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姓宗祠通用對聯
築牆世祖遠;
清河道脈長。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聯。
版築宰相第;
金玉君子家。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商代高宗時賢相傅說。下聯典指宋代傅堯俞,官至監察禦史、中書侍郎。人們稱讚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竹雨鬆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
——傅山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傅山(1607-1684)自題聯。傅山字青主,山西陽曲人。著述頗多。
學士科舉列榜首;
巾幗鼎甲第一名。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密書院大學士傅以漸,字於磐,號星岩。順治間進士第一。為官以清勤著。學者稱星岩先生。有《貞固齋詩集》。下聯典指清代太平天國恩賞丞相傅善祥(?-1856),金陵(今南京市)人。她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狀元。自幼熟讀經史。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於京後,“令女官舉女子應試”,她考中鼎甲第一名,名列榜首。東王楊秀清將她選入東王府,先後任“女侍史”、“簿書”、“恩賞丞相”等職,成為東王政務上的有力助手,並對太平天國的政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版築家聲傳萬古;
雲台事業耀千秋。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上聯“岩野經綸”、“版築”,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說(Yuè 音悅)事典(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紹)。下聯典指東漢時傅俊,佐光武帝中興有功。“雲台事業”,指劉秀修功臣閣、繪功臣像,閣名“雲台”,傅俊畫像得列其中。
岩野經綸光國史;
雲台事業耀家聲。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同上)。
傅岩□野千秋盛;
派衍雲岩百世昌。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同上)。
傳臚姓名無雙士;
開代文章第一家。
——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題贈傅以漸祖厝聯
老杜遺風詩作楫;
大明赤子賦名山。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賦詠明末清初山西名士傅山聯
左江右湖兼領廬阜;
荻花楓葉且官潯陽。
——康有為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康有為遊九江時贈傅道尹聯。
浩浩陰功,千年篤祐狀元後;
煌煌誥命,三代同稱宰相家。
橫批:皇恩寵錫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山東省聊城傅家墳(清代狀元傅以漸祖塋)牌坊聯。
赫赫陰功,澤庇百年裝元後;
煌煌誥命,同稱三代宰相家。
橫批:一品三世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山東省聊城清代狀元傅以漸祖宅相府聯。
業紹羅峰,虎節名家傳自昔;
支分台水,龍圖門第重於今。
——佚名撰福建省尤溪縣台溪鄉富山傅氏宗祠聯
讀說命數篇,作楫調羹形適肖;
緬官聲三德,品金題玉澤悠長。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通用堂聯。
積累溯前徽,博學能文,早樹蘭台品望;
繩承期後裔,敦詩說禮,無慚玉尺風流。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通用堂聯。
溯祖宗淵源,商朝相、漢朝將、宋代侍郎,自昔家聲丕振;
追孫支蕃衍,始遷閩、繼遷粵、分居江右,如今世澤流芳。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清河堂”通用堂聯。...餘下全文>>
梁姓宗祠通用對聯
三清居士;
七序名言。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浙江錢塘人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雍正年間進士,乾隆年間曆官禮部、吏部侍郎,戶部、工部尚書,官至東閣大學士(宰相)、翰林院掌院學士。曾奉命選《唐宋詩醇》,任續文獻通考館總裁,草定《續文獻通考》體例。常隨高宗出巡,凡重要文稿,多由他起草。著有《矢音集》。因職位清高而掌握樞要,他的同鄉、《四庫全書》總裁王際華稱他為“三清(玉清、太清、上清)居士”。下聯典指東漢安定烏氏人梁竦,字叔敬,少年時好讀書,鑽研《孟氏易》。因受兄梁鬆案的牽連,被流放九真,經沅、湘時,感悼伍子胥、屈原,作《悼騷賦》,後閉門自養,作《七序》。章帝時,兩個女兒為貴人,被竇皇後所忌,他和兩個貴人都被害。
夏陽績緒;
沂謂流源。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梁姓的源流來曆。
眉齊鴻案;
廬結石門。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家貧而博學,與妻子孟光隱居灞陵山中,以耕、織為生。章帝時經過洛陽,見宮室華麗,作《五噫歌》以諷刺,為朝中忌恨,於是改名換姓,逃往齊魯。後來到吳,為人做傭工舂米,每天回家吃飯,孟光都舉案齊眉,表示敬愛。下聯典指明代新喻人梁寅,字孟敬,家貧,靠自學博通百家。太祖時,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禮》、《樂》,成書後,要授官職時,他以年老有病為由推辭回鄉,在石門山中結廬,學者稱梁五經、石門先生。著有《禮書演易》、《周禮考注》、《春秋考義》、《周易參義》、《詩演義》、《石門集》等。
