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經典的詩加賞析
古風(其三) ·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穀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楊波噴雲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賞析】
此詩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規諷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內容而言並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見卓識,但就其動蕩開合的氣勢、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而言,實堪稱獨步。全詩大體可分前後兩段,前段為賓,後段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揚,忽翕忽張,最後蓋棺論定。
前段從篇首至“騁望琅邪台”,頌揚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統一業績。頭四句極力渲染秦始皇消滅六國平定天下的威風。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掃”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張揚了秦王之赫赫聲威。再用“虎視”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覺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勢”。緊接著寫統一天下的具體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雲”象征當時天下混亂陰暗的局麵,而秦王拔劍一揮,則寰區大定,一人“決”字,顯得何其果斷,有快刀斬亂麻之感。於是乎天下諸侯皆西來臣屬於秦了。由於字字擲地有力,句句語氣飽滿,不待下兩句讚揚,讚揚之意已溢於言表。“明斷”句一作“雄圖發英斷”,但不管“明斷”、“英斷”也好,“雄圖”、“天啟”、“大略”也好,總算把對政治家的最高讚詞都用上了。詩篇至此,一揚再揚,預為後段的轉折蓄勢。緊接“收兵”二句寫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采取的鞏固政權兩大措施,亦是張揚氣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間兵器,熔鑄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於是秦和東方交通的咽喉函穀關便可敞開了。二是於琅邪台、會稽山等處刻石頌秦功德,為維護統一作輿論宣傳。“會稽嶺”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數千裏,詩人緊接寫來,有如信步戶庭之間。“騁望”二字形象生動地展示出秦王當時誌盈意滿的氣概。秦之統一措施甚多,擇其要者,則綱舉目張,敘得簡勁豪邁。對秦王的歌頌至此臻極,然而物極必反,這猶如《過秦論》的開篇,直是轟轟烈烈,使後來的反跌之筆更見有力。
後段十二句,根據曆史事實進行生動藝術描寫,諷刺了秦王驕奢淫侈及妄想長生的荒唐行為。先揭發其驪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發宮刑罪犯七十多萬人建阿房宮和驪山墓,揮霍恣肆,窮極民力。再揭發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舉。始皇二十八年,齊人徐市說海上有蓬萊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藥,於是始皇遣徐市帶童男女數千人入海追求,數年無結果。此即“采不死藥”事。“茫然使心哀”是擔心貪欲未必能滿足的恐懼和空虛。這四句對於前段,筆鋒陡轉,真如駿馬注坡。寫始皇既期不死又築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內心世界。但詩人並沒有就此草草終篇,在寫其求仙最終破產之前,又掀起一個波瀾。據史載徐市詐稱求藥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魚阻礙之故,於是始皇派人運著連續發射的強弩沿海射魚,在今山東煙台附近海麵射死一條鯨。此節文字運用浪漫想象與高度誇張手法,把獵鯨場麵寫得光怪陸離,有聲有色,驚險奇幻:赫然浮現海麵上的長鯨,驟然看來好似一尊山嶽,它噴射水柱時水波激揚,雲霧彌漫,聲如雷霆,它鬐鬣張開時竟遮蔽了青天……。詩人這樣寫,不但使詩篇增添了一種驚險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製造希望的假象,為篇終致命的一跌作勢。長鯨征服了,不死之藥總可求到吧。結果不然,此後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這是最後的反跌之筆,使九霄雲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餘下全文>>
李白的古詩加賞析
古風(其三)·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穀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邪台。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楊波噴雲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賞析】
此詩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規諷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內容而言並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見卓識,但就其動蕩開合的氣勢、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而言,實堪稱獨步。全詩大體可分前後兩段,前段為賓,後段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揚,忽翕忽張,最後蓋棺論定。
賞析李白的詩
唐天寶元年(742),李白懷抱著宏大的誌向到了長安,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任職於翰林院。可第三年,因被人讒毀,懷著一腔憂憤之情離開了朝廷,又不得不開始前路茫茫的漫遊生活。天寶十二載(753)的秋天,來到宣州,他的叔叔李雲(官為校書郎)將要離開宣州,李白借給叔叔餞別一事,寫就了這首“話題詩”,抒發了自己對人世的感慨。
這首詩抒發的思想感情究竟是怎樣的呢?是什麼樣的情緒感染著讀者的心靈呢?教材(人教版初語第六冊第五單元)在閱讀提示中評介說此詩“情感奔放曠達”。是這樣的情懷嗎?可我反複誦讀,不僅沒有“情感奔放曠達”之感,反而覺出一種深深的無奈與感傷。的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麵對現實、麵對出乎自己意料的理想追求結果的無可奈何,以及對這無可奈何的現實的感傷之情。不是奔放曠達的,而是低沉哀怨的。
當然,作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許許多多詩歌確實表達的是豪放曠達的思想感情,豪放曠達是其主流詩風。但是不是所有詩都表現的是這一種感情呢?我們在賞析他的詩作時,都要把其思想感情往這上麵扯,給貼上“奔放”“豪放”“曠達”“浪漫”的標簽呢?似乎這樣才算品李白、品李白詩嗎?
