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在受到外來幹擾時,能通過自我調節恢複到初始的穩定狀態。在生態係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
“衡”組詞造句:
1、衡器
造句:工廠集工貿一體,在衡器領域內曆經多年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衡器生產技術。在近年內投入重金購置生產電子衡器的設備及檢測儀器。
解釋:稱重量的器具,如秤、天平。
2、度量衡
造句:即使在那時,盡管,有很多關於世界一統語言的主張是激進的;但是,他們一直在追求夢想,標新立異,並就象那些曾要實現統一度量衡公製的人們一樣。
解釋: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度是計量長短,量是計量容積,衡是計量輕重。
3、化學平衡
造句:“你想找化學平衡已經被打亂的地方。”位於加利福利亞州帕薩迪娜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外星球研究科學家馬克?斯溫說。
解釋:在化學的可逆反應中,正向和逆向的反應速度相等時的運動狀態。
4、穩定平衡
造句: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身體的穩定平衡很容易被打破,養成每天準時睡覺、準時起床的好習慣卻可以使你的身體保持在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
解釋:平衡的一種,加外力,平衡狀態改變,外力除去後,仍能恢複原來的平衡狀態。如放在碗底的球,就是處於這種平衡狀態。
5、平衡木
造句:平衡木也是女子特有的體操項目,要求運動員有很好的平衡性,沉著勇敢地在寬僅10厘米的堅硬的橫木上表演技巧動作。
解釋:(1)女子體操器械的一種,是兩端支起的一根長而窄的方木頭。(2)女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運動員在平衡木上做各種動作。
6、平衡
造句:盡管我當然不會否認確保服務器穩定性的重要性,但是你也得在合適的測試需要和恰當的安全需求之間做出平衡。
解釋:(1)對立的各方麵在數量或質量上相等或相抵:產銷~|收支~。(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力作用於一個物體上,各個力互相抵消,使物體成相對的靜止狀態。
7、權衡
造句:一個人如果不敢講話,不敢說不受人歡迎的事,那麼他或她就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且,除非讓持不同意見的人自由表達他們的觀點,人們也無法對所有的可能性作出權衡。
解釋:秤錘和秤杆,比喻衡量、考慮:~輕重|~利弊|~得失。
8、衡山
造句:國際道教論壇十月廿三至廿五日在中國湖南省衡山舉行,一名英國環保人士將擔任演講嘉賓。自漢代以來,衡山一直是道教的聖地。
解釋:五嶽中的南嶽,在湖南省東南部。有七十二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現為勞動人民休養遊覽勝地。
9、衡量
造句:終極五問中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存在能量,如果能量是用來衡量運動與運動趨勢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什麼物質會運動,物質為什麼運動?
解釋:(1)比較;評定:~得失。(2)考慮;斟酌:你~一下這件事該怎麼辦。
10、生態平衡
造句:自1990年代起,科學家和區域性管理機構就已經開始了數據收集工作,通過對“食物鏈等級”上不同種群間的生態平衡變化進行定量研究。
解釋:在一定的動植物群落和生態係統發展過程中,各種對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種和非生物條件)通過相互製約、轉化、補償、交換等作用,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協調狀態。
適合兄妹取名的四字詞語
花好月圓 龍騰虎躍。
平仄的分法?
怎樣分辨平仄?現在平仄有兩套係統,一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簡稱為新聲。二是以《平水韻》為標準,簡稱為古聲。現在這兩套係統交叉並用,這叫雙軌製。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寫一副聯,隻能用一套標準。
(一)、新聲(現代漢語即普通話)。
普通話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詩歌和對聯的格律應用中,把陰平和陽平(第一、二聲)稱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第三、第四聲)稱為次聲。 四十歲以下的朋友應該明白的。這裏就不多說了。
(二)、古(舊)聲
現在社會都發展到哪裏了,都要實現幾個現代化了,況且現在全部通行普通話了,我們還有必要學習古韻?是不是多餘的事!是不是有意在為難大家?是不是在開曆史倒車?古韻是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我認為:一個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楹聯愛好者,或是一個對聯工作者,應該新聲、古聲都懂,哪怕是今後全部通行現代漢語了。我們也要了解古韻,這是欣賞,學習,吸收,傳承對聯文化的需要!!!否則就不好說了。其實這兩套係統相差不是很大,約有300多個字,按照偏旁來記不是很難的,隻需記幾十個字就夠了。
習慣用新聲或古聲創作對聯都是可以的,不能把自己的用韻習慣作為標準去定是非,這樣也不好。既然我們有心要學習楹聯創作,就應該花些時間,學習、了解一下古韻,是很有好處的。俗話說得好:技(才)不壓身。在一生中,這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也許是我們與平時自己看書學習的不同的一個方麵。有大家在一起討論,效果會不一樣的。