眉齊鴻案;
老踞龍頭。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梁鴻,家貧,娶醜陋女孟光為妻,每歸,妻為具食,舉案齊眉。下聯典指宋·梁顥,世傳八十二歲中狀元,謝恩詩曰:“也知年少登科好,爭奈龍頭屬老成。”
安定世澤;
魁首家聲。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宋·梁顥,八十二歲始中狀元,金殿對策,獨占鼇頭,為多士之魁首。
石門教授;
吳市高風。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梁代曆史名人梁孟敏事典。下聯典指東漢隱士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陝西省興平)人。家貪,父死卷席而葬。初受業於太學。博通群籍,竟業後入上林苑中牧豬,為當地人所敬。旋歸鄉裏,娶同縣孟氏女,名光,貌醜而賢。共隱居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後出關過洛陽,作《五噫之歌》,譏諷統治者奢侈,章帝聞而求之。他改名易姓,複與妻隱居齊魯之間。後又往吳(今江蘇省蘇州),寄住皋伯通家,居於廊下,為人當傭工舂米,深得妻孟光敬仰,每歸,妻“舉案齊眉”,奉上飯食,後世傳為佳話。
京口桴鼓;
金穀墜樓。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梁紅玉,偕夫韓世忠擊金兀術,紅玉親執桴鼓助戰。下聯典指晉·石崇被孫秀殺,其侍妾梁綠珠墜樓自盡。
灞陵亮節;
安定名宗。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廣東省鶴山縣官洲梁公祠聯。
政惟求平便民;
事皆可與人言。
——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梁章钜自題聯。
滿江還響紅玉鼓;
新派常吟卓如詩。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名人梁紅玉,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建炎四年(1130年),世忠與金兀術戰於黃天蕩時,她擊鼓助戰,激勵士氣;金兵突破江防後,她上疏請治世忠罪。紹興六年(1136年),世忠置府楚州(今江蘇省淮安),與士卒披荊斬棘,她親自織簾為屋,深受將士愛戴,曾封為安國夫人。下聯典指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欽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舉人出身。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人稱“康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有《欽冰室合集》。
少白宏篇紅線女;
卓如傑作墨經書。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戲曲作家梁辰魚,字伯龍,昆山人。雅擅詞曲。邑人魏良輔能喉轉音聲,始變弋陽、海鹽故調為昆調,辰魚填浣紗記付之,是為昆曲之始。作有昆曲《紅線女》等。下聯典指梁啟超曾撰有《墨經校譯》等著作。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巡撫文學家梁章钜(1775-1848)撰題蘇州滄浪亭聯。梁章钜,字閎中,晚號退庵,福建長樂人。嘉慶進士,官至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有《文選旁證》、《楹聯叢話》等多種。
閑為水竹雲山主;
近得風花雪月權。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23-1815)撰題聯。梁同書,字元穎,號山舟,浙江省錢塘(今杭州市)人。乾隆舉人,賜殿試,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講職。工書法,與翁方綱、王文治、劉墉合稱“清四家”。著有《頻羅庵遺訂》。
南中喜得秦淮海;
天下願識韓荊州。
——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程春海贈梁茞鄰聯。
桴鼓助夫,爭傳紅玉;
墜樓殉主,不愧綠珠。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梁紅玉事典。下聯典指晉·梁綠珠事典。
鳳質龍文,光華相映;
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張嶽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張嶽贈梁章钜聯。
守古老家風,惟孝惟友;
教後來恒業,曰讀曰耕。
——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乾隆進士梁山舟撰書聯。
建闕修宮,周翰獻五鳳樓賦;
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宋代翰林學士梁周翰的事典。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以辭學為流輩所許,有文集及《續因話錄》。下聯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葉姓宗祠通用對聯
wall is back in front of her.
黃姓宗祠通用對聯
鳳翔守魁卿督及第;
榜眼探花文武巍科。
——佚名撰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沙阪金墩黃氏宗祠聯(2)
光升汝良,錫袞治國;
法司宗伯,宰輔安邦。
——佚名撰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沙阪金墩黃氏宗祠聯(3)
水源深,江夏潁川光俎豆;
土德旺,石公山穀薦馨香。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四川省三台縣黃氏宗祠聯。