人性是複雜的,情感是豐富的,思想是微妙變化的。特別是在一定的外物條件的刺激下,在一定的環境氛圍裏,會產生與自己的“主流思想情感”不和諧的“雜念”。有人分析說,白居易寫有新樂府、政治諷喻詩以及《悵恨歌》《琵琶行》等名詩,卻也寫有大量的閑適詩和感傷詩;李白是天生傲骨,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可也寫下了如《與韓荊州書》一類與權貴套近乎的文章。可見,用詩歌的形式表現與豪放曠達不同的牢騷、憤懣、惆悵、無奈、感傷之情實屬自然。我們不能為了照顧李白“謫仙”“豪放”“浪漫”的形象和風格就回避了或不敢談及他的愁腸、無奈和感傷這“另一麵”。其實,這絲毫不會損害和動搖李白“浪漫主義代表”的形象和地位。這一點,不僅教師要認識到,更要讓年輕學子們知曉。否則,小可影響他們對李白這位偉大詩人的不全麵不完整的認識,大可影響他們古詩詞欣賞水平和古文化修養的提升。
還是讓我們低首吟詩吧。
前兩句寫棄“我”而去的日子不可挽留了,現在正經曆著的一天天,叫人心中充滿煩惱憂愁。為什麼呢?因為在“過去的日子”和“現在的日子”裏,自己過得怎麼樣呢?才能受到壓抑、自己被人讒毀、抱負沒得施展、苦苦奮鬥依然兩手空空,世事實在難遂人意啊!接下來,結合餞別情景,抒寫自己的思想情緒。本來想借同詩人一樣失意的叔叔李雲餞別之機一醉方休以排遣煩憂,哪知思路反而大開:蓬萊文章、建安詩人、詩風清新的小謝,都浮現在了眼前。而自己不正與他們一樣才情四溢、誌上青天嗎?這幾句表麵上不見了煩惱和憂愁,可越是自負,越是把自己比並、稱許的越高,理想壯誌抒寫的越遠大,越隱含著現實中的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落魄、自己的失意。這“反差”,不是憑自己個人的力量可以奈何了的,個人隻能無奈的接受現實。滿懷的希望隻換來了即使痛飲酣醉也不能排遣的憂愁。最後直抒胸臆:“人生在世不稱意”,道出了“多煩憂”、“愁更愁”的根源;“明朝散發弄扁舟”,這是詩人對現實失望之後的選擇。這選擇,當然不止是為了消除煩憂這麼簡單,還多多少少有一些負氣,有一些牢騷,有一些憤嫉,有一些怨恨,也有一些世事難遂人願的無可奈何。這選擇,叫人覺得好哀怨,好傷痛。麵對這樣的現實,麵對叔叔的遭遇,麵對自己不幸的命運,詩人情緒低落,實在難以豪放起來、灑脫起來、曠達起來,惟有“離‘家’出走”的避世消極和沉沉感傷。
賞詩是非常重“直覺”的。借助“直覺”可以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人的內心。這首詩......餘下全文>>
李白的詩及其賞析
李白的詩及其賞析:1、《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遠大的抱負,他立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但在很長時間裏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天寶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歲,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異常興奮。他滿以為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 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這不僅點明了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而且,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顯示一種歡快的氣氛,襯托出詩人興高采烈的情緒,為下麵的描寫作了鋪墊。 接著,詩人攝取了幾個似乎是特寫的“鏡頭”,進一步渲染歡愉之情。李白素愛飲酒,這時更是酒興勃然,一進家門就“呼童烹雞酌白酒”,神情飛揚,頗有歡慶奉詔之意。顯然,詩人的情緒感染了家人,“兒女嬉笑牽人衣”,此情此態真切動人。 飲酒似還不足以表現興奮之情,繼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一邊痛飲,一邊高歌,表達快慰之情。酒酣興濃,起身舞劍,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這樣,通過兒女嬉笑,開懷痛飲,高歌起舞幾個典型場景,把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活靈活現。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這裏詩人用了跌宕的表現手法,用“苦不早”反襯詩人的歡樂心情,同時,在喜悅之時,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詩人曲折複雜的心情的真實反映。正因為恨不在更早的時候見到皇帝,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跨馬揚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遙遠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馬”表現出詩人的滿懷希望和急切之情。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詩從“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聯想到晚年得誌的朱買臣。據《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會稽人,早年家貧,以賣柴為生,常常擔柴走路時還念書。他的妻子嫌他貧賤,離開了他。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做了會稽太守。詩中的“會稽愚婦”,就是指朱買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淺輕視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會稽愚婦”,而自比朱買臣,以為象朱買臣一樣,西去長安就可青雲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態溢於言表 詩情經過一層層推演,至此,感情的波瀾湧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麼得意的神態;“豈是蓬蒿人”,何等自負的心理,詩人躊躇滿誌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因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了解李白的生活經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其特色。詩善於在敘事中抒情。 詩人描寫從歸家到離家,有頭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陳其事的賦體,而又兼采比興,既有正麵的描寫,而又間之以烘托。詩人匠心獨運,不是一條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裏,有曲折,有起伏,一層層把感情推向頂點。猶如波瀾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醞蓄得更為強烈,最後噴發而出。全詩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現得真摯而又鮮明。
2、《蜀道難》。本文作者排斥《蜀道難》寓意舊說,認為中唐姚合《送李餘及第歸蜀》詩中“李白蜀道難,羞為無成歸”即已說明此詩的主題。《蜀道難》極言蜀道之險惡,又寫了“人惡”。陳人陰鏗《蜀道難》中有句“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已說明蜀道如同功名之道,如將“人惡”與“無成”聯係,則主題逐步明朗化。詩中“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正是李白一再碰壁之後的憤激之詞。作者推斷此詩是初入長安或詔赴長安後......餘下全文>>
李白古詩,鑒賞。 10分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體現出李白強烈的的思鄉之情。
李白的一些詩句。
李白40歲前後的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轉。境遇幾番改變,詩作內容也各為迥異。就選幾首吧。
1、44歲: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2、42歲,公元742年(盛唐)李白離京前所作。
《行路難》
金尊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
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腰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
誰人更掃黃金台。行路難,歸去來。
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陸機才多豈自保,
