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歌的情感特征?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大體上,前三類為古體,後一類為近體.前三類大致以內容區分,但有相交.四類詩中,白氏自己比較重視前兩類,認為諷諭詩反映了“兼濟之誌”;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麵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諷諭詩在形式上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致傳神.另一部分諷諭詩則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這兩類作品都是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曉暢明白.部分《新樂府》還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閑適詩多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向往和潔身自好的誌趣.不少詩也宣揚了知足保和、樂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詩從側麵表現對現實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隻是無可奈何的解脫.感傷詩以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長恨歌》歌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婚姻愛情故事,既有“漢皇重色思傾國”的寄諷,更有“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感傷和同情.《琵琶行》則有“天涯淪落人”的遭際之感,且語言成就突出.此二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善於鋪排烘托,聲韻流暢和諧,流傳甚廣.白氏還有不少贈酬親朋篇什,情真意切,摯樸動人.但這類詩中較多歎老嗟病,傷往悼亡的傷感色彩及度脫塵囂的佛家思想.雜律詩在白詩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小詩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鋪陳故實、排比聲律的長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豔情風月的小詩,也頗為時人效仿.白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遊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顛峰人物.
後代劇作家也多有據白詩故事進行再創作,如白樸、洪據《長恨歌》分別作《梧桐雨》、《長生殿》;馬致遠、蔣士銓據《琵琶行》分別作《青衫淚》、《四弦秋》.白詩詞句,也多為宋、元、明話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屬韓柳文學團體,但也是新體古文的倡導者和創作者.其《策林》75篇,識見卓著,議論風發,詞暢意深,是追蹤賈誼《治安策》的政論文;《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草堂記》、《冷泉亭記》、《三遊洞序》、《荔枝圖序》等文,均文筆簡潔,旨趣雋永.為唐代散文中的優秀之作.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等,白居易被稱為"詩魔"
白居易的詩一般是什麼風格?能表達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喻、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大體上,前三類為古體,後一類為近體。前三類大致以內容區分,但有相交。四類詩中,白氏自己比較重視前兩類,認為諷喻詩反映 白居易拱謁畫像
[7]了“兼濟之誌”;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他的詩歌通俗易懂、流暢自然,代表作有《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麵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諷諭詩在形式上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致傳神。另一部分諷諭詩則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這兩類作品都是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曉暢明白。部分《新樂府》還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閑適詩多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他的詩風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樸而近古,因此流傳極廣,對後代產生了耽遠影響。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4白居易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如何
作為一個大詩人,一個天才的詩人,白居易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麵的,他的詩歌不但在藝術形式上是多樣的,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也是多樣的.白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但同時又經過千錘百煉,作了許多藝術加工.詩壇曾流傳老嫗亦解白詩的佳話.明代詩論家胡震亨《唐音統簽》中曾有宋朝詩人張文潛看到過白居易詩手稿的記載,說“真跡點竄,多與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詩、改詩之刻苦認真.他的詩達到這樣的藝術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獲得的.
白居易的詩,在他在世時便已廣泛流傳,甚有影響,使他頗感自豪.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裏,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土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仆詩者.”元鎮也說白居易之詩,“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馬走之口無不適.至於繕寫模勒街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一個人的詩作,在當代即產生這樣的社會效果,在古代是極少見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詩當時還獲得了很大的國際名聲和眾多的國外讀者,日本、新羅(今朝鮮)、日南(今越南)等國,都有傳寫.據史料載,當時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經抄寫過許多白居易的詩,藏之秘府,暗自吟誦.契丹國王親自將白詩譯成契丹文字,詔番臣誦讀.
不言而喻,白居易詩對後代詩歌產生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白詩將永遠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流傳千古.
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歌分為四類,諷諭詩之外,還有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也大都寫得很好.總的來說,前期詩歌較後期詩歌更有價值.因為世途險惡,他後來的詩作再也沒有了中青年時期的鋒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從白居易一生仕途看,雖多為官,但總不順利,老是處於一種憂憤不安的狀態中.作為一個詩人,卻成就極大,可以說名動朝野,甚至婦孺皆知.大概因為他青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和以後的數次被貶,多為外官,經曆極廣,對社會有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為千古不朽的大詩人.
白居易的詩,前麵已講到,自少年時代便寫得很好.16歲時“野火春風”之句,已成為千古名句.最為出名,堪稱中國古代詩歌傑作的敘事長詩《長恨歌》,是他35歲為周至縣尉時作.該詩以民間流傳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為題材,加以虛構,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動人,被評論家認為是唐代歌行體長詩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這首詩裏,他敢於批評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等語.後麵描寫兩人之深情,既微有諷刺,又飽含哀憐.說及生離死別的情形,筆鋒頗常感情.全詩從曲曲折折的故事中興起層層波瀾,感情充沛複雜,讀之給人以極大的感染力.
他45歲時所作另一首歌行體長詩《琵琶引》,也是同樣受到人們高度評價的詩.他被貶作江州司馬後,在潯陽江頭和友人話別,舟中離別酒筵上,感傷之中,忽聽鄰船有彈琵琶聲,移船相邀,原來是一位年老色衰、獨守空船的歌妓,也有無限愁緒,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聽了她的身世,不僅深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便作了這首可與《長恨歌》媲美的長詩.前麵敘歌妓的生平狀況、可悲身世,後麵以“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轉而寫己,最後雲“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司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很多優點,描寫細致,音節和諧,尤其描寫琵琶聲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歎.而最重要的,還是感情的真摯.這兩首長詩,是白居易留給後人的無價瑰寶.
白居易其他詩歌中,價值很高、為人稱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諷諭詩,尤以《秦中吟》和《新樂府》出......餘下全文>>
江上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什麼思想感情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繪了生活勞動的艱苦。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隻知道品嚐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艱辛。
作者感情:
表達作者對漁民工作痛苦艱險的同情。
《長恨歌》到底要表達白居易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功歌抒情上回環往複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杜甫和白居易都在詩歌中抒發了要關注百姓疾苦的感情,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幹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感歎:“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白居易《賣炭翁》
1白居易說的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概括了詩歌的哪些特征
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解讀:
詩,感情是它的根本,語言是它的苗葉,聲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實。這裏用樹來比喻詩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華:同“花”。
這句話形象的闡明了詩歌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內容:言為心聲,在心為誌,發言為聲,文學創作起源於內心的真情實感。所謂詩緣情而綺靡。情和義屬於內容範疇,情是根本,是詩的基礎和支柱,好比植物的種子;義則是果實,是詩歌的深刻內涵。
形式:隻有感情是不夠的,詩歌還要講求語言得體、聲韻恰當、意義深刻。言和聲屬於形式的範疇,言好比禾苗,聲是花朵。
內容與形式又是缺一不可的。隻有根深,才會苗壯花豔;而沒有苗和花,也談不上累累碩果。隻有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才會有好詩。
這句話同樣揭示了文本的多層次構造:文本大體分為語音層、語象層、語義層,每一個層次都是缺一不可的。詩就是他們的完美結合。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白居易詩歌的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