地峙湖城,願作祖先肖子;
支分梅月,期為盛世良民。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湖西佘族鄉黃氏宗祠聯(1)。祠祀開基祖黃鴻熙以下諸先祖(下同)。
學識淵博,紫陽一生著述;
襟懷闊達,安南千頃汪洋。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發跡江西,不愧武成世業;
播遷湖北,丕振山穀家風。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秭歸縣東平裏黃氏宗祠聯
祠宇重新,惟期光前裕後;
規模由舊,肅此春祀秋嚐。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靖州縣城的渠陽黃氏總祠(又叫“黃氏家廟”)正殿聯。
樹廿一宗支,追崇維廿一;
禮三千客食;配享以三千。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四川省三台縣黃氏宗祠族用聯。上聯典指黃峭山二十一子分為二十一支,下聯典指即春申君養遊土三千的盛事。(參見上〖黃姓宗祠七言通用聯〗第一聯之聯釋)
水源深,江夏、穎川光俎豆;
土德旺,石公、山穀薦馨香。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四川省三台縣黃氏宗祠族用聯。上聯典指黃氏發源地江夏郡和穎川郡,下聯典指和歌頌了漢初黃石、宋代詩人黃庭堅的勳業。
勉子譜新篇,遺響難忘徐刺史;
律躬同古曲,蜚聲猶記阢鄉侯。
——黃讚臣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隆回縣石門鄉黃氏宗祠聯。
黃子炎孫,孝友一堂,赫赫矣紫雲百姓;
宗功祖德,蒸嚐萬古,巍巍乎佳裏宗祠。
——黃朝琴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台灣省南縣黃氏家廟“崇榮堂”聯
江夏黃童,天下無雙,公樹勳庸垂漢史;
瓊南孫枝,海外生聚,世傳孝友振家聲。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黃氏宗祠聯。
清白傳家,若不滌慮洗心,曷以光昭令緒;
文章報國,須知稟經酌雅,庶幾黼黻隆時。
——黃金池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學正“永享堂”聯
世澤浚源長,孝友無雙,千秋俎豆昭前列;
家聲遺韻遠,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後賢。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原湖廣武昌府江夏縣黃氏大宗祠“江夏堂”聯。全聯歌頌江夏黃氏源遠流長和興旺繁榮,而又突出黃香開創的孝友家風和文章勳業。
湘水紹家聲,肯構肯堂,位葉乾坤鍾地脈,
穎川傳世澤,善繼善述,序分昭穆振人文。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深圳市龍田黃氏“祖公堂”聯。上聯典指三國黃姓的著名人物黃蓋。下聯則指東漢·黃霸。
世澤浚源長,孝友無雙,千秋俎豆昭前列;
家聲遺韻遠,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後賢。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黃氏大宗祠“江夏堂”聯
啟後光前,想當年事業炳炳麟麟,自是既明且哲;
元功碩德,願來世子孫繩繩繼繼,無忘顯祖榮宗。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湖西佘族鄉黃氏宗祠聯(2)。
世篤忠貞,曆宋、元、明以際國朝,百代冠裳垂統緒;
家傳孝友,合綏、會、通而聯黔芷,一堂俎豆薦馨香。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靖州縣城的渠陽黃氏總祠(又叫“黃氏家廟”)正殿聯。上聯既突出了黃氏“忠貞孝友”的家族傳統。下聯又說明了靖州渠陽黃氏總祠為綏寧、會同、通道、黔陽、 芷江等地為黃氏的共同祖祠。
念祖父勤勞,若作室,若稽田,燕子詒孫,總廑綢繆於風雨;
維桑梓恭敬,如臨深,如履薄,服疇食德,敢誌陟降在庭階。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寧鄉縣箭樓黃氏祠堂正殿聯。
漢史著蜚聲,記與胡呂諸公,梗和議、上彈章、翦除誤國權奸,鬆柏後凋撐宗室;
膚功鎮蠻服,曆受元明數代,建專祠、隆祀典、酬報當年惠澤,梓蓀繁衍遍渠陽。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30+30=60字)
此聯為湖南省靖州縣城的渠陽黃氏總祠(又叫“黃氏家廟”)正殿聯。
文人慧業播江西,看世譜留貽,八百載炳炳麟麟到今日,手澤摩挲、椒衍瓜綿,難忘舊德;
烈祖洪圖開南國,喜家聲繼起,二十傳原原本本在後昆,心香禱祝,箕裘弓冶,永迪前光。
——佚名撰黃姓宗祠通用聯(34+34=68字)
此聯為湖南省寧鄉縣箭樓黃氏祠堂正殿堂柱聯。全聯典出箭樓黃氏是由江西分派,至題聯當年(1886年)已曆八百多年,傳世20餘代。
張姓宗祠通用對聯
百忍圖聞傳美譽;
千秋金鑒衍瓊枝。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角柱聯
追溯遠祖巍峨功德;
施展近代驥足途程。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正座的屏基柱聯
奉祖先祀典而存敬;
為藝術馳驅以達真。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下廳舞台柱聯
怡情管弦,演奏迎洽眾望;
悅耳琴瑟,佐舞招來群英。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下廳舞台旁柱聯
茂盛繁衍,枝瓊葉玉鍾浩氣;
甫升旭日,彩映雲天蘊輝煌。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憲柱聯
霽月光風,五族連係大團結;
文明親善,兩製共和一條心。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角柱聯
曙光掃陰霪,重沾開放施廉政;