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3、44歲,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4、42歲,天寶元年(742年)此時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他異常興奮,滿以為實現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詩中毫不掩飾其喜悅之情。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
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
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下麵是李白關於酒的詩,也很有代表性。
1、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麵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麵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裏,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2、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賞析: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裏,......餘下全文>>
賞析李白的一首古詩(高中) 400字
《將進酒》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麵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麵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裏,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歎人生易老,裏則在感歎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麵撲來,氣勢豪邁。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裏,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並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複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歎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顯現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隻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此時鬱鬱不得誌,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李白的古詩大全
1.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4.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太多了說不過來
李白寫過的詩都有哪些
《將進酒》
《靜夜思》
《蜀道難》
《夢遊天姥吟留別》
《望廬山瀑布》
《贈汪倫》
《行路難》
《早發白帝城》
《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望天門山》
《俠客行》
《菩薩蠻》
《菩薩蠻》
《行路難 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荊門送別》
《關山月》
《送孟浩然之廣陵》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
《古朗月行》
《登金陵鳳凰台》
《清平樂》
《清平樂》
《春夜洛城聞笛》
《憶秦娥》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
《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難 其二》
《從軍行》
《從軍行》
《越中覽古》
《秋思》
《秋思》
《把酒問月》
《玉階怨》
《古風 其十九》
《送別》
《送別》
《送別》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
《長歌行》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
《聽蜀僧浚彈琴》
《金陵酒肆留別》
《贈孟浩然》
《雜詩》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懷古》
《陌上桑》
《烏夜啼》
《梁甫吟》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山中問答》
《戰城南》
《戰城南》
《清溪行 ( 一..》
《南陵別兒童入京》
《古意》
《北風行》
《送友人入蜀》
《襄陽歌》
《采蓮曲》
《遠別離》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
《客中行》
《白馬篇》
《楊叛兒》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
《妾薄命》
《白頭吟》
《勞勞亭》
《梁園吟》
《對酒》
《對酒》
《江上吟》
《擬古》
《山中與幽人對酌》
《宿五鬆山下荀媼家》
《哭晁卿衡》
《長門怨》
《江夏贈韋南陵冰》
《日出入行》
《臨路歌》
《草書歌行》
《烏棲曲》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
《蘇台覽古》
《寄東魯二稚子 ..》
《清平調詞三首》
《悲歌行》
《登太白峰》
《秋浦歌十七首》
《上雲樂》
《秋下荊門》
《哭宣城善釀紀叟》
《長門怨二首》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灞陵行送別》
《玉壺吟》
《塞上曲》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天馬歌》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
《翰林讀書言懷,呈..》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
《雪讒詩贈友人》
《宣城見杜鵑花》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
《公無渡河》
《送楊山人歸嵩山》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
《豫章行》
《九日》
《春怨》
《自遣》
《夜下征虜亭》
《折楊柳》
《胡無人》
《去婦詞 ( 一..》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九日登山》
《感興其一》
《觀獵》
《鞠歌行》
《鞠歌行》
《望夫石》
《塞下曲六首》
《金門答蘇秀才》
《相逢行》
《出自薊北門行》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張相鎬其一 ..》
《贈宣城趙太守悅》
《閨情》
《闕題》
《闕題》
《贈從孫義興宰銘》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獨漉篇》
《上留田行》
《獨不見》
《猛虎行 ( 此..》
《扶風豪士歌》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
《有所思》
《君子有所思行》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
《冬日歸舊山》
《東海有勇婦 代..》
《答杜秀才五鬆見贈》
《江夏行》
《贈別從甥高五》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贈清漳明府侄聿》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
《軍行》
《白紵辭 其一》
《白紵辭 其二》
《笑歌行 ( 以..》
《贈僧崖公》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
《白鳩辭》
《上之回》
《贈張相鎬其二》
《下途歸石門舊居》
《古風其十八》
《北上行》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
《感遇其一》
《自代內贈》
《長相思二首》
《紫騮馬》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
《過汪氏別業......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李白的一首經典的詩加賞析