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飛來峰的詩句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描寫飛來峰的詩有哪些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登飛來峰正麵描寫飛機來峰高的詩句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飛來峰上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別人說雞鳴之時可見太陽從中升起,第一句以“千尋”一詞借寫古峰之高;第二句虛寫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升之景反襯塔高。
登飛來峰的詩句?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圖)
主旨
表達了不畏艱險、自信向上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雲: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 :因為。 (6)眼:視線。 《登飛來峰》詩畫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可以望見太陽升起。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 隻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登飛來峰詩中哪些詩句是寫哪些詩句是虛寫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飛來山 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隻緣 一作:自緣)
①②句寫景,①句實寫,②句虛寫,虛實結合,組成一幅壯麗的美景。
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誌、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隻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峰在紹興市區,而峰上更有應天塔,登塔可俯瞰全城,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雲:“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裏。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裏,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後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後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雲遮望眼”,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雲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雲:“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欲成就大事業,最可怕者莫甚於“浮雲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後推行新法,恰敗於此。詩人良苦用心,於此詩已見端倪。
結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轉、結二句,絕妙情語,亦千古名句;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雲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後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隻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後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麵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麵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麵、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著座右銘。
《登飛來峰》正麵描寫“飛來峰高”的詩句有哪些?
《登飛來峰》正麵描寫“飛來峰高”的詩句是: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全文: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隻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賞析
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誌、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前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隻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雲:“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裏。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裏,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後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後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雲遮望眼”,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雲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雲:“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欲成就大事業,最可怕者莫甚於“浮雲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後推行新法,恰敗於此。詩人良苦用心,於此詩已見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雲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後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so.gushiwen.org]
《登飛來峰》的詩句大意是什麼?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隻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描寫飛來峰的詩句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詩詞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關於壯誌的詩句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論詩》
2、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3、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絕句》
5、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6、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觀滄海》
8、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9、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10、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曹操《龜雖壽》
11、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
12、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13、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東晉】陶潛 《讀山海經》
14、會挽雕弓如滿月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蘇軾《江城子》
1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16、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
18、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楊繼盛《言誌詩》
1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0、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曹植《白馬篇》
2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2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杜甫
23、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4、鎮心帷車坐,偏愁雲氣晴。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洪亮吉《憫旱》
25、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
26、雨後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幹霄。--戴熙《題畫竹》
2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李白《將進酒》
2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30、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於謙 《石灰吟》
31、男兒千年誌,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3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
33、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