黎明輝陽氣,體現改革展新猷。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角柱聯
劃時代業務,端賴俊傑開創舉;
新事物登場;須憑科藝以形成。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下廳舞台旁柱聯
薦馨香,崇祖德,聊盡裔嗣微意;
陳繁藻,奉心情,虔當祀祭犧牲。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憲柱聯
集思廣益,一德一心,建設四化;
綜合眾誌,群策群力,振興中華。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大門聯
歪風仁風,權假優伶演述作借鏡;
美俗陋俗,且憑舞台宣達以傳真。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下廳舞台柱聯
登上初階,趨向團結,促進繁榮社會;
策劃新猷,安定步驟,追蹤盛世富強。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大門聯
光天化日,汰奢從約,忻逢譜牒重修整;
清風明月,因陋就簡,慶幸祖祠換新裝。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正廳棟柱聯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樹發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萬派。
祖德振千秋大業,宗功啟百代文明。
敬恭明袖則篤其慶,昭穆列祖載錫之光。
休言別族與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二姓合龕對聯
餘慶堂聯
餘地有亨泰,慶盛多吉祥。
土產無價寶,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
落道公式
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
生,老,病,死,苦。
氏族聯
百年樹德,奕代流芳。
繩其祖武,佑我後人。
昭假烈祖,佑啟後人。
蒸嚐勿替,祀事孔明。
心誠則靈,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歡。
孰事有恪,明德維馨。
春秋匪懈,繼序不忘。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德行。
萬葉薦餘慶,千齡光本支。
衣冠陳俎豆,禮樂薦馨香。
恭敬節讓明禮,語默動靜其誠。
子孫亦以為序,昭穆不失其倫。
福星高照棟宇,禮樂幸來紫閣。
富貴貴在創業,幸福福於勞動。
本支百世不易,蒸嚐萬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祿繁榮來成。
宗功丕著鍾麟趾,祖澤長綿起鳳毛。
一脈源流先世澤,滿堂醞釀太和春。
敬恭誠則篤其慶,昭格明戴賜之光。
澤及後裔典萬古,姻怡鄉黨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歡樂,寧爾裔則爾熾昌。
聰聽祖考之懿德,思貽父母以令名。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憑明德薦馨香。
乃聖乃神監有赫,維宗維袒啟無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陰陽障一方。
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
雨順風調四時無害,民安物阜一視同仁。
必有豐年人耕禹甸,貽爾多福家戴堯天。
祖則無私無為善長,宗能秉公師作明神。
是訓是行讚乃祖武,有典有則貽劂孫謀。
禮以待人恭以致昌,優然見位愾然聞聲。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愨則著致愛則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麥,興隆四序德遍動植飛潛。
靈通本乎聰明山川並壽,顯應由於正直人物增輝。
人至上聖賢書可耕可讀,德為繩祖宗恩當報當酬。
德葉南離飲食烹調有賴,廚稱東道善惡彰昭無私。
萃子孫於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於百代報德報恩。
燮理陰陽不過替天行道,參讚化育無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農工商各歸本業,兩房源一脈伯叔兄弟須念同胞。
何須溯趙錢孫李周非一脈正宗,實隻求工農商學兵能五體同心。
仲光滔華振誌萬承有元堂世運,和平忠美瑞深開業積德並傳朝。
高天厚地獻奇星鬥圖書山水畫,光宗耀祖垂訓衣冠禮樂聖賢言。
宗祠對名山左青龍右白虎祥瑞上騰萬丈焰,門前環古水襟東江袖西洲彩練直湧百川雄。
祖遺世澤長新禮樂詩書先哲燕冀須發揚光大,宗留家聲勿替衣冠文物後裔蟬聯要繼往開來。
尊祖敬宗豈專在黍稷馨香最貴心齋明而躬節儉,光肖裕後誠惟是簪纓炳赫自當家禮樂而戶詩書。
幾十年積德累仁用宏堂構命之敬命之愛以燕以冀惟曰曾孫有慶,
數百載烹葵烹棗以潔蒸嚐俾爾識俾爾昌孔時孔惠實憑先祖是皇。
黃姓宗祠通用對聯
寬和堂孝友堂思敬堂群堂挺秀;
江夏郡會稽郡巴東郡各郡爭芳。
——全聯典出黃姓的郡望、名堂。
江夏賢聲,穎川德政;
春申風範,山穀光輝。
——全聯典出黃姓的源流和郡望、名堂。
詩書驚世蘇門士;
技藝超人紡織娘。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詩崇杜甫,藝術上用工深刻,開創了“江西詩派”。與張耒、晁無軌、秦觀同為“蘇門四學士”。有《山穀集》等。下聯典指元初女紡織家黃道婆,三十多年間,在崖州學習了海南黎族先進紡織技術,製成捍、彈、紡、織等一整套生產工具,使生產技術迅速發展,名聞全國。
清代蜚聲詩史;
中華民國元勳。
——上聯典指清末詩人黃遵憲。,其創作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著有《日本國誌》、《人境廬詩草》。下聯典指黃興:湖南長沙人,民主革命家,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是著名領導人之一。
樹廿一宗支,追崇宋代奎章韻士;
禮三千客食,配享春申楚國遺風。