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字(包括現在漢語中的第一、二聲中的大多數);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現代消息,分入四聲之中)。這是舊韻(古聲)的平仄分法。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按舊韻,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閩南方言,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
聯語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語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
(關於平仄方麵的書籍很多,如要進一步分辨清楚平仄,特別是入聲字的熟練運用,都需要看專門的工具書,在此我推薦幾本供大家選擇:首推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和郭錫良先生的《漢字古音手冊》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冊》,其次閉克朗先生的《入聲》、周秉均先生的《古漢語綱要》也不錯)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陝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
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
了解了對偶與對仗的特點,就能一般地區別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這兩個句子各方麵都符合對偶的要求,但由於其平仄不相對,音律欠和諧,並在同一結構位置重複使用了“天下”、“之”、“而”等這樣的詞語,所以不合對仗的要求。再請看下麵這個例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白樂天》)
這組聯句是原詩中的頸聯,無論哪個方麵都完全合乎對仗原則,而且對得極為工穩,是最為典型的對仗聯句。
對偶與對仗其所以有這樣一些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們是運用於不同文體的。由於不同的文體對各自表達的要求不同,所以對表達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為修辭方法的對偶,常常被廣泛用於各種文體,其中古代散文和古體詩歌運用尤其頻繁。它整飭了語言,增強了語勢,而且兩個偶句互為補充、相互映襯,使語言頗具形式美和表現力。對仗則是格律詩詞獨具的一種特殊創作技法。興起於隋唐的格律詩,嚴格要求律詩中的頷聯與頸聯必須對仗。這一方法同時也為詞曲創作所采用;後來又被用於對聯撰寫。由於律詩詞曲的創作本身對語言運用有很高的藝術要求,講究煉字煉句,而對仗正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極大提高詩歌的表達技巧和審美情趣,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表現力。對仗的這些特殊功能顯然是對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說“對仗”是格律詩詞創作和欣賞的重要標準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詩詞莫屬的專用術語。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詩詞中的對仗雖同時也符合對偶的標準要求,但鑒於“對仗”本身的特點,並且為了有別於一般文體中的對偶,故而我們通常不以 “對偶”稱之,而特稱之曰“對仗”。
所有語言的單音節客觀都有聲調,非獨漢語為然,所以古印度人才會發現三聲。但漢語四聲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遠不能一言以蔽之。僅以音高來解釋四聲,無論如何並不全麵。四聲同輕重、長短和尤其是平曲確實有著密切的聯係。孫逐明所言反證實際上並不能夠反證,在這裏隻能簡單說一下原因。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因而存在明顯的四聲規律,但漢語還有另外一個規律,就是以兩個單音節詞連用,自中古以來便是如此(上古漢語情況特殊,可能是複輔音詞甚至是多音節詞占了很大部分)。這就要求內部保持一致,不然就像哥倆個打架一樣。古人發現平聲可單獨一類,而其他三聲可歸為另一類,這個劃分不是依靠音高而是依靠平曲,依靠音高是沒法做這個劃分的,所謂仄聲就是不平聲的意思。這就出現了兩平或兩仄的基本結構。而兩個相鄰的基本結構,如不發生變化,比如說四平連用,則過於順口,而四仄連用,有過於拗口,都少變化,因此形成兩個基本單位平仄相間的情況,下麵就簡單了,依據這個規律進行組合,就形成了律詩的一句。而下句最理想的情況是和這一句平仄相反,這就是一聯。但下一聯的出句如果也和上一句相反的話,就重了第一句,因此必須予以變化。古人按照平仄規律發現基本的句式有四種,因此將四種句子組合使用,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四聲在四句中完成了一個循環了,再用,就必須重複了,這就形成了律詩。但這一規律的確立用了差不多二百年時間。四聲在南北朝被發現並用到詩歌中也就是永明體中時,這一規律尚未被充分認識到。因為,四聲在那裏被辨得過細了,而在篇章中卻又未得到合理循環。直到沈宋時這一問題才得到完全解決。說到底還是一個平曲問題,古人稱為平仄,怎麼會和平曲無關呢?至於詞曲中甚至要平辨陰陽也和平曲有著密切的關係。陰陽之辨緣於平聲的分劃,陽平實際上已不再平了,雖然相對仄聲還算平些。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律句和拗句都存在的現象呢?實際上,在和諧美和不和諧美二者之間,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傾向於和諧美,儒家最推崇的便是中和之美。正因為這樣,才會形成近體詩。平仄和諧之外,近體例押平聲韻也是一大明證。然而,不和諧美有著特殊的價值,不能被完全代替,因而才有拗句和仄韻出現,根本不是拗句比律句更和諧的問題。至於聲韻和音樂的關係,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