——上聯典指唐末饒平縣黃氏始祖黃峭山。曾組織鄉民禦寇屢建奇功,官至刑部尚書,奎章閣學士,封太子少保。卸任返鄉之後創辦書院,培養學子,代出英才。他生有21個兒子,155個孫子,13個孫女,還有334個曾孫子,116曾孫女,創造了一個古今罕見的巨大家族。晚年的黃峭山送出21房兒子奔向閩、粵、贛各地開創家業的壯舉更是人世間開拓奮進精神的典範,千古流芳。下聯典指楚國名相黃歇即春申君養遊土三千的盛事。黃歇曾任楚國宰相近三十年,政績卓著,是戰國著名四君子之一。
中國姓氏宗祠通用對聯
中國姓氏宗祠通用對聯
姓氏宗祠四言通用對聯(任何姓氏通用,下同)
長綿世澤;衣冠百世;春秋匪懈;昭假烈祖;繩其祖武;慎終追遠;
丕振家聲。俎豆千秋。繼序不忘。佑啟後人。貽厥孫謀。積厚流光。
百年樹德;繩其祖武;蒸嚐勿替;心誠則靈;奉先思孝;孰事有恪;
奕代流芳。佑我後人。祀事孔明。意虔便安。敦族言歡。明德維馨。
姓氏宗祠五言通用對聯
千枝歸一本;世代源流遠;禮樂家聲遠;典祀千年重;宗祖規模遠;
萬派總同源。孫枝奕祀長。詩書世澤長。綿延百世昌。兒孫紹述長。
祖功垂福澤;祖功垂福澤;澗溪毛可薦;蒸嚐酬祖德;福田宗祖種;
宗德布春光。宗德衍家聲。黍稷德惟馨。昭穆序人倫。心地子孫收。
仁義禮智信;萬葉薦餘慶;衣冠陳俎豆;
忠孝節德行。千齡光本支。禮樂薦馨香。
姓氏宗祠餘慶堂五言通用對聯
餘地有亨泰;土產無價寶;土能生萬物;
慶盛多吉祥。地生有道才。地可發千祥。
姓氏宗祠六言通用對聯
本支百世不易;禮樂繩其祖武;名垂天地不朽;聽聰祖考遺訓;春秋享祀來格;
烝嚐萬古如斯。詩書貽厥孫謀。神與日月同明。思貽父母令名。祖宗明命如聞。
昭穆明其禮教;祖靈穆乎不遠;祖宗憑依在德;恭敬節讓明禮;子孫亦以為序;
俎豆薦以馨香。舊德煥若其新。子孫對越惟誠。語默動靜其誠。昭穆不失其倫。
福星高照棟宇;富貴貴在創業;元吉光耀在上;
禮樂幸來紫閣。幸福福於勞動。福祿繁榮來成。
姓氏宗祠餘慶堂六言通用對聯
道遠幾時通達;
路遙何日還鄉。
姓氏宗祠七言通用對聯
丁蘭刻木思親孝;千百年祖宗如在;不忘孝友為家政;水源木本承先澤;
孟母斷機教子賢。億萬世子孫同薦。還冀詩書著祖鞭。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以燕以翼宏堂構;先代貽謀由德澤;孝友傳家繩祖武;
萬年支派水流東。孔惠孔時潔蒸嚐。後人繼世翼孫謀。詩書禮樂盡修齊。
孝孫弟恭皆學問;金鼎焚香香結彩;春露秋霜崇祀典;秋霜春露懷先澤;
先祖是皇禮莫愆。銀台秉燭燭生花。父慈子孝篤倫常。霞蔚雲蒸啟後人。
儼若思孝孫在慶;祖功宗德流芳遠;祖澤百年惟禮樂;祖硯父田垂燕翼;
祭如在明德惟馨。子孝孫賢世澤長。家風十世有箕裘。階蘭庭桂肇鴻圖。
神至尊一誠可格;致孝思高曾以上;繼高曾孝思不匱;教孝教忠開世德;
家常泰萬福攸同。遵古禮宗廟為先。奉俎豆明德惟馨。且耕且讀振家聲。
謀烈遠貽山石厚;繩其祖武唯耕讀;雅言不外詩書禮;僾見愾聞昭祀典;
蘋蘩時薦水泉香。貽厥孫謀在儉勤。家教無非孝弟慈。貽美繩武煥宗祊。
滿門忠節傳宇內;漫說不如我同姓;德洽群黎安衽席;藉談數典知有祖;
世代宗親在人間。須求無忝爾所生。法嚴三尺懍風霜。富辰小忿不忘親。
宗功丕著鍾麟趾;一脈源流先世澤;敬恭誠則篤其慶;澤及後裔典萬古;
祖澤長綿起鳳毛。滿堂醞釀太和春。昭格明戴賜之光。姻怡鄉黨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歡樂;聰聽祖考之懿德;惟籍葵忱修俎豆;乃聖乃神監有赫;
寧爾裔則爾熾昌。思貽父母以令名。敢憑明德薦馨香。維宗維袒啟無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
燮理陰陽障一方。
姓氏宗祠大堂神龕七言通用對聯
祖德流芳思木本;樹發千枝根共本;祖德振千秋大業;
宗功浩大想水源。江水源同流萬派。宗功啟百代文明。
姓氏宗祠二姓合祀大堂神龕七言通用對聯
休言別族與宗族;
但道吾翁和若翁。
姓氏宗祠八言通用對聯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身範克端,繩其祖武;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家規有訓,貽厥孫謀。明明我祖實式憑之。
奉之以樂,安之以禮;金鼎呈祥,龍香結彩;繼序不忘,昭假烈祖;
敬其所宗,愛其所親。銀台報喜,鳳燭生花。春秋匪懈,佑啟後人。
祭用烝嚐,仰酬祖德;僾見愾聯,孝思不匱;雨順風調,四時無害;
禮循昭穆,克序人倫。秋嚐春礿,祀事孔明。民安物阜,一視同仁。
必有豐年,人耕禹甸;祖則無私,無為善長;是訓是行,讚乃祖武;
貽爾多福,家戴堯天。宗能秉公,師作明神。有典有則,貽劂孫謀。
禮以待人,恭以致昌;有德可久,有功可大;
優然見位,愾然聞聲。致愨則著,致愛則存。
姓氏宗祠大堂神龕八言通用對聯
敬恭明袖則篤其慶;
昭穆列祖載錫之光。
姓氏宗祠九言通用對聯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春霜秋霜,本枝衍百世;繼述序人倫,禮循昭穆;
聿修厥德,無忝爾所生。蘋蘩藻潔,俎豆祝千秋。馨香酬祖德,祭用烝嚐。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
祖靈追百世,若見若聞。長江分萬脈,總是同源。
姓氏宗祠十言通用對聯
修身齊家,不外綱常大節;德葉南離,飲食烹調有賴;陟降遙通,魂魄常依華屋;
繼誌述事,毋忘孝友先聲。廚稱東道,善惡彰昭無私。春秋展祭,馨香宜徹幽泉。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麥;燮理陰陽,不過替天行道;人至上聖賢,書可耕可讀;
興隆四序,德遍動植飛潛。參讚化育,無非代地施恩。德為繩祖宗,恩當報當酬。
祖宗忠厚遺留,由來遠矣;萃子孫於一堂,序昭序穆;靈通本乎聰明,山川並壽;
歲時蒸嚐祭烹,可不敬乎。祀祖宗於百代,報德報恩。顯應由於正直,人物增輝。
姓氏宗祠十一言通用對聯
報德報功,愛祖時思心不斁;春祀秋嚐,遵萬古賢禮樂聖;春露秋霜,當思德業由先澤;
致誠致愨,敬神如在孝常存。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雲蒸霞蔚,留得讀書與後人。
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宗起;堂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勤儉持家,農工商賈各居業;
欲光門第,還自讀書積善來。孫支蕃衍,承萬年春祀秋嚐。文章華國,祖考高曾乃慰心。
先代有貽謀,肇基端由勤儉;守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
後人宜續緒,務本隻在讀耕。教子孫兩行正路,唯讀唯耕。
姓氏宗祠十一言以上通用對聯
溯祖德宗功,奕葉簪纓推望族;
別蘭孫桂子,萬年詩禮繼先聲。
百族重四民,士農工商各歸本業;
兩房源一脈,伯叔兄弟須念同胞。
仲光滔華振誌,萬承有元堂世運;
和平忠美瑞深,開業積德並傳朝。
高天厚地獻奇,星鬥圖書山水畫;
光宗耀祖垂訓,衣冠禮樂聖賢言。
何須溯趙錢孫李周,非一脈正宗;
實隻求工農商學兵,能五體同心。
春露秋霜,正蘊藻流芳,蘋蘩煥彩;
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靈爽式憑。
家肥則族肥,不外親親長長數大事;
祖遠而聽遠,全憑子子孫孫一個心。
垂訓一無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
守身三自及,會吃虧的便為孝子賢孫。
愾乎聞、僾乎見,豈陳俎載牲,遂雲來格;
屬於毛、離於裏,非修身慎行,何以饗親。
宗祠對名山,左青龍、右白虎,祥瑞上騰萬丈焰;
門前環古水,襟東江、袖西洲,彩練直湧百川雄。
富貴顯然,必忠孝節義自任數端,方可無慚宗祖;
詩書美矣,但農工商賈各專一業,便非不肖子孫。
祖遺世澤長新,禮樂詩書先哲,燕冀須發揚光大;
宗留家聲勿替,衣冠文物後裔,蟬聯要繼往開來。
穆元祀,禮莫愆,繼禰、繼祖、繼高曾,孝思不匱;
屢豐年,歲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維馨。
春有心於露,秋有心於霜,遵戴禮遺規,欽崇祀典;
父之貴者慈,子之貴者孝,式文公懿訓,篤念倫常。
尊祖敬宗,豈專在黍稷馨香,最貴心齋明而躬節儉;
光肖裕後,誠惟是簪纓炳赫,自當家禮樂而戶詩書。
士恒士,農恒農,工恒工,商恒商,族少閑民,便有興隆氣象;
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門無乖氣,方為孝友人家。
莫雲遺澤不靈長,但大家饑有食,寒有衣,從容朝夕,便當思舊德;
豈必煩言多責備,亦隻要孝於親,弟於長,敦敘倫紀,即可謂亢宗。
幾十年積德累仁,用宏堂構命之敬命之愛,以燕以冀惟曰曾孫有慶;
數百載煮葵烹棗,以潔蒸嚐俾爾識俾爾昌,孔時孔惠實憑先祖是皇。
告大眾聽聞,今日做人兒孫,他年即人宗祖,落葉歸根,也為自家留地步;
是吾曹責任,先當舉其紀綱,後則詳其條目,興祠廣祭,庶幾奕祀有馨香。
小宗人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害勿交讓,利勿交爭,仁義而已矣,孝弟而已矣;
大祭歲惟一舉,極抒敬展誠不過信之,宿可用禴,享可用簋,玉帛雲乎哉,鍾鼓雲乎哉。
馮姓宗祠通用對聯
大張國政;
樹立家聲。
——上聯典自漢朝時期的馮奉世,漢武帝時期出使大宛,當時莎車國王殺害來使,馮奉世率軍攻擊莎車國,斬殺了莎車王,在新疆地區大張國政。下聯典自東漢時期的開國大將馮異,於諸將論功時,避立樹下,人稱“大樹將軍”。
始平世澤;
大樹家聲。
——全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馮異,於諸將論功時,避立樹下,人稱“大樹將軍”。
父號萬石;
子通四經。
——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馮揚,子八人皆官二千石,號“萬石君”。下聯典指西漢·馮奉世四子各通一經。
讓功美德;
彈鋏高風。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馮異。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馮驩,嚐彈鋏三歎,後為孟君之得力謀士。
西京舊派;
鄭國名臣。
——上聯典出春秋鄭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產為政,凡通問諸侯等大事,必告簡子使斷之。下聯典出西漢時期的馮奉世,潞人,徙杜陵。
治民以惠;
立業為謀。
——全聯典出戰國時期的馮驩為孟嚐君收債於薛,焚債券,民呼萬歲。
焚券市義;
倚樹讓功。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馮驩為孟嚐君收債,焚燒債券,歸報曰:“為君市義。”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馮異。
單騎平寇;
弱質表忠。
——上聯典自北宋時期的馮伸己,單騎出說犯邊外邦歸降。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馮奉世之女婕妤,隨元帝遊園,擋住破攔而出之熊,帝歎其忠而進為昭儀。
始平開玉葉;
大樹發金枝。
——全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開國大將馮異,於諸將論功時,避立樹下,人稱“大樹將軍”。
一絕驚秋鶴;
三言載夢龍。
——上聯典指清朝畫家馮秋鶴。下聯典指明朝文學家馮夢龍,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稱“三言”。
八駿傳漢世;
三馮耀金溪。
——上聯典出東漢名人馮禧,與張儉、檀杉、褚鳳、張肅、薜蘭、魏玄、徐乾號為“八駿”。下聯典出清朝馮詠,金溪人,與兄諶、弟謙並稱“三馮”。
杏娥列史冊;
婉貞照汗青。
——上聯典指革命烈士馮杏娥。下聯典指清朝抗帝英雄馮婉貞。
大樹將軍後;
淩雲學士家。
——上聯典指漢朝中興時期開國功臣馮異,由於他不貪名不圖利,在論功行賞之時,他退避在一棵大樹下,此後消失在山林中,皇上無奈封他為大樹將軍。下聯典指北宋大臣馮京:鄂州江夏人(今湖北武漢),宋仁宗年間進士,曆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哲宗時以太子少師致仕。
撫蠻單騎平寇;
擋熊弱質表忠。
——上聯典指北宋時期的馮伸己。下聯典指西漢時期的馮媛。
望出杜城為二馬;
名滿西域號雙星。
——上聯拆字“二馬”為“馮”姓。下聯典出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外交家馮嫽,與解憂公主合稱西漢民族友誼史上的“雙星子”。
才難自顯方彈鋏;
位不稍遷老作郎。
——上聯典指西漢時期的馮媛,曾三為長鋏歸來之歌。下聯典出西漢郎中署長馮唐。
道德幾時曾去世;
舟車何處不過津。
——采用唐朝詩人馮道詩聯。
但教方寸無諸惡;
虎狼叢中也立身。
——采用唐朝詩人馮道詩聯。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為絕頂人。
——采用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自題聯。
欲除煩惱須無我;
經曆艱難好作人。
——采用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贈子聯。
暫借荊山棲彩鳳;
聊將紫水活蛟龍。
——采用太平天國領袖馮雲山自題聯。
行而不舍,若驥千裏;
納無所窮,如海百川。
——采用清朝詞人馮煦自題聯。
威震邊關,名傳中外;
義起金田,功耀古今。
——上聯典指清末將領馮子材,曾大敗法軍。下聯典指太平天國領導人馮雲山,參加過著名的金田起義。
關內侯,因慈母而貴寵;
門下客,得孟嚐以優隆。
——上聯典出東漢時期的司徒馮勤。下聯典出西漢時期的馮媛。
道德可師,教育驪山之下;
端凝若植,禁中瑞錦之呼。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馮豹。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馮定。
敘穆敘昭,祖有德、宗有功,具見詒謀遠大;
倫常倫紀,孫可賢、子可孝,即能繼述綿長。
——安徽省績溪縣下馮村馮氏宗祠聯,此聯嵌入“敘倫”堂號。
得氏自周朝,曆來鵲起人文,大漢間繼封侯爵;
丕基開唐朝,啟後鳩安寢廟,皇清降永奠馨香。
——上聯典出馮氏起源及東漢馮異。下聯典出唐朝東陽人馮子華,曾在當地任歙州剌史。
中國姓氏宗祠通用對聯集錦
中國姓氏宗祠通用對聯集錦:
長綿世澤;
丕振家聲。
——長綿:亦作“綿長”1.延續久遠。南朝梁庾肩吾《謝賚林檎啟》“丹徒故。:苑,歲綿長而不見;岷山舊植,路重阻而來難。《西遊記》第十一回:”“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如大清曆數綿長,”:延臣壽命,臣當益加勤勉,謹保終始。”世澤:祖先的遺澤。主要指地位、權勢、財產等。語本《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明吳承恩《挽陳拙翁》詩:”“龍樓動褒表,世澤正丕丕。”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餘既識其前後歲月,而慨夫能守世澤之難也。”丕振:.大力振興。《東周列國誌》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經綸,丕振舊業,以光先人之緒。”家聲:家族的名聲。
衣冠百世;
俎豆千秋。
——衣冠:指世族;士紳。《後漢書·羊陟傳》:“家世衣冠族。”百世:很多世代;很長時期(一世,三十年)俎豆:1.祭祀,宴客用的器具。《史記孔子世家》::“常陳俎豆,設禮容。”2.引申為祭祀和崇奉之意。《後漢書祭遵傳》“雖在軍旅,範曄:不忘俎豆”。清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墓誌銘》:“故著之獨詳,亦以見公(袁可立子袁樞)得俎豆於孔庭者非誣也。”千秋:歲月久遠。
福田祖宗種;
心地子孫收。
——福田:佛教語。佛教以為供養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報,猶如播種田畝,有秋收之利,故稱。晉道恒《釋駁論》“是以知三尊為眾生福田供養,自修己之:功德耳。”心地: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萬法,如地能長萬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養《朱子全書?學二》“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鏡花緣》“欲廣福田,須憑心地”。收:指收心。收起散漫放縱的或不良心思,不要被外界所幹擾。
禮樂繩其祖武;
詩書貽厥孫謀。
——禮樂詩書:“禮樂”指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詩書”原指《詩經》和《尚書》。後泛指書籍和一般的詩文。
春露秋霜崇典祀;
父慈子孝篤倫常。
——篤:指“篤信”忠實地信仰;深信不疑。倫常:人與人相處的常道。特指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即認為這種道德所規範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係,即五倫,是不可改變的常道。
高天厚地獻奇,星鬥圖書山水畫;
光宗耀祖垂訓,衣冠禮樂聖賢言。
——高天厚地:比喻長久。明·吳承恩《賀金恥齊翁媼齊壽障詞》引:“高天厚地,共啟長年。”圖書:指河圖洛書。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曆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係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光宗耀祖:光:有麵子;宗:宗族;耀:顯耀;祖:祖先。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舉登科,榮宗耀祖。”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兒子管他,也為的是光宗耀祖。”垂訓:垂示教訓。《文選·夏侯湛》:“傲世不可以垂訓也,故正諫以明節。”劉良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後人。”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夫先王垂訓,開端中人。”明李贄《答馬曆山書》:“雖各各著書立言,欲以垂訓後世,此不知正墮在好為人師之病上。”清陳熾《序》:“顧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空文垂訓,道可傳而器不可傳。”
鄒姓宗祠通用對聯
鄒氏宗祠門楣
“範陽衍慶”典出鄒姓範陽堂號,據族譜“鄒氏初開繼世祖序”一文載:“商朝紂王無道,紂兄微子偕弟微仲同遷商邱避紂暴虐。周武王伐滅之後而即帝位,乃封微子於宋,微子卒,微仲嗣兄爵位,世為宋公。數傳至正考父,食采鄒國,以鄒為氏,賜姓為鄒,永為鄒氏,以南陽為郡。又數傳至宣公,封東魯王,複以東魯為郡。再數傳至榮祖哲言公仕範陽縣正令,敕封太子太保,後以範陽為郡。”範陽公後裔多遷華南,故江南數省皆其後裔;而與範陽公同時代後裔仍留華北者屬東魯公後嗣,仍稱東魯郡,此則鄒氏郡名之來由。
四言
源自邾婁;
望出範陽。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出自鄒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忠襄世澤;
文靖家聲。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宋鄒孟卿,追諡忠襄。下聯指明·鄒應龍,卒諡文靖。)
五經鄒氏;
萬石家風。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宋·鄒致,博洽強敏,授五子各一經。下聯指明·鄒世安,以孝友稱,六世同炊。不蓄私資,論者比之為萬石家風。)
士稱德逸;
裏號賓賢。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宋代高安人鄒禮,字用和,有才識而練達,任掾史,能公平執法。剛三十四歲便辭官歸隱,朝廷賜稱“德逸處士”。下聯指北宋長樂人鄒異,字士奇,有孝行,父母死後,他在墓旁築廬守孝六年。元祐年間舉經明行修,有關部門改他所住的裏名為“賓賢”。)
梁園昭雪;
黍穀回春。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西漢·鄒陽,被讒下獄,作《獄中上梁王書》而雪冤。下聯指戰國·鄒衍,吹噓氣,黍稷複生,號曰:“暖律回春。”)
鄒屠遷善;
魯郡鍾靈。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指孟子為山東縣人,地屬魯鄒氏宗祠對聯大全鄒氏宗祠對聯大全。鄒屠氏之女為帝嚳妃,黃帝除去蚩萬之凶,遷其民於鄒屠之地。)
五言
陰陽談消息;
文辯諫止戈。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戰國齊·鄒衍,倡陰陽五行之說。下聯指西漢·鄒陽,有《上吳王書》,勸吳王劉濞勿起兵叛漢。)
諫言願學集;
檄**命軍。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明代大臣鄒元標,字爾瞻,江西吉水人。曾任諫官,以敢言著稱。有《願學集》。下聯指近代民主革命家鄒容(1885-1905),原名紹陶,字蔚丹,四川巴縣(今重慶市)人。幼習經史。1904年參加拒俄義勇隊。後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福建支長。1911年3月2日回國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在廣州雙門底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革命軍》。)
崮北家笙舊;
範陽世宅昌。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某鄒氏宗祠聯鄒氏宗祠對聯大全文章鄒氏宗祠對聯大全
魯郡為鍾靈地;
鄒屠乃遷善鄉。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孔子、孟子。下聯指鄒屠氏,其女為帝嚳之妃。)
七言
鼓琴自薦受相印;
究學成功觀陰陽。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戰國時齊國大臣、政治家鄒忌,他曾以鼓琴自薦,向齊威王進說,三月而受相印。任相期間,諷諫齊王進賢納諫,整飭軍容政紀,厲行法治。一年後受封於下邳(今江蘇省邳縣西南)。號曰成侯。下聯指戰國時思想家、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約公元前305-240年),一作騶衍。齊國人。他學究九天人,雄於辨口,號“談於衍”。創“五行始終”說。“深觀陰陽消息”,借以論述天道、世運的轉移。有《鄒子》等,已佚。)
襜惟按 清威重;
棨戟凝香雅望高。
——鄒一桂《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禮部尚書鄒一桂(1686-1772)撰書贈友聯語。鄒一桂,無錫人。工繪事,並有《小山文集》。)
一篇漫詠梁園雪;
六律能回黍穀春。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西漢文學家鄒陽,齊人,以文辯知名。開始跟從吳王,後跟從梁孝王,因羊勝等人讒言而下獄,寫《獄中上梁王書》,申訴冤屈,釋放後,成為梁王上客。所作散文,有戰國遊士縱橫善辯的風格。下聯指戰國末哲學家、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齊國人,曾在稷下(齊國都臨淄稷門附近,齊桓公、威王、宣王在此擴置學宮,招攬文學遊說之士數千人講學議論,是當時學派薈萃的中心)遊學,先後到魏、燕、趙等國,受到諸侯禮遇。相傳他又善於吹律,燕國有個地方美麗而寒冷,不生五穀,他吹律噓氣,那地方開始生長莊稼。)
八言
道氣稟江山之靈秀;
詩章奪月露之高華。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明代大臣鄒元標,字爾瞻,九歲通五經鄒氏宗祠對聯大全百科。萬曆年間十進士,官刑部右侍郎。後來,因與魏忠賢不和,退而建首善書院,與誌趣相同者講學,母死後,居家講學近三十年,卒諡忠介。著有《願學集》。下聯指宋代奉議郎鄒定,字信可,新興人。以詩聞名。)
八言以上
上疏直言,真大臣風度;
遺書曲諭,洵良友箴規。
——佚名《撰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明代進士鄒智,字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
上疏極言時事,誣謫廣東石城卒。天啟初道諡忠介。有《立齋遺文》。下聯指漢代丞相公孫弘的好友鄒長倩,初,弘舉賢良,貧不能起,長倩以衣費資之。複贈以生芻(草)一束,素絲一襚,撲滿(儲蓄錢幣用的瓦罐)一個,並致書曰:“芻束則謹,心縱則驕;絲積微至著,善雖小而為大;撲滿土器……有入無出,則有傾覆之敗,可不戒乎?”後人謂